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金属利用(01636) - 2025 - 中期业绩

收入和利润表现 - 营业额下降至3.40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4.9%[4] - 公司总营业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454.2百万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同期的340.85百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4.9%[21][22][27]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净亏损为人民币2.08066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2.21735亿元亏损收窄6.2%[35] - 公司营业额从2024年同期的约人民币4.54亿元减少至2025年的约人民币3.41亿元,同比下降24.9%[4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营业额为人民币341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454百万元下降25%[5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亏损为人民币208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222百万元有所收窄[59] 成本和费用表现 - 毛损为232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3379万元人民币大幅收窄93.1%[4] - 财务成本高达1.6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9%[4] - 财务成本从2024年上半年的137.41百万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同期的142.57百万元人民币[21][22] - 销售成本从2024年上半年的487.99百万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同期的343.17百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7%[32] - 呆账拨备净值从2024年上半年的20.35百万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同期的1.58百万元人民币[21][22] - 呆账拨备从2024年的人民币20百万元大幅减少至2025年的人民币2百万元[59] 业务线表现 - 再生铜产品分部营业额为340.31百万元人民币,占公司总营业额的99.8%[21][28] - 再生铜产品分部分部业绩亏损41.03百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亏损45.69百万元人民币有所收窄[21][22] - 送配电缆分部营业额仅为0.54百万元人民币,通信电缆分部营业额为零[21][28]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出售4,877吨再生铜产品[46] - 再生铜产品销售额达人民币3.39亿元[46] - 铜产品销量从2024年同期的7,004公吨下降30%至2025年的4,877公吨[58] - 铜产品平均售价从2024年同期的每吨人民币63,658元上涨9%至2025年的每吨人民币69,596元[58] - 通信电缆及送配电缆业务因缺乏营运资金尚未恢复运作[46] 现金流和流动性状况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骤降至88万元人民币,较期初下降75.6%[5]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人民币880,000元,而一年内或按要求须偿还债务约为人民币1,651,780,000元(2025年6月30日)[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不包括已抵押存款)为人民币0.9百万元,较2024年末的3.6百万元减少[61] 债务和负债状况 - 净流动负债达48.97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3.9%[6] - 总权益为负43.62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状况恶化[6] -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维持7.905亿元人民币高位[5]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激增至28.3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5] - 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达16.278亿元人民币,维持高负债水平[5] - 公司净流动负债约为人民币4,897,048,000元,净负债约为人民币4,361,867,000元(2025年6月30日)[9] - 公司未能偿还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约人民币1,627,777,000元和应付票据约人民币24,003,000元(2025年6月30日)[9] -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总额为人民币7.90503亿元,其中超过180天的应付账款占比高达99.8%,达人民币7.88988亿元[40] - 应计开支及其他应付款项大幅增加至人民币24.67063亿元,较2024年末的22.68276亿元增长8.8%[40] - 计息借款总额为人民币1,651.78百万元,其中银行及其他借款利率区间为3.85%-9.92%[60] - 净负债约为人民币4,361.9百万元,较2024年末的4,161.5百万元增加[65] - 公司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中港元计值部分本金总额约为3.762亿港元[68] 资产和应收账款状况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总额为人民币1362.4万元,其中超过180天的应收账款达人民币1162万元,占比85.4%[39] - 存货抵押金额为人民币2658.3万元,与2024年末持平[37] - 应收政府补助金额为人民币2.11797亿元,与2024年末的2.11698亿元基本持平[39] - 存货周转天数从2024年末的38天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43天[61] - 应付款项周转天数从2024年末的578天大幅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841天[62] 法律和诉讼风险 - 公司面临多项诉讼导致银行账户被冻结及物业、厂房、设备、使用权资产和存货被查封[9] - 公司因法律诉讼导致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及资产被查封[73] 子公司破产重整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银联湘北涉及债务约人民币11.9百万元,正在进行破产重整[10]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湖北融晟正在进行预重整程序[11]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保和新世纪及金鑫已提交自愿破产重整申请(2025年2月24日和4月27日)[12] - 子公司银联湘北涉及债务约人民币1,190万元[51] - 公司集中完成附属公司破产重整以改善财务状况[46][48] 融资和债务管理 - 公司已与华融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就延长可换股债券到期日进行磋商[12] - 公司正在寻求其他融资安排包括发行可换股债券[15] 政府补助和税务影响 - 政府补助及增值税退税从2024年上半年的33.29百万元人民币大幅下降至2025年同期的0.42百万元人民币[21][22] - 公司获得增值税退税比例从历史50%降至30%,影响政府补助收入[33] 客户和市场风险 - 主要客户集中度高,2025年上半年客户A贡献营业额326.01百万元人民币,占公司总营业额95.7%[24] - 房地产行业市况欠佳影响业务恢复[46] - 铜价下半年预期面临下行压力[47] - 战略行业如清洁能源将继续支持长期铜需求[47] - 铜市场预计从2025年1,361.6亿美元增至2034年2,138亿美元[47] - 亚太地区铜消耗量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5.3%[47] 公司治理和合规事项 - 公司完成股份合并,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从44.8155726亿股减少至4.48155726亿股[42] - 购股权计划项下未行使购股权从2024年的14.1883万份大幅减少至2025年的1.128万份,减少92.1%[44] - 公司未持有任何未平仓铜期货合约,截至2025年6月30日及2024年12月31日均无相关合约[67] - 公司境外实体财务报表汇兑差额约为人民币770万元[68] - 公司已签约但未拨备的资本承担为人民币2580万元,涉及物业、厂房及设备收购[72] - 公司主要股东时建有限公司因强制出售在禁售期内减持5,112,000股股份[76] - 公司董事俞建秋违反上市规则附录C3第B.8条,导致不合规事件发生[77] - 公司未按上市规则要求为董事购买法律行动保险,因报价超出预算[79]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由俞建秋一人兼任,未符合上市规则角色分离要求[79] - 公司审阅委员会已完成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及未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的审阅[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