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昇辉科技(300423) - 2025 Q2 - 季度财报
昇辉科技昇辉科技(SZ:300423)2025-08-28 20: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4.99亿元,同比下降21.06%[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7.21万元,同比下降63.32%[2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064.61万元,同比上升64.38%[20]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088元/股,同比下降63.33%[2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32%,同比下降0.50个百分点[20]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1.06%至4.99亿元[51] - 新能源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622.54%至4998.78万元[54] - 营业总收入从6.32亿元降至4.99亿元,减少1.33亿元(-21.0%)[147]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7%,从4.99亿元增至6.32亿元[148] - 净利润同比下降46.7%,从797.03万元降至424.53万元[149]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72.6%,从437.21万元增至1191.91万元[149] - 综合收益总额由亏损214.87万元转为盈利1473.68万元[149]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增长172.7%,从0.0088元增至0.0240元[14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20.60%至4.11亿元[51] - 财务费用同比激增177.61%至269.37万元[51]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5.9%,从4.11亿元增至5.17亿元[148]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6.3%,从1141.51万元增至1898.22万元[148] 现金流量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0.77万元,同比改善100.94%[2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100.94%至70.77万元[51]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恶化11253.77%至-1.44亿元[51]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22.7%从4.34亿元降至3.36亿元[15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显著从-7521万元转为正707万元[15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大幅增加57.3%至1.60亿元主要因支付其他投资活动现金1.34亿元[155]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下降84.7%从3.62亿元降至5537万元[155] - 母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948万元同比转负[156] - 母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增长13倍从114万元升至1599万元[157] - 母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下降28.9%从1.12亿元降至8000万元[157] - 收到的税费返还同比增长2295%从71.5万元增至1713万元[154] - 支付给职工的现金同比下降16.1%从6488万元降至5444万元[154] -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同比增长61.2%从8378万元增至1.35亿元[155] 资产和负债结构变化 - 总资产为27.58亿元,同比下降3.09%[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3.44亿元,同比下降0.15%[20] - 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下降9.04个百分点至5.44%[57] - 长期股权投资占总资产比例上升6.23个百分点至7.26%[57] - 公司总资产从284.56亿元下降至275.76亿元,减少8.79亿元(-3.1%)[140][141] - 短期借款从1.58亿元降至1.01亿元,减少5730万元(-36.3%)[140] - 合同负债从4.28亿元降至4.11亿元,减少1358万元(-3.2%)[140] - 长期股权投资从3386万元大幅增至2.00亿元,增长1.66亿元(+491.3%)[140]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从4832万元降至3574万元,减少1258万元(-26.0%)[140] - 货币资金(母公司)从6429万元降至4336万元,减少2093万元(-32.6%)[143] - 存货(母公司)从3357万元增至4948万元,增长1591万元(+47.4%)[144] - 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保持稳定,为9.99亿元[144] - 公司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1.499亿元,较期初3.513亿元减少57.3%[139]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8.92亿元,较期初8.361亿元增长6.7%[139] - 存货期末余额为4.072亿元,较期初4.751亿元减少14.3%[139]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0元,较期初907.77万元减少100%[139] - 流动资产合计期末余额为17.026亿元,较期初19.452亿元减少12.5%[139] - 应收票据期末余额为3515.18万元,较期初3250.26万元增长8.1%[139] - 