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万德斯(688178) - 2025 Q2 - 季度财报
万德斯万德斯(SH:688178)2025-08-29 17:0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15.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00万元,同比增长20.5%[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35元,同比增长16.7%[2] - 营业收入为2.0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2.66%[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43.53万元人民币,同比亏损扩大[18] - 基本每股收益为-0.3345元/股,同比亏损扩大[19] - 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207,370,213.13元,同比下降22.66%[4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435,278.47元[4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1,701,462.25元[46] - 营业收入为2.0737亿元,同比下降22.66%[7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43.53万元[76]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22.7%至2.07亿元人民币[145] - 净利润由2024年上半年的-738.6万元扩大至-3046.3万元[146] - 营业收入为1.96亿元,同比下降20.5%[149] - 公司2025年半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3345元/股[119] - 公司2025年半年度稀释每股收益为-0.3345元/股[11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投入金额为1500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0%[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64%,同比增加0.06个百分点[19] - 财务费用为875.98万元,同比增长31.72%[81]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6.9%至1.72亿元人民币[145]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21.9%至1377.3万元人民币[146] - 营业成本为1.50亿元,同比下降20.1%[149] - 研发费用为1223.79万元,同比下降11.8%[149] - 研发投入总额为1377.27万元,同比下降21.94%[60]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64%,同比增加0.06个百分点[6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聚焦有机垃圾业务板块和工业废水业务板块,通过技术工艺实现资源化处理[30] - 有机垃圾业务通过厌氧工艺将餐厨厨余垃圾转化为沼气,实现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处理[30] - 工业废水业务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处理技术实现废水近零排放及资源化利用[30] - 环境整体解决方案在手未确认收入5.43亿元[47] 各地区表现 - 公司在全国承接实施数百项项目,客户涵盖地方政府及大型能源企业[54] - 公司通过奇瑞集团国内外渠道积极布局海外业务[5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通过技术纵向延伸将核心驱动力延伸至材料、技术、装备端,构筑技术护城河[32] - 到2025年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目标达到25%以上[42] - 到2025年计划建成100座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42] - 全国年用水总量控制在6400亿立方米以内(2025年目标)[43] -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降低16%(2025年目标)[43] - 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目标达到15万亿元左右[44] - 到2030年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目标达到45亿吨左右[44] - 到2025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00万立方米/日[44] - 公司面临技术升级迭代带来的核心竞争风险[69] 研发活动 - 研发投入金额为1500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0%[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64%,同比增加0.06个百分点[19] - 获授权专利10件[49] - 新申请专利10件[49] - 研发人员73人[53] - 研发人员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36.99%[53] - 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联合创新中心[49][53] - 核心技术入选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49] - 公司掌握12项核心技术,包括高效抗污堵MBR系统、智能两级DTRO膜处理技术等[55][56] - 公司获得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系统防控与强化修复关键技术)[57] - 公司于2022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7] - 报告期内新获得授权专利10件(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9件)[58] - 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拥有有效授权专利176件(发明专利29件,实用新型146件,外观设计1件)[58] - 公司另拥有软件著作权14件[58] - 研发投入总额为1377.27万元,同比下降21.94%[60]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64%,同比增加0.06个百分点[60] - 报告期内新增授权专利10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59] - 