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江航装备(688586) - 2025 Q2 - 季度财报
江航装备江航装备(SH:688586)2025-08-29 18:05

每股收益及净资产收益率 - 基本每股收益0.05元/股,同比下降61.54%[18] - 稀释每股收益0.05元/股,同比下降61.54%[18]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基本每股收益0.04元/股,同比下降63.64%[18]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57%,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18]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44%,同比下降2.08个百分点[18] - 每股收益为0.05元,同比下降61.54%[20] - 扣非每股收益为0.04元,同比下降63.64%[20] - 基本每股收益从0.13元/股降至0.05元/股,降幅61.5%[179] 净利润及利润总额 - 利润总额39,298,385.44元,同比下降66.61%[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601,412.34元,同比下降64.86%[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33,710,077.95元,同比下降61.60%[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60.14万元,同比下降64.86%[1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371.01万元,同比下降61.60%[19] - 利润总额为3929.84万元,同比下降66.61%[19]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660.14万元同比下降64.86%[35]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371.01万元同比下降61.60%[3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60.14万元,同比减少64.86%[76] - 净利润同比下降64.9%,从1.04亿元降至3660万元[178] 营业收入 - 营业收入为4.719亿元,同比下降20.40%[19]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7,194.02万元同比下降20.40%[35] - 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4.7194亿元,同比下降20.40%[76][77] - 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20.4%,从5.93亿元降至4.72亿元[177]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5.47%,同比增加3.2个百分点[18]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5.47%同比增加3.2个百分点[35]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5.47%,较上年同期增加3.2个百分点[59] - 研发费用为3565.88万元,同比增长10.28%[77]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0.3%,从3233万元增至3566万元[177] 成本和费用 - 公司产品毛利率下降影响利润表现[18]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9.4%,从3.71亿元降至3.36亿元[177] - 财务费用大幅改善,从-130万元变为-1139万元,主要因利息收入增长400%至1216万元[177] - 母公司营业成本同比下降9.6%,从3.14亿元降至2.84亿元[181] - 信用减值损失为-1345万元,与去年同期-1374万元基本持平[178] - 所得税费用同比下降80.1%,从1353万元降至270万元[178]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797.98万元,同比改善(上年同期为-1.199亿元)[19]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776.64万元,同比增长91.63%[77]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5.4%至3.11亿元[18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增长3.0%至4.46亿元[18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亏损收窄18.3%至-9798万元[186]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下降34.9%至6.24亿元[186] - 投资支付的现金减少38.0%至5.70亿元[186] - 分配股利利润偿付利息支付现金下降30.6%至7136万元[18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减少15.9%至6.66亿元[187] - 母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亏损收窄7.4%至-1.02亿元[189] - 母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入下降35.7%至6.29亿元[189] - 母公司期末现金等价物余额减少17.4%至6.37亿元[190] 资产和负债变动 - 总资产为36.10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0.24%[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4.63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1.29%[19] - 应收票据期末余额1498.81万元,同比下降74.40%[80] - 应收款项融资余额231.85万元,同比下降54.56%[80] - 预付款项余额1671万元,同比下降43.66%[80] - 其他流动资产同比下降57.13%至2,126,949.76元,主要因期初预交企业所得税大于期末预交[81] - 在建工程同比下降37.07%至2,177,494.33元,因募投项目完工转固[81] - 