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文旅农业(00542) - 2025 - 中期业绩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同比增长164.1%至3562.6万港元[4] - 公司总收益为35,626千港元,较上年同期13,489千港元大幅增长164.1%[25] - 集团收益港币35,600,000元,较去年同期港币13,500,000元增长163.7%[60] - 毛利同比增长74.2%至1008.3万港元[4] - 期内亏损同比收窄48.6%至4802.7万港元[4]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同比收窄40.5%至5249.2万港元[4] - 除税前亏损4695.8万港元,同比收窄49.9%[18] - 除税前亏损港币47,000,000元,较去年同期亏损港币93,700,000元收窄49.8%[60] - 每股基本亏损为0.68港仙[4] - 每股基本亏损为52,492千港元,同比减少40.5%[32] - 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4833.6万港元[5]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净亏损约4802.7万港元[1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为2554.3万港元[4] - 除税前亏损中销售成本为25,543千港元,同比增长231.7%[29] - 行政及其他开支为364.4万港元[4] - 财务费用为5356.3万港元[4] - 财务费用5356.3万港元,同比增长1.6%[18] - 其他收入及收益为547千港元,较上年同期1,060千港元下降48.4%[27] - 汇兑净收益为17,813千港元,同比由亏损转为收益[29] - 所得税开支为-1,069千港元,同比由正转负[30] - 中国土地增值税拨备-1,334千港元,同比减少100%[30] - 其他全面亏损为30.9万港元[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物业发展分部收入3502.7万港元,同比增长193.6%[18] - 酒店业务分部收入308万港元,同比基本持平[18] - 其他分部收入291万港元,同比下降76.7%[18] - 物业发展分部溢利1826.9万港元,同比扭亏为盈[18] - 酒店业务分部亏损823.1万港元,同比收窄28.8%[18] - 物业发展业务资产为2,886,585千港元,占分部资产绝对主导地位[20] - 物业发展分部收益港币35,000,000元,实现溢利港币18,300,000元,去年同期亏损港币24,600,000元[61] - 酒店业务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转授经营权收益30万港元,分部亏损820万港元[66] - 销售待售物业收入为29,956千港元,同比增长185.1%,占总收益84.1%[25] - 物业代理收入为5,071千港元,同比增长256.4%,表现亮眼[25] - 时间点确认收益为30,247千港元,占收益总额84.9%[26]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地区收益为35,626千港元,是公司唯一经营区域[21][23] - 来自客户A和客户B的收益合计占公司总收益31%[23] 资产和负债状况 - 总资产为30.79亿港元,与2024年末的30.79亿港元基本持平[6] - 公司总资产为3,079,481千港元,较上年同期3,078,839千港元基本持平[20] - 发展中物业为16.07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15.68亿港元增长2.5%[6] - 发展中物业成本由2024年12月31日的1,567,804千港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1,606,952千港元,增长2.5%[34] - 待售物业(发展中)由2024年12月31日的843,756千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836,225千港元,下降0.9%[3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650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870万港元增长90.3%[6] - 公司可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约1653.6万港元[12] - 流动负债净值为负5.12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负4.18亿港元恶化22.5%[7] - 总负债为3,145,905千港元,较上年同期3,096,927千港元增长1.58%[20] - 合约负债为9690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3460万港元激增179.9%[7] - 贷款及借贷(流动部分)为7.84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8.01亿港元减少2.1%[7] - 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3.27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13.42亿港元减少1.1%[7]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绌为2.01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1.46亿港元扩大37.9%[7] - 非控股权益为1.35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1.28亿港元增长5.4%[7] - 公司非流动资产17.728亿港元,流动资产13.067亿港元,流动负债18.191亿港元,非流动负债13.268亿港元[68] - 