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报告期收益为44.041亿港元,同比下降9.8%[2] - 总收益同比下降9.8%,从48.84亿港元降至44.04亿港元[24] - 公司总收益为44.041亿港元,同比下降9.8%[7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销售额为4,997,939千港元,同比减少8.3%[20] - 毛利为3.0107亿港元,同比增长7.3%[2] - 经营溢利为1.4188亿港元,同比下降30.6%[2] - 除所得税前溢利为80,859千港元[3] - 公司除所得税前溢利同比增长48.8%,从5429.7万港元增至8085.9万港元[23] - 期内溢利为51,024千港元[3] - 净利润录得5100万港元(去年同期2960万港元),公司持有人应占溢利2990万港元[84]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29,920千港元[3] - 非控股权益应占期内溢利为21,104千港元[3] - 公司应占期内收益总额为203,598千港元,非控股权益为21,478千港元,合计225,076千港元[4]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992.0万港元(2025年)与2383.1万港元(2024年)[32] - 普通股应占溢利为2764.6万港元(2025年)与2202.0万港元(2024年)[32] - 可换股优先股应占溢利为227.4万港元(2025年)与181.1万港元(2024年)[32] - 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0.018港元(普通股和可换优先股),摊薄后每股盈利保持0.018港元[4] - 每股基本盈利为0.018港元(普通股与优先股,2025年)与0.014港元(普通股与优先股,2024年)[33] - 每股摊薄盈利为0.018港元(普通股与优先股,2025年)与0.014港元(普通股与优先股,2024年)[35] - 毛利率提升至6.8%(去年同期5.7%),主因新加坡建筑成本优化[8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为41.03亿港元,同比下降10.8%[2] - 承包商及材料成本计入销售成本为36.89亿港元[27] - 物业开发成本计入销售成本为2.77亿港元[27] - 经营租赁租金计入销售成本为1.02亿港元[27] - 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4.82亿港元[27] - 物业厂房设备折旧为2990万港元[27] - 使用权资产折旧为980万港元[2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总额为29,899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为9,751千港元[17] - 销售及营销开支2680万港元(去年同期2480万港元),占总收益0.6%[81] - 一般及行政开支1.287亿港元(去年同期1.334亿港元),同比下降3.6%[82] - 报告期内总薪酬成本为4.816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4.659亿港元增长3.4%[10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要在新加坡、东南亚、香港及澳门从事建筑及物业开发业务[7] - 建筑合约收入下降6.1%,从42.49亿港元降至39.90亿港元[24] - 销售开发物业收入下降36.3%,从6.344亿港元降至4.043亿港元[24] - 新加坡及东南亚项目收益为29.2亿港元,其中建筑业务收益25.1亿港元(同比降9.3%),物业销售4亿港元(同比降35.9%)[7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销售额为4,584,761千港元,其中外部销售为4,404,110千港元[1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分部总溢利为152,146千港元,物业开发-新加坡及东南亚分部贡献95,571千港元[1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分部总溢利为219,386千港元,同比减少30.6%[20] - 分部溢利同比下降30.7%,从2.194亿港元降至1.521亿港元[23] - 地基及建筑-香港及澳门分部溢利从35,901千港元降至21,743千港元,降幅39.4%[17][20] - 建筑-新加坡及东南亚分部溢利从62,654千港元降至34,847千港元,降幅44.4%[17][20] - 雅诗轩项目在报告期内确认预售收益4.043亿港元[65] - 公司物业发展项目总可销售面积约140,231平方米[67] - 雅诗轩项目累计合同销售金额9亿港元,完工进度达94.9%[67] - 景丽轩项目累计合同销售金额54.8亿港元,完工进度达97.1%[67] - 雅乐轩项目累计合同销售金额36.4亿港元,完工进度达80.0%[67] - Bloomsbury Residences项目累计合同销售金额12.3亿港元,完工进度仅10.5%[67] - 雅诗轩项目可销售面积9,687平方米,销售率达82.1%[68] - 医药基金认购总额2564万美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认购2092万美元(约1.63亿港元)[75] - 4款新药已进入临床一期试验阶段,涉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异位性皮炎、超级抗生素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领域[78] 各地区表现 - 公司新加坡及东南亚地区收益约为2,513.1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770.5百万港元下降9.3%[60] - 