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1.1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33%[22][23]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11,505.80万元,同比减少28.33%[4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5058亿元,同比下降28.33%[94] - 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28.3%至1.15亿元(2024年同期:1.61亿元)[17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91.5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07.01%[22][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91.52万元,同比转亏[41] - 归母净利润亏损1991.52万元[92] - 净利润由盈转亏至-1991.5万元(2024年同期:盈利962.0万元)[177]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6元/股,同比下降300.00%[23] - 基本每股收益降至-0.26元/股(2024年同期:0.13元/股)[17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7336.93万元,同比下降20.51%[94]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20.5%至7337万元(2024年同期:9229.6万元)[176]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9.41%,同比上升3.61个百分点[23][24] - 研发费用2,233.53万元,占营业收入19.41%[42] -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为2233.53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9.41%[54]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9.41%,较上年同期上升3.61个百分点[65] - 研发费用2233.53万元,同比下降11.97%[94]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2.0%至2233.5万元(2024年同期:2537.1万元)[177] -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总额为2233.53万元,同比下降11.97%[65] - 财务费用114.39万元,同比上升52.84%[94] - 财务费用同比增长52.8%至114.4万元(2024年同期:74.8万元)[177] - 信用减值损失为856.92万元人民币,同比增加721.43万元[23] - 信用减值损失856.92万元,同比增加721.43万元[41] - 信用减值损失同比扩大532.6%至-856.9万元(2024年同期:-135.5万元)[177] - 综合毛利率为36.23%,同比下降6.27个百分点[23] - 综合毛利率36.23%,同比下降6.27个百分点[41]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研发人员110人,占员工总数40.29%[43] - 研发人员占比高达40.29%[54] - 新增专利4项(含发明专利2项)及软件著作权4项[44] - 累计有效授权专利91项(发明专利27项)及软件著作权54项[44] - 公司及子公司共计获得授权专利91项,其中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46项、外观设计18项[49] - 公司另拥有软件著作权54项[49] - 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持续保持在10%以上[54] - 公司自研非制冷红外焦平面读出技术实现多项关键突破[51] - 公司掌握非制冷红外成像全产业链核心技术与生产工艺[49] - 公司核心技术涵盖IC设计、MEMS晶圆加工、封装技术等关键领域[58] - 多光谱融合技术显著提升图像信息量并提高成像质量和作用距离等性能指标[59] - 基于热成像图像增强技术明显提升红外图像的细节信息与目标辨识能力[59] - 基于热成像电子稳像技术通过算法减轻图像抖动保持图像稳定[59] - 光机电一体全温度补偿及控制技术实现变焦镜头在全工作温度段内变焦后无需调焦[59] - 光学设计技术用较少镜片实现镜头设计在保证成像质量同时获得较小体积和较低重量[59] - 高抗损伤激光膜镀膜技术采用PVD、EB、IAD和IBS等先进制程制备高精密薄膜[59] - 红外热成像参数自动采集技术实现生产环节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59] - 多黑体自动控制标定技术实现机芯、黑体、高低温箱联动控制自动进行非均匀性标定[59] - 惯性测量单元全自动组装测试技术实现从精密装配到数据追溯的全流程智能化生产[59] - 伺服稳定平台技术通过高精度闭环控制在载体高速三维运动情况下实现视轴稳定[59] - 公司新增发明专利2项,累计获得发明专利27项[63] - 新增实用新型专利2项,累计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6项[63] - 新增软件著作权4项,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54项[63] - 公司于2021及2024年度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2] - 核心技术包括航天超高精度光机伺服控制技术(联合研发)及热成像测温技术(自主研发)[60] - 核心技术涵盖基于热成像的气体检测技术及目标检测技术(自主研发)[60] - 技术应用领域包括国防军事、工业监控及公共安全[60] -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技术无变化[60] - 研发人员数量110人,同比增长7.84%,占总员工比例40.29%[77] - 研发人员薪酬总额1470.58万元,人均薪酬15.45万元/半年[77] - 本科及以上学历研发人员占比84.55%(博士1.82%+硕士23.64%+本科59.09%)[78] - 31-40岁研发人员占比40%为最大年龄区间[78] - 研发人员数量较上年同期增加8人,薪酬总额基本持平(同比减少0.33%)[77] 研发项目投资 - 公司研发项目总投资规模为9.738亿元人民币,累计投入51.705亿元人民币[70] - 小型非制冷机芯项目总投资6800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3022.9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3022.9万元人民币[68] - 