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表现(同比) - 2025年上半年总收益为人民币4.859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8.6%[2][3] - 公司收益为485,869千元,同比增长8.6%(从447,539千元)[6] - 公司总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4.475亿元人民币增长8.6%至2025年上半年的4.859亿元人民币[65] - 城市服务收益同比增长12.6%,从2.883亿元人民币增至3.247亿元人民币[66] - 商业物业管理服务收益同比增长4.5%,从1.194亿元人民币增至1.248亿元人民币[66] - 客户合约收益总额为481,727千元,同比增长9.5%,其中城市服务收益324,658千元(同比增长12.6%),商业物业管理服务收益124,836千元(同比增长4.5%),住宅物业管理服务收益32,233千元(同比增长0.2%)[17][18] - 同系附属公司物业管理服务收入65,378千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42,076千元增长55.4%[31] - 物业管理及城市服务收入从关联方总计71,116千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49,580千元增长43.4%[31] - 单一客户贡献收益89,024千元,同比增长15.5%[16] 利润表现(同比) - 2025年上半年期内利润为人民币3393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4.6%[2][3] - 期内利润为32,360千元,同比下降4.6%(从33,932千元)[6] - 期内利润从人民币32.4百万元增至人民币33.9百万元[76]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31,188千元,同比下降9.4%(从34,414千元)[6] - 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利润为3441.4万元人民币(2024年:3118.8万元)[2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人民币3441万元[2]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34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7%(从0.31元)[6] 成本和费用(同比) - 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人民币8275万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6.0%[2][3] - 毛利为88,066千元,同比增长6.4%(从82,751千元)[6] - 销售成本为403,118千元,同比增长12.1%(从359,473千元)[6] - 销售成本从3.595亿元人民币增加至4.031亿元人民币[65] - 提供服务成本为403,118千元,同比增长12.1%[20] - 雇员福利开支总额为106,887千元,同比增长15.4%,其中工资及津贴85,510千元(同比增长15.4%),退休金及社会福利供款21,377千元(同比增长15.4%)[20] - 员工成本增至人民币107.0百万元,较去年同期92.6百万元增长15.5%[112] - 行政开支为23,024千元,同比下降11.9%(从26,129千元)[6] - 行政开支同比增长13.9%,从2800万元人民币增至3190万元人民币[71] - 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增长25%,从160万元人民币增至200万元人民币[70] - 金融资产的减值亏损净额为5,018千元,同比下降12.3%(从5,722千元)[6]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损失为5,722千元,同比增长14.0%[20] - 财务成本同比减少4.4%,从人民币6.8百万元降至人民币6.5百万元[74] - 其他开支为13,012千元,同比大幅增加814.3%(从1,423千元)[6] - 其他开支同比减少89.2%,从人民币13.0百万元降至人民币1.4百万元[72]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3,256千元,同比下降2.1%[20] - 向关联公司购买服务及货品支出27,210千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5,864千元大幅增长364.0%[31] - 直接控股公司购买服务支出16,771千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5,820千元增长188.2%[31] - 直接控股公司的合营企业或联营公司购买服务支出10,439千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44千元大幅增长23,634.1%[31] - 主要管理人员薪酬总额860千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693千元增长24.1%[34] 毛利率和利润率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17.0%,较2024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2][3] - 2025年上半年净利率为7.0%,较2024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2] - 公司整体毛利率从2024年上半年的19.7%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7.0%[67] - 城市服务毛利率从20.3%下降至17.0%[68] - 住宅物业管理服务毛利保持稳定,分别为人民币2.7百万元和2.8百万元[73] - 物业租赁服务毛利同比减少44.7%,从人民币4.7百万元降至人民币2.6百万元[73] 业务线表现 - 公司收益主要来自城市服务、商业物业管理、住宅物业管理和物业租赁四条业务线[50] - 物业租赁服务收益同比下降46.1%,从760万元人民币降至410万元人民币[66] - 