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集团收入下降22.7%至2312.2万港元(2024年:2993万港元)[11] - 公司总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29.93百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3.122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2.7%[33][36] - 公司总收入从2024年同期的29,930千港元下降至23,122千港元,降幅为22.7%[40] - 公司报告期收入下降22.7%至约2312.2万港元(2024年:2993万港元)[139][142] - 毛利下降46.9%至292.9万港元(2024年:552.1万港元)[11] - 公司整体毛利减少46.9%至约292.9万港元(2024年:552.1万港元)[150]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亏损扩大51.5%至4266万港元(2024年:2816.2万港元)[1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4296.5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842.7万港元扩大51.1%[14]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4266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816.2万港元增长51.5%[14] - 期间亏损从2024年同期的28,162千港元扩大至2025年的42,660千港元,增幅51.5%[19] - 公司总税前亏损从2024年上半年的28.403百万港元扩大至2025年上半年的42.976百万港元,同比增长51.3%[33][36]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扩大至42,66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28,162千港元增长51.5%[58]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亏损增加51.5%至约4266.0万港元(2024年:2816.2万港元)[16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行政开支大幅增加76%至3874万港元(2024年:2202.3万港元)[13] - 行政开支增加75.9%至约3874.0万港元(2024年:2202.3万港元)[160] - 融资成本减少80%至66.5万港元(2024年:331.5万港元)[13] - 融资成本从3.315百万港元下降至0.665百万港元,同比下降80%[33][36] - 融资成本减少80.0%至约66.5万港元(2024年:331.5万港元)[163] - 未分配企业支出从12.531百万港元大幅增加至27.641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20.5%[33][36] - 雇员福利开支大幅增长85.6%至23,970千港元(2024年同期:12,918千港元)[47] - 存货成本确认为费用20,193千港元,同比下降17.3%[47] - 销售及分销费用增加52.6%至约233.9万港元(2024年:153.3万港元)[159] - 以股份为基础报酬支出约1075.4万港元(2024年:无)[160] - 期内因奖励股份确认以股份为基础付款开支1075.4万港元(2024年:0港元)[135][136] - 董事酬金大幅增长251.2%,从432.6万港元增至1519.5万港元[102] - 向关联公司支付许可费150万港元,上年同期无此费用[104] 各业务线表现 - 服饰业务录得负毛利4.4万港元(2024年:毛利46.4万港元)[11] - 贷款融资业务毛利下降11.5%至270.6万港元(2024年:305.6万港元)[11] - 知识产权应用及产品业务毛利下降86.6%至26.8万港元(2024年:200.1万港元)[11] - 服装设计制造贸易分部收入从23.122百万港元下降至18.087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1.8%[33][36] - 贷款融资服务分部收入从3.056百万港元下降至2.705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1.5%[33][36] - 潮流文化产品销售分部收入从3.752百万港元下降至2.33百万港元,同比下降37.9%[33][36] - 服饰业务收入下降21.8%至约1808.7万港元(2024年:2312.2万港元)[140] - 服饰业务收入减少21.8%至约1808.7万港元(2024年:2312.2万港元)[143] - 贷款融资业务收入减少11.5%至约270.5万港元(2024年:305.6万港元)[144] - 知识产权应用及产品业务收入减少37.9%至约233.0万港元(2024年:375.2万港元)[148]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内地市场收入为20,417千港元,同比下降24.0%;香港市场收入为2,705千港元,同比下降11.6%[40] 资产和负债变化 - 现金及银行结存减少至578.6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621.8万港元下降6.9%[16] - 贸易应收款项增至3899.8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3680.1万港元增长6.0%[16] - 流动负债大幅减少至3925.8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5688.8万港元下降31.0%[16] - 使用权资产增至615.6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263.5万港元大幅增长133.6%[16] - 公司总资产从195.071百万港元下降至189.186百万港元,同比下降3%[34][37] - 公司总负债从65.05百万港元下降至42.7百万港元,同比下降34.4%[34][37] - 存货总额从13,100千港元增至18,120千港元,增幅38%[74] - 在制品存货从409千港元增至3,938千港元,增幅863%[74]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从36,801千港元增至38,998千港元,增幅6%[76] - 减值亏损拨备从11,809千港元增至12,312千港元,增幅4%[76] - 91-180天账龄应收款项从10,967千港元增至15,551千港元,增幅42%[80] - 超过180天账龄应收款项从9,633千港元增至13,117千港元,增幅36%[80] - 应收贷款从78,234千港元降至74,333千港元,降幅5%[82] - 应收贷款减值亏损从53,436千港元增至56,183千港元,增幅5%[82] - 以公平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上市股本证券减少17.6%,从1087.2万港元降至895.7万港元[84]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基本持平,为655.6万港元(2024年末:650万港元),但超过180天的长期应付款项增长18.8%至443.8万港元[86] - 其他借款总额大幅减少61.2%,从2389.7万港元降至927.2万港元,主要因可换股票据债务部分及银行借款清零[88] - 租赁负债大幅增加137.5%,从270.2万港元增至642万港元,反映公司租赁承诺显著增加[90] - 应收贷款及利息(扣除拨备)减少13.5%至约3653.4万港元(2024年末:4223.2万港元)[145][156] - 以公平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财务资产为895.7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087.2万港元下降17.6%[168] 