累计获得专利190项(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146项)[59] - 在研项目"造纸废水处理及回用关键技术研发"累计投入244.70万元,占预计总投资385万元的63.56%[63] - 在研项目"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新污染物筛查与中温热解关键技术研发"累计投入103.13万元,占预计总投资212万元的48.65%[63] - 在研项目"废污水处理细微砂旋流除砂技术研究"累计投入106.15万元,占预计总投资206万元的51.53%[63] - 报告期内新增专利申请10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59] - 累计专利申请总数达349项(发明专利144项,实用新型专利190项)[59] - 公司研发投入全部费用化,资本化比例为0[60] - 研发项目4总投资257.00万元,其中资本化金额134.94万元,占比52.5%[64] - 研发项目5总投资270.00万元,其中资本化金额158.66万元,占比58.8%[64] - 研发项目6总投资190.00万元,其中资本化金额90.04万元,占比47.4%[64] - 研发项目7总投资215.00万元,其中资本化金额110.15万元,占比51.2%[64] - 开展大颗粒碳酸钙结晶技术研究,实现高硬度废水中钙离子回收利用[64] - 开发管式微滤膜(TMF)智能加药系统,优化矿井水预处理工艺[64] - 研究新型铝系锂离子吸附剂,提升锂提取选择性和吸附容量[64] - 开发连续离子交换技术,提高工业废水处理树脂利用率[64] - 研发人员数量为73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12.78%[68]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806.34万元,平均薪酬为11.05万元[68] - 研发人员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36.99%,本科学历占比47.95%[68] - 研发人员年龄30-40岁占比60.27%,40-50岁占比32.88%[68] - 餐厨垃圾制备碳源技术研发投入227万元,其中资本化金额127.14万元[65] - 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技术研发投入255万元,资本化金额148.88万元[65] - 高效厌氧反应技术研发投入205万元,资本化金额101.12万元[65] - 农村粪污固废资源化技术研发投入300万元,资本化金额60.58万元[66] - 公司总研发投入金额为2,722万元,资本化金额合计1,385.49万元[66] 公司运营和治理 - 公司采购模式分为战略级供应商、重点级供应商、一般级供应商和其他级供应商四级管理[34] - 生产模式分为单元技术装备生产和可移动式处置设备生产两种类型[35] - 营销模式主要通过公开招投标、邀请招标和竞争性谈判三种方式获取项目[37] - 服务模式以环境整体解决方案为主,辅以委托运营模式和BOT模式[38] - 应收账款回收管理取得成果[47] - 公司正式成为奇瑞集团一员[48] - 公司拥有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贰级等多项资质[54]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4名未发生变动[89] - 纳入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企业名单的子公司数量2家[93] - 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万德斯投资,间接控股股东为瑞源国际[133] - 公司实际控制人于2025年5月20日由刘军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133] - 公司控股股东万德斯投资股东刘军向瑞源国际协议转让其持有的2100万元注册资本[103][104] - 公司控股股东万德斯投资股东宫建瑞向瑞源国际协议转让其持有的900万元注册资本[103][104] - 公司实际控制权于2025年5月20日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正式变更为瑞源国际[103][104] - 公司承诺自2025年5月20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本次受让的公司股权[103] - 公司董事长刘军承诺自2025年5月20日起3年内不减持其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103] - 瑞源国际承诺截至2025年3月21日未来12个月内不改变公司主营业务或做出重大调整[103] - 公司报告期内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105] - 公司报告期内不存在违规担保情况[105] - 公司申请强制执行周口市淮阳区城市管理局支付处理费用及违约金等费用[106] - 公司涉及与山东平阳寺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号为(2025)鲁0811民初987号[106] - 公司2015年10月设立时股本总额为3600万股[168] - 公司2019年首次公开发行2124.9461万股人民币普通股,发行后总股本增至8499.7844万股[168] - 公司2022年授予限制性股票25.2632万股,总股本增至8525.0476万股[168] - 公司2023年回购注销14247股限制性股票,总股本减少至8523.6229万股[169] - 公司2023年向25名激励对象授予47368股预留限制性股票,总股本增至8528.3597万股[169] - 公司2024年回购注销14.8931万股限制性股票,总股本减少至8513.4666万股[170] -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因2023年业绩考核未达标,公司已于2024年8月回购注销50%的第一类限制性股票[127][128] - 若2024年业绩考核未达标,公司将回购注销剩余50%的第一类限制性股票[127][128] - 公司董事及高管持有未解锁的第一类限制性股票总计29,677股[131] - 公司董事及高管持有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总计118,719股,报告期内未发生变动[132] - 核心技术人员王艳朋持有第一类限制性股票1,187股[131] - 董事张小赛持有第一类限制性股票7,123股[131] - 董事韩辉锁持有第一类限制性股票3,562股[131] - 财务负责人张开圣持有第一类限制性股票3,561股[131] 