其他来源收益总额为6,634千元,同比下降1.7%,其中租金收入4,142千元(同比下降45.8%),政府补助239千元(同比下降73.7%)[17][19] - 利息收入为3,613千元,同比下降15.4%[19]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收益为1,441千元(2024年同期为0)[19] - 出售流动资产收益为1,258千元(2024年同期为0)[19]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441千元(2024年同期为收益10,522千元,同比下降86.3%)[20] 资产和负债变动 - 贸易应收款项为人民币56.696亿元(2025年)和人民币43.83亿元(2024年)[9] - 贸易应收款项同比增长29.4%,从人民币438.3百万元增至人民币567.0百万元[82] - 一年内贸易应收款项增长24.3%至4.63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3.73亿元)[28]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增长29.4%至5.67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4.38亿元)[28] - 贸易应付款项同比增长14.7%,从人民币362.5百万元增至人民币415.7百万元[84]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增长14.7%至4.16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3.62亿元)[29] - 贸易应付款项增加至415,665千元,较2024年末增长14.7%[10]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款项小幅上升至127,788千元,同比增长3.2%[10] - 应付关联方款项增至31,358千元,较2024年末增长40.0%[10] - 合约负债下降至57,603千元,较2024年末减少9.7%[10] - 合约负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及2025年6月30日分别约为人民币63.8百万元和人民币57.6百万元[86] - 流动负债总额增至651,124千元,同比增长9.3%[10] - 流动负债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人民币595.8百万元增加9.3%至2025年6月30日人民币651.1百万元[87] - 流动资产净值下降至318,114千元,同比减少9.7%[10] - 流动资产净值从2024年12月31日人民币352.1百万元减少9.7%至2025年6月30日人民币318.1百万元[87] - 非流动负债总额微增至284,245千元,较2024年末增长0.05%[10] - 净资产下降至832,918千元,同比减少0.7%[10]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下降至821,788千元,同比减少0.4%[1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26.179亿元(2025年)和人民币35.814亿元(2024年)[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截至2025年6月30日约为人民币261.8百万元其中人民币166.9百万元以人民币计值另有104.0百万港元以港币计值[88] - 物业、厂房及设备为人民币38.208亿元(2025年)和人民币37.495亿元(2024年)[9]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从人民币375.0百万元增至人民币382.1百万元[77] - 投资物业为人民币36.718亿元(2025年)和人民币36.997亿元(2024年)[9] - 投资物业从人民币370.0百万元减少至人民币367.2百万元[78] - 以公允价值列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人民币2亿元(2025年)和人民币0.8亿元(2024年)[9] - 流动资产总值为人民币96.924亿元(2025年)和人民币94.79亿元(2024年)[9] - 流动资产总值从2024年12月31日人民币947.9百万元增加2.2%至2025年6月30日人民币969.2百万元[87] - 计息银行贷款截至2025年6月30日约为人民币109.8百万元2024年12月31日约为人民币109.1百万元[89] - 其他负债截至2025年6月30日约为人民币179.0百万元2024年12月31日约为人民币177.3百万元[93] - 资本开支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为人民币13.8百万元2024年12月31日人民币89.0百万元[97] - 资产负债比率截至2025年6月30日为34.7%2024年12月31日为34.1%[95] - 银行贷款由账面总值人民币48.9百万元的投资物业及楼宇担保2024年12月31日账面总值为人民币50.7百万元[94] - 应收关联公司贸易款项70,067千元人民币,较上年末49,709千元增长40.9%[33] - 应付关联公司贸易款项22,858千元人民币,较上年末13,897千元增长64.5%[33] - 应付关联公司非贸易款项8,500千元人民币,与上年末持平[33] - 搬迁补偿应收款项从上年末29,461千元人民币降至0千元[33] - 已订约资本承担为7516.6万元人民币(2024年末:9029.2万元)[30] 税务相关 - 所得税开支为12,974千元,同比微增0.6%(从12,900千元)[6] - 所得税开支保持稳定,分别为人民币13.0百万元和12.9百万元[75] - 中国内地附属公司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22] - 2025年上半年即期中国内地所得税支出为1465.6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7%(2024年:1697.4万元)[23] - 2025年上半年递延所得税项为-175.6万元人民币(2024年:-400万元)[23] 投资和金融工具 - 理财产品公允价值从2024年底的人民币8,000千元增至2025年6月的人民币20,000千元,增长150%[35] - 以公允价值列入其他全面收入的股权投资从人民币3,484千元增至5,000千元,增长43.5%[35] - 金融资产总额从人民币11,484千元增至25,000千元,增长117.7%[35] - 