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人民币731.083亿元,同比下降37.74%[5] - 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37.7%至73.11亿元(2024年同期117.43亿元)[10] - 营业收入本期为73.11亿元人民币,较上期117.43亿元下降37.73%,主营业务成本为65.17亿元[46] - 公司总收入7310.83百万元,同比下降37.74%(减少4432.27百万元)[71] - 亏损总额为人民币2.3522亿元,上年同期为人民币9.4121亿元[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人民币2.5629亿元,上年同期为人民币8.8702亿元[5] - 净利润亏损收窄63.7%至3.07亿元(2024年同期亏损8.48亿元)[11]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亏损收窄71.1%至2.56亿元(2024年同期亏损8.87亿元)[11] - 综合收益总额亏损收窄67.4%至2.76亿元(2024年同期亏损8.47亿元)[12]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7310.83百万元,净亏损人民币307.36百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人民币256.29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净亏损人民币887.02百万元实现减亏[6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人民币256.29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人民币630.73百万元[8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36.4%至66.42亿元(2024年同期104.5亿元)[10]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3.3%至1.57亿元(2024年同期1.81亿元)[10] - 总成本6642.31百万元,同比下降36.44%(减少3807.71百万元)[73] - 研发费用157.14百万元,同比下降13.26%(减少24.03百万元)[7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高纯多晶硅研发生产及光伏电站开发运营[13] - 电气设备业务对外交易收入达14.64亿元人民币,占集团总收入比重超10%被单独列报[19][20] - 集团合并营业收入为73.11亿元人民币,其中电气设备分部收入16.45亿元(占比22.5%)[20] - 多晶硅业务出现重大亏损,毛利为-10.33亿元人民币[20] - 电气设备业务毛利为2.36亿元人民币,毛利率约14.3%[20] - 多晶硅业务收入978.72百万元,同比下降83.32%(减少4888.38百万元)[71] - 风能光伏电站建设业务收入3340.56百万元,同比增长4.18%(增加133.91百万元)[71] - 电气设备业务收入1463.78百万元,同比增长36.98%(增加395.15百万元)[72] - 多晶硅业务成本2011.85百万元,同比下降68.18%(减少4311.23百万元)[73] - 电气设备业务成本1228.07百万元,同比增长64.31%(增加480.66百万元)[74] - 多晶硅产量3.36万吨,较上年同期下降约77%,在产产能单位生产成本较上年同期下降约18%[61] - 公司完成并确认收入的光伏及风电建设项目装机约1.35GW[62] - 公司实现并网发电的运营电站项目超过4GW,上网电量较上年同期增长约17%[63] - 逆变器出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央企大客户逆变器入围率约70%[6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基本每股亏损为人民币0.18元,上年同期为人民币0.62元[5] - 基本每股收益改善至-0.1792元/股(2024年同期-0.6203元/股)[12] - 公司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1792元[49] - 扣非后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1666元[49] - 综合毛利率9.14%,同比下降1.87个百分点[75] - 投资受益422.20百万元,同比扭亏为盈(上年同期亏损7.56百万元)[80] - 投资净收益大幅改善至4.22亿元(2024年同期亏损756万元)[10] - 资产减值损失同比收窄74.4%至2.52亿元(2024年同期9.84亿元)[10] - 所得税费用本期为1.06亿元人民币,较上期2.45亿元下降56.67%[47] - 公司归母普通股股东净亏损导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7839%[49] - 扣非后归母普通股股东净亏损对应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7289%[49] - 存货周转率为1.45次,存货周转天数为124.01天[87] - 净流动资产为人民币2,780.85百万元,流动比率为110.92%[92]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额为人民币856.53百万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入人民币775.16百万元[84] -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额为人民币2,311.86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人民币3,519.31百万元,降幅60.35%[85]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人民币6,145.51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人民币5,209.31百万元,增幅556.43%[86] 资产和负债变化 - 货币资金为人民币119.569亿元,较期初人民币116.631亿元略有增加[6] - 应收账款为人民币55.449亿元,较期初人民币50.584亿元增加9.62%[6] - 短期借款大幅增加至人民币23.315亿元,期初为人民币6.104亿元[8] - 长期借款为人民币196.857亿元,较期初人民币190.730亿元有所增加[9]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为人民币325.943亿元,较期初人民币327.933亿元略有下降[9] - 少数股东权益大幅增加至人民币44.109亿元,期初为人民币25.004亿元[9] - 应收票据总额从10.01亿元下降至6.59亿元,减少34.2%[24] - 银行承兑汇票质押金额达2.79亿元[25] - 