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西山科技(688576) - 2025 Q2 - 季度财报
西山科技西山科技(SH:688576)2025-08-29 19:15

根据您的要求,我对提供的所有关键点进行了整理和归类。以下是按照单一主题维度分组的要点列表,每个要点均严格使用原文并保留了对应的文档ID引用。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与利润 - 营业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2.40%[17][18] - 营业总收入155.0358百万元,同比增长2.40%[38] - 公司营业总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2.40%[81][83]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55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51亿元增长2.4%[16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38.2万元,同比下降41.62%[17][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894.0万元,同比下降30.87%[17][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4.382百万元,同比降低41.62%[38] - 扣非后净利润28.9398百万元,同比降低30.87%[3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438.2万元,同比下降41.62%[81] - 净利润为3438.2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5889.5万元下降41.6%[165] - 综合收益总额为3438.2万元,相比去年同期5889.46万元下降41.6%[166] - 基本每股收益0.76元/股,同比下降32.14%[18] - 基本每股收益为0.76元/股,同比下降32.1%[16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97%,同比下降0.78个百分点[1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与费用 - 营业总成本127.2002百万元,同比增长15.99%[38] - 营业总成本1.27亿元,同比增长15.99%,主要因新园区折摊费用增加[81]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7.52%,管理费用同比增长61.09%[38] - 研发费用2474.19万元,同比增长7.52%[83][84] - 研发费用为2474.2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2301.2万元增长7.5%[165] - 管理费用1720万元,同比增长61.09%,因新园区投入使用导致折摊费用增长[83][84] - 管理费用为1720.0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1067.7万元增长61.1%[165] - 销售费用同比降低4.81%[38] - 销售费用为3560.2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3739.9万元下降4.8%[16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752.5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45.25%[17][19]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752.51万元,同比大幅改善145.25%[8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转为正值为1752.51万元,去年同期为-3872.52万元[169]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1.79亿元,同比增长37.8%[168]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93亿元,同比增长576.8%[169] - 支付职工现金5738.87万元,同比下降10.6%[168] - 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现金6290.96万元,同比下降5.9%[169] - 收到税费返还170.85万元,同比下降48.7%[16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资产与负债 - 总资产18.51亿元,同比下降3.88%[17][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7.08亿元,同比下降3.22%[17][19] - 交易性金融资产1.84亿元,同比下降57.60%,因未到期结构性存款减少[86]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2024年末的4.35亿元下降至1.84亿元,降幅达57.6%[162] - 在建工程3464.26万元,同比增长141.65%,因新园区建设投入增加[86] - 合同负债2153.91万元,同比增长173.70%,因预收账款增加[86] - 应收账款从2024年末的7415.2万元减少至5876.1万元,下降20.7%[162] - 报告期末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6362.14万元[79] - 资产总额从2024年末的19.26亿元下降至18.51亿元,降幅为3.9%[163] - 公司2025年6月30日货币资金为6.77亿元,较2024年末的5.58亿元增长21.2%[16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6.77亿元,较期初增长21.2%[169] - 利息收入为667.4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692.7万元下降3.7%[165] 业务线表现:产品与技术 - 公司拥有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4项、二类注册证61项及境内发明专利118项[31] - 公司产品已销售至超4000家终端医院[32] - 公司超高清内窥镜摄像系统支持4K/10-bit全动态影像输出[33] - 乳房病灶旋切式活检系统为国产品牌首个获境内注册证并产业化的产品[32] - 公司产品覆盖神经外科、耳鼻喉科、骨科、乳腺外科等多科室[32] - 公司具备硬镜与软镜双轨技术体系,电子消化道内窥镜已完成核心技术攻关[32] - 