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荣万家(02146) - 2025 - 中期业绩
荣万家荣万家(HK:02146)2025-08-29 16:56

收入和利润表现 - 公司收入总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约人民币9.952亿元增长1.7%至2025年上半年的约人民币10.119亿元[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10.12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9.95亿元人民币增长1.68%[12] - 公司总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995.2百万元人民币增长1.7%至2025年上半年的1,011.9百万元人民币[69][70] - 公司总营业收入为10.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35][36] - 公司期内收入约人民币10.119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1.7%[43] - 公司净利润从2024年上半年的约人民币9280万元增长2.0%至2025年上半年的约人民币9470万元[2]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9465.26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9276.71万元人民币增长2.03%[1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人民币0.947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2.0%[43] - 期内利润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人民币92.8百万元增加约2.0%至期内的约人民币94.7百万元[87] - 2025年上半年营业利润为1.24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18亿元人民币增长4.91%[12] - 公司毛利约人民币2.592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8.1%[43] - 整体毛利率从24.1%提升至25.6%,毛利增长8.1%至259.2百万元[82] - 公司毛利率从2024年上半年的24.1%增长1.5个百分点至2025年上半年的25.6%[2] - 公司净利润率在2025年上半年保持稳定为9.3%[2]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939.82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9109.96万元人民币下降1.87%[14] - 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人民币0.894亿元,较2024年同期降低1.9%[43]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约为人民币89.4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约人民币91.1百万元减少约1.9%[88] - 少数股东损益为525.44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66.75万元人民币大幅增长215.1%[14] - 2025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24元/股,与2024年同期持平[16]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基本每股收益为0.24元[3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0%[39] 成本和费用变化 - 销售成本同比下降0.37%至752.6百万元[81] - 主营业务成本为7.52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为25.4%[35]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4.3%至2.7百万元[84] - 管理费用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人民币56.7百万元减少约9.3%至期内的约人民币51.4百万元[85] - 2025年上半年信用减值损失为-6529.73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6003.71万元人民币扩大8.76%[12] - 所得税费用为2616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38] - 所得税费用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人民币26.9百万元减少约2.9%至期内的约人民币26.2百万元[86] 业务线收入表现 - 社区服务收入为7.25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71.7%[36] - 社区服务收入微增0.6%从720.7百万元人民币至725.2百万元人民币[69][70] - 基础物业管理服务占社区服务收入96.6%达700.5百万元人民币[71] - 基础物业管理服务总收入为700.5百万元,其中荣盛集团开发物业贡献692.7百万元(占比98.9%)[72] - 其他服务收入增长9.4%从22.6百万元人民币至24.7百万元人民币[71] - 商企服务收入从23.4百万元人民币大幅增长31.6%至30.7百万元人民币[69][70] - 商企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1.6%至30.7百万元[77] - 城市服务收入从85.3百万元人民币增长31.4%至112.1百万元人民币[69][70] - 城市环卫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1.4%至112.1百万元[78] - 服务周边收入从165.8百万元人民币下降13.3%至143.7百万元人民币[69][70] - 服务周边收入同比下降13.3%至143.7百万元[79] - 服务周边业务中生活服务收入占比最高达50.1%(72.0百万元)[80] - 2025年上半年非业主增值服务中工程服务收入低于2024年同期[63] 资产和负债变动 - 公司货币资金从2024年底的5.836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5.141亿元[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10.7%至人民币494.5百万元(2024年12月31日:人民币553.7百万元)[99] - 公司应收账款从2024年底的21.162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23.241亿元[4] - 应收账款约为人民币2,324.1百万元较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约人民币2,116.2百万元增加约9.8%[93] - 应收账款总额从2024年底255.14亿元增至2025年6月底282.47亿元,增长10.7%[21][22] - 1年以内账龄应收账款从2024年底142.10亿元增至2025年6月底158.79亿元,增长11.8%[21] - 3年以上账龄应收账款从2024年底33.72亿元增至2025年6月底41.18亿元,增长22.2%[21] - 应收账款中5年以上账龄金额从2024年底649万元增至2025年6月底1060万元,增长63.3%[21] -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从2024年底17.06%升至2025年6月底17.72%[22] - 预付款项总额从2024年底1.11亿元增至2025年6月底1.32亿元,增长19.5%[23] - 