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协议销售总额为人民币133.70亿元,同比下降27%[2] - 营业额为人民币62.03亿元,同比下降53%[2][4][7] - 毛亏为人民币49.66亿元[2][4]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102.02亿元[2][4] - 毛亏人民币49.66亿元,毛亏率80%(2024年上半年:毛利人民币2.97亿元,毛利率2%)[11] - 利息及其他收入上升27%至人民币4.48亿元(2024年上半年:人民币3.53亿元)[11] - 其他亏损净额人民币33.26亿元(2024年上半年:人民币4.79亿元)[12] - 境外债务重组收益人民币317.56亿元(2024年上半年:无)[1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3,313,451千元人民币[5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亏损为296,808千元人民币,毛利率为-2.2%[5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3,065,012千元人民币[5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境外债务重组收益为31,756,397千元人民币[5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5,820,346千元人民币[5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5,390,396千元人民币[5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5,381,705千元人民币[5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为0.707元人民币[5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每股摊薄亏损为0.707元人民币[52] - 期内溢利为90.56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的亏损53.90亿元人民币实现扭亏为盈[54] - 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95.51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的亏损58.81亿元人民币大幅改善[54]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收益总额为107.07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的亏损59.00亿元人民币显著增长[54] - 非控制性权益应占全面收益总额为亏损11.55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的收益1946万元人民币转为亏损[54] - 汇兑差异收益为4.97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的亏损1.33亿元人民币实现改善[54] - 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2588万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的亏损4383万元人民币转为正收益[54] - 享有按权益法入账的投资的其他全面收益份额为亏损2742万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的亏损3.13亿元人民币有所收窄[54] - 期内其他全面收益总额为4.95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的亏损4.90亿元人民币实现扭亏为盈[5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营业额为67.5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42.71亿元人民币下降52.7%[8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整体经营亏损为151.69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亏损5.30亿元人民币大幅扩大[81] - 境外债务重组收益为317.56亿元人民币,显著改善税前盈利表现[82]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02.02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53.82亿元,实现扭亏为盈[97] - 每股基本盈利为1.171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每股亏损0.707元[97]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溢利为人民币10.202亿元,而2024年同期亏损人民币5.382亿元[99] - 公司每股摊薄盈利为人民币0.919元,2024年同期每股摊薄亏损为人民币0.707元[9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销售和推广费用人民币3.61亿元,占协议销售额2.7%(2024年上半年:人民币2.82亿元,占比1.5%)[13] - 预期信贷亏损模式下减值损失净额人民币97.25亿元(2024年上半年:人民币2.97亿元)[14] - 利息总开支下降至人民币27.65亿元(2024年上半年:人民币28.13亿元)[1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预期信贷亏损模式下的减值亏损为296,780千元人民币[52]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减少人民币6.44亿元(2024年上半年:人民币2.93亿元)[12]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导致亏损64.3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29.28亿元亏损扩大[82] - 