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收入为8371.3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7%[4] - 公司期内溢利为44.3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亏损8148.8万元人民币[4] - 公司总收入同比下降10.7%至人民币83.7百万元[50] - 公司期内溢利转亏为盈,录得人民币0.4百万元,而去年同期为亏损人民币81.5百万元[60] - 收入同比下降10.7%至8371.3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9371万元人民币[97] - 期内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收窄至167.3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亏损8050.2万元人民币[97] - 总收入同比下降10.7%,从2024年上半年的93,710千元降至2025年同期的83,713千元[106] - 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大幅收窄,从80,502千元降至1,673千元,降幅97.9%[11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为1961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7.4%[4] - 销售成本同比下降47.3%至人民币19.6百万元[51] - 研发开支同比下降32.2%至人民币33.2百万元[54] - 销售及分销开支同比下降33.8%,从人民币38.2百万元减少至人民币25.3百万元[57] - 行政开支同比下降42.6%,从人民币42.0百万元减少至人民币24.1百万元[58] - 销售成本大幅下降47.4%至1961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3724.6万元人民币[97] - 研发开支下降32.2%至3319.5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4898.6万元人民币[97] - 雇员福利开支大幅下降44.0%,从102,861千元降至57,617千元[108] 各业务线表现 - 视网膜检测AI产品活跃服务网点从5950个增至7180个,同比增长20.7%[5][10] - 通过SaMD和健康风险评估方案共检测330万病例,同比增长11.4%[5][10] - 近视防控AI产品使用次数达281.2万次,同比增长68.1%[5] - 视觉训练AI产品训练次数达102.6万次,同比增长11.6%[5] - 鹰瞳医疗板块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UV数同比增长7.2%[5][10] - 近视光照治疗仪覆盖全国20个省级行政区1867个眼视光门店[5] - 产品组合涵盖智能诊断与干预治疗,覆盖视网膜检测AI、抗压能力检测AI、近视防控AI、视觉训练AI[12] - 近视防控AI产品基于PBM-LED技术,已获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证[13] - 鹰瞳抗压能力检测仪基于无线传感技术和多模态AI算法,实现压力水平智能量化评估[14] - 视觉训练AI产品获NMPA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提供近500种训练内容[26] - 视觉训练AI平台已在全国多家三甲医院部署[26] - 公司核心产品近视光照治疗仪采用环形光斑技术并获得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证[27] - 活跃服务网点数量从5,950个增加到7,180个同比增长20.7%[33] - 平均每次检测收费为人民币16.14元较2024年同期的21.05元同比下降23.3%[33] - 客户数量由2024年的492个调整为2025年的439个[33] - 近视防控AI产品使用次数达281.2万次,同比增长68.1%[34] - 视觉训练AI产品训练次数达102.6万次,同比增长11.6%[34] - 近视光照治疗仪覆盖全国20个省级行政区1867个眼视光门店,累计服务5.8万患者[44] - 视网膜检测AI收入同比下降17.4%,从69,314千元降至57,283千元,占总收入68.4%[106] - 近视防控AI收入同比增长39.8%,从16,116千元增至22,529千元,占总收入26.9%[106] 各地区表现 - 海外市场收入达人民币10.3百万元,占总收入12.3%[43] - 中国内地收入同比下降17.6%,从89,100千元降至73,390千元,占总收入87.7%[106] - 其他国家和地区收入同比增长123.9%,从4,610千元增至10,323千元[106] 产品注册与认证 - Airdoc-AIFUNDUS (2.0) 获得国家药监局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具备多病种识别能力[11] - 新一代 AI-FUNDUSCAMERA-P 系列便携式眼底相机于2025年1月获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商业化落地[11] - 视网膜静脉阻塞检测产品于2025年4月获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5] - 青光眼检测产品于2020年6月获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5] - 白内障检测产品于2022年1月获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5] - 鹰瞳抗压能力检测仪计划于2025年7月提交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15]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辅助诊断AI获NMPA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0] - 多病种眼底疾病AI诊断软件于2025年4月获NMPA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0] - 系统支持55种病灶及疾病风险识别[21] - 便携式眼底相机AI-FD16U于2025年1月获NMPA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1] - 多模态健康扫描仪眼底相机模块于2024年8月获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2] - 