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同比) - 公司营业收入为6.5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7.54%[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13.6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88%[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665.76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6.05%[18] - 基本每股收益为0.51元/股,同比下降8.93%[1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36元/股,同比下降36.84%[1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65,135.25万元,同比下降27.54%[5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13.62万元,同比下降9.88%[5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6.5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8.99亿元人民币下降27.6%[15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6917.18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8495.05万元人民币下降18.6%[156]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4.3%至1.83亿元,对比去年同期3.28亿元[159] - 营业利润大幅增长1032.5%至4349万元,去年同期为384万元[159] - 净利润激增2449.2%至4023.47万元,去年同期仅157.88万元[160] - 归属于母公司综合收益总额为8384.02万元,同比微降0.8%[157] - 基本每股收益为0.51元/股,同比下降8.9%[157] - 综合收益总额同比下降9,916,042元(降幅约11.8%),从83,840,159.79元降至73,924,116.87元[16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同比)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01%,同比增加2.71个百分点[19] - 公司2025年1-6月研发费用为5,866.22万元,同比增长3.61%,占营业收入比例达9.01%[51] - 研发投入总额为5866.22万元,同比增长3.61%[6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增加至9.01%,较上年同期6.30%提升2.71个百分点[63] - 财务费用-9164.83万元,主要因汇兑收益大幅增加[76][77] - 研发费用从2024年上半年的5661.87万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同期的5866.22万元人民币,增长3.6%[156] - 财务费用从2024年上半年的780.07万元人民币转为2025年同期的-9164.83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利息收入增加[156] - 资产减值损失从2024年上半年的2995.20万元人民币扩大至2025年同期的4062.61万元人民币,增长35.6%[156] - 研发费用保持稳定为3665.45万元,同比微降3.3%[159] - 财务费用实现负8007.86万元,主要因利息收入增加[15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量(同比)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592.97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0.89%[1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592.97万元,同比下降80.89%[77]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90亿元,同比上升117.30%[7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80.9%,从2.404亿元降至4593万元[163]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增长117.3%,从2.254亿元增至4.898亿元[163]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下降56.5%,从4.462亿元降至1.943亿元[163] - 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从-844万元转为3563万元的正向影响[163] - 投资支付的现金同比下降51.4%,从13.991亿元降至6.801亿元[163] - 母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22.6%,从1.044亿元增至1.279亿元[165] - 母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增长466.1%,从9868万元增至5.585亿元[165] - 母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下降65.1%,从3.605亿元降至1.259亿元[166] - 经营活动现金流流入量增长10.1%至8.78亿元[162]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增长14.7%至7.97亿元[162]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激增93.6%至6.15亿元[16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资产和负债(期末较期初) - 公司总资产为48.1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4.16%[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6.8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2.33%[18] - 公司总资产48.10亿元,较年初增长4.16%[75] - 货币资金大幅增加46.92%至13.8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8.75%,主要系理财产品到期收回[79] - 