大面阵制冷热成像组件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3021.1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3021.1万元人民币[68] - 电视红外架引导头项目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本期投入2802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7699.9万元人民币[68] - UFPA探测器项目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本期投入59.2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18.436亿元人民币[69] - 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研发及生产项目总投资1.772亿元人民币,本期投入1355.1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1355.1万元人民币[69] - 小尺寸高信噪比探测器项目总投资1.14亿元人民币,本期投入3290.1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6132.8万元人民币[69] - 高抗光损伤高反膜层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784.3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1266.1万元人民币[69] - 观瞄整机主控系统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2138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4908.6万元人民币[69] - 防爆型在线制冷气体检测热像仪项目总投资2180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644.6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644.6万元人民币[68] - 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达17.5535亿元,累计投入12.4048亿元,本期投入9.1394亿元[72][73] - 线扫热像仪-2项目投入最大(预计总投资2.94亿元),本期投入1.0338亿元[72] - 星间激光通讯产品研发投入强度最高(本期投入2.5524亿元,占预计总投资68.98%)[72] - 9个在研项目单项目投资超5000万元[72][73][75] - 3个项目完成批量交付(舰面全景摄像机、S型非制冷热像仪、小型化非制冷红外机芯-1)[72][73] 资产与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775.60万元人民币[2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5775.6万元[9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恶化110.3%至-5775.6万元[184] - 货币资金为1.985亿元人民币,较期初2.23亿元下降11.0%[169] - 货币资金减少11.00%至1.98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6.79%,主要因支付经营活动现金较多[98] - 应收账款为2.24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2.033亿元增长10.5%[169] - 应收账款增加10.45%至2.24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30.30%,主要因回款不及预期[98] - 应收账款余额规模增长且占营业收入比例较高[87] - 存货为1.728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608亿元增长7.5%[169] - 存货增加7.47%至1.72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3.32%,主要因合同履约成本及在产品增加[98] - 预付款项为1811万元人民币,较期初482万元增长275.7%[169] - 预付款项激增275.78%至1810万元,占总资产比例2.44%,主要因预付供应商货款较多[98] - 应收票据为177万元人民币,较期初1797万元下降90.2%[169] - 短期借款大幅增加66.65%至1.00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3.50%,主要因银行借款增加[98] - 公司短期借款大幅增加至1.0006亿元,较期初增长66.6%[170] - 合同负债减少45.47%至479万元,主要因预收货款减少[98] - 合同负债下降至478.84万元,较期初减少45.5%[170] - 应付职工薪酬骤减87.13%至92万元,主要因支付上年计提年终奖[98] - 应付职工薪酬减少至92.41万元,较期初下降87.1%[170] - 总资产为7.4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0.64%[22] - 资产总额基本稳定在7.410亿元,较期初微增0.6%[17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8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24%[22] - 负债总额增至2.591亿元,较期初增长11.2%[171]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454.95万元,同比上升567.17%[94]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567.2%至3454.95万元[184]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同比增加109.7%至6500万元[184] - 偿还债务支付现金为2500万元[18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减少92.3%至222.67万元[184]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99亿元[184]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56.5%至10.08亿元[183] - 支付的各项税费同比增长23.1%至403.4万元[183] - 收到税费返还同比增长49.3%至209.57万元[183] 业务与产品进展 - 量子加密摄像头和IMU产品在报告期内获得少量订单并形成收入[44] - 公司具备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全流程自主设计开发能力[36] - 公司通过GB/T19001-2016和GJB9001C-2017质量管理体系认证[57] - 