权益总额为负6640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负1810万港元进一步恶化[70] - 应收贸易账款总额由2024年12月31日的83,514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86,808千港元,增长3.9%[35] - 应收贸易账款减值亏损由2024年12月31日的81,603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84,232千港元,增长3.2%[35][37] - 物业发展开支之应付贸易账项由2024年12月31日的271,030千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215,286千港元,下降20.6%[38] - 应付增值税由2024年12月31日的97,320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07,230千港元,增长10.2%[38] - 应付利息由2024年12月31日的88,128千港元大幅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52,714千港元,增长73.3%[38] - 租赁负债由2024年12月31日的0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574千港元[38] - 其他应付账款及应缴费用由2024年12月31日的185,108千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182,424千港元,下降1.4%[38] - 应付贸易账项及其他应付款总额由2024年12月31日的641,586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658,228千港元,增长2.6%[38] - 物业、厂房及设备新增48千港元,同比减少37.7%[33] - 应付董事款项为8,143千港元,同比减少9.7%[28] - 租赁负债为40千港元,同比减少100%[28] 借款和融资活动 - 贷款及借贷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514,248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409,114千港元,降幅为6.9%[43] - 有抵押银行贷款从537,322千港元降至490,887千港元,降幅为8.6%[43] - 无抵押其他贷款从748,570千港元降至700,412千港元,降幅为6.4%[43] - 一年内到期贷款从800,627千港元降至784,375千港元,降幅为2.0%[44] - 一至两年内到期贷款从318,580千港元大幅增加至624,739千港元,增幅为96.1%[44] - 浮动利率贷款从1,046,564千港元降至968,496千港元,降幅为7.5%[44] - 银行贷款利率范围为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加3.5厘至固定利率8.8厘[45] - 部分银行贷款以账面值为60,794千港元的待售发展中物业作抵押[47] - 受限制银行结余抵押从43,909千港元大幅减少至9千港元[45] - 须于一年内偿还的银行贷款从225,804千港元降至170,345千港元,降幅为24.6%[46] - 银行贷款总额为港币72,204,000元,以茂名市租赁土地及楼宇抵押,账面总值港币164,730,000元[48] - 贷款总额港币248,338,000元以斗门发展中物业及待售物业抵押,账面总值港币816,424,000元[48] - 其他有抵押贷款港币217,815,000元及无抵押借贷港币259,795,000元,年利率9%-15%[49] - 应付董事款项港币155,006,000元,年利率12%-13%[50] - 资本化借贷成本总额为55,508千港元,年利率介于6.5%至8.1%[28] - 公司财务责任总额约18.19亿港元,其中1.82亿港元需按要求偿还[12] - 计息借贷总额17.032亿港元,包括金融机构借贷4.909亿港元及第三方借贷8.54亿港元[69] 项目承担和或然负债 - 项目承担约港币359,000,000元,较2024年底港币273,600,000元增加31.2%[56] - 或然负债港币145,700,000元,较2024年底港币280,600,000元减少48.1%[58] - 项目承担3.59亿港元,涉及物业开发开支及土地收购[72] - 或有负债1.457亿港元,主要为银行按揭贷款回购担保[73] 抵押和受限制资产 - 账面价值1.647亿港元的租赁土地及楼宇已抵押给金融机构[74] - 受限制银行结余100万港元已抵押给银行作为融资担保[74] 项目进展和销售情况 - 德国城项目预售率达65.0%,预计2025年10月完成建设[62] - 富元君庭项目总建筑面积120,500平方米,可售面积84,425平方米,一期销售完成率100%,二期销售完成率88.1%[63] - 富元广场项目总建筑面积197,391平方米,可售面积61,654平方米,销售完成率60.1%[64] 公司业务和经营环境 - 公司主要在中国从事物业发展及酒店业务[9] - 中国整体经济因本地需求脆弱、劳动市场疲弱及消费者意欲低迷面临压力[76] - 房地产投资可能继续偏弱,市场仍处于低迷阶段[76] - 全国新房销售同比降幅预计逐步收窄[76] 公司治理和人员变动 - 公司主席杨立君先生同时兼任行政总裁职务[78] - 曾浩邦先生于2025年6月4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79]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82] - 董事会由六名董事组成(三名执行董事、三名非执行董事)[85] - 员工总数从2024年12月31日的90人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70人,降幅为22.2%[75] 其他重要事项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进行任何股份回购或赎回[81] - 中期财务资料未经审核且未经核数师同意[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