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52.66%至5.3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1.06%,主要系理财产品到期[79] - 合同负债激增429.55%至2.4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5.12%,主要系预收货款增加[79] - 固定资产增长145.45%至2.1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4.51%,主要系光伏电站完工转固[79] - 短期借款减少51.10%至1.90亿元,占总资产比例3.95%,主要系借款到期偿还[79] - 衍生金融负债增长549.57%至863.29万元,主要系外汇衍生品增加[79] - 长期借款激增2661.94%至2601.82万元,主要系光伏项目运营资金需求增加[79] - 货币资金较期初增加46.9%至13.83亿元[146] - 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52.7%至5.32亿元[146] - 应收账款增长23.8%至4.18亿元[146] - 存货增加10.4%至12.91亿元[146] - 合同负债激增429.6%至2.46亿元[148] - 短期借款下降51.1%至1.9亿元[148] - 在建工程减少8.7%至1.59亿元[148] - 未分配利润增长16.1%至5.71亿元[149] - 长期借款大幅增长2662.4%至2601.82万元[148] - 资产总额增长4.2%至48.1亿元[149] - 公司货币资金从2024年末的3.05亿元人民币大幅增加至2025年中的8.91亿元人民币,增长192.4%[151]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2024年末的10.74亿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中的4.58亿元人民币,下降57.4%[151] - 应收账款从2024年末的10.32亿元人民币略降至2025年中的9.65亿元人民币,减少6.5%[151] - 存货从2024年末的5.06亿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中的4.40亿元人民币,下降13.1%[151] - 短期借款从2024年末的2.10亿元人民币大幅减少至2025年中的5210.55万元人民币,下降75.2%[152] - 境外资产规模达16.5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34.46%[80]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增长4.5%,从12.865亿元增至13.447亿元[163]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期初余额为36.044亿元[168] - 所有者权益合计从3,703,041,086.88元下降至3,723,844,361.89元,增加20,803,275.01元(增幅约0.56%)[172]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减少61,248,406.29元,从3,677,049,964.51元降至3,615,801,558.22元[173] - 未分配利润减少58,370,878.75元,从465,204,837.84元降至406,833,959.09元[173] - 其他综合收益减少3,331,561.72元,从-16,392,477.11元降至-19,724,038.83元[173] - 资本公积增加10,535,422.26元,从3,159,460,323.05元增至3,170,000,000.00元(估算)[173] - 库存股增加42,694,246.54元,从99,222,719.27元增至141,916,965.81元[173] - 少数股东权益减少2,877,527.54元,从25,991,122.37元降至23,113,594.83元[173] - 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为10,535,422.26元[174] - 其他项目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42,694,246.54元[174] - 利润分配总额为110,693,588.00元[174] - 本期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3,641,792,680.59元[176] - 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余额为112,000,000.00元[176] - 资本公积期末余额为3,169,995,745.31元[176] - 其他综合收益期末余额为141,916,965.81元[176] - 专项储备期末余额为56,000,000.00元[176] - 盈余公积期末余额为442,324,345.09元[176]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3,618,679,085.76元[176] - 公司实收资本(或股本)为112,000,000元[180][182] - 公司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3,532,092,379.36元[182] - 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1,578,778.86元[180] - 本期利润分配为-110,693,588.00元[181] - 资本公积期末余额为3,173,023,949.30元[182]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332,985,395.87元[182] - 公司注册资本为156,277,435元(对应股份总数15,627.7435万股)[183] - 本期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净额为-32,158,824.28元[181] 业务线表现:产品与技术 - 公司主营业务涉及光伏发电系统、组件级电力电子设备(MLPE)、微型逆变器、储能逆变器等相关技术及产品[11] - AHS系列离网逆变器额定输出功率达6300W,峰值功率12600W,光伏峰值效率97.7%,电池峰值效率96.1%[34] - ELS系列户用储能产品额定输出功率3.3kW至11.4kW,峰值效率达96.5%[39] - ELT系列户用储能产品额定输出功率6kW至12kW,峰值效率达96.5%[40] - Ocean200L储能一体柜容量100KW/233KWh,采用模块化设计[41] - Ocean400L储能一体柜容量215KW/418KWh,支持690V交流输出[41] - Ocean5000L储能集装箱容量2.5MW/5MWh,采用组串式设计[42] - 单体智控关断器RSD-S最大输入功率1200W,工作电压8-80V,最大持续输入电流15A[44] - 