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埃科技(688376) - 2025 Q2 - 季度财报
美埃科技美埃科技(SH:688376)2025-08-29 18:10

根据您的要求,我对提供的关键点进行了严格的原文提取和主题分组。以下是分组结果: 财务表现:收入与利润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7.2亿元,同比增长15.3%[1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人民币0.8亿元,同比增长12.5%[14] - 营业收入为9.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51%[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801.9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3%[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487.49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69%[20] - 基本每股收益为0.73元/股,同比增长5.80%[21] - 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的净利润为1.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95%[2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32%,同比减少0.21个百分点[2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3491.57万元,同比增长23.51%[6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801.90万元,同比增长5.53%[62] - 公司报告期营业收入934915677.55元同比增长23.51%[13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801.90万元同比增长5.53%[13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87.49万元同比下降12.69%[124] 财务表现:成本与费用 - 研发投入总额为人民币0.3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14]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01%,同比下降0.75个百分点[21] - 研发费用为3749.88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01%[75] - 财务费用7039120.49元同比增长64.05%[136] - 直接材料占主营业务成本比重约85%[125] 财务表现: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0.95亿元,同比增长8%[1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026.57万元人民币,上年同期为-8589万元人民币[2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0265659.62元同比转正[136] 业务线表现:半导体行业 - 公司半导体行业相关业务收入占比达45%,同比增长18%[14] - 公司PTFE膜材料实现50%以上国产替代[42] - 半导体行业洁净室要求最高达到ISO1级洁净等级[44] - 公司产品可满足ISO1级最高洁净等级要求[44] - 洁净室场景收入占比最高[42] - 公司为国内大型芯片和液晶面板厂家的重要供应商[70] - 公司通过收购捷芯隆完善洁净室产业链上下游布局[84] - 项目YF069103(半导体洁净室风机过滤机组)累计投入2,068.15万元,占其预计总投资规模2,250万元的91.92%[114] - 项目YF019204(半导体洁净室节能减排系统)本期投入664.37万元,为单项目最高当期投入[114] 业务线表现:产品与技术 - 公司产品可净化直径小于0.001微米的气态分子污染物至大于100微米的重工业粉尘[97] - 公司产品对0.1微米细颗粒物过滤效率最高达99.999997%[74] - 公司滤材使用寿命延长至国外进口材料的1.7至5倍[74] - 公司FFU效率从风机裸机效率58%提升至64%以上[74] - 公司FFU和超高效过滤器组合可比通用产品节能超15%[74] - 核心产品风机过滤单元(FFU)节能降噪性能达国际领先水平,获全球先进半导体领军企业认可[106] - 公司拥有高效率风机过滤器机组专利,单位耗电量降低,契合绿色低碳趋势[105] - 公司产品总静压优于同行,为洁净度要求严苛的领域提供可靠保障[104] - 公司突破数字化监控技术,构建"感知-传输-分析-管理"全链路体系,已应用于半导体洁净室等领域[109] - 公司PTFE膜材料国产化比例稳步提升,纳米纤维滤料已批量使用[107] - 公司过滤器产品初中效替换周期为16个月[81] - 公司高效过滤器替换周期为18年[81] 地区表现:境外业务 - 境外业务收入达人民币2.1亿元,占总收入比重29.2%[14] - 公司境外收入为1.72亿元[80] - 报告期内公司约40%业务收入来自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等中国以外国家和地区[85] - 马来西亚已成为第六大半导体出口国,半导体占全球贸易总额7%,封测领域达13%[59] - 东南亚在全球芯片封测市场份额达27%,其中马来西亚占比约一半[59] 地区表现:生产基地 - 公司拥有10个境内生产基地和3个境外生产基地,总面积达109,398.51平方米[37] - 南京生产基地面积最大为65,710.57平方米,主要生产风机过滤单元及各类过滤器[37] - 马来西亚生产基地面积8,837.17平方米,生产风机过滤单元及过滤器产品[37] - 公司在马来西亚生产风机过滤单元及过滤器产品的产能约为1.5亿人民币[61] - 公司持有马来西亚生产基地MayAir Manufacturing 100%股权[79] - 公司持有新加坡销售公司MayAir Singapore 100%股权[79] - 公司持有泰国销售公司MayAir Thailand 49%股权[79] - 公司持有加拿大生产基地Circul-Aire Inc. 100%股权[80] - 