公司香港及澳门地区收益约为1,484.6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478.6百万港元略有增长[62] - 公司新加坡建筑项目未偿付合约总额约为11,031.2百万港元,东南亚项目未偿付合约总额约为979.7百万港元[61] - 公司香港及澳门地区手头项目未完工合约总额为6,993.9百万港元[62] - 新加坡巴西立项目以5.57亿新币中标,可销售面积71,014平方米[72] - 新加坡媒体圈A项目以3.15亿新币中标,可销售面积7,630平方米[72] - 香港油塘项目收购总代价5.3亿港元,地盘面积合计22,800平方呎[7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新加坡未来五年年均建筑需求预计维持在390亿至460亿新元[86] - 新加坡2025年GDP增长预计放缓至1%–3%[87] - 新加坡2025年下半年政府售地计划推出10幅正选名单地段预计可建造4,725个私宅单位全年共推出20幅地段可建造约9,800个单位[87] - 马来西亚建筑业2025年预计实现6.1%增长2024年建筑工程价值同比增长20.2%[88] - 马来西亚建筑业2025年至2028年年均增长率预计为4.4%[88] - 香港2025年第一季度建造工程总值同比上升1.9%达705亿港元公营工程按年名义增长达17.4%[89] - 香港未来五年公营房屋供应预计达19万个单位私营房屋单位预计达8万个[89] - 香港2025年一至六月私人住宅成交较2024年下半年增长15%创2022年以来新高[90] - 香港私人住宅售价指数上半年跌幅收窄至0.86%租金指数按月升0.3%连升七个月[90] - 公司承诺在刘娟辞任日起3个月内物色女性董事候选人以满足多元化要求[109] - 全体董事确认报告期内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110] - 审核委员会审阅并信纳中期财务报表按适用会计准则编制[111] - 2025年中期报告将通过公司网站及联交所网站发布[112] 其他财务数据 - 其他收入为4277.7万港元,同比增长19.6%[2] - 其他亏损净额为4648.6万港元,上年同期为收益4607万港元[2] - 其他亏损净额4648.6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收益净额4607.0万港元[26] - 外汇远期合约平仓亏损2594.3万港元,去年同期收益84.4万港元[26] - 出售附属公司收益4322.5万港元,去年同期无此项收益[26] - 财务收入为33,757千港元[3] - 财务成本为70,504千港元[3] - 财务成本净额为36,747千港元[3] - 财务收入增长53.3%,从2201.8万港元增至3375.7万港元[23] - 财务成本大幅减少52.4%,从1.481亿港元降至7050.4万港元[23] - 财务收入总额为3376万港元[28] - 财务成本净额为负704万港元[28] - 银行借贷利息开支及融资摊销费用为负8007万港元[28] - 财务成本降至7050万港元(去年同期1.481亿港元),主因借款减少及香港同业拆息下降[83] - 应占联营公司业绩亏损23,710千港元[3] - 所得税开支为29,835千港元[3] - 香港利得税按税率16.5%计提[29] - 公司所得税开支为2983.5万港元(2025年)与2466.9万港元(2024年)[30] - 香港利得税开支为281.7万港元(2025年)与355.4万港元(2024年)[30] - 新加坡企业所得税开支为720.2万港元(2025年)与51.7万港元(2024年)[30] - 马来西亚企业所得税开支为224.2万港元(2025年)[30] - 过往年度超额拨备回拨114.4万港元(2025年)与拨备874.1万港元(2024年)[30] - 换算海外业务产生之汇兑差额收益174,052千港元[3] - 公司计息借贷总额由2024年12月31日约33亿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约31亿港元[9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至762,710千港元,较上年末1,127,809千港元下降32.4%[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亿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1亿港元下降27.3%[95] - 现金持有货币组合中新加坡元占70.9%,港元占26.3%,其余为马来西亚令吉和美元[95] - 资产负债比率为43.9%,较2024年12月31日的43.6%略有上升[95] - 采用外汇远期合约进行对冲以降低外汇风险[96][97] - 公司银行融资由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待售开发物业担保账面净值分别为1.87亿港元及8.36亿港元[94] - 公司未就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建议派付中期股息[55] - 未支付中期股息[106] - 公司获准回购最多151,832,003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107] - 管理层股份计划已届满,无未归属可换股优先股[105] - 公司法定普通股股本为6,000,000千股,对应股本金额60,000千港元;可换股优先股股本为1,000,000千股,对应股本金额10,000千港元[54] - 公司已发行普通股为1,518,320千股,对应股本金额15,183千港元;已发行可换股优先股为124,876千股,对应股本金额1,249千港元[54] - 公司资本承担中已订约但未拨备的开发开支为932千港元,机器为1,400千港元[56] - 资本承担从2024年12月31日的230万港元降至零港元[99] - 