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期内收益为10.3969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9.42823亿元下降46.5%[2] - 公司期内毛利润为3.7629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4.37732亿元下降14.0%[2] - 公司期内净亏损为20.2978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6.10419亿元扩大26.0%[2] - 公司股东应占期内亏损为18.3793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5.28224亿元扩大20.3%[2] - 公司每股基本亏损为31.25分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29.98分增加4.2%[2]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产生亏损净额人民币20.3亿元[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益同比下降46.5%至人民币10.4亿元[14] - 公司总收益同比下降46.5%至103.97亿元人民币,对比去年同期的194.28亿元人民币[18] - 公司除税前综合亏损扩大至21.75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6.00亿元人民币[18] - 公司股东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人民币1,837,931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528,224千元扩大20.3%[24] - 公司总收益约为人民币10.397亿元,同比下降46.5%[37] - 公司毛利约为人民币3.763亿元,同比下降14.0%[37] - 公司报告期内亏损约为人民币20.298亿元,同比上涨26.0%[38]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约为人民币18.379亿元,同比上涨20.3%[38] - 公司每股基本亏损约为人民币31.25分,同比上涨4.2%[38] - 收益同比下降46.5%至10.397亿元人民币[39]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扩大20.3%至18.379亿元人民币[3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益约为人民币10.397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9.428亿元下降46.5%[61] - 公司综合毛利为人民币3.763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4.377亿元下降14.0%[65]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约人民币18.379亿元,同比扩大20.3%[7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融资成本为6.8259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8.33526亿元下降18.1%[2] - 融资成本6.8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1%[18][20] - 销售开支为人民币5,010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5,970万元减少16.1%[66] - 融资成本约人民币6.826亿元,同比下降18.1%,平均融资成本保持7.9%[69] 房地产开发及销售业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物业销售收入同比下降62%至人民币5.27亿元[14] - 房地产开发及销售业务收益大幅下降62.0%至5.27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3.89亿元人民币[15] - 房地产销售收益为人民币5.275亿元,同比下降62.0%[52] - 合同销售金额为人民币10.576亿元,同比下降80.3%[52] - 房地产开发及销售收益为人民币5.275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3.892亿元大幅下降62.0%[62] - 公司确认待售物业总楼面面积约18,600平方米,较2024年同期的28,500平方米减少34.7%[62] - 合同销售主要来自白石洲项目一期、珠海玺悦湾及绿景国际花城[52] 商业物业投资与经营业务表现 - 公司租金收入同比下降9%至人民币3.12亿元[14] - 商业物业投资与经营业务收益下降8.8%至3.24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3.56亿元人民币[15] - 商业物业投资与经营收益为人民币3.118亿元,同比下降9.0%[53] - 商业物业总建筑面积超过160万平方米,项目数量30个以上[53] - 商业物业投资与经营收益为人民币3.118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3.427亿元下降9.0%[62] - 投资物业整体出租率为72%,较2024年同期的78%下降6个百分点[63] - 香港绿景NEO大厦出租率为68%,较2024年同期的73%下降5个百分点[63] - 核心商业项目出租率维持高位,租户结构持续优化[53] - 商业资产集中于深圳等一线核心地段[49] 综合服务业务表现 - 公司酒店运营及物业服务收益同比下降5%至人民币2亿元[14] - 综合服务业务收益下降5.3%至2.64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2.79亿元人民币[15] - 综合服务业务收益为人民币2.004亿元,同比下降5.0%[54] - 绿景锦江酒店平均入住率达到68%以上[54] - 综合服务收益为人民币2.004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2.109亿元轻微下降5.0%[62] 现金流与流动性状况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银行结余及现金为3.42458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的5.97456亿元下降42.7%[4]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人民币3.42亿元,面临重大流动性压力[7] - 银行结余及现金下降至5488.1万元人民币,较年初1.66亿元人民币下降67.0%[19] - 银行结余及现金减少40.6%至19.617亿元人民币[39] - 银行结余及现金约人民币19.617亿元,较2024年末人民币33.038亿元减少40.6%[72] - 流动净资产减少至人民币27.023亿元,主要因受限存款减少及应付款项增加[74] 