使用权资产同比下降38.41%至2,467,893.03元,因厂房租赁每月计提折旧[81]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同比下降34.64%至2,128,090.94元,因大部分租赁合同于2025年末到期[81] - 其他流动负债同比下降54.10%至2,221,871.98元,因背书未终止确认的票据减少[81] - 租赁负债同比下降49.41%至492,268.27元,因大部分租赁合同于2025年末到期[81] - 预计负债同比上升74.92%至2,498,914.59元,因本期计提售后服务费大于实际发生数[81] - 货币资金受限19,321,644.66元,作为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83] - 应收账款受限29,430,985.93元,因质押给借款担保人用于反担保[83]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371,886,530.15元,本期购买5.7亿元、出售6.2亿元[86] - 公司货币资金从2024年底的8.34亿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6.85亿元人民币,下降17.9%[170]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2024年底的4.22亿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3.72亿元人民币,下降11.8%[170] - 应收账款从2024年底的9.80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12.06亿元人民币,增长23.1%[170] - 存货从2024年底的5.50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5.84亿元人民币,增长6.1%[170] - 应收票据从2024年底的5855万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1499万元人民币,下降74.4%[170] - 公司总资产从361.95亿元微增至361.92亿元,变化幅度为-0.22%[171][172] - 流动资产总额保持在269.81亿元水平,仅增长0.09%[174] - 货币资金减少1.40亿元,降幅达17.6%至6.55亿元[174] - 应收账款大幅增加20.4亿元,增长25.3%至10.10亿元[174] - 存货增加1917万元,增长4.0%至4.98亿元[174] - 固定资产减少3035万元,下降0.6%至5.78亿元[171] - 应付账款减少9297万元,下降14.0%至6.63亿元[171] - 合同负债减少1185万元,下降21.8%至4253万元[171] - 未分配利润增加3462万元,增长5.8%至5.97亿元[172] - 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减少1537万元,下降0.6%至24.32亿元[176] 业务线表现 - 航空产品实现营业收入32,775.41万元[36] - 特种制冷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224.70万元[37] - 子公司天鹅公司特种制冷业务中标新一代医院项目实现军事应急医疗领域突破[37] - 特种制冷业务中标兵器集团某车项目首次实现空降空投领域产品配套[37] - 公司特种制冷设备实现空军、陆军、海军、火箭军等全军种覆盖[41] 研发与技术能力 - 航空氧气系统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完成653项鉴定试验并编制获批130余份适航符合性验证资料[38] - 省重点实验室上半年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和外观专利3项[39] - 公司累计拥有专利数800余项并主编或参编已发布标准项目92项[43] - 公司获得国家、省部级及地市级等科技成果奖60余项[43] - 公司拥有大型专业及标准试验设备设施70余台套[44] - 试验中心通过国家试验认可CNAS认证和国防试验认可DILAC认证[44] - 公司累计授权专利800余项[46] - 公司主编或参编已发布标准共92项,其中国家标准27项、国家军用标准3项、行业标准62项[47] - 报告期内公司主编或参编发布2项新标准[47] - 公司拥有23项核心技术并全部应用于主要产品[48] - 公司通过GJB 9001C-2017和AS 9100D:2016质量管理体系认证[45] - 公司获得国家级及军队/省部级科技奖项60余项[46] - 公司客户覆盖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商用飞机等军工集团下属单位[45] - 公司具备二级军用软件研制能力(通过GJB5000B认证)[45] -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国际领先的氧气调节技术和国际先进的机载分子筛制氧技术[49] - 机载分子筛制氧技术在国内首次实现高、低空氧浓度控制,从源头解决飞行员过载飞行时“肺不张”问题,并兼具防止高空减压病功能[3] - 机载多床分子筛制氧控制技术实现多个分子筛床交替循环工作,产品应用于我国现役最先进战斗机,填补国内空白[4] - 机载氧气监控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三等奖,打破国外技术封锁[5] - 航空供氧抗荷一体化技术针对歼击机对缺氧、低气压、过载、压力剧变的防护需求,解决轻量化集成化难题,处于国内领先水平[6] - 航空氧气系统控制率设计技术对典型机构建立控制函数,控制机电综合执行输出,具有精度高、响应快、振荡小等优点[7] - 舱外航天服温控、供氧调节技术实现“飞天”舱外航天服的供氧调节、模式切换、状态监测,突破微重力、高辐射等空间环境下高可靠性气液调节技术[8] - 机载燃油箱惰化系统集成技术采用膜分离进行氧氮分离制取富氮气体,通过智能分配调节和闭环控制降低油箱氧浓度,防止着火与爆炸[9] - 机载空气分离制氮技术利用高分子中空纤维膜气体渗透速率不同的物理特性,实现批量生产[10] - 制氮惰化系统验证技术处于试样设计及设计定型阶段,技术国内领先[52] - 飞机副油箱气动外形设计技术已实现批量生产,技术国内领先[52] - 飞机副油箱雷电防护技术处于在研阶段,技术国内领先[52] - 飞机燃油箱晃振和振动试验技术已批量生产,曾获航空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技术国内领先[52] - 飞机复合材料副油箱设计技术处于在研阶段,技术国内领先,可实现显著减重并提升飞行器性能[53] - 飞机副油箱安全投放分离技术已实现批量生产,技术国内领先[53] - 小三防技术(防盐雾、防霉菌、防沙尘)应用于军用空调,处定制化生产阶段,技术国内领先[53] - 特种制冷设备抗冲击振动和高可靠性技术应用于军用空调,处定制化生产阶段,技术国内领先[53] - 