公司通过收购加拿大Circul-Aire加强上游滤料研发生产能力[84] 研发与创新 - 研发人员数量为228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17.35%[75] - 公司新增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57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1项,其他知识产权18项[68] - 累计获得发明专利43项,实用新型专利140项,外观设计专利28项,软件著作权51项,其他知识产权191项[111] - 公司报告期内研发投入总额为3749.88万元,同比增长4.17%[111][112]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01%,较上年同期减少0.75个百分点[112] - 研发人员数量为228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17.35%,较上年同期199人增加14.57%[117]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2,596.65万元,平均薪酬11.39万元/人,较上年同期9.94万元增长14.59%[117] - 研发人员学历构成:本科137人(60.09%),硕士研究生29人(12.72%),博士研究生1人(0.44%)[117]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30岁以下90人(39.47%),30-40岁106人(46.49%)[117] - 公司在研项目合计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2,900万元,累计投入11,022.82万元,本期投入3,512.37万元[115] - 项目YF029104(生物医药设备)累计投入976.17万元,超预计总投资规模900万元的8.46%[114] - 投入近2000平方米研发测试空间,拥有31个专业研发实验室[87] - 公司测试中心获CNAS认证,可对风机过滤单元等设备关键性能参数检测并签发报告[87] - 公司测试中心获WTDP目击实验室和CNAS实验室认可[68] 技术与知识产权详情 - 公司在洁净室空气净化领域具备17项核心技术,涉及节能降噪及系统集成等方面[98] - 公司拥有3项高效超高效过滤技术发明专利,对应产品为高效超高效过滤器[98] - 节能降噪FFU技术已获2项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及5项外观设计专利[98] - 高压静电吸附技术已获6项发明专利,应用于暖通领域静电过滤产品[98] - 公司拥有实用新型专利2项和外观设计专利1项,涉及微静电过滤器及厨房油烟静电过滤器技术[100] - 公司在介质过滤技术领域拥有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外观专利1项及软件著作权1项[100] - 公司电袋合一过滤器相关专利技术因期限届满失效[100] - 基于活性炭吸附技术的化学过滤器已获发明专利3项[100] - 离子交换纤维技术相关化学过滤器已获发明专利1项及实用新型专利2项[101] - 浸渍型化纤滤材改性技术已获发明专利1项及实用新型专利1项,应用于化学过滤器[101] - VOCs治理技术已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及软件著作权4项,涵盖浓缩吸附催化及高温氧化分解领域[101] - 生物医疗空气净化技术已获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9项、外观设计专利9项及软件著作权3项[101] - 新风全热回收净化技术已获发明专利1项及实用新型专利1项,应用于空气净化设备[101] - 室内空气净化技术已获发明专利3项[101] - 公司主编国家、行业、团体标准7项,参编49项[87] 认证与资质 - 公司产品已获得FM、UL、AHAM、CE、PSE、CCC等认证证书[59] - 公司除尘设备新获得ATEX防爆认证[68] - 公司通过ISO9001:2015、ISO14001:2015、ISO45001:2018等多项国际体系认证[69] - 公司产品通过欧盟CE认证及ATEX防爆认证双资质[77] - 公司通过ISO9001:2015等9项国际管理体系认证,包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体系[91] 管理层讨论与指引:行业前景 - 2023年中国大陆IC晶圆产能占全球份额19.1%[44] - 预计2026年中国大陆IC晶圆产能份额将达22.3%成为全球第一[44] - 2024年全球计划新运营42个晶圆厂[46] - 2025年全球8英寸晶圆新增产能达2310万片创历史新高[47] - 2025年全球12英寸晶圆厂设备投资增长20%至1165亿美元[58] - 2026年全球12英寸晶圆厂设备投资预计增长12%至1305亿美元[58] - 2027年全球12英寸晶圆厂设备投资预计达1370亿美元[58] - 中国大陆未来四年半导体设备年支出达300亿美元[58] - 中国台湾地区2027年半导体设备支出预计增至280亿美元[58] - 韩国2027年半导体设备支出预计增至263亿美元[58] - 美洲地区2027年半导体设备支出预计增至247亿美元[58] - 日本2027年半导体设备支出预计达114亿美元[58] 管理层讨论与指引:公司战略与风险 - 采用直销模式为主,经销模式占比较小[40] - 公司核心团队共有5位外籍董事、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77] - 公司收购捷芯隆68.39%股份进行私有化[82] - 公司披露技术升级迭代风险,需持续跟踪行业技术发展趋势[118] - 公司面临前沿技术研发失败风险,涉及多学科交叉且研发周期长、投资大[119] - 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和单项冠军企业(2024年)[110] 资产与负债状况 - 公司总资产为人民币15.6亿元,较期初增长6.8%[14] - 总资产为42.2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14.28%[20] - 应收账款余额为人民币3.2亿元,较期初增长10.3%[14] - 总资产422697.24万元较期初增长14.28%[133] - 应收账款122209.97万元占流动资产比重38.45%[126] - 货币资金减少30.56%至7.0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6.64%,主要因购买理财未到期[139] - 交易性金融资产新增2.73亿元,占总资产6.46%,主要因购买理财未到期[139][147] - 合同资产增长54.63%至3293万元,因新并表子公司捷芯隆质保金[139] - 在建工程激增111.53%至2.18亿元,主要因三期厂房建设[139] - 合同负债增长73.63%至3.06亿元,因预收款增加及捷芯隆并表[139] - 境外资产规模达7.