预付款项约为人民币132.2百万元较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约人民币110.6百万元增加约19.5%[94] - 其他应收款账面余额从2024年底7.27亿元增至2025年6月底7.34亿元,增长1.0%[26][27] - 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从2024年底21.48%降至2025年6月底21.23%[27] - 存货总额从2024年底3.39亿元微增至2025年6月底3.40亿元,增长0.3%[28] - 合同资产从2024年底2695万元增至2025年6月底3271万元,增长21.3%[29] - 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约为人民币3,040.8百万元较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约人民币2,804.7百万元增加约8.4%[93] - 公司资产总额从2024年底的41.741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43.560亿元[6] - 流动资产总额增加4.7%至人民币3,956.5百万元(2024年12月31日:人民币3,777.2百万元)[98] - 流动净资产增至人民币1,919.6百万元(2024年12月31日:人民币1,835.30百万元)[98] - 公司合同负债从2024年底的4.482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5.640亿元[8] - 合同负债增长25.8%至5.64亿元人民币[33] - 公司应付账款从2024年底的7.338亿元微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7.368亿元[8] - 应付账款总额为7.37亿元人民币,其中1年内账龄占比35.6%[32][33] - 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约为人民币1,428.6百万元较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约人民币1,453.9百万元减少约1.7%[95] - 其他应付款项约为人民币465.0百万元较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约人民币499.8百万元减少约7.0%[96] - 应付职工薪酬约为人民币128.5百万元较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约人民币131.9百万元减少约2.6%[96] - 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从2024年底的19.419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20.369亿元[8] - 流动负债总额增加4.9%至人民币2,036.9百万元(2024年12月31日:人民币1,941.9百万元)[98] - 未偿还银行贷款为人民币3.0百万元(与2024年12月31日持平)[100] - 租赁承担为人民币19.3百万元(2024年12月31日:人民币24.6百万元)[109] - 流动比率为1.9倍(与2024年12月31日持平)[110] - 资产负债率为47.2%(2024年12月31日:47.1%)[110] 股东权益和分配 - 2025年6月30日股东权益合计为23.0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22.08亿元人民币增长4.2%[10] - 2025年6月30日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为22.79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21.88亿元人民币增长4.14%[10] - 2025年6月30日未分配利润为8.06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7.23亿元人民币增长11.48%[10] 业务规模和区域分布 - 在管建筑面积达9060万平方米,覆盖全国69个城市[42] - 合约建筑面积达1.015亿平方米,覆盖全国71个城市[4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合约建筑面积约为1.015亿平方米,较2024年同期增加0.3%[4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管建筑面积达0.906亿平方米,较2024年同期增长4.6%[4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管社区物业建筑面积为79,208千平方米,项目数量为407个[5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管非社区物业建筑面积为7,347千平方米,其中商业物业2,602千平方米,公共及其他物业4,745千平方米[5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在管建筑面积为86,555千平方米,较2024年的90,567千平方米下降4.4%[5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在管项目数量为485个,较2024年的453个增加7.1%[58] - 环渤海经济圈在管建筑面积为5429.8万平方米,占总在管面积的60.0%[52] - 长三角地区在管建筑面积为1752.5万平方米,占总在管面积的19.3%[52] - 中西部地区在管建筑面积为1581.5万平方米,占总在管面积的17.5%[52] - 环渤海经济圈地区收入贡献最高达408.1百万元(占比58.3%)[73] - 期内公司与独立第三方物业开发商签署了42份正式合作协议[46] - 公司已签约6个城市共9个城市服务运营项目,业务覆盖河北省和黑龙江省[59] 新业务和战略发展 - 新零售业务拥有83家实体店和超过6,000种活跃销售单品[62] - 新零售业务实现约124万米饭公社注册用户[62] - 公司部署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充电桩安装全程施工业务以弥补业绩缺口[64] - 公司计划拓展环卫医美及旅游住宿等战略投资业务[65] - 公司重点发展非业主增值业务如适老化改造和局改业务[66] - 公司推出全新康养品牌"临邻悦护"服务全龄人群[66] - 2025年下半年工程业务体量预计继续缩减,业务将向已交房及外部项目迁移[64] 资金用途和投资计划 - 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168百万港元[114] - 重新分配所得款项净额约385.4百万港元用于新用途[114] - 约151.8百万港元将用于战略收购及投资环卫、医美及旅游旅居公司[114] - 约58.4百万港元将用于丰富社区增值服务组合[114] - 约175.2百万港元将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114] - 约40.0%的所得款项将用于战略投资及收购[116] - 约20.0%的所得款项将用于丰富社区增值服务组合[116] - 约15.0%的所得款项将用于提升信息技术基础设施[116] - 约25.0%的所得款项将用于一般业务用途及营运资金[116] - 债务抵偿框架协议涉及总代价人民币1,069,874,840.76元[111] 其他财务信息 - 外汇风险敞口为港币0.82百万元(折合人民币0.75百万元)[103] - 公司共有7290名全职雇员[117] - 公司中期业绩报告及2025年中期报告已刊发[127] - 公告及中期报告发布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127] - 中期报告将适时寄发予股东[127] - 公司董事包括执行董事耿建富、刘红霞及隆小康[129] - 非执行董事为张文革[129] - 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金文辉、许少宏及唐义书[129] - 表格中总计数额与个别数额总和差异因凑整所致[129] - 表格所示总和数字未必为先前数字的算术之和[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