其他负债账面值从人民币177,286千元增至178,976千元,增长1%[35] - 计息银行贷款公允价值从人民币111,898千元降至110,392千元,下降1.3%[35] - 金融负债总额公允价值从人民币289,184千元微增至289,368千元,增长0.06%[35] - 所有股权投资均归类为第三级公允价值层级,采用不可观察输入数据估值[39][41] - 非上市投资采用市场法和资产基础法进行公允价值评估[37] - 短期金融工具账面值与公允价值相似因到期期限较短[36] - 公司财务经理直接向财务总监和审计委员会报告估值政策[36] - 第三级公允价值计量于2025年1月1日为人民币348.4万元,期内购置人民币300万元,其他全面亏损重计量为人民币148.4万元,导致6月30日余额增至人民币482.6万元[42] - 公司于2025年7月完成收购连云港港航城市服务有限公司51%股权[43] - 公司成功中标收购连云港港航城市服务有限公司51%股权代价为人民币23.8百万元[103][104] - 公司支付股权收购代价人民币23.8百万元与独立估值师报告估值金额完全一致[104] - 合资公司增资协议中公司注资人民币3.0百万元对应持股比例10%[105] - 合资公司其他股东注资分别为人民币9.0百万元(30%)、9.0百万元(30%)、4.5百万元(15%)、4.5百万元(15%)[105] - 2025年上半年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成本2008.2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7%(2024年:223.9万元)[2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1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未持有任何库存股份[117] 在管面积和项目规模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合约建筑面积约为2830万平方米,较2024年同期增加57.2%[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合约建筑面积达2830万平方米,较2024年同期增长57.2%[49] - 在管项目总数从2024年139个增至2025年177个,在管总建筑面积从1650.76万平方米增至2687.63万平方米[52] - 公建项目管理服务在管面积从384.94万平方米增至581.69万平方米,项目数从47个增至59个[52] - 基本商业物业管理服务在管面积从950.66万平方米大幅增至1763.64万平方米,项目数从61个增至87个[52] - 基本住宅物业管理服务在管面积从315.16万平方米微增至342.3万平方米,项目数保持31个不变[52] - 石湖景区项目新增建筑面积620万平方米,是总面积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4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市政基础设施服务项目数量为26个[5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管公建项目建筑面积约为580万平方米[5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垃圾处理中心最大处理量为每天1200吨生活垃圾及每天50吨大件垃圾[5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商业物业管理项目数量为87个对应在管建筑面积约1760万平方米[5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住宅物业管理项目数量为31个对应在管建筑面积约340万平方米[5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租赁物业平均入住率约为24.6%较去年同期39.0%下降14.4个百分点[59] - 公司最大物业租赁项目金邻公寓占整体可出租面积的82.9%[59] - 人才公寓项目整体出租率达95%[63] 运营和战略举措 - 公司采用多机深度清洁加人工巡回清捡保洁模式提升保洁效率[6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在昆山第一人民医院项目引进标本运送机器人提升医疗后勤服务智能化[62] - 公司2025年在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中排名第29位,并获评"2025中国智慧城市服务领先企业"[4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无其他重大投资收购或出售计划[102][106] 融资和资金运用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176.3百万港元[108] - 重新分配38.8百万港元战略投资款项至收购香港写字楼用途[108] - 重新分配14.1百万港元增值服务款项至收购香港写字楼用途[108] - 总计52.9百万港元未动用款项重新分配至收购香港写字楼子类别[108] - 后续将52.9百万港元从香港写字楼子类别重新分配至购建中国土地新子类别[10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为4419万港元,占初始总额176.3百万港元的25.1%[110] - 收购物业管理公司款项动用进度为2578万港元,剩余2142万港元预计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110] - 自有品牌"苏新乐居"人才公寓项目未动用款项为2277万港元,占初始预算2640万港元的86.3%[110][111] - 技术投资款项已全部动用711万港元,完成率100%[110] - 战略投资垃圾集运中心款项1410万港元已全部动用[110] - 收购香港写字楼项目5290万港元未动用,用途变更为购建中国土地[110] - 养老及医疗服务投资1410万港元未动用,状态为不适用[110] - 营运资金1760万港元已全部动用[110] 全面收入 - 公司期内全面收入总额为人民币32.819亿元(2025年)和人民币32.267亿元(2024年)[8]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收入总额为人民币33.301亿元(2025年)和
苏新服务(02152)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