拥有国内发明专利118项[49] - 是国内手术动力装置领域持有注册证数量及种类最多的本土企业[49] - 成功获批手术动力装置、内窥镜荧光摄像系统、神经外科内窥镜等产品医疗器械注册证[50] - 成功研发并取得等离子手术设备、高频手术设备、超声骨组织手术设备、4K内窥镜摄像系统、超声软组织手术设备等新产品注册证[50] - 颅骨钻穿自停技术采用多级减速增矩和机械牙嵌式离合结构 实现钻穿瞬间自动停机[54] - 变向磨钻技术实现工作头部径向0°36°、周向0°360°任意方向精准调节[55] - 变向刀头采用刚性连接技术 可承受较大磨削反作用力并实时调整变向角度[55] - 刀头护鞘同步变向技术实现护鞘跟随刀头同步变向操作 具有极高安全性[55] - 变向磨钻产品为刚性折弯无级角度调整 处于行业领先技术水平[55] - 悬浮式护鞘摆锯技术实现锯片体悬浮在空中运行 不与护鞘接触[55] - 悬浮式护鞘摆锯技术具有临床安全性高、骨损失小、精准锯切等优势[55] - 磨钻手柄采用自研医用微电机,可持续输出80,000转/分钟动力[4] - 医用微电机技术实现转速覆盖范围15,000至100,000转/分钟[8] - 旋切窗口调节技术可以1毫米为单位进行精细调节并实时监控[7] - 磁力驱动静密封技术大幅提升手柄使用寿命,属重大技术创新[6] - 刀具自动识别技术实现主机自动识别型号并设置默认参数[5] - 磨钻即停控制技术通过双闭环反馈实现瞬间停机[4] - 磁力驱动技术分为平面磁力驱动和同轴磁力驱动两种方式[6] - 旋切窗口调节技术实现多级多向可调,降低对正常组织副损伤[7] - 医用微电机采用空心杯绕组技术,满足高温高压灭菌条件[8] - 磁力驱动组件通过静密封完全隔开内外转子组件[6] 业务线表现:研发与创新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5.96%,同比增加0.76个百分点[18]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5.96%,较上年同期增加0.76个百分点[61] - 研发投入总额为2474.19万元,同比增长7.52%[61] - 公司研发流程涵盖设计输入、输出、小批试产、注册检验、临床评价及审评注册六个阶段[36] - 公司牵头起草8项国家医药行业标准[31] - 专利申请85项(发明专利21项),获授权专利74项(发明专利2项)[38] - 新增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项,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8项[38] - 公司拥有有效专利1341项,其中发明专利139项、实用新型专利908项、外观设计专利294项[59] - 报告期内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1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21项[59] - 公司拥有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4项,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61项[59] - 发明专利累计申请223项,累计授权118项[59] - 实用新型专利累计申请1171项,累计授权1013项[59] - 外观设计专利累计申请421项,累计授权400项[59] - 软件著作权累计申请63项,累计获证61项[59] - 公司于2022年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8] - 公司是8项国家医药行业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49] - 董事长郭毅军牵头完成20余项国家级和重庆市级科研和产业化项目[52] - 研发人员中95%以上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52] - 研发人员中硕士研究生占比33.09%,本科占比59.56%[70] - 30-40岁研发人员占比44.85%,30岁以下占比36.03%[70]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136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21.02%[70]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1176.17万元,平均薪酬为8.65万元[70] 业务线表现:生产与运营 - 生产厂区面积大幅增加,新购设备交付提升产能[41] - 构建WMS与MES信息化系统实现全流程可追溯[41] - 公司销售模式以经销为主,直销与配送为辅,境内采用买断式经销[36] 地区与市场表现 - 产品已覆盖46个国家和地区[44] - 2023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5,826亿美元[26] -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达8.1%[26] - 2024年中国医学装备市场规模达1.35万亿元同比增长6%[26] - 2035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计达11,576亿美元[26] - 全球内窥镜市场规模预计2024年达253.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5.3%,2037年有望超496.5亿美元[3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研发项目与投入 - 手术动力装置改进升级项目预计总投资8801万元,本期投入1062.85万元,累计投入5537.31万元,累计投入占总投资比例62.9%[64] - 一次性耗材改进升级项目预计总投资2000万元,本期投入124.54万元,累计投入1371.4万元,累计投入占总投资比例68.6%[64] - 内窥镜摄像系统及冷光源项目预计总投资2660万元,本期投入393.18万元,累计投入2230.35万元,累计投入占总投资比例83.8%[65] - 硬管内窥镜项目预计总投资2083万元,本期投入241.37万元,累计投入1325.25万元,累计投入占总投资比例63.6%[65] - 手术动力装置多个改进项目已取证,包括医用电气设备标准变更注册、乳房病灶微创活检系统改进及手术动力装置升级[64] - 一次性耗材多个新型号产品已取证,包括无菌磨头、金刚石磨头及乳房旋切活检针等相关产品注册[64] - 内窥镜摄像系统升级及荧光内窥镜系统已取证,荧光内窥镜冷光源也已完成取证[65] - 硬管内窥镜多个产品已取证,包括腹腔内窥镜、鼻窦镜、宫腔内窥镜及神经外科内窥镜[65] - 荧光腹腔内窥镜处于验证与确认阶段,椎间孔镜和关节内窥镜改进项目处于设计输出阶段[65] - 手术动力装置(创伤)改进升级及多个一次性耗材新型号产品处于验证与确认阶段[64] - 软性内窥镜项目投入资金885万元,累计投入551.98万元[66] - 超声切割止血刀系统项目投入资金1500万元,累计投入1306.89万元[66] - 