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000万元,同比增长25.8%[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524.81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6%[1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524.81万元[4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524.81万元,同比增长3.06%[8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52.90万元,同比下降11.6%[15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58.1%,从1.75亿元降至4890万元[155]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54亿元,同比下降11.8%[152]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38.3%,从4.88亿元降至3.01亿元[155] - 支付给职工现金为5303.10万元,同比下降26.6%[152] - 支付给职工的现金同比下降28.2%,从5318万元降至3817万元[155]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同比下降17.5%,从2.17亿元降至1.79亿元[155]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大幅减少86.5%,从2.87亿元降至3880万元[155] - 母公司投资支付的现金减少89.2%,从2.77亿元降至3000万元[155]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下降63.9%,从1.88亿元降至3900万元[156] - 母公司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77.8%,从1.08亿元降至2400万元[155]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增长42.6%,从8135万元增至1.16亿元[156] - 合并层面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改善,从亏损1.5亿元转为盈利2275万元[155] - 报告期投资额0万元,同比上年16,155.22万元下降100%[85]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购买金额416,000,000元,出售/赎回金额399,341,422.65元[85] 资产和负债状况 - 总资产规模达到15亿元,较期初增长8.3%[2] - 应收账款余额为3.2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为21.3%[2] - 货币资金余额为4.5亿元,较期初增长12.5%[2] - 资产负债率为45.6%,较期初下降2.1个百分点[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0.0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75%[18] - 总资产为21.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9%[18]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8%,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79%,同比下降2.40个百分点[19] - 货币资金为1.695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9.53%[80] - 应收账款金额较大,占营业收入比重较高[72]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3800.28万元,较上年末增长89.33%[82] - 无形资产为7.103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0.58%[82] - 合同负债为7685.65万元,较上年末增长213.81%[82]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7645.74万元,较上年末增长185.79%[82] - 货币资金增加至1.695亿元,较期初1.215亿元增长39.5%[138] - 交易性金融资产增长至3800万元,较期初2007万元增长89.3%[138] - 应收账款略降至3.993亿元,较期初4.185亿元减少4.6%[138] - 合同资产减少至2.745亿元,较期初3.239亿元下降15.3%[138] - 无形资产大幅增加至7.103亿元,较期初4.717亿元增长50.6%[139] - 短期借款减少至1.028亿元,较期初1.408亿元下降27.0%[139] - 合同负债激增至7686万元,较期初2449万元增长213.8%[139] - 长期借款增加至3.389亿元,较期初2.774亿元增长22.2%[139] - 未分配利润减少至2.052亿元,较期初2.336亿元下降12.2%[140] - 母公司货币资金增至1.53亿元,较期初1.092亿元增长40.1%[141] - 短期借款同比下降29.1%至9276.7万元人民币[142] - 长期借款同比下降78.6%至1120万元人民币[142] - 应收账款同比下降69.8%至125.7万元人民币[142] - 合同负债同比增长65.3%至4962.5万元人民币[142] - 公司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0.72亿元人民币,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0.33亿元,少数股东权益为0.39亿元[158] - 实收资本(或股本)保持稳定为8513.47万元[158] - 资本公积为6.75亿元人民币[158] - 未分配利润从期初的2.34亿元减少至本期末的2.05亿元,减少2843.53万元[158] - 其他综合收益为负255万元[158] - 库存股为138.64万元[158] - 盈余公积为4262.52万元[158] - 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145,571,804.37元[162]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107,275,776.96元[162] - 实收资本(或股本)保持85,283,597.00元[162] - 资本公积从679,695,048.51元增至681,110,423.73元,增加1,415,375.22元[161][162] - 未分配利润从307,829,184.84元降至303,514,503.66元,减少4,314,681.18元[161][162] - 少数股东权益从32,401,445.73元增至38,296,027.41元,增加5,894,581.68元[161][162] - 其他综合收益从-2,413,871.61元变为-2,429,916.29元,减少16,044.68元[161][162] - 库存股保持2,828,069.14元[161][162] - 盈余公积保持42,625,238.00元[161][162] - 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7,402,486.23元[161] - 2025年半年度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066,562,857.27元,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