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为6606.75万元,较期初8344.07万元减少20.8%[139] - 金融负债余额为0[61] 各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电气成套设备、智慧城市服务、新能源及新材料四大领域[29] - 新能源业务聚焦氢能领域,涵盖制氢设备制造与氢能源车辆运营[29] - 高低压电气成套设备额定电压覆盖40.5kV至690V,额定电流最高达5000A[30][33] - 产品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轨道交通、数据中心及民用建筑等领域[30][32][33] - 智能化预装式变电站结合美式小型化与欧式自动化特点[32] - 铠装式MVnex开关设备采用固封式真空断路器技术[32] - 电解水制氢设备单槽产量达1000标方/小时以上,氢气纯度99.9995%[37] - 电解槽制氢能耗低至4.3kWh/Nm³H₂,系统效率超77%[37] - 氢能物流车运营聚焦大湾区城配物流服务[38] - 自响应灭火贴片材料灭火时间在15秒内[39] - 公司拓展轨道交通及工业配电业务以减少对房地产依赖[78] - 公司子公司昇辉新能源智慧综合能源母站项目取得重大进展[95] 研发与创新能力 - 研发聚焦电气智能化、氢能装备及新材料三大领域[41] - 公司累计拥有专利及软件著作权526项[47] 采购、生产和销售模式 - 采购流程采用多部门协作动态竞价机制[42] - 生产模式实行以销定产的柔性制造策略[43] - 销售模式以招投标和直销为主[44] - 产品覆盖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6] - 拥有房地产、石油、石化、电力等行业优质客户资源[46] 投资活动 - 报告期投资额1.994亿元,较上年同期8043.8万元大幅增长147.91%[63] - 股票投资初始成本6480.97万元,期末公允价值降至3573.5万元,累计公允价值损失2288.14万元[68] - 委托理财发生额1423.76万元,未到期余额及逾期金额均为0[72] - 收购赫普能源环境科技公司股权,投资金额1.65亿元,持股比例15%[66] - 报告期内售出股票金额619.32万元[68] - 公司已完成现金收购赫普能源15%股权,支付对价未披露[120] - 公司按权益法确认赫普能源投资收益171.69万元[120] 子公司表现 - 主要子公司昇辉控股净利润2479.69万元,总资产19.035亿元,营业收入3.018亿元[76] - 子公司昇辉新能源净利润亏损2243.36万元,总资产5.408亿元[76] - 子公司赫普能源环境科技注册资本1.25亿元总资产17.21亿元净利润9873.45万元[77] - 子公司广东盛氢制氢设备注册资本1400万元总资产4252.32万元净利润320.51万元[77] - 子公司广东菱邦建设工程注册资本800万元总资产5037.49万元净利润359.85万元[77] - 子公司科汇智联科技注册资本5000万元总资产5059.83万元净利润218.71万元[77] - 赫普能源报告期营业收入2.53亿元,净利润9873.45万元[120] 应收账款和资产风险 - 受限资产总额5.774亿元,包括货币资金9452.3万元、应收票据2509.2万元、固定资产4.429亿元及无形资产1482.9万元[62] - 货币资金中受限部分9452.3万元用于各类保证金及冻结[62] - 公司对重要客户应收账款余额13.08亿元占期末应收总额59.82%其中逾期1年以上10.49亿元[79] - 公司因房地产行业调整导致传统电气业务承压订单增长及回款速度低于历史同期[78] - 公司通过工抵房方式应对应收账款风险加快资产变现[81]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净额为-16,274,037.10元,其中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亏损22,412,323.88元,政府补助收益363,750.25元[26] - 债务重组产生亏损410,966.99元,非流动性资产处置亏损224,380.53元[26] - 与经营无关或有事项产生收益1,129,262.04元,其他营业外收支净亏损68,759.55元[26] - 非经常性损益所得税影响额为-5,346,645.35元,少数股东权益影响-2,736.21元[26]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亏损2284.95万元[56] 会计政策和报表编制 - 会计政策变更导致营业成本调增137.67万元,销售费用调减137.67万元[22] - 公司半年度财务报告未经审计[100] - 合并财务报表经2025年8月27日董事会批准报出[172] - 财务报表编制基础为持续经营,无重大经营能力疑虑[173][174] - 会计政策涵盖金融工具减值、存货及收入确认等关键领域[175] - 合并财务报表包含22家子公司,涵盖电气设备、新能源及智慧城市等业务[171] - 公司资产总额重要性标准设定为单项金额超过0.5%[180][181]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重要性标准为超过资产总额10%[181] - 重要子公司判定标准为资产总额超过集团总资产15%[181] - 现金等价物定义为期限短、流动性强的低风险投资[184] - 外币货币性项目资产负债表日按即期汇率折算,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85]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185] - 金融资产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三类[186] - 金融负债包含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金融资产转移形成、财务担保合同及贷款承诺、以摊余成本计量四类[186]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后续计量[187]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投资利息及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187] - 金融资产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时账面价值与对价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89] - 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条件为现时义务解除时[189] - 公允价值计量优先使用活跃市场未经调整报价(第一层次输入值)[190] - 第三层次输入值包含不可观察的利率及股票波动率等数据[190] - 