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5.77亿元,同比增长6.21%[25]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21%[86] - 营业收入5.77亿元,同比增长6.21%[10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45.54万元,同比下降21.86%[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40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1.86%[8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898.44万元,同比下降23.03%[2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2.53亿元,同比增长13.81%[109] - 销售费用2.11亿元,同比增长6.95%[109] - 财务费用-218万元,同比下降119.78%[109] - 研发投入金额0.17亿元,同比增长16.24%,占营业收入2.95%[94] 各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要产品线包括柔性连接、生物保鲜、安全防护、户外装备和真空封装[2] - 户外帐篷产品报告期内实现近50%增长[59] - 适老化产品(智能安全扶手)报告期增长94.7%[62] - 真空封装产品连续多年细分市场占有率第一[47] - 真空封装产品毛利率58.84%,同比下降2.64个百分点[110] - 公司防刺防割手套及防刺服等安全防护装备已于2024年10月起全面上市[67] - 公司保鲜特种薄膜的保鲜效果达普通保鲜袋的2-3倍[70] - 蘑菇搭扣技术已申请3项发明专利并实现销售[54] - 公司有机硅压敏胶材料成功进入宜家供应链体系[52] - 公司以真空封装技术协助Temu平台客户实现物流降本[88] 各地区表现 - 外销收入194,974,922.13元,同比增长30.27%[111] - 境外主营业务收入为19497.49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34.11%[142] - 国内2B业务同比增长235%[88] - 宜家业务报告期内实现26%的同比增长[88] - 亚马逊渠道实现47%同比增长[93] - 山姆业务同比实现10倍以上增长[93] 研发与技术成果 - 公司研发团队由11位国内外知名高校硕博士领衔[35] - 公司牵头起草的仿生吸附材料国家标准于2025年2月28日获批准发布[40] - 公司仿生吸附材料已申请4项发明专利和7项实用新型专利[40] - 剪切增稠纳米流体材料已申请PCT国际专利5件,国内发明专利2项[63] - 纳米流体芳纶防弹材料较传统插板减重70%以上,中弹后最大凹陷量仅8毫米[64] - 安全扶手产品最高承重超过120KG[66] - 公司开发的航天生物培养箱套罩于2024年成功应用于航天员在轨任务[46] - 公司是中国航天专用封装袋独家供应商,连续15年27次100%保证国家载人航天任务安全[46] 市场趋势与行业数据 - 预计2024-2030年我国家居收纳用品市场规模年均增长4.5%,2030年达391.79亿元[49] - 2024年中国快递业务量达1745亿件,同比增长21%[49] - 2024年中国快递业务收入达1.4万亿元,同比增长13%[49] - 全球TPE市场预计2031年达251.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4.8%[56] - 全球压敏胶市场规模2022年约559.74亿元,预计2028年增至917.9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8.59%[56] - 全球露营装备市场规模2023年达835.8亿美元,帐篷产品占比约15%[59] - 2023年全球个人防护装备(PPE)市场规模为839.1亿美元,其中工业防护手套和安全鞋份额约占17.80%[67] - 预计2029年全球防切割手套市场规模将达到16.0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3.4%[67] - 2024年全球高阻隔包装薄膜市场规模达805.9亿元,预计2030年将增长至1079.7亿元,CAGR为4.99%[70] - 2024年食品包装领域阻隔材料市场规模突破180亿元,占全球高阻隔包装薄膜市场的22%[70] - 食品保鲜膜/阻隔袋在食品包装领域占据约63%份额[70] - 个人防护装备(PPE)市场规模达数百亿美元[91] 公司运营模式 - 公司采用"以销定采+合理安全库存"的采购模式,由供应链管理中心统筹管理[73] - 生产模式分为B2B按订单生产和B2C"弹性生产"(基于3-7天安全库存)两种并行模式[75] - 营销采用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模式,线上以亚马逊为核心渠道,线下通过城市展厅和工程师团队强化产业客户服务[76] - 公司礼品渠道销售模式聚焦商务馈赠、员工福利、品牌推广三大场景[83] - 公司为包括宜家家居、沃尔玛、家乐福等国内外知名客户提供定制产品[84] - 公司在全国重点区域设立城市展厅,包括上海、北京、杭州等8个城市[82] - 公司推动烟草体系招采中标,并计划拓展通讯、电力、银行、石化等行业集采渠道[8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602.88万元,同比下降4.15%[25] -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0.66亿元[94] - 基本每股收益为0.47元/股,同比下降26.56%[25]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04%,同比下降5.16个百分点[25] - 总资产为11.93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64.67%[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9.04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84.08%[2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3.83亿元,同比增长670.62%[109] - 