等离子手术设备项目投入资金3000万元,累计投入1099.23万元[66] - 高频手术系统项目投入资金900万元,累计投入789.98万元[67] - 超声骨刀系统项目投入资金729万元,累计投入708.56万元[67] - 超声吸引刀系统项目投入资金60万元,累计投入28.26万元[6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战略与合作 - 公司静锯、变向磨钻经济性评估成果在2025中国医学装备大会暨展览会上发布并获高度肯定[53] - 公司启动由北京天坛医院牵头的变向磨钻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 全国多家知名医院参与[53] - 公司与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 持续深化协同创新输送复合型人才[5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风险提示 - 活检针产品2025年上半年纳入集采导致出厂价下降[19] - 公司产品存在中标后销售价格大幅下降的风险[75] - 公司可能出现研发管线较多导致研发投入过高造成资金紧张的风险[73] - 公司面临因经销商延期付款或违约导致应收账款难以收回的风险[7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集采与招标 - 一次性使用乳房旋切活检针已中选乳房旋切针全国联采项目ZJHCCG-2024-01[75] - 一次性使用双极射频手术刀头已中选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GH-HD2022-1[75] - 一次性使用等离子手术电极已中选安徽省集中带量采购AHYYCG-2023-01[75] - 一次性使用超声软组织手术刀头已中选广东省等16个联盟地区集中带量采购SZGGZYHCDL202401[75] - 一次性使用超声软组织手术刀头已中选川渝联盟带量联动采购CS-HCDL-2023-1[75] - 一次性使用乳房旋切活检针已在福建省、陕西省及广西省实行医用耗材两票制[76] 其他重要内容:非经常性损益 - 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失为267,573.13元[21] - 政府补助收益为946,379.09元[21] - 委托投资管理收益为5,757,913.70元[21] - 其他营业外支出为34,174.70元[22] - 非经常性损益所得税影响额为960,381.74元[22]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5,442,163.22元[22] 其他重要内容:公司治理与人员 - 副总经理卞奔奔于2025年7月28日因个人原因辞职,辞任后继续担任全国销售总监[93] - 报告期内公司未实施半年度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93] - 报告期内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员工持股计划及其他激励措施无进展或变化[94] - 公司不属于重污染行业企业,报告期内无环保违法违规行为[95] 其他重要内容:股东与股份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承诺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自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99][100] - 实际控制人郭毅军承诺锁定期满后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持股总数25%[101] - 公司及控股股东所有承诺事项在报告期内均得到严格履行[98] - 公司上市后6个月内若股价连续20日低于发行价则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100][101] - 实际控制人李代红及郭毅军亲属赵帅承诺上市后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所持首发前股份[102] - 实际控制人郭毅军亲属及高管卞奔奔承诺锁定期满后若在职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持股总数25%[103] - 同心投资及幸福者承诺若上市6个月内股价连续20日低于发行价则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105] - 董事及高管白雪、王常英、罗红平承诺上市后12个月内不转让所持首发前股份[106] - 核心技术人员梁曦承诺作为技术人员限售期满后4年内每年转让首发前股份不超过上市时持股25%[107] - 所有承诺方若违反锁定承诺则需公开道歉并将所获收益归公司所有[102][103][105][106][107] - 高管及董事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所持公司股份[103][106][107] - 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均不得低于发行价(除权除息后)[103][105][106][107] - 卞奔奔及梁曦明确承诺不因职务变更或离职而放弃履行承诺[103][107] - 所有锁定承诺均声明将遵守证券法、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的额外要求[102][103][105][106][107] - 监事常婧、赵雅娟、兰杨承诺股份锁定期满后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25%[109] - 高级管理人员袁洪涛、何爱容承诺股份锁定期满后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25%[110] - 核心技术人员陈竹承诺限售期满后4年内每年转让首发前股份不超过上市时持有总数的25%[111] - 控股股东及持股5%以上股东承诺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112] - 公司上市后6个月内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发行价则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110][111] - 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承诺离职后半年内不转让所持公司股份[109][110][111] - 控股股东承诺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时将提前3个交易日公告[112] - 公司承诺若被认定欺诈发行将购回全部新股并以发行价为基础确定购回价格[114] - 所有承诺人若违反股份锁定承诺则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