双体智控关断器RSD-D每路最大输入功率1625W,工作电压8-80V,最大持续输入电流25A[44] - EZHI微储产品支持2400W快速充电,EPS切换时间小于10ms[37] - 所有储能产品均支持EPS应急响应功能,并离网切换时间小于10ms[34][39][40] - 公司微型逆变器最大工作电流达20A[59] - 公司新研发离网混合逆变器AHS系列产品,填补离网场景产品空白[52] - 公司通过APdesigner在线工具提供电站3D建模、阴影遮挡仿真及投资收益测算功能[49] - 公司开发本地化部署AI客服机器人"APbot",融合行业知识库并接入DeepSeek、Qwen等大语言模型[52] 业务线表现:研发与创新 - 公司新增申报知识产权17项,新增授权知识产权24项,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拥有知识产权212项,其中发明专利95项[5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授权知识产权212项,其中发明专利95项[5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研发人员262人,占员工总数比例为49.90%[55] - 报告期内新增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4项[62] - 累计申请发明专利216项,获得授权95项[62] - 累计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01项,获得授权53项[62] - 累计获得外观设计专利28项[62] - 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36项[62] - 微型逆变器屋顶光伏系统设计软件项目累计投入608.97万元,占预计总投资规模700万元的87.0%[66] - 单相四体高频GaN智能微型逆变器项目本期投入312.88万元,累计投入554.81万元[67] - 光储充集成管理系统项目本期投入107.21万元,累计投入188.00万元[67] - 变流技术研发项目本期投入560.95万元,累计投入840.98万元[67] - 系统集成研发项目本期投入343.41万元,累计投入486.79万元[67] - 储能技术研发项目本期投入449.57万元,累计投入683.18万元[67] - AI智慧能源研究项目本期投入418.75万元,累计投入578.68万元[67] - 单相低压离网光伏储能一体机项目本期投入470.50万元,累计投入470.50万元[67] - 储能逆变器持续改进项目预计总投资1866万元,本期投入606.08万元,累计投入606.08万元[68] - 微型逆变器持续改进项目预计总投资2000万元,本期投入1157.55万元,累计投入1157.55万元[68] - 光伏系统汇流箱项目预计总投资200万元,本期投入154.28万元,累计投入154.28万元[68] - 单相单体智能微型逆变器-S项目预计总投资1000万元,本期投入448.44万元,累计投入448.44万元[68] - 监控APStorage平台项目预计总投资400万元,本期投入126.29万元,累计投入126.29万元[68] - 领域大模型的平台构建及应用项目预计总投资500万元,本期投入65.59万元,累计投入65.59万元[69] - 能量通信器持续改进项目预计总投资600万元,本期投入93.95万元,累计投入93.95万元[69] - 第二代高性能微储逆变器项目预计总投资600万元,本期投入275.28万元,累计投入275.28万元[69] - 光伏储能混合一体机测试平台系统项目预计总投资135万元,本期投入118.88万元,累计投入118.88万元[70] - ELT-8-220产品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134万元,本期投入6.5万元,累计投入6.5万元[70]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262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49.90%[71]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3965.17万元,平均薪酬15.02万元[71] - 研发人员中本科占比74.05%,硕士研究生占比21.76%[71] - 30岁以下研发人员占比50.00%,30-40岁占比37.02%[71] - 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4年)[61] 地区表现:全球市场与项目 - 公司产品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及地区销售,并取得150多项国内外有效认证证书或列名[56] - 公司工商业储能产品在德国、斯洛伐克等欧洲国家实现销售突破[53] - 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光伏电站安装覆盖面积超15万平方米,配置6,000余台微型逆变器和4万余块高效组件,预估年发电量达2,500万度,年经济收益超1,000万元[46] - 山东肥城精制盐厂光伏电站预估年发电量达500万度,年经济收益约250万元,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400吨[46] -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310GW[26] - 国内光伏新增装机212.21GW,同比增长107%[26] - 欧洲户用光伏新增装机预计下降12.5%[26] - 全球储能新增装机79.2GW/188.5GWh,同比增长82.1%[26] - 全球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4.1GW/11GWh,同比增长41%和43%[26] - 预计全球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达6.8GW/18.6GWh,同比增长66%和69%[26] - 欧洲新增工商业储能2.2GWh,同比增长15.8%[27] - 预计欧洲新增工商业储能3.6GWh,同比增长超60%[27] - 公司拥有多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包括昱能贸易、蔚慧光伏、嘉兴昱中、浙江创智、景宁昱能、江苏领储、泰州昱能、江苏昱达、上海昱能、美国昱能、欧洲昱能、澳洲昱能、新加坡昱能、墨西哥昱能、安道尔昱能、巴西昱能及天津奥联[10] - 子公司昱能贸易净利润1119.14万元,欧洲昱能亏损2482.17万元,美国昱能亏损1387.96万元[85] - 公司拥有15家子公司,业务覆盖澳洲、美国、欧洲、新加坡等国际市场[185] - 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共有30家子公司,包括17家国内子公司和1家墨西哥子公司[18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昱能科技(688348)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