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同比增长9.5%至人民币14.949亿元(2024年同期:13.65亿元)[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1,494,89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5%[15][16][18] - 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9.5%,从2024年上半年的13.65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4.95亿元人民币[64] - 毛利同比增长14.1%至人民币4.579亿元(2024年同期:4.012亿元)[3] - 税息折旧及摊销前盈利(EBITDA)同比增长37.3%至人民币2.65亿元(2024年同期:1.93亿元)[3] - 净利润同比增长41.6%至人民币1.52亿元(2024年同期:1.073亿元)[3] - 期内利润增长至人民币1.52亿元,较去年同期1.073亿元显著提升[83][87] - 经调整溢利净额增长15.2%至人民币1.704亿元[85][87] - 税息折旧及摊销前盈利(EBITDA)大幅增长37.3%至人民币2.65亿元[87][88]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63元(2024年同期:0.44元)[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同比增长7.6%,从9.64亿元人民币增至10.37亿元人民币[69][71] - 医师成本及材料成本同比增长8.1%,从7.64亿元人民币增至8.26亿元人民币,占销售成本79.6%[71] - 销售及分销开支增加10.6%至人民币1.771亿元,其中地区经营开支增长9.8%至1.726亿元[76][77] - 第三方获客成本同比大幅增长57.3%至人民币456.7万元[76][78] - 行政开支减少14.6%至人民币9420万元,主要因股权激励相关费用减少[79] - 其他开支下降31.6%至人民币1050万元,主因外汇亏损减少660万元[80] - 融资成本增长43.1%至人民币1230万元,因银行贷款和租赁负债利息增加[81] - 折旧及摊销费用合计人民币8460万元,同比增长21.4%[88] - 员工成本为人民币309.1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288.0百万元增长7.3%[99] - 所得税开支为28,03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7.4%[28] - 所得税开支增长至人民币2800万元,反映应税利润增加[82] 各业务线表现 - 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收入为1,484,86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4%[18] - 医疗健康产品销售收入为10,029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0.8%[18] - 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收入同比增长10.4%,从13.45亿元人民币增至14.85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99.3%[64][65] - 医疗健康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大幅下降50.9%,从2040万元人民币减少至1003万元人民币[64][66] - 线下医疗机构收入同比增长11.1%,从12.31亿元人民币增至13.67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91.5%[67][68] - 线上医疗健康平台收入同比下降5.2%,从1.34亿元人民币减少至1.27亿元人民币[67][68] - 公司整体毛利率从29.4%提升至30.6%,毛利同比增长14.1%至4.58亿元人民币[72][73] - 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毛利率从29.4%提升至30.6%[73] - 医疗健康产品毛利率从27.8%显著提升至36.4%[74] - 公司收入来源包括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和医疗健康产品销售[51] - 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收入受医疗服务网络规模、客户数量及支出影响[51] - 医疗健康产品收入受贵细药材和营养品销售类型及数量影响[51]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内地市场收入为1,492,74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18] - 新加坡市场收入为2,14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1.2%[18] 客户和运营指标 - 新客户数量为452,581人,同比增长7.8%(2024年同期为419,963人)[54] - 累计客户总数达4,878,448人,同比增长23.3%(2024年同期为3,956,760人)[54] - 客户就诊人次达2.747百万次,同比增长15.3%(2024年同期为2.383百万次)[54] - 客户回头率为69.3%,较去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2024年为69.5%)[54] - 就诊次均消费为544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1%(2024年为573元)[54] - 会员就诊人次达1.080百万次,同比增长15.1%(2024年同期为0.938百万次)[56] - 会员回头率为85.0%,较去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2024年为85.3%)[56] - 公司在中国21个城市拥有及经营83家医疗机构,在新加坡拥有1家医疗机构[52] - 新设五家线下医疗机构包括上海、成都、汕头、广州花都和中山的实体[53] - 雇员总数3,546人,较去年同期的2,895人增长22.5%,其中医疗专业人员占比59%[9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于2025年6月发布首个"国医AI分身",至8月共发布10大AI分身覆盖8大中医核心专科领域[46] - 公司发布10大"国医AI分身"覆盖8大中医专科领域包括肿瘤科和皮肤科等[61] - 院内制剂中心已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并具备量产能力[61] - 