Workflow
CWT INT'L(00521) - 2025 - 中期业绩
CWT INT'LCWT INT'L(HK:00521)2025-08-28 19:58

收入和利润(同比) - 收入同比增长7.3%至217.65亿港元(2024年同期:202.76亿港元)[3] - 总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20,275,771千港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21,764,921千港元,增长7.3%[17] - 公司总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202.28亿港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217.30亿港元,同比增长7.4%[25] - 收入为21,764,921千港元(2024年:20,275,771千港元),同比增长7.3%[42] - 毛利润同比增长16.0%至9.98亿港元(2024年同期:8.60亿港元)[3] - 期间溢利同比增长120.2%至3.00亿港元(2024年同期:1.36亿港元)[3] - 公司除税前溢利从2.62亿港元增至3.41亿港元,同比增长30.0%[25][26]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82亿港元(2024年同期:1.21亿港元)[6]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82,344千港元(2024年:120,860千港元),同比增长133.6%[34] - 净溢利为300,380千港元(2024年:136,447千港元),同比增长120.2%[42] 成本和费用(同比) - 已销售存货成本从159.11亿港元增至169.98亿港元,同比增长6.8%[30] - 员工成本从7.26亿港元增至7.69亿港元,同比增长5.9%[30] - 融资成本从3.07亿港元降至2.97亿港元,同比下降3.3%[29] - 所得税开支从0.66亿港元降至0.27亿港元,同比下降59.0%[31] 各业务线表现 - 商品贸易及相关服务收入从17,000,820千港元上升至18,484,406千港元,增幅8.7%[17] - 商品贸易分部收入从170.01亿港元增至184.84亿港元,同比增长8.7%[25] - 商品贸易收入增长9%至港币18,484,406,000元,除税前溢利大幅增加459%至港币108,031,000元[50] - 运输服务收入略有下降从1,748,962千港元至1,737,043千港元,减少0.7%[17] - 物流服务分部收入从25.87亿港元略降至25.30亿港元,同比下降2.2%[25] - 物流服务收入下跌2%至港币2,530,215,000元,主要因归还到期租赁仓库及仓储业务减少[49] - 金融服务分部收入从3.18亿港元增至3.54亿港元,同比增长11.4%[25] - 金融服务业收入增加11%至港币354,171,000元,但除税前溢利下降5%至港币115,378,000元[52] - 工程服务分部收入从3.22亿港元增至3.61亿港元,同比增长12.0%[25] - 工程服务收入增加12%至3.61亿港元,除税前溢利增长17%至1752.2万港元[54]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地区收入从13,897,982千港元增长至15,264,222千港元,增加9.8%[18] - 新加坡地区收入从1,477,156千港元下降至1,175,007千港元,减少20.5%[18] - 南美洲收入大幅增长从11,261千港元到222,815千港元,增幅1878.6%[18] - 非洲大陆收入从86,972千港元增至268,467千港元,增长208.7%[1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核心期货期权业务的客户权益基金总额增长8%,受益于市场波动加剧[52] - 仓库使用率接近100%,预期未来12个月出租率保持稳定[45] - 获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主要支付机构(MPI)牌照,进入数字支付代币市场[53] - 深圳、香港及广州办事处整合至大湾区以优化珠江三角洲布局[46] - 公司赢得新加坡民航局两份重要合约,总值5650万新加坡元(约3.488亿港元)[54] - 公司持续关注东南亚欧洲和美洲等全球地区的成长机会[64] - 董事会不宣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65] 其他财务数据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至23.43亿港元(2024年底:22.72亿港元)[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3.43亿港元,较2024年末22.72亿港元有所增长[55] - 存货大幅增加至40.22亿港元(2024年底:32.14亿港元)[7] - 贷款及借款总额增至67.27亿港元(2024年底:59.24亿港元)[7][8] - 贷款及借贷总额67.27亿港元,其中59.28亿港元需一年内偿还[55] - 总债务为42.2亿港元,净债务16.61亿港元,负债比率17.4%[57] - 循环短期贸易融资额为47.28亿港元,用于商品贸易业务营运资金[55][57] - 资产净值增至54.46亿港元(2024年底:49.05亿港元)[8] - 公司总权益从2024年12月31日的4,905,448千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5,446,079千港元,增幅为11.0%[9]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由4,780,950千港元增加至5,315,534千港元,增长11.2%[9] - 储备显著增加从49,470千港元到584,054千港元,增幅达1080.6%[9] - 汇兑差额产生2.86亿港元收益(2024年同期:0.93亿港元损失)[5]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2.48港仙(2024年同期:1.06港仙)[6] - 每股基本盈利基于11,399,996,101股加权平均普通股计算(2024年同期股数相同)[34] - 应收贸易账款总额为3,188,469千港元(2024年12月31日:3,363,238千港元),同比下降5.2%[36] - 应收贸易账款中90天内账龄占比96.6%(3,081,049千港元)[36] - 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为1,446,403千港元(2024年12月31日:1,886,360千港元),同比下降23.3%[38][39] - 其他应付款项中包含划分予客户的金额11,312,680千港元(2024年12月31日:10,325,252千港元),同比增长9.6%[40] - 联营公司应收贸易账款为15,778千港元(2024年12月31日:11,058千港元),同比增长42.6%[37]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应收贸易账款为2,350,151千港元(2024年12月31日:2,512,069千港元),同比下降6.4%[36] - 衍生工具对冲水平达商品总存货的100%[58] - 外币计值贷款及借款为60.61亿港元,主要以新加坡元、美元及欧元计价[58] - 员工总人数6011人,员工成本7.69亿港元[61] - 期后关联交易涉及电解铜销售,代价不超过500万美元(约3900万港元)[62] 市场与运营环境 - 海运运费较2024年显著下降,受红海袭击及全球供应链中断影响[46] - 西非可可豆供应中断导致价格创历史新高,仓储容量使用率不足[48] - 除税前溢利减少4%至港币103,031,000元,受美国关税和地缘冲突影响[49]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0% 2026年为3.1%较2025年4月预测上调[63] - 全球通胀预计下降但美国通胀将保持在目标水准以上[63] - 海南自由贸易港将于2025年12月正式启动全岛独立海关运作[64] - 公司货运物流业务已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成立附属公司[64] 公司治理与报告 - 回顾期内公司未在联交所或任何交易所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66]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中期财务报告[67] - 核数师已根据香港审阅工作准则第2410号审阅中期财务报告[67] - 公司于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期间遵守企业管治守则[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