公司提供建筑合约履约保函担保金额为1,615,462千港元(2025年6月30日)和955,177千港元(2024年12月31日)[57] - 公司为联营公司及关联方银行借贷提供担保金额为1,681,563,000港元(2025年6月30日),较2024年12月31日的1,596,630,000港元增加[57]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716.735百万港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820.351百万港元,增长14.5%[37] - 第三方贸易应收款项从607.72百万港元增至735.336百万港元,增长21.0%[37] - 联营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从89.624百万港元降至35.19百万港元,减少60.7%[37]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贸易应收款项从7.452百万港元大幅增至39.667百万港元,增长432.2%[37] - 客户合约工程保留金总额从462.33百万港元增至550.602百万港元,增长19.1%[37] - 第三方客户合约保留金从456.252百万港元增至542.44百万港元,增长18.9%[37]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716,735千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820,351千港元,增幅为14.5%[39] - 1至30天账龄的贸易应收款项从487,781千港元增至695,912千港元,增长42.7%[39] - 超过90天账龄的贸易应收款项从99,716千港元降至49,983千港元,减少49.9%[39] - 其他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及按金总额从173.42百万港元增至249.112百万港元,增长43.6%[38] - 联营公司其他应收款项从29.197百万港元增至57.44百万港元,增长96.7%[38] - 第三方其他应收款项从11.671百万港元大幅增至52.603百万港元,增长350.8%[38] - 非即期应收贷款及利息总额从1.607亿港元增至2.115亿港元,增长31.6%[38] - 应收联营公司贷款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4.56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9.43亿港元,增长33.5%[43] - 应收TQS Development贷款及利息从3.999亿港元增至4.869亿港元,增长21.7%[42] - 应收TQS (2) Development贷款及利息从2.521亿港元增至2.773亿港元,增长10.0%[44] - 应收Jubilant Castle贷款及利息从1.798亿港元增至1.875亿港元,增长4.3%[45] - 应收Media Circle Development贷款及利息从2.324亿港元增至2.843亿港元,增长22.3%[46] - 应收Pasir Ris Development贷款及利息从3.412亿港元增至4.264亿港元,增长25.0%[47] - 建筑及地基业务应收保留金从3.039亿港元增至3.840亿港元,增长26.3%[43] - 应收贷款及利息总额增至409.612百万港元,其中向新加坡联营公司Media Circle Alpha Development Pte. Limited提供223.953百万港元股东贷款(年利率为新加坡隔夜利率上浮1%)[48][50] - 应收合营企业CNQC & SAMBO Co. Ltd.贷款保持111.45百万港元(无抵押、不计息且需按要求偿还)[50] - 应收投资公司ZACD LV Development Pte. Ltd.贷款及利息增至73.209百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64.042百万港元增长14.3%,年利率5%)[50]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2,841.419百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819.611百万港元增长0.8%)[51] - 贸易应付款项账龄中1至30天占比最高达1,260.542百万港元(占总额72.8%)[53] - 31至60天账龄的贸易应付款项降至184.62百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34.389百万港元下降44.8%)[53] - 超过90天账龄的贸易应付款项增至186.283百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72.171百万港元增长8.2%)[53] - 其他应付款项中应付控股权益款项降至65.739百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10.338百万港元下降68.8%)[51] - 供应商授予的信贷期通常为14至60天[52] - 建筑成本的应计费用增至464.706百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99.854百万港元增长16.2%)[51] - 物业、厂房及设备资产增加至469,691千港元,较上年末440,016千港元增长6.7%[5] - 商誉资产增至585,749千港元,较上年末563,768千港元增长3.9%[5] - 待售开发物业减少至873,156千港元,较上年末1,055,373千港元下降17.3%[5]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保持稳定为167,380千港元[5] - 资产总额略降至9,049,069千港元,较上年末
青建国际(01240)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