公司在军品配套领域具有先进技术水平[49] - 外购探测器较自供探测器成本增加约18-25%[84]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70.46%,其中第一大客户占比25.35%[83] - 公司主营业务为红外热成像产品和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198] 子公司表现 - 子公司热感科技净利润128.27万元,总资产5364.38万元[102] - 子公司英孚瑞净利润157.73万元,总资产6505.04万元[102] - 子公司虹程光电净利润167.32万元,总资产907.61万元[102] 募集资金使用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4.2864亿元,募集资金净额为3.698384亿元[149] - 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2.264378亿元,投入进度61.23%[149] - 截至报告期末超募资金累计投入进度达92.17%[149] - 本年度投入募集资金金额为92.17万元,占比0.25%[149] - 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总额为7000万元[149] - 光电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承诺投资总额25,652.97万元,实际投入16,738.22万元,投资进度65.25%[151]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承诺投资总额5,843.76万元,实际投入3,433.93万元,投资进度58.76%[151] - 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研发项目承诺投资7,000万元,实际投入3,527.59万元,投资进度50.39%[151] - 工业检测产品研发项目承诺投资7,222.22万元,实际投入1,792.98万元,投资进度24.83%[152]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实际投入4,112.58万元,超计划投资0.10%[152] - 募集资金总投资承诺36,983.84万元,累计投入22,643.78万元,整体投资进度61.25%[152] - 公司使用3,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2024年9月-2025年4月)[154] - 将节余募集资金中的5,000万元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52] 公司治理与承诺 - 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承诺锁定期满后减持价格不低于首次公开发行价格[115] - 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承诺锁定期满后根据二级市场价格减持[116] - 公司承诺若存在欺诈发行将回购全部公开发行新股[117] - 控股股东承诺若存在欺诈发行将在5个工作日内启动股份回购程序[118][119] - 公司拟通过加大研发力度等措施填补即期回报摊薄风险[120] - 控股股东承诺不干预公司经营及不侵占公司利益[121] - 公司承诺严格执行章程规定的利润分配政策[122] - 公司承诺信息披露不存在虚假记载或重大遗漏[123] - 所有承诺方均报告期内严格履行承诺义务[113][114] - 董事及高管承诺将股权激励行权条件与填补回报措施挂钩[121] - 公司承诺若招股说明书虚假将依法回购全部首次公开发行新股[125] - 公司承诺若招股说明书虚假导致投资者损失将依法赔偿[125] - 控股股东黄富元承诺将督促公司履行股份回购决策程序并投赞成票[126] - 控股股东黄富元承诺若招股说明书虚假导致投资者损失将依法赔偿[126] - 公司承诺非因不可抗力未履行承诺时将公开说明原因并道歉[128] - 公司承诺非因不可抗力未履行承诺时将调减或停发相关责任人薪酬[128] - 控股股东黄富元承诺非因不可抗力未履行承诺时不得转让所持股份[130] - 控股股东黄富元承诺非因不可抗力未履行承诺时将所获收益归公司所有[130] - 控股股东黄富元承诺非因不可抗力未履行承诺时主动申请调减或停发薪酬[130] - 控股股东黄富元承诺非因不可抗力未履行承诺时将现金分红用于执行未履行承诺[130] -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黄富元承诺若因泄密或未履行承诺导致损失将依法赔偿公司或投资者损失[134]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承诺若未履行保密义务将主动调减或停发薪酬并用于赔偿损失[134] - 公司承诺招股说明书中股东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且不存在股权代持纠纷[136] - 保荐机构华英证券承诺若因发行文件虚假记载导致投资者损失将依法赔偿[137] - 审计机构容诚会计师事务所承诺因发行文件存在虚假陈述给投资者造成损失将依法赔偿[138] - 律师事务所北京市天元承诺因发行文件存在虚假记载且未能勤勉尽责将依法赔偿投资者损失[139] - 资产评估机构北京国融兴华承诺因发行文件存在虚假陈述给投资者造成损失将依法赔偿[141] - 报告期内公司无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142] - 报告期内公司无违规担保情况[142] - 报告期内公司无重大诉讼及仲裁事项[143] - 报告期内公司对外担保发生额合计为人民币510万元[146] - 报告期末公司对外担保余额合计为人民币0元[146] - 公司担保总额(A+B)为0元,占净资产比例为0%[147] - 公司全资子公司热感科技已归还全部借款,相关510万元担保已解除[147] 股东与股权结构 -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4,819户[158] - 第一大股东宁波瑞吉富科技中心持股14,672,272股,占总股本19.31%[160] - 宁波瑞吉富科技中心持有1467万股流通股,占比19.3%[161] - 黄富元持有453万股流通股,占比5.95%[161] - 季云松持有316万股流通股,占比4.16%[161] - 前十名股东中九位自然人均为黄富元一致行动人[161] - 公司于2021年首次公开发行1,900万股普通股,发行后总股本7,600万元[198] 其他财务数据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04%,同比下降5.98个百分点[23] - 其他收益同比增长35.1%至213.8万元(2024年同期:158.2万元)[177] - 母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0.4%至9632.5万元(2024年同期:1.21亿元)[180] - 母公司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4.6%至6847.5万元(2024年同期:8016.8万元)[180
富吉瑞(688272)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