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同比增长56.7%至245.439百万港元[5] - 除税前溢利同比增长30.8%至133.812百万港元[5]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溢利同比增长48.0%至117.93百万港元[5] - 基本每股盈利同比增长49.9%至10.73港仙[5]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同比增长56.7%,从2024年上半年的156.67亿港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245.44亿港元[13] - 总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156.673百万港元增长至2025年同期的245.439百万港元,增幅为56.7%[17]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从79.673百万港元增至117.930百万港元,增长48.0%[27] - 报告期收入2.454亿港元同比增长56.7%,净利润1.179亿港元增长48.0%[43]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同比增长48.0%至117.9百万港元[53] - 集团收入同比增长56.7%至245.4百万港元[5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透过损益按公允价值列账之金融资产收益净额同比下降69.2%至28.915百万港元[5] - 减值亏损同比大幅增加272.4%至36.127百万港元[5] - 减值亏损总额从9.698百万港元大幅增加至36.127百万港元,增长272.5%[7] - 融资成本从58.174百万港元下降至48.368百万港元,减少16.9%[8] - 行政开支及融资成本合计134.1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9%(上一期间:136.7百万港元)[65][66] 各业务线表现 - 资产管理费、投资顾问服务费及表现费收入大幅增长81.2%,从2024年上半年的5.15亿港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9.33亿港元[13] - 包销、分包销、配售及分配售佣金收入激增373%,从2024年上半年的1.04亿港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4.94亿港元[13] - 证券分部收入大幅增长302%,从2024年上半年的1.47亿港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5.90亿港元[14] - 固定收益直接投资分部收入下降19.7%,从2024年上半年的6.21亿港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98亿港元[14] - 资产管理分部业绩增长109%,从2024年上半年的3.96亿港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8.29亿港元[15] - 包销及配售佣金收入大幅增加,从10.442百万港元增至49.380百万港元,增长373%[17] - 资产管理及相关费用收入从51.498百万港元增至93.305百万港元,增长81.2%[17] - 证券分类收入大幅增至59.0百万港元,业绩扭亏为盈至28.1百万港元[56] - 固定收益直接投资分类收入增至52.9百万港元,亏损收窄至15.8百万港元[57] - 其他投资及融资分类收入大幅降至25.0百万港元,溢利降至16.0百万港元[58] - 资产管理分类收入显著增长至93.3百万港元[54] - 企业融资及咨询分类收入增长至42.9百万港元[54] - 投资组合收入总额50.2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9.6%(上一期间:62.4百万港元)[60] - 资产管理分类收入93.3百万港元,同比增长81.2%(上一期间:51.5百万港元)[63] - 企业融资及咨询分类收入42.9百万港元,同比增长66.3%(上一期间:25.8百万港元)[64] 资产和负债变化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较期初增长140.7%至598.287百万港元[7] - 代客户持有之现金较期初大幅增长227.5%至692.271百万港元[7] - 流动负债总额较期初增长38.9%至3.375228十亿港元[8] - 权益总额较期初增长12.1%至1.556154十亿港元[8] - 公司总资产同比增长28.7%,从2024年末的384.45亿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494.73亿港元[16] - 总负债同比增长38.1%,从2024年末的245.57亿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339.11亿港元[16] - 证券分部资产增长61.6%,从2024年末的108.24亿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174.94亿港元[16] - 企业融资及咨询分部资产增长82%,从2024年末的3.35亿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6.10亿港元[16] - 贷款及垫款账面总值从256.500百万港元微增至258.546百万港元[30] - 应收孖展客户账款从476.217百万港元增至515.063百万港元,增长8.2%[32] - 已抵押证券公允价值从2,790.299百万港元增至2,872.101百万港元[33] - 证券包销等业务应收账款总额76,274千港元,较2024年末40,678千港元增长87.5%[34] - 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允价值列账金融资产总额1,451,137千港元,同比下降5.8%[35] - 债务投资公允价值下降25.1%至527,113千港元,计提预期信贷亏损拨备526,624千港元[35] - 透过损益按公允价值列账金融资产增长32.2%至1,217,835千港元[36] - 债务投资大幅增长451.2%至390,729千港元[36] - 应付账款激增173.1%至738,707千港元,现金客户应付账款增长430.6%[37] - 来自中间控股公司贷款增长13.6%至1,402,441千港元,年利率4.5%[39] - 根据回购协议出售金融资产账面值1,346,303千港元,较2024年末增长40.6%[41] - 债券投资总额达1,886,084千港元[59] - 非上市基金投资规模为743,353千港元[59] - 非上市股权投资规模为43,111千港元[59] - 自营投资资产规模增长至27亿港元,较期初25亿港元增长8%[60] - 债券投资规模达19亿港元,较期初17亿港元增长11.8%[60] - 流动比率1.4,较期初1.6下降12.5%[71] - 资本负债比率61.0%,较期初58.4%上升2.6个百分点[72] - 股东应占权益总额1,556.2百万港元,较期初1,388.8百万港元增长12.1%[69] 业务运营和市场活动 - 境外债券承销完成162笔,同比增长37%[44] - 境外债券总承销规模超过17.1亿美元,同比增长44%[44] - 民银融汇大中华精选债券基金净值上涨3.09%[47] - 民银融汇大中华策略基金净值上涨7.40%[47] - 报告期间共完成14个IPO承销项目,较2024年同期新增3单[48] - 债券投资组合主要配置银行、保险及公用事业等龙头企业[45] - 对部分高收益债券投资增加了预期信贷亏损拨备[45] - 成功获准发行证监会授权美元货币市场基金[47] - 协助新琪安科技完成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2573.HK)[48] 外汇和风险管理 - 汇兑收益净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亏损0.261百万港元转为2025年同期的收益23.815百万港元[19] - 收入主要以美元及港币计值,开支主要以港币计值[79] - 未使用衍生金融工具对冲外汇风险[79] - 外汇风险主要来自换算美元资产及负债[79] 公司治理和股东信息 - 公司员工总数增加至100名,较上年同期88名增长13.6%[80] - 总员工成本为458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4060万港元增长12.8%[80] - 公司回购2,287,000股股份,总代价65.2万港元[86] - 四月回购1,826,000股,最高价0.33港元,最低价0.235港元,总代价51.8万港元[87] - 五月回购461,000股,最高价0.305港元,最低价0.28港元,总代价13.4万港元[87] - 未建议派付中期股息[82] - 已注销所有回购股份[86] 宏观经济和前瞻指引 - 预期美联储年内可能推出1-2次降息[49]
民银资本(01141)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