财务费用达20.6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19.48亿元有所增加[82]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及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净亏损为14.22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2.38亿元亏损显著扩大[91] - 汇兑亏损为3.6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0.56亿元亏损大幅增加[91] - 诉讼拨备新增4.22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无此项拨备[91] - 物业、机器及设备减值亏损为3.25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无此项减值[91] - 商誉减值亏损为4.09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无此项减值[91] - 利息支出总额为27.6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28.13亿元略有下降[92] - 资本化利息为6.99亿元人民币,资本化率5.84%,较去年同期的8.65亿元有所减少[92] - 所得税抵免净额为0.8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4.30亿元抵免额大幅减少[95] 物业开发业务表现 - 物业开发业务营业额同比下降68%[7] - 完成交付住宅约1.2万套[2] - 交付可售楼面面积340,000平方米,同比下降55%[23] - 平均入账销售价格下降至每平方米11,000元人民币[23] - 车位销售额96百万元人民币,平均售价每平方米1,900元[25] - 物业发展业务2025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严重,其中华东区域亏损最大达22.09亿元人民币[81] - 北京区域2025年上半年营业额为9.9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9.75亿元人民币略有增长1.7%[81] - 华南区域2025年上半年营业额为6.50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15.05亿元人民币下降56.8%[81] - 华西区域2025年上半年营业额为2.1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7.00亿元人民币下降69.0%[81] - 物业开发业务营业额32.9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8%[23] 轻资产业务表现 - 轻资产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45%[2] 各地区销售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协议销售总额为人民币133.70亿元,同比下降27%(2024年同期:人民币183.30亿元)[26] - 2025年上半年销售楼面面积下降44%至849,000平方米(2024年同期:1,514,100平方米)[26] - 2025年上半年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升41%至每平方米人民币18,900元(2024年同期:每平方米人民币13,400元)[26] - 2025年上半年可售项目数量为130个,较2024年同期的160个减少19%[26] - 一线及二线城市协议销售额占比达94%[26] - 深圳区域平均销售价格最高,达每平方米人民币57,300元[28] - 华南区域协议销售额最高,达人民币63.77亿元[28] - 华中区域平均销售价格最低,为每平方米人民币8,800元[28] - 北京区域协议销售额为人民币12.24亿元[27] - 环渤海区域销售楼面面积最大,达172,100平方米[27] - 华西区域协议销售额总计12.02亿元人民币,可售楼面面积142,200平方米,平均售价8,500元/平方米[29] - 车位销售额3.85亿元人民币,可售面积161,000平方米,平均售价2,400元/平方米[29] - 公司总协议销售额133.7亿元人民币,总可售面积849,000平方米,综合平均售价15,700元/平方米[29] - 华中区域营业额669百万元人民币,平均售价每平方米8,500元[25] - 华南区域营业额622百万元人民币,平均售价每平方米9,300元[25] 土地储备和项目详情 - 土地储备从2024年底3,107.2万平方米下降至2025年6月底2,723.2万平方米,降幅12.4%[30] - 应占权益土地储备从2024年底1,646.4万平方米下降至1,459.2万平方米,降幅11.4%[30] - 平均土地成本从2024年底6,200元/平方米上升至2025年6月底6,400元/平方米,增幅3.2%[30] - 物业开发平均土地成本降至每平方米人民币6300元[9] - 北京区域土地储备总楼面面积515.3万平方米,可售面积407.3万平方米,公司应占273.3万平方米[31] - 石家庄土地储备总楼面面积31.6万平方米,可售面积25.0万平方米,公司应占19.极2万平方米[31] - 太原土地储备总楼面面积222.8万平方米,可售面积133.9万平方米,公司应占185.0万平方米[31] - 环渤海区域总土地储备约841.8万平方米,占集团总量主导地位[32] - 济南区域可售总楼面面积达291.3万平方米,权益占比30%-100%[32] - 大连钻石湾项目总楼面面积149.7万平方米,公司持有100%权益[32] - 廊坊区域总楼面面积241.5万平方米,其中可售面积124.6万平方米[32] - 天津未来城项目总楼面面积257.9万平方米,极权益占比51%[32] - 晋中天铂项目土地储备123.5万平方米,权益占比30.85%[极32] - 青岛远洋万和城权益占比43%,总楼面面积37.7万平方米[32] - 沈阳区域土地储备24.9万平方米,权益占比60%-100%[32] - 秦皇岛蔚蓝海岸项目土地储备106.4万平方米,权益占比100%[32] - 张家口尚东万和项目权益占比60%,可售面积16.3万平方米[32] - 华东区域总楼面面积约6,660千平方米,可售面积约4,392极千平方米,土地储备约3,139千平方米[33] - 华南区域总楼面面积约5,691千平方米,可售面积约4,462千平方米,土地储备约2,633千平方米[34] - 武汉区域总楼面面积约2,680千平方米,可售面积约1,739千平方米,土地储备约795千平方米[34] - 深圳区域总楼面面积约1,657千平方米,可售面积约1,271千平方米,土地储备约851千平方米[34] - 中山区域极总楼面面积约1,353极千平方米,可售面积约1,171千平方米,土地储备约920千平方米[34] - 上海东滩·海上明月项目总楼面面积1,072千平方米,可售面积672千平方米,土地储备643千平方米[33] - 