货币资金709,057,177.56元,占总资产比例59.43%,较上年末增长16.09个百分点[114] - 固定资产117,936,350.44元,较上年末占比下降6.81个百分点[114] - 自有品牌线上收入476,864,516.01元,毛利率57.67%[111] - 线上主营业务收入为47686.45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83.42%[147] 非经常性损益与投资收益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25.04万元[29]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金额为147.09万元[29] -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548,210.40元[113][116] - 存货减值损失1,902,374.40元[113] - 投资收益197,444.30元,占利润总额0.42%[113] 募集资金使用与项目投资 - 募集资金净额36,952.07万元,本期使用2,792.93万元[123][124] - 武汉生产及物流中心项目投资进度9.65%,本期投入1,732.14万元[125]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额为7380.8万元[127] - 信息系统升级项目总投资额为4819.5万元,投资进度为22.01%[127]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计划投入1亿元,实际投入6800万元[127] - 承诺投资项目总投资额为36952.07万元,累计投入2792.93万元[127] - 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自筹资金4511.26万元,其中募投项目投入2753.12万元[127] - 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余额为35048.43万元存放于专户[128] - 委托理财发生额9230万元,未到期余额230万元[131] 子公司与投资 - 子公司简居香港实现营业收入1.37亿元,净利润1183.44万元[136] - 子公司简居香港总资产7467.34万元,净资产5506.16万元[136] 风险因素 - 新材料研发投入存在周期长、难度高及不确定性风险[136] - 美国对部分产品加征10%-25%进口关税[140] - 外销收入主要以美元结算,面临汇率波动风险[142] - 主要原材料受石油价格波动影响[144] - 电商平台促销推广成本呈上升趋势[147] - 线上销售收入增速有所放缓[147] 风险应对措施 - 拟通过海外布局产能应对贸易摩擦风险[141] - 通过外汇套期保值等工具管理汇率风险[142] - 加强原材料行情监测并实施战略储备[146] 利润分配与股东回报 - 公司计划以108,280,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5元(含税)[7] - 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50元(含税)[153][155] - 现金分红总额为27,070,000元[153][155] - 分配股本基数为108,280,000股[153][155] - 可分配利润为240,473,236.57元[153] - 现金分红占利润分配总额比例100%[153] - 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为271,718,713.41元[155] - 公司计划2025年中期实施利润分配,合并报表累计未分配利润为271,718,713.41元[186] 股本与股东结构 - 公司总股本为108,280,000股[155] - 公司完成首次公开发行27,070,000股,占总股本比例25%[192] - 发行后总股本增至108,280,000股,其中有限售条件股份85,180,894股(78.67%),无限售条件股份23,099,106股(21.33%)[191] - 国有法人持股增加5,712股至5,712股(0.01%)[191] - 其他内资持股增加3,962,830股至81,382,830股(75.16%),其中境内法人持股6,812,251股(6.29%),境内自然人持股68,612,241股(63.37%)[191] - 外资持股增加2,352股至3,792,352股(3.50%),其中境外法人持股2,352股(0.00%),境外自然人持股维持3,790,000股(3.50%)[191] - 无限售条件人民币普通股新增23,099,106股(21.33%)[191] - 新股初始登记数量27,070,000股,其中无限售条件股份24,373,306股,有限售条件股份3,970,894股[195] - 石正兵持有60,030,000股首发前限售股,限售期至2028年5月18日[198]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为27,070,000股,发行价格为17.05元/股[200] - 战略配售限售股份数量为2,707,000股,限售期至2026年[199] - 网下发行限售股份合计数量为85,180,894股,部分限售期至2025年11月18日[199] - 首发前限售股份数量为90,000股(陆中涛60,000股,刘晓乐30,000股),限售期至2026年5月18日[199] - 公司股票于2025年5月19日在创业板上市,上市交易数量为27,070,000股[200] 公司荣誉与资质 - 公司获亚马逊平台"产品创新出海品牌50强"称号[63] 其他财务数据 - 受限货币资金23,275,953.79元[118] - 报告期为2025年1-6月,报告期末为2025年6月30日[16] - 公司半年度财务报告未经审计[170] 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 - 公司报告期无重大关联交易、担保及对利润影响超10%的租赁项目[176][177][178][179][180][181][182][183][184][185] - 公司报告期无股权激励计划[156] - 公司未被列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162]
太力科技(301595)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