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大幅下降至10.1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6.58亿港元减少61.9%[3] - 公司总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26,582,474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0,132,488千港元,同比下降61.9%[15] - 公司收入从264.582亿港元下降至101.325亿港元,同比减少62%[66] - 期内溢利增长至3.7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09亿港元增长19.6%[3] - 公司期内溢利同比增长9.3%至3.219亿港元(2024年同期:2.944亿港元)[7] - 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321,849千港元,同比增长9.3%(2024年同期为294,374千港元)[28] - 期内溢利从3.092亿港元增长至3.699亿港元,增幅约20%[66][71]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港币2.39仙,较去年同期的2.19仙增长9.1%[4] - 每股基本盈利从2.19港仙增长至2.39港仙[66][7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毛利下降至3.7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6.25亿港元减少40.7%[3] - 物业、厂房及设备添置额为9,698千港元,较去年同期1,452千港元增长568%[33] - 主要管理人员薪酬总额为3,04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440千港元下降11.6%[49] - 资本开支总额9.7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1.5百万港元)[10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分銷、貿易及加工业务收入从26,157,033千港元下降至9,737,116千港元,同比下降62.8%[17][19] - 金融服務业务收入从425,441千港元下降至395,372千港元,同比下降7.1%[17][19] - 分銷、貿易及加工业务分部溢利从244,030千港元下降至132,980千港元,同比下降45.5%[17][19] - 金融服務业务分部溢利从63,387千港元上升至159,942千港元,同比上升152.3%[17][19] - 铁矿石贸易收入从79.056亿港元下降至59.515亿港元[67] - 银锭及金锭业务收入从118.191亿港元降至零[67] - 金融业务收入从4.254亿港元略降至3.954亿港元[68] 各地区表现 - 新加坡市场收入从18,626,186千港元下降至2,762,721千港元,同比下降85.2%[22] - 中国市场收入从7,558,258千港元下降至6,974,861千港元,同比下降7.7%[2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雇员总数390名,其中香港10名、新加坡131名、中国246名、英国3名[108] - 雇员分布占比:中国63.1%(246名)、新加坡33.6%(131名)、香港2.6%(10名)、英国0.8%(3名)[10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发行新股获得净款项4.074亿港元[7][8] - 公司于2025年6月以每股0.5港元价格发行8.15亿股新股,募集资金净额约4.074亿港元[81] - 募集资金用途:30%-40%用于获取镍矿石及铝土矿床采矿权(约1.22-1.63亿港元)[82][84] - 募集资金用途:20%-30%用于镍矿石及铝土矿贸易与加工(约0.81-1.22亿港元)[82][84] - 募集资金用途:10%-20%用于构建物流运输系统及车队(约0.41-0.81亿港元)[82][84] - 募集资金用途:10%-20%用于拓展印尼业务(约0.41-0.81亿港元)[82][84] - 股份回购计划授权公司购买最多约270百万港元股份[89] - 公司名称更改为Deep Source Holdings Limited(至源控股有限公司)[90] - 执行董事吴磊暂代主席职务并出席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109] - 审核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黄学斌、陈丽屏)和一名非执行董事(丁琳)组成[112] - 董事会由7名成员组成:2名执行董事(江江、吴磊)、2名非执行董事(丁琳、康健)、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柳松、陈丽屏、黄学斌)[116] - 2025年中期财务业绩经审核委员会审阅但未经审核[112] - 薪酬政策定期由薪酬委员会和董事会对标各国家行业市场情况[108] - 中期报告将于2025年8月29日后通过公司网站和港交所平台披露[113][114] 其他财务数据 - 现金及银行结存显著增加至74.17亿港元,较期初的63.96亿港元增长16.0%[5] - 经营所得现金同比减少45.4%至23.907亿港元(2024年同期:43.816亿港元)[8]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同比下降21.1%至33.747亿港元(2024年同期:42.766亿港元)[8] - 向股东派付股息2.694亿港元(2025年未派发)[7][8] - 偿还信托收据贷款及银行借款11.082亿港元(2024年同期:17.721亿港元)[8]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改善93.5%至0.450亿港元(2024年同期:6.927亿港元)[8] - 公司总资产从16,512,519千港元微增至16,658,608千港元,增长0.9%[20][21] - 公司总负债从10,386,096千港元增至10,556,778千港元,增长1.6%[20][21] - 