全工况范围复合多路多温域控制技术应用于军用液冷设备,处定制化生产阶段,技术国内领先[5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申请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占比54.55%[57]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授权专利32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57]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73,018,097.68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39%[59] - 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515项,其中发明专利941项[57] - 公司累计获得专利841项,其中发明专利289项[57] - 费用化研发投入为73,018,097.68元,资本化研发投入为0元[59] - 公司曾获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歼十飞机工程)[56] - 公司曾获200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机载分子筛供氧装备)[56] - 公司子公司合肥天鹅制冷科技2023年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56] - 研发人员数量228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17.82%[69]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2315.05万元,平均薪酬10.15万元[69] 在研及配套项目 - 项目1和2为某型飞机配套氧气系统及机载燃油惰化防护装置,处于小批量生产阶段,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62] - 项目3无人机补氧装置处于在研阶段,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配套某型无人机[62] - 项目4和5配套气液控制台、供氧压力调节器及供氧稳压阀用于航天任务,处于在研阶段,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62][63] - 项目6为某型飞机配套补氧子系统、氧气系统及机载燃油惰化防护装置,处于在研阶段,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63] - 项目7为某型无人机配套补氧子系统、机载燃油惰化防护装置和机内副油箱,处于在研阶段,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63] - 项目8为某型飞机配套氧气系统和弹射座椅氧气设备的GCH研制,处于在研阶段,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63] - 项目9为某型飞机配套补氧子系统、氧气系统及机载油箱抑爆装置,处于在研阶段,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63] - 项目10为某型无人机配套补氧子系统,处于在研阶段,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63] - 为AG600灭火型和救援型飞机配套机组、旅客和便携式氧气系统,开展小批量交付工作[65] - 某机载油箱惰性化防护装置产品实现100%GCH[64] - 为C929飞机配套惰化系统,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66] - 为某型运输飞机研制氧气系统,实现大容积、高压力、高集成度、分布式供氧[64] - 为某大型民用客机配套机组氧气面罩,推动适航符合性设计与验证能力提升[66] - 为某型新运运输机研制11型氧气产品及人工注油装置[64] - 为某型预警飞机研制补氧组件,用于向发动机燃烧室补充氧气[64] - 为某型直升机研制加改装燃油箱,实现结构紧凑、强度高、重量轻[65] - 为伞兵配套供氧系统,满足高空跳伞供氧需求[65] - 为某飞机配套惰化系统,提升产品成熟度以成为民机市场一流供应商[66] - 在研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9.449亿元,本期投入7301.87万元,累计投入9.1346亿元[67] 供应链与合作伙伴 - 公司与25家重点供应商代表共60余人召开供应商交流会[40] - 公司与17家供应商签订配套产品研制质量责任状[40] 公司行业地位与资质 - 公司属于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分类代码C37[30] - 航空制造业处于三层产业结构中的第二层核心部件集成商[30] - 公司系国内唯一航空氧气系统研发制造基地及机载油箱惰性化防护系统研发制造基地[41] - 公司建成10kW至350kW各类综合焓差性能试验室、800kW高温运转间、1000kW水冷冷水机组试验装置等测试设施[45]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总额为289.13万元,主要来自政府补助103.03万元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389.29万元[22][23] 股东与股权结构 - 中航机载系统有限公司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3.25亿股,占总股本41.02%[162]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1.12亿股,占总股本14.17%[162] - 国新资本有限公司为公司第三大股东,持股4878万股,占总股本6.16%[162] - 核心技术人员赵宏韬减持8万股,期末持股19.33万股[166] - 核心技术人员李春睦减持5.58万股,期末持股15.01万股[166] - 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8,068户[160] 公司治理与人员变动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的认定标准包括资历背景、职务、技术能力及专业领域负责人等[95]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的认定名单包括刘文彪、赵宏韬、李春睦、尉卫东、王伟、方玲[95] - 公司独立董事卢贤榕女士于2025年6月24日因连续任职满六年辞职[94] - 公司于2025年8月14日召开临时股东会审议通过取消监事会并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95] - 公司于2025年8月14日完成董事会换届选举,沈文文、孙习彦不再担任董事,卢贤榕不再担任独立董事[95] 承诺与义务履行 - 公司控股股东中航机载及5%以上股东(中航产投、国新资本)的承诺履行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