金融工具减值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以违约风险为权重计算信用损失加权平均值[191] - 租赁应收款及不含重大融资成分的应收款项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金额计提准备[192] - 金融资产信用风险显著增加时按整个存续期计提损失准备,未显著增加时按未来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计提[192] - 应收账款账龄组合中1年以内预期信用损失率为5.00%[194] - 应收账款账龄组合中1-2年预期信用损失率为10.00%[194] - 应收账款账龄组合中2-3年预期信用损失率为20.00%[194] - 应收账款账龄组合中3-4年预期信用损失率为40.00%[194] - 应收账款账龄组合中4-5年预期信用损失率为80.00%[194] - 应收账款账龄组合中5年以上预期信用损失率为100.00%[194] - 存货跌价准备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差额部分计提跌价准备[199] - 长期股权投资中共同控制需相关活动经参与方一致同意才能决策[200] - 重大影响指对被投资单位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权但无控制权[200] 股东和股权结构 - 公司有限售条件股份减少3.97万股至1.64亿股,占比32.99%[123] - 公司无限售条件股份增加3.97万股至3.33亿股,占比67.01%[123] - 公司股份总数保持4.98亿股不变[124]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按75%锁定,每年可转让股份不超过个人持股总数的25%[125][126] - 股东李昭强持股115,194,849股,占比23.15%,其中限售股86,396,137股(占其持股75%),无限售股28,798,712股[128] - 期末限售股总数164,150,807股,较期初减少58股(本期解除限售39,683股,新增限售25股)[126] - 股东纪法清持有限售股73,363,231股,期内无变动[125] - 股东柳云鹏持有限售股2,133,034股,期内无变动[125] - 股东崔静持有限售股887,425股,期内无变动[125] - 股东徐克峰限售股减少39,683股至145,148股[126]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20,020户,无特别表决权股东[127][128] - 公司前10名股东中无质押、标记或冻结股份情况[128] - 其他汇总限售股增加25股至107,246股[126] - 最大股东纪法清持股比例为19.66%,持股数量为9781.76万股[129] - 第二大股东宋叶持股比例为3.65%,持股数量为1817.13万股[129] - 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中李昭强持股数量最多,为2879.87万股[129] - 公司注册资本为497,511,290元,股份总数497,511,290股[170] 所有者权益和利润分配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5] - 公司半年度不进行现金分红或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86]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期初余额为511,290.00元[159] - 综合收益总额本期增加3,205,254.39元[160] - 所有者投入资本增加1,297,023.54元[160] - 其他权益工具持有者投入资本增加97,023.54元[160] - 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减少3,188,656.11元[160] - 其他综合收益结转留存收益减少3,188,656.11元[161]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期末余额为511,290.00元[161] - 一般风险准备期末余额为3,378.56元[161]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118,905.43元[161] - 专项储备期末余额为1,346,215.37元[161]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期初余额为511,290.00千元[162] - 资本公积期初余额为3,633,378.56千元[162] - 未分配利润期初余额为905,846.43千元[162] - 其他综合收益期初余额为1,466,675.90千元[162] - 本期综合收益总额增加19,085.60千元[162]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939,706,437.81千元[164] - 资本公积期末余额为3,633,378.56千元[164] - 其他综合收益期末余额为1,477,129.42千元[164]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期末余额为511,290.00千元[164] - 一般风险准备期末余额为9,496,947.76千元[164] - 2025年上半年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增加106,440.56元,全部由综合收益总额贡献[165] - 2025年6月末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438,445,363.07元,较年初1,438,338,922.51元增长0.01%[165][166] - 2025年上半年未分配利润增加106,440.56元,反映当期盈利积累[165] - 2024年上半年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减少32,354,102.86元,主要因综合收益总额亏损[167][168] - 2024年6月末未分配利润为-977,090,041.32元,较年初-1,003,383,574.02元改善2.6%[165][167] - 公司股本保持稳定为497,511,290.00元,两年同期无变动[165][167] - 资本公积保持稳定为1,825,305,360.10元,两年同期无变动[165][167] - 盈余公积保持稳定为118,905,846.43元,两年同期未计提[165][167] - 2025年上半年未发生利润分配、资本投入或权益内部结转事项[165][166] - 公司未发行优先股、永续债等其他权益工具[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