现金流变化 - 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从2024年同期的50,031千港元改善至2025年的26,075千港元,减少47.9%[20]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从2024年同期的15,426千港元减少至2025年的6,455千港元,下降58.2%[20] - 融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从2024年同期的43,793千港元降至2025年的32,273千港元,减少26.3%[2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为5,786千港元,较期初6,218千港元下降6.9%[20] 权益和融资活动 - 总资产减流动负债增至14.99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13.82亿港元增长8.5%[16] - 非控股权益亏损扩大至124.1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93.6万港元增长32.6%[17] - 公司权益总额增至1.46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1.30亿港元增长12.7%[17]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从2024年底的130,957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底的147,727千港元,增长12.8%[19] - 累计亏损从2024年底的429,110千港元扩大至2025年6月底的468,759千港元[19] - 汇率换算损失导致其他全面收益减少385千港元[19] - 授予股份奖励增加权益10,754千港元[19] - 通过配售发行股份获得融资49,061千港元[19] - 联营公司权益总额从614千港元大幅增至8,114千港元,增幅达1,222%[64][69] - 商誉从235千港元激增至5,994千港元,增幅达2,451%[64] - 可换股债券已于期内全部赎回,清偿总额为137.1万港元(负债部分100万港元,权益部分37.1万港元)[94] - 公司通过配售发行1.22652亿股新股,募集资金490.6万港元(配售价每股0.4港元)[96][98] - 通过发行37,500,000股新股支付收购对价[195][198] 信贷亏损和减值 - 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50.3万港元(2024年:53.6万港元)[13] - 应收贷款及利息预期信贷亏损拨备274.7万港元(2024年:272万港元)[13] - 应收贷款及利息预期信贷亏损拨备2,747千港元,同比微增1.0%[47] 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 - 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产生亏损1,915千港元,较去年同期4,113千港元收窄53.4%[45] - 上市证券投资产生净公平值亏损191.5万港元,较2024年的411.3万港元亏损收窄53.4%[170] 税务处理 - 当期所得税抵免11千港元(2024年同期:支出24千港元),主要来自中国企业所得税抵免[49] 股份奖励和购股权计划 - 股份奖励计划授予50,619,358股奖励股份,行使价为0港元[126][127][129] - 股份奖励加权平均公平值为每股0.42港元[129][130] - 董事授予44,150,000股奖励股份,其中4,050,000股失效[129] - 雇员授予6,469,358股奖励股份,无失效[129] - 未行使奖励股份总数46,569,358股[129] - 采用Black-Scholes模型计算公平值,输入参数:股价0.69港元、波幅107%、无风险利率3.49%[133] - 授予日前公司股份收市价为0.70港元[135][136] - 公司于2021年12月8日授予60,000,000份购股权,行使价为每股0.155港元,行使期为2021年12月8日至2026年12月7日[105] - 公司于2022年4月19日授予87,100,000份购股权,行使价为每股0.278港元,行使期为2022年4月19日至2027年4月18日[107] - 公司于2023年1月17日授予168,850,000份购股权,行使价为每股0.230港元,行使期为2024年1月17日至2033年1月16日[110] - 董事李阳持有2021年购股权4,225,000份及2023年购股权4,950,000份,合计9,175,000份[114] - 董事田一妤持有2021年购股权4,225,000份及2023年购股权4,950,000份,合计9,175,000份[114] - 董事陈明亮的500,000份2021年购股权及15,000份2022年购股权于期内全部注销[114] - 董事龚晓寒的4,225,000份2021年购股权于期内全部转拨[114] - 2021年购股权加权平均行使价经股份合并后调整为0.62港元[114] - 2023年购股权加权平均行使价经股份合并后调整为0.92港元[114] - 2022年购股权加权平均行使价经股份合并后调整为1.112港元[11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尚未行使的购股权总计为57,798,748股,较期初减少5,965,000股[121] - 董事邓澍焙持有500,000股未行使购股权,行使价为0.62港元[117][121] - 董事韩铭生持有500,000股未行使购股权,行使价为0.62港元[117][121] - 雇员持有的2021年购股权增加4,225,000股至4,725,000股,行使价为0.62港元[121] - 2023年授予雇员的购股权中4,950,000股被注销,剩余20,786,248股未行使,行使价为0.92港元[121] - 顾问持有4,475,000股未行使购股权,行使价为1.112港元[121] - 服务提供商持有4,475,000股未行使购股权,行使价为1.112港元[121] - 2023年购股权定价采用二项式模型,预期波幅99%,无风险利率3.1%[123] - 2022年购股权定价预期波幅94.0%,无风险利率2.5%[123] - 2021年购股权定价预期波幅91.1%,无风险利率1.2%[123] 客户集中度 - 客户A贡献收入14,239千港元,占集团收入61.6%;客户B贡献收入2,331千港元,占集团收入10.1%[42] 每股数据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5.98港仙,较2024年同期的5.08港仙上升17.7%[14] - 每股基本亏损基于加权平均股数713,473,128股计算(2024年同期:553,384,191股)[58] 战略合作和投资 - 与西藏水资源签订5年战略合作协议,涉及Web3.0新业务模式合作,可续期2年[173] - 与信桥资本签订Web3品牌推广及RWA发行项目合作框架协议[179] - 公司持有信桥资本11112股优先股,可转换为普通股[180] - 公司董事长梅唯一持有信桥资本36.83%股份[180] - 子公司天机新消费与信桥签订技术许可协议,期限至2027年12月31日[184] - 技术许可年费上限为970万港元[190] - 信桥团队拥有通用兑换凭证平台相关知识产权和运营经验[185] - 平台整合Web3.0与AI技术,专注于消费场景应用[186] - 技术许可年度使用费上限为9.7百万港元[193] - 收购信桥10%股权代价为15百万港元[195][198] - 收购股权占信桥全部权益的10%[195][198] - 完全稀释后股权占比为9.07%[195][198] - 交易构成持续关连交易需遵守上市规则14A章[193][196] - 交易需独立股东批准及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96][197][198] - 技术许可合作支持公司Web3新消费平台发展[193] - 收购与优先股认购合并计算为关连交易[196]
天机控股(01520)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