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光电气(688776) - 2025 Q2 - 季度财报
国光电气国光电气(SH:688776)2025-08-28 21:2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收入2.3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4.21%[24][25] - 利润总额亏损1357.18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2.43%[24][2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225.47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4.06%[24][2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亏损1906.8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9.53%[24][27] - 基本每股收益-0.11元/股,同比下降123.40%[25][27]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04%,同比下降0.97个百分点[25] - 报告期营业收入230,820,330.55元,同比下降34.21%[127] - 利润总额-13,571,781.44元,同比下降122.43%[12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5.47万元,同比下降124.06%[134]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1162.82万元,同比大幅下降44.86%[15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04%,较上年同期6.01%减少0.97个百分点[155] - 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净利润本报告期为-8,266,821.83元[32] - 上年同期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净利润为52,925,681.93元[32] - 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净利润同比下降115.62%[32] - 研发费用11,628,207.10元同比下降44.86%[187]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9,067,995.64元同比下降129.53%[187] - 营业成本175,158,282.90元同比下降23.72%[187] 成本和费用 - 信用减值准备增加因回款不及预期[26][27] - 部分产品价格下降及回款不及预期致信用减值准备增加[127][134] - 收入下降及产品降价致单位固定成本上升影响毛利率[134] - 公司通过集中采购和长期合作协议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139] - 公司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成立专门催收小组处理逾期账款[140] - 公司通过引入先进生产设备提高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工成本[139] - 公司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降低能源消耗成本[13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产品涉及行波管、微波器件等高端电子真空器件领域[14] - 公司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及EAST、HL-3等国家级大科学装置项目[14] - 公司微波器件工作频率范围为300MHz300GHz,涵盖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14] - 公司产品应用于卫星通信、相控阵雷达等高端国防和通信领域[14] - 公司核心技术涉及微波信号放大、相位调制及能量耦合等关键技术[14] - 核工业设备业务因ITER项目技术更改导致订单延迟[25] - 微波器件产品因项目节点未达预期致订单延迟[25] - 部分产品价格下降影响收入[25] - 铯束管产品在线宽、信噪比、优值和频率稳定度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48] - 触发管工作电压范围1kV至12kV,工作电流达50kA[49] - 微波开关网络覆盖40GHz及以下所有频段[54] - 变频组件覆盖40GHz及以下所有频段[55] - 接收前端模块覆盖40GHz及以下所有频段[56] - 射频交换模块覆盖40GHz及以下所有频段[66] - 固态功率放大器覆盖10KHz50GHz及W波段,X~Ku频段实现十千瓦级输出[71] - 固态功率放大器Ka频段实现千瓦级输出,Q频段实现300W级单台固态连续波[71] - ITER包层系统由440块模块组成,覆盖约600平方米面积[77] - 公司偏滤器系统共有60个模块,包括38套标准模块和22套非标准模块[78] - 公司承接科技部耐辐照小型阀门项目,已完成DN40等多款阀门研制及批产[86] - 公司2019年取得国家重大专项支持并完成验收,已开发出2个型号气体循环泵原型产品[85] - 公司真空高温氦检漏设备氦检测仪灵敏度及真空室本底漏率在空载状态下优于ITER要求[80] - 公司2022年完成宽量程小体积可远传真空监测仪表技术验收并交付用户试用[95] - 公司2022年底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部微型高精度真空度敏感元件及传感器重点研发项目[95] - 公司全金属抽空增压泵进入小批量试制阶段,采用磁力驱动且无油脂润滑[85] - 公司特殊气体回路系统市场需求逐年提高,包括核电站实验系统等应用场景[92] - 公司风机为氦冷回路系统核心部件,驱动氦气以特定流量循环[88] - 公司参与ITER钨第一壁研制并进入样件生产阶段[81] - 公司真空开关产品用于控制12kV、7.2kV及以下等级的高压设备[97] - 公司是C919机载餐车、垃圾车、物品箱、开水杯的唯一供应商[98] - 公司霍尔电推进器核心部件实现批量交付并呈现较高增速[110] - 公司微波器件业务在航空、航天、雷达等领域需求保持高增长[111] - 公司为ITER装置偏滤器、第一壁等部件配套,并参与EAST、HL系列等国内核聚变装置关键部件配套[115] - 核电领域公司正推进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许可证获取,相关产品处于研制阶段[116] - 公司研制全球首台套ITER屏蔽模块热氦检漏设备,聚变领域金属泵及阀门实现核心部件国产化[119] - 电子真空器件行业需满足高功率、高效率、小型化、高可靠技术要求,客户群体稳定[118] - 核工业设备受ITER项目技术更改影响尚未下发采购订单[127][134] - 微波器件产品因项目节点未达预期致部分订单延迟下发[127][134] 研发与技术创新 - 新申请国内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共6项[128] - 累计获得国内知识产权授权共133项,其中发明专利51项[128] - 公司拥有专业研发人员197名,占总人数21.58%[145] - 公司外聘专家达13人[145] - 公司拥有13项核心技术,其中4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43][144] - 公司微波电子管品种从22个发展到数百余个,数十余个填补国内空白,百余个国内领先[142] - 本期新增知识产权申请6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4项),获得授权2项[152] - 公司累计获得知识产权授权133项,其中发明专利51项,实用新型专利76项[152] - 在研项目"聚变堆涉氚安全系统关键设备研发"累计投入250.16万元,总投资规模300万元[160] - 在研项目"微型高精度真空度敏感元件及传感器"累计投入284.55万元,总投资规模3438万元[160] - 在研项目"第一壁全尺寸原型ITER"累计投入226.51万元,总投资规模80万元[160] - 在研项目"电动控制阀门及耐高压气动阀门研发"累计投入177.26万元,总投资规模40万元[160] - 在研项目"带智能视觉检测功能的磁环装列送注系统"累计投入135.29万元,总投资规模200万元[160] - 研发投入下降主要原因为部分项目已完结,在研项目数量减少[156] - 研发项目总投资额为4903.37万元,其中已完成投资1359.4万元[162] - 研发人员数量为197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21.58%[164] - 研发人员薪酬总额为1737.13万元,平均薪酬为8.82万元/人[164] - 本科及以上学历研发人员占比达75.13%(博士0.51%,硕士8.63%,本科65.99%)[164] - 35岁以下研发人员占比35.03%,30-40岁研发人员占比29.44%[165] - 涉X气体涡旋真空泵项目投资460万元,已完成投资43.94万元[45] - 冷阴极复合变送器项目投资10万元,已完成投资8万元[46] - 卧式真空接触器项目投资6.5万元,已完成投资3.03万元[47] 生产与销售模式 - 公司军品生产采用"以销定产"模式避免库存积压[102] - 民品真空规管等采用预先生产模式并保持一定库存[104] - 军品销售通过竞争性谈判或邀请招投标方式获取订单[105] - 核工业产品通过公开招标或竞争性谈判获取订单[105] - 民品压力容器真空测控组件通过展会或竞标获取订单[106] - 公司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雷达通信等领域,客户主要为国内大型军工企业[147] 行业趋势与市场环境 - 核聚变工业协会调查显示2023年全球商业聚变私营公司达43家,较2022年33家增长30.3%,其中30.2%(13家)成立于2022年,58.1%(25家)为近五年成立[113] - 中国2023年核电工程建设投资完成额达949亿元,创近五年最高水平,新开工核电机组5台[116] - 预计2035年中国核能发电量占比将达10%,较2022年水平翻倍[116] - EAST装置2023年4月实现403秒稳态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2024年11月实现1亿摄氏度下1066秒运行[114] - HL-3装置2022年10月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2025年3月实现原子核与电子温度均突破一亿度[114] - 核工业存在高准入门槛,国内在建工程仅少数参与者,设备需满足低漏率、防辐照等极端技术要求[119]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董事李泞因被留置无法正常履职,由张亚作为被委托人[3][4] - 公司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但管理层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5] - 公司不存在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8]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9] - 公司半数以上董事保证半年度报告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10] - 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151]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金额为837,561.36元[29]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及处置损益为4,200,520.56元[29] -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金额为49,749.50元(个税返还)[30] - 非经常性损益所得税影响额为763,535.60元[30]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金额为4,330,035.07元[30] 资产与负债状况 - 期末存货账面价值24,818.36万元存在跌价风险[183] - 技改专项拨款形成的长期负债106,210,000元可能影响现金流[179] - 应收账款余额较大且未约定信用期存在回款风险[181][182] - 应收账款增加13.19%至8.4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34.33%[190] - 应收票据减少48.27%至4343万元,主要因票据到期结算[190] - 预付款项增长51.53%至370万元,因未结算材料款增加[190] - 其他非流动资产大幅增长166.54%至1801万元,因募投项目投入增加[190] - 应付职工薪酬下降52.46%至635万元,因发放上年度年终奖[190] - 应交税费激增187.63%至1416万元,因进项税减少导致应交增值税增加[190] - 其他应付款骤降92.41%至176万元,因支付应付股利款[190]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期末余额370万元,本期减少391万元[196] 投资活动 - 公司投资37.5万元成立先觉聚能科技,持股7.5%[194] - 公司对成都成电邦创业投资基金出资2000万元,报告期内300万元投资款已退回[198][199]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主要客户采购波动可能影响业绩持续性[171] - 研发成果转化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对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170] - 企业所得税享受15%优惠税率存在政策变动风险[184] - 核工业设备生产线产能饱和制约第一壁产品量产[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