抗压能力检测仪完成产品定型与市场测试[23] - 近视光照治疗仪获NMPA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配套AI评估系统[24][25] - 便携式眼底相机AI-FD16U于2025年1月获得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实现商业化上市[31] - 公司核心算法平台Airdoc-AIFUNDUS (2.0)获得国家药监局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涵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29] 研发与技术 - 基于“万语大语言模型”为三大核心产品线提供智能驱动力[13] - 万语大模型依托百万级临床数据构建高精度预测算法实现个性化近视风险评估[27] - Airdoc-AIFUNDUS核心算法覆盖15家国内医疗机构数据并通过MOA等效机制验证[28]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及联合团队共发表15篇高水平学术论文被多个顶级国际会议接收[30] -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13项新专利累计拥有专利283项及103项软件版权[31] 财务数据其他 - 公司毛利润为6410.3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5%[4] - 毛利同比增长至人民币64.1百万元,毛利率从60.3%提升至76.6%[52] - 其他收入及收益同比增长至人民币19.2百万元[53] - 毛利增长13.5%至6410.3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5646.4万元人民币[97] - 金融资产减值净额改善,从2024年上半年的24,817千元减值转为2025年同期的1,319千元拨回[108] - 应收账款减值拨备减少,从22,749千元降至20,343千元[116] 资产与负债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人民币683.2百万元减少至人民币599.2百万元[67] - 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从人民币220.7百万元减少至人民币202.3百万元[66]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从人民币16.5百万元减少至人民币14.0百万元[61] - 存货从人民币31.2百万元增加至人民币34.8百万元[63] - 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流动部分从人民币46.5百万元略减至人民币46.4百万元[64] - 应付账款从人民币14.0百万元减少至人民币9.1百万元[68] - 银行贷款从人民币30.0百万元减少至人民币5.0百万元[7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12.3%至5.99亿元人民币,去年底为6.83亿元人民币[100] - 流动资产总值下降17.1%至7.42亿元人民币,去年底为8.94亿元人民币[100] - 计息银行借款大幅减少83.3%至500万元人民币,去年底为3000万元人民币[100] - 净资产微增0.2%至12.8亿元人民币,去年底为12.77亿元人民币[101] - 非控股权益增长27.2%至991.3万元人民币,去年底为779.4万元人民币[101] - 预付款项及其他资产总额为41,705千元,较2024年末的41,692千元基本持平[118] - 其他金融资产总额为375,034千元,较2024年末增长10.0%(增加34,995千元)[11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99,183千元,较2024年末下降12.3%(减少84,046千元)[119] - 应付账款总额为9,095千元,较2024年末下降35.0%(减少4,909千元)[120]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48,979千元,较2024年末下降24.6%(减少15,984千元)[121] - 按摊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为171,092千元,较2024年末增长44.1%(增加52,386千元)[118] - 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为202,342千元,较2024年末下降8.3%(减少18,391千元)[118] - 一年以上账龄应付账款占比79.1%(7,193千元)[120] 运营与投资活动 - 长沙制造基地年设计产能达10万台眼底相机,配备4条自动化生产线[48] - 公司已完成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多国合规准入[49] - 公司资本承担为人民币275.8百万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76.9百万元略有下降[83]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1,195.5百万港元已按变更后用途动用[8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款项净额实际使用量为102.7百万港元,未动用结余为355.2百万港元[90] - 公司于2025年7月30日以总代价人民币24.5百万元收购北京智瞳科技有限公司30%股权[9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购回208,000股H股,总代价约2,507千港元[94] - 于2025年6月30日,公司持有412,000股H股作为库存股[95] - 合约承担总额为275,838千元,包括购买基金投资5,838千元和投资承诺270,000千元[122][123] - 报告期后完成收购北京智瞳科技30%股权,总代价为24,500千元[124] 公司治理与风险 - 公司无任何或有负债[84] - 公司无任何资产押记[85] - 公司拥有193名全职雇员,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薪酬成本为人民币57.6百万元[87]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93]
鹰瞳科技(02251)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