武汉远洋·东方境世界观项目总楼面面积1,917千平方米,可售面积1,430千平方米,土地储备111千平方米[34] - 宿迁区域总楼面面积约1,146千平方米,可售面积约818千平方米,土地储备约338千平方米[33] - 扬州天铂项目总楼面面积467千平方米,可售面积348千平方米,土地储备467千平方米[33] - 深圳山厦项目总楼面面积323千平方米,可售面积303千平方米,土地储备323千平方米[34] - 公司总土地储备约为27,232千平方米[36] - 公司总楼面面积约为54,064千平方米,其中可售面积约为39,477千平方米[36] - 华西区域成都青白江数据中心A区总楼面面积为193千平方米,土地储备193千平方米,应占权益38.88%[35] - 华西区域重庆远洋公园总楼面面积592千平方米,可售面积480千平方米,土地储备35千平方米,应占权益56.10%[35] - 其他区域雅加达项目总楼面面积66千平方米,可售面积57千平方米,土地储备66千平方米,应占权益28.00%[36] - 西安区域总楼面面积1,884千平方米,可售面积1,363千平方米,土地储备1,380千平方米[36] - 郑州区域总楼面面积1,536千平方米,可售面积1,163千平方米,土地储备1,059极千平方米[35] - 西宁天铂项目总楼面面积1,278千平方米,可售面积1,018千平方米,土地储备514千平方米,应占权益41.72%[36] 投资物业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投资物业营业额减少约20%至人民币1.44亿元(2024年上半年:人民币1.81亿元)[3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及合营联营公司共同持有超过23个经营中投资物业[37] - 投资物业总可租赁面积达3,565,000平方米,包括写字楼741,000平方米、商铺835,000平方米及物流项目1,726,000平方米[38] - 北京颐堤港项目可租赁面积181,000平方米,出租率93%,公司应占权益50%[38] - 杭州远洋乐堤港项目可租赁面积132,000平方米,出租率96%,公司应占权益60%[38] - 北京远洋乐堤港项目可租赁面积111,000平方米,出租率45%,公司应占权益65%[38] - 武汉远洋里项目可租赁面积18,000平方米,出租率74%,公司应占权益70%[38] - 三藩市项目可租赁面积7,000平方米,出租率98%,公司应占权益100%[38] - 物业投资业务2025年上半年实现经营溢利1.2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1.02亿元人民币增长18.6%[81] 债务和财务结构 - 贷款总额下降至人民币669.97亿元[2] - 净借贷比率743%,贷款总额降至人民币669.97亿元(2024年底:人民币983.73亿元)[19] - 公司总贷款66,997百万元人民币,其中1年内到期占比62% (41,676百万元)[21] - 公司总贷款较2024年末98,373百万元下降31.9%至66,997百万元[21] - 抵押资产占总资产值比例从40%上升至45%[21] - 为买家提供的按揭贷款担保总额117.11亿元人民币[22] - 现金资源总额人民币58.31亿元,其中人民币占比98%(2024年底:99%)[18] - 公司2025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1288.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1483.6亿元下降13.2%[56] - 公司2025年6月30日贷款总额为670.0亿元人民币,其中流动贷款416.8亿元,非流动贷款253.2亿元[61] - 公司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20.0亿元人民币[61] - 公司2025年6月30日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90.6亿元人民币[61]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偿还贷款本金约140.3亿元人民币(不含债券)[62]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偿还境内债券本金约35.3亿元人民币[62]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约119.7亿元人民币借款可能被要求提前偿还[62] - 公司2025年6月极30日权益总额由负转正,从2024年末的-24.6亿元增至82.3亿元[56] - 公司2025年6月30日累计亏损为212.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310.7亿元改善31.7%[56] - 公司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人民币90.6亿元[105] - 公司贷款总额约为人民币670.0亿元,其中流动贷款约为人民币416.8亿元[105]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人民币20.0亿元[105] - 公司尚未偿还逾期贷款本金总额约人民币140.3亿元[106] - 公司尚未偿还逾期境内债券本金总额约人民币35.3亿元[106] - 公司可能被要求提前偿还的借款本金约人民币119.7亿元[106] - 流动贷款由2024年末的659.35亿元人民币大幅减少至2025年6月末的416.76亿元人民币[82] - 非流动贷款由2024年末的324.37亿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6月末的253.21亿元人民币[82] 债务重组和融资活动 - 境外债务重组完成,解除债务约63.15亿美元(6,315百万美元),新发行债务22亿美元及强制可转换债券/永续证券约41.15亿美元[42] - 境外债务重组使公司杠杆降低约40亿美元,显著改善资产负债结构[42] - 公司启动境内债务重组计划涉及账面值约人民币130.7亿元的七支上市债券[63] - 境内债务重组计划另包含三支其他境内债券账面值总额约人民币50.0亿元[63] - 境外债务重组生效解除约63.8亿美元现有债务及银行贷款[67] - 公司启动境内债务重组计划,涉及七支上市境内债券账面值约人民币130.7亿元[107] - 公司境内债务重组计划还包括三支其他境内债券,账面值总额约人民币50.0亿元[107] - 永续债调整导致公司2024年6月30日止期间财务费用增加7322.2万元人民币[72] - 永续债调整使公司2024年6月30日止期间亏损增加7322.2万元人民币[72] - 永续债本金23.59亿元人民币由权益重分类至流动贷款[72][74] - 永续债利息
远洋集团(03377)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