债务与融资状况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总借贷为293.10883亿元人民币,非流动借贷为17.47351亿元,合计310.58234亿元[4]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借贷总额人民币295.93亿元,其中人民币291.39亿元因违约触发可被要求随时偿还[7] - 总借贷约人民币321.855亿元,其中流动负债部分为人民币295.925亿元[72] - 资本负债比率升至136.8%,较2024年末126.2%上升10.6个百分点[73] - 平均融资成本微降至7.9%[39]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220.98376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的239.81203亿元下降7.9%[4] - 资产负债率升至78.6%[39] - 总资产约人民币1,031.10亿元,总负债约人民币810.117亿元,资产负债率达78.6%[75]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 - 公司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产生亏损10.700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9.51714亿元扩大12.4%[2]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亏损10.70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亏损9.52亿元人民币[18]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调整造成非现金账面亏损[49]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负变动约人民币10.701亿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9.517亿元有所扩大[68] 资产处置与减值 - 公司2025年3月完成出售美国加州酒店物业,现金代价2000万美元(约人民币1.44亿元)[9] - 出售美国洛杉矶酒店物业回笼2000万美元现金[48] - 待售物业确认减值亏损4.71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无此项亏损[18] 应收账款状况 - 应收账款总额为人民币92,679千元,较去年末的人民币73,862千元增长25.5%[25] - 应收账款净额(扣除信贷亏损拨备后)为人民币87,083千元,较去年末的人民币68,174千元增长27.7%[25] - 1至12个月账龄的应收账款为人民币49,665千元,较去年末的人民币33,501千元增长48.2%[26] - 13至24个月账龄的应收账款为人民币20,093千元,较去年末的人民币10,456千元增长92.2%[26] 应付账款状况 - 应付账款总额为人民币4,922,460千元,较去年末的人民币4,444,260千元增长10.8%[27] - 1个月内账龄的应付账款为人民币997,984千元,较去年末的人民币1,903,996千元下降47.6%[27] - 1至12个月账龄的应付账款为人民币2,585,973千元,较去年末的人民币1,872,320千元增长38.1%[27] - 13至24个月账龄的应付账款为人民币1,139,048千元,较去年末的人民币530,660千元增长114.6%[27] 毛利率变化 - 公司毛利率约为36%,较去年同期23%有所提升[37] - 毛利率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至36%[39] - 综合毛利率为36%,较2024年同期的23%上升13个百分点[65] 项目开发进展 - 白石洲项目一期幕墙施工完成率近70%[45] - 白石洲项目一期室内装修工程完成率达60%[45] - 白石洲项目一期计划于2026年1月交付[45] - 自带超40万平方米城市旗舰级商圈的白石洲项目定位为城市更新航母级综合体[44] - 白石洲项目获得"房地产增加值十强"及"社会投资十强"行业荣誉[51] 土地储备与项目布局 - 土地储备总量约630万平方米,近八成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50] - 城市更新成为集团发展基石,依托深圳白石洲等核心项目[57] - 公司白石洲项目延续良好销售态势,巩固大湾区市场领先地位[34] - 公司积极把握国家城市更新政策机遇,坚定推进以深圳为中心的大湾区布局[35] 债务重组与债权人协商 - 公司已获得部分银行对延长融资到期日的正面回应,并与债权人签署支持协议[8] - 公司正积极推动债务重组并与债权人签署重组支持函[48] - 公司正与银行协商延长融资期限及还款期以改善流动资金状况[93] - 公司已获得部分银行对延长融资到期日的正面回应[93] - 公司正与其他债权人积极进行债务重组磋商[93] - 公司已与其中一名债权人订立重组支持协议[93] - 更多债权人正积极考虑签署支持协议[93] 法律与管治事项 - 公司面临清盘呈请,正采取法律措施反对清算程序[7][8] - 涉及公司担保本金约210,000美元及应计利息的财务义务清盘呈请聆讯延期至2025年11月3日[93] - 董事会由4名执行董事和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违反上市规则第3.10(1)条要求至少3名独立董事的规定[86] - 审核委员会成员不足3人,违反上市规则第3.21条[86] - 薪酬委员会未满足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主席及多数成员为独立董事的要求[86] - 黄敬舒女士自2024年3月31日起同时担任主席兼行政总裁,违反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84] 税务事项 - 递延所得税项产生抵免1.73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抵免2.07亿元人民币[22] - 所得税抵免约人民币1.454亿元,去年同期为所得税开支人民币0.099亿元[70] 员工与人力资源 - 公司员工总数2067名,较2024年6月30日的2073名减少6名,降幅0.3%[83] - 中国内地员工2035名,较2024年的2042名减少7名,降幅0.3%[83] - 香港员工32名,较2024年的31名增加1名,增幅3.2%[83] 外汇风险 - 公司持有港元及美元现金结余与贷款,面临外汇风险且无对冲政策[81] 担保义务 - 为买方按揭融资提供担保约人民币68.94亿元[79] 股份与证券 - 公司未持有任何库存股份[90] - 报告期间未购回、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90] 市场与政策环境 - 中央财政支持北京等20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56] -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更新迈入黄金发展期,多种模式加快落地[57] - 房地产政策推动市场止跌回稳,但全面回暖仍需政策加力[55] - 城市更新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八项重点任务和六大保障支撑部署[56] 成本控制措施 - 公司采取成本控制措施削减行政及财务支出[49] - 公司动态调整资源配置,积极推进债务重组,强化现金流管理[36]
绿景中国地产(00095)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