本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权益增长至69.27亿港元,较期初的61.16亿港元增长13.3%[6] - 资产净值增长至80.35亿港元,较期初的72.36亿港元增长11.0%[6] - 非控股权权益总额增至11.075亿港元(2024年同期:10.904亿港元)[7] - 流动资产净值约5,236.5百万港元(2024年底:约4,560.7百万港元)[104] - 资产净值约8,034.7百万港元(2024年底:约7,236.3百万港元)[104] - 未偿还贷款及其他借款总额约211.5百万港元(2024年底:142.9百万港元)[104] - 未提取银行信用证额度721.3百万美元(约5,626.5百万港元)[104] 资产和负债变动 - 存货大幅减少至19.15亿港元,较期初的36.35亿港元下降47.3%[5]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增加至27.54亿港元,较期初的23.45亿港元增长17.4%[5] - 应付一间联营公司款项减少至7.80亿港元,较期初的11.42亿港元下降31.7%[6] - 联营公司投资总额为2,512,137千港元,较2024年末2,367,909千港元增长6.1%[34] - 存货总额为1,915,146千港元,较2024年末3,635,351千港元下降47.3%[36]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为2,754,077千港元,较2024年末2,344,683千港元增长17.5%[37] - 91-180天账龄应收款项大幅增至134,909千港元(2024年末仅为3,941千港元)[37] - 衍生工具名义金额显著增长,卖出合约达19,024,202千港元(2024年末为10,838,250千港元)[40] - 期货合约资产总额为548,184千港元,较2024年末415,765千港元增长31.8%[40] - 贸易按金大幅增加至595,115千港元,较去年末的191,811千港元增长210.4%[41] - 应收增值税显著减少至68,426千港元,较去年末的313,637千港元下降78.2%[41] - 现金及银行结存总额增至7,416,768千港元,较去年末的6,396,262千港元增长16.0%[42] -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增至4,106,373千港元,较去年末的3,870,101千港元增长6.1%[43] - 来自期货合约交易业务的应付账款为5,467,849千港元,较去年末的5,775,864千港元下降5.3%[44] - 应付本公司最终控股股东所拥有关联方款项大幅增至436,307千港元,较去年末的201,151千港元增长116.9%[50] - 受限制存款约583.6百万港元作为应付票据及银行融资担保(2024年底:约582.1百万港元)[92] 金融工具和投资 - 外币汇兑储备变动显著,产生收益8.379亿港元(2024年同期亏损5.808亿港元)[7] - 通过其他全面收益列账的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产生收益581万港元(2024年同期亏损474万港元)[7] - 公司第三级金融资产公平值总额为86,906千港元,其中非上市基金占66,753千港元,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占20,153千港元[55] - 公司第一级金融资产公平值总额为38,704千港元,全部为香港及境外上市证券[55] - 衍生工具净负债公平值为-76,459千港元,其中资产548,184千港元,负债-624,643千港元[55] - 非上市基金公平值从80,158千港元下降至66,753千港元,减少13,405千港元(16.7%)[57] -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公平值从19,572千港元增至20,153千港元,增加581千港元(3.0%)[57] - 经常性公平值计量总额从121,571千港元下降至49,151千港元,减少72,420千港元(59.6%)[55][56] - 第三级金融资产采用市场法和净资产法估值,关键输入包括股份交易情况、流动性折让和P/E倍数[59] - 公司持有上市证券公平值从3,473千港元大幅增至38,704千港元,增长1,014%[55][56] - 衍生工具从净收益18,368千港元转为净支出76,459千港元,变动94,827千港元[55][56] - 第三级资产估值由外部专家进行,首席财务官直接向董事会报告估值程序[58] 联营公司和投资活动 - 分占联营公司溢利从0.648亿港元大幅增长至1.404亿港元[70] - 公司以990万美元收购印尼采矿公司PT Aneka Tambang Resources 60%股权[62] - 公司以9亿元人民币收购安徽楚江恒创企业管理咨询60%股权[63] - 以990万美元代价收购PT Aneka Tambang Resources Indonesia 60%权益[90] - 以人民币900百万元总代价收购安徽楚江恒创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60%股权[91] 特殊项目和事件 - 中期期间未计提新加坡附属公司资金挪用亏损拨备(去年同期计提1.677亿港元)[69] - 新加坡附属公司2024年涉嫌资金挪用事件计提拨备约1.67亿港元[86] - BPI新加坡附属公司2024年1月成为新加坡交易所衍生品交易及清算会员[76] - 新加坡附属公司2024年7月获准提供即期杠杆外汇产品[76] - 公司2022年在新加坡收购多家化工贸易公司以扩大业务范围[79] - 新加坡附属公司2024年获新交所年度最活跃商品期货经纪商奖[77] - 公司未进行任何证券赎回、购买或出售操作[111] - 全体董事确认遵守上市规则证券交易标准守则[110] 关联方交易 - 向最终控股股东控制的关联方购买贸易商品达117,505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67,197千港元增长74.9%[51] - 向最终控股股东密切家庭成员所控制关联方支付物流费用108,118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35,260千港元下降20.1%[51]
至源控股(00990)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