宣派中期股息每股0.35港元,较去年同期的0.13港元增长169%[102] - 宣派股息总额为164,097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8.2%[30] - 应付中期股息总额约82.6百万港元[102] - 资本开支总额为人民币52.8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37.8百万元增长39.7%[95] - 先旧后新配售所得款项净额539.6百万港元,已动用170.3百万港元,剩余369.3百万港元[104] - 拓展线下医疗机构分配资金占比60.0%,已动用123.6百万港元,剩余200.1百万港元[104] - 升级线上医疗平台分配资金占比20.0%,已动用12.8百万港元,剩余95.1百万港元[104] - 丰富产品组合分配资金占比10.0%,已动用10.3百万港元,剩余43.7百万港元[104] - 规范医疗解决方案分配资金占比10.0%,已动用23.6百万港元,剩余30.4百万港元[104] - 公司回购2,662,300股股份,总代价84.69百万港元[109] - 2025年1月回购848,400股,最高价33.10港元,最低价27.00港元[109] - 2025年5月回购860,900股,最高价36.60港元,最低价30.30港元[109] - 2025年6月回购738,800股,最高价37.95港元,最低价33.30港元[109] 其他财务数据 - 利息收入为11,86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3%[19] - 政府补贴收入为978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7.7%[1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1.575亿元(2024年末:11.164亿元)[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底的1,116,443千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157,481千元,增长3.7%[3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157.5百万元,较2024年底的人民币1,116.4百万元增长3.7%[89]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从2024年底的912,285千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106,888千元,增长21.3%[39] - 公司持有美元计值现金从2024年底的302,059千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66,848千元,降幅11.7%[39] - 公司持有港元计值现金从2024年底的55,394千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42,958千元,增长158.1%[39] - 贸易应收款项减少至人民币2.085亿元(2024年末:2.694亿元)[8]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从2024年底的269,442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08,465千元,降幅22.6%[38] - 定期存款增加至人民币1.86亿元(非流动99.0百万+流动86.97百万)[8] - 定期存款从2024年底的304,105千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43,123千元,降幅20.1%[39] - 受限制现金从2024年底的19,317千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6,558千元,降幅66.0%[39] - 流动负债总额增至人民币8.668亿元(2024年末:7.633亿元)[8] -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总额从2024年底的307,673千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22,079千元,增长4.7%[41] - 三个月内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底的263,801千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75,490千元,增长4.4%[41] - 资产净值保持稳定为人民币23.794亿元(2024年末:23.763亿元)[9] - 计息银行贷款总额为人民币203.2百万元,较2024年底的人民币100.1百万元激增103%[89] - 杠杆比率从2024年6月30日的0.3%大幅上升至8.5%[92] - 无任何或然负债[91]及无资产抵押[94] 公司发展和结构 - 公司通过收购武汉未来中医医院90%股权扩大业务[52] - 公司通过收购无锡同康中医医院100%股权扩大业务[52] - 公司通过收购北京昌平博华京康中医医院100%股权扩大业务[52] - 公司通过收购常熟广仁医院100%股权扩大业务[52] - 公司通过收购天津河西平安综合门诊部控股权扩大业务[52] - 公司通过收购深圳天元中医肛肠医院控股权扩大业务[52] - 公司于2025年3月20日在新加坡注册成立全资附属公司Gushengtang Singapore[118] - 公司于2021年9月10日在新加坡注册成立由涂志亮最终控制的Tu Health Care[119] - 报告期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的六个月期间[119] - 公司于2022年12月7日采纳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权计划[118] - 公司于2022年12月7日采纳受限制股份奖励计划(新股份)[119] - 公司于2022年9月9日采纳受限制股份奖励计划(现有股份)并于2023年12月7日修订[119] - 公司于2021年3月31日批准及采纳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119] - 公司董事会包括主席兼执行董事涂志亮及五位非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121] - 公司为2014年5月8日根据开曼群岛法律注册成立的获豁免有限公司[117] - 公司股份面值为每股0.0001美元[119] - 2023年通过先旧后新配售发行10,400,000股股份,净筹资约539.61百万港元[103] - 公司未涉及任何重大未决诉讼或仲裁[111]
固生堂(02273)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