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7.74%[140] - 长期股权投资减少67.37%至71万元,因原合营公司转为控股子公司[139] - 货币资金减少至70321.3万元,较期初101265.4万元下降30.5%[197] - 交易性金融资产新增27288.4万元[197] - 应收账款增加至122210.0万元,较期初98999.3万元增长23.4%[197] - 存货增加至72077.9万元,较期初59161.6万元增长21.8%[197] - 在建工程增加至21791.0万元,较期初10301.6万元增长111.5%[197] - 短期借款增加至38476.0万元,较期初32368.8万元增长18.9%[198] - 合同负债增加至30643.5万元,较期初17648.9万元增长73.6%[198] - 长期借款增加至50095.9万元,较期初42162.9万元增长18.8%[198] - 负债合计增加至22.16亿元,较上期18.95亿元增长16.97%[199] - 非流动负债合计增至5.31亿元,较上期4.59亿元增长15.79%[199] - 递延所得税负债降至520.02万元,较上期684.39万元下降24.02%[199] 运营效率指标 - 毛利率为32.5%,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14] - 存货周转天数为68天,同比减少5天[14] - 主营业务毛利率27.64%[123] 所有者权益 - 所有者权益合计增长至20.11亿元,较上期18.04亿元增长11.45%[199]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增至18.81亿元,较上期17.92亿元增长4.94%[199] - 未分配利润增至6.28亿元,较上期5.57亿元增长12.78%[199] - 少数股东权益大幅增至1.30亿元,较上期0.12亿元增长1016.32%[199] - 资本公积增至10.53亿元,较上期10.42亿元增长1.03%[199] - 其他综合收益由负转正至445.10万元,较上期-251.27万元改善277.10%[199] 投资活动 - 报告期投资额2.23亿元,同比激增1387.75%[145] - 收购捷芯隆68.39%股权,投资金额2.39亿港元[145] - 新并表子公司捷能系统贡献营业收入8556.84万元,净利润1850.07万元[148][150] 股东与股权结构 - 持股5%以上股东美埃国际、T&U、Tecable承诺自2022年11月18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所持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155] - 实际控制人蒋立及关联方宝利金瑞、美埃集团承诺间接持股锁定期为自2022年11月18日起36个月[155] - 董事蒋立承诺间接持有公司股份锁定期为上市之日起36个月[155]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4,275户[182] - 第一大股东Mayair International持股65,487,559股,占比48.73%[186] - 第二大股东Tecable Engineering持股11,553,083股,占比8.60%[186] - 第三大股东T&U Investment持股6,373,769股,占比4.74%[186] - 副总经理Ding Ming持股减少4万股至141.9万股[192] - 副总经理Gan Boon持股减少3万股至104.3万股[192] 承诺与协议 - 所有承诺方均确认截至报告期承诺得到严格履行且无未履行情况[155] - 间接持股锁定期自动延长条件为股票收盘价低于发行价且期限为6个月[156] - 直接股东美埃国际、T&U、Tecable锁定期满后24个月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156] - 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需遵守减持前3个交易日公告要求[156] - 实际控制人蒋立及关联方锁定期满后24个月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156] - 所有减持行为需符合中国证监会及证券交易所相关规定[156] - 股东减持方式包括二级市场竞价、大宗交易及协议转让[156] - 若遇除权除息事项减持价格需按调整后发行价执行[156] - 违反减持承诺将依法承担赔偿责任[156] - 境外架构持股减持需遵守特别监管规定[156] - 锁定期届满起始参考日期为2022年11月2日[156] - 间接持股的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离职后6个月内不转让所持股份[157] - 锁定期满后2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价[157] -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上年末持股总数的25%[157] - 公司上市后三年内(2022年11月18日起36个月)启动股价稳定措施的条件为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每股净资产[157] - 股价稳定措施包括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回购价格不高于最近一期经审计每股净资产[157] - 公司回购股份需在股价稳定方案公告后90个自然日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完成[157] - 公司回购股份数量不低于股份总数1%[158] - 实际控制人单次增持股份资金不低于人民币1000万元[158] - 实际控制人连续十二个月增持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000万元[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