商业承兑汇票坏账准备计提比例1%,金额510.72万元[28] - 集团总资产838.48亿元,其中多晶硅业务资产642.98亿元(占比76.7%)[23] - 长期股权投资总额26.54亿元,其中联营及合营企业投资占比超85%[23] - 非流动资产增加额本期为7.68亿元,上期为-22.57亿元[23] - 应收账款总额期末为61.23亿元人民币,期初为56.30亿元人民币,增长8.75%[32][33][39] -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为5.78亿元人民币,计提比例9.44%,期初为5.72亿元人民币,计提比例10.16%[32][33][40] - 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金额为9256.58万元人民币,计提比例100%,全部为电费补贴降低或取消部分项目[32][34] - 账龄组合中1年以内应收账款期末为19.93亿元人民币,计提比例2.00%,期初为15.37亿元人民币,计提比例2.00%[35][36] - 电费及补贴款组合期末为33.08亿元人民币,坏账准备2.07亿元人民币,计提比例6.24%,较期初5.88%有所上升[32][36]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大幅下降至4.12亿元人民币,期初为11.52亿元人民币,下降64.26%[41] - 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期末为253.97亿元人民币,较期初221.82亿元增长14.49%[42][43] - 应付票据期末为52.43亿元人民币,较期初75.70亿元下降30.75%[4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人民币8,479,525,486.68元,资本负债比率为37.31%[87] - 流动资产为人民币28,251.78百万元,其中货币资金占人民币11,956.86百万元[91] - 流动负债为人民币25,470.93百万元,其中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占人民币15,469.59百万元[91] - 重大资本支出共计人民币3,277.48百万元[8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下半年将强化多晶硅生产降本增效,攻关电单耗、硅氯单耗及辅材消耗降低[106][107] - 公司推动数字化自动化工厂建设,提升生产平稳性和人均效能[107] - 公司加大沙戈荒大基地项目开发,深化光储一体化等新兴项目[108] - 公司运用人工智能加强电力市场分析及预测精度,优化多类型交易策略[109] - 公司提升逆变器等关键设备生产自动化率,提高人均效能和质量一致性[109] - 多晶硅生产聚焦优化精馏提纯、高效去除渣浆高沸杂质、提升冷氢化效率以降低单位成本[110] - 逆变器等关键设备制造基于多场景适配、低平准化电力成本、高可靠性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111] 研发和技术进展 - 公司获得授权专利40件,累计拥有国内授权专利899件,国际专利2件[67] - 公司参加已发布的标准编制185项,其中国际标准6项,国家标准60项,行业标准52项[67] - 公司研发的±50kV/200MW模块化换向式变换器设备成功中标,为全球首套应用于高压大功率直流输电场景的设备[64] - 新一代组串式逆变器通过严苛环境验证,新型风冷储能变流器及构网型SVG产品达到构网市场准入要求[66] - 多晶硅单位综合电耗较2024年末下降约7%,电子二级及以上产品占比大幅提升[65] 行业和市场环境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多晶硅产量同比大幅减少44.1%至59.6万吨[58] - 多晶硅N型复投料价格从1月初4.15万元/吨下跌至6月底3.47万元/吨跌幅16.4%[58]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93GW同比大幅增长[59] -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风电和太阳能累计装机达1673GW历史性超过火电[59]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212GW同比增长107%累计装机达1100GW[59] - 全球电力需求年均增长预计接近3.9%,中国高达6%[102] - 可再生能源预计满足全球电力需求增量的95%,光伏和风电分别贡献约50%和33%[102] - 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预计接近10.5TW,光伏累计装机达6.3-6.75TW,风电达2.1TW[102] 公司治理和股东信息 - 公司决定不宣派2024年度末期股息及2025年上半年中期股息[50][51] - 董事会建议不宣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20]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无库存股份持有[124] - 审计委员会确认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及合并财务资料[125] - 报告期内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23] - 所有董事及监事确认严格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122] - 公司持续遵守联交所《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适用条文[121] - 公司为雇员设定的证券交易指引严格性不低于《标准守则》[122] - 中期业绩公告已发布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126] - 2025年中期报告将适时发布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126] 投资和收购活动 - 公司收购准东能源49%股权,代价为人民币150,772.58万元[100] - 公司持有准东能源49%股权,其拥有2×660MW坑口火力发电站项目[100] 人力资源信息 - 公司员工总数7,614人(截至2025年6月30日)[119] - 报告期内员工薪酬总额为人民币10.9157亿元[119] 风险因素 - 政策变动风险可能对公司经营情况和盈利水平产生不利影响[113] - 技术及新产品替代风险涉及多晶硅生产工艺可能发生重大变革[115] -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可能导致产品和服务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116] - 新能源发电项目收益波动风险源于上网电价全面市场化改革(2025年6月1日节点)[117] - 国际化风险涉及境外业务所在国政治、法律、经济环境等不确定性因素[118]
新特能源(01799)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