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减少8.0%至124.75亿元人民币[4] - 期内溢利减少8.0%至9.35亿元人民币[4] - 公司总收入为124.75亿元人民币,其中华南地区收入最高为57.77亿元(占比46.3%),华南以外地区为56.43亿元(占比45.2%),中国境外为10.55亿元(占比8.5%)[17] - 除税前溢利为13.08亿元人民币,经调整后包含73.84百万元利息收益和93.86百万元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7] - 公司总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135.635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24.7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0%[22]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0.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3%[32] - 公司总收入为124.7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0%[64] - 净利润率维持在7.5%[64]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0.46亿元人民币[6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毛利减少5.7%至35.14亿元人民币[4] - 公司除税前溢利中建材家居业务已售存货成本为83.7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7%[25] - 新能源业务货品及服务成本为2.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9%[25] - 研发成本为4.4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6.0%[25] - 期内税项支出总额为3.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9%[26] - 中国地区即期税项为4.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5%[26] - 融资成本从2024年上半年的4.8403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742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2.7%[24] - 汇兑亏损5813.1万元人民币,融资成本(租赁负债利息除外)3.63亿元[17] - 利息收益总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8836万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7384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6.4%[23] 各业务线表现 - 建材家居业务是最大收入来源,达117.40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94.1%[17] - 新能源业务收入为1.65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1.3%[17] - 建材家居业务货品销售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121.415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17.39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3%[22] - 新能源业务相关销售及服务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1.5716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1.65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22] - 装修及安装工程合约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4.1599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956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9%[22] - 物流及相关服务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6.3436亿元人民币大幅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07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6.7%[22] - 塑料管道系统业务收入为108.5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占总收入87.0%[63] - 供水类产品收入为45.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占管道业务收入42.3%[68] - 塑料管道系统业务收入108.5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69] - PVC产品平均售价6756元/吨同比下降7.4%[69] - 非PVC产品销量357,963吨同比增长13.7%[69] - 塑料管道业务毛利率维持在29.4%的健康水平[69] - 年度设计产能337万吨产能使用率73.2%[70] - 建材家居业务收入8.5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0.6%[73] - 环保业务收入1.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4%[74] - 供应链服务平台业务收入1.4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1.8%[74] - 新能源业务收入1.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7%[74]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境内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122.2765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14.07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7%[22] - 中国境外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12.5234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9.73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2.3%[22] - 分部业绩总额为35.14亿元人民币,其中华南地区贡献18.49亿元(占比52.6%),华南以外地区14.47亿元(占比41.2%),中国境外2.70亿元(占比7.7%)[17] - 资本开支达9.72亿元人民币,其中华南地区5.27亿元(占比54.2%),业务合并产生的添置为2622.7万元[18] - 折旧及摊销总额为7.85亿元人民币,华南地区占比最高达4.85亿元(61.8%)[18] - 分部资产总额442.60亿元人民币,华南地区资产规模最大达254.45亿元(占比57.5%)[18] - 华南地区收入为57.7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8%,占总收入46.3%[61] - 中国境外收入为10.5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0.2%,占总收入8.5%[61] - 中国境外塑料管道业务收入为6.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5%[67] 财务指标和比率 - 每股基本盈利维持在0.34元人民币[4] - 毛利率微升至28.2%(2024年上半年:27.5%)[64] - 公司资产负债率降至43.4%[77] - 公司权益总额增至247.93亿元人民币[77] - 公司流动资产为186.25亿元人民币,流动负债为182.60亿元人民币,流动比率从0.91升至1.02,速动比率从0.62升至0.68[77] - 公司使用流动比率衡量短期偿债能力,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97] - 公司使用速动比率衡量即时偿债能力,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减存货)除以流动负债[97] - 公司使用资产负债率评估财务杠杆,计算公式为债务总额除以(债务总额加权益总额)[97] - 公司关键财务指标包括除息税折摊前盈利(扣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97] 现金流和资本开支 - 现金及银行存款减少至49.36亿元人民币[8] - 资本开支为15.585亿元人民币,其中业务合并产生的添置为1040.9万元人民币[21] - 资本开支约9.72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海外基地建设[76] - 公司现金及银行存款(含受限制现金)为49.36亿元人民币[77] 债务和融资 - 借款总额减少至185.93亿元人民币[9] - 流动负债总额减少至182.60亿元人民币[9] - 债务证券年利率7.50%每半年付息2034年5月到期[35] - 可换股贷款年利率6.00%含2023年6月转股权另一笔免息含2026年10月转股权[35] - 借款总额为185.93亿元人民币,其中一年内到期借款为63.51亿元(占比34.2%)[50] - 人民币计值借款占比72.6%,金额为134.98亿元人民币[50] - 借款实际年利率区间为1.70%至6.16%,较2024年末的1.70%-8.00%收窄[55] - 公司债务总额为190.48亿元人民币,其中72.3%以人民币计值,12.1%以美元计值,13.0%以港元计值,1.9%以澳元计值,0.8%以其他货币计值[77] 资产和投资 - 贸易应收款项及票据增加至46.73亿元人民币[8]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增至243.17亿元人民币[9] - 非控制权益减少至4.75亿元人民币[9] - 融资租赁服务应收款项总额12.633亿元人民币实际年利率5.89%至10.78%[36] - 融资租赁应收款项中已逾期金额12.268亿元人民币占比97.1%[37] - 保理服务应收款项总额3.162亿元人民币年利率3.50%至11.04%[38][39] - 保理服务应收款项中已逾期金额2.969亿元人民币占比93.9%[39] - 供应链融资应收款项总额3.702亿元人民币年利率9.00%至16.20%[40][41] - 存货总额57.149亿元人民币其中制造贸易存货47.410亿元物业发展存货9.739亿元[42] - 贸易应收款项及票据总额74.383亿元减减值拨备后净额46.729亿元[45] - 贸易应付款项及票据总额为86.26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86.85亿元略有下降[48][49] - 贸易应付款项中账龄不超过3个月的占比最高,达57.19亿元人民币(占总额的66.3%)[49] - 已签约但未拨备的资本承担为16.74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物业、厂房及设备[54] - 对联营公司投资总额为52.44亿元人民币,其中科达投资20.88亿元,兴发铝业投资18.69亿元[83] - 公司持有兴发铝业26.11%权益,其报告期收入为93.23亿元人民币,股东应占溢利为2.71亿元人民币[84] - 公司持有科达8.01%权益,其报告期收入为81.88亿元人民币,股东应占溢利为7.45亿元人民币[84] - 公司投资物业价值为93.84亿元人民币,期内增加主要因建设中物业投入4600万元及汇兑收益2900万元[86] 公司治理和股东信息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无任何单一外部客户收入占比超过总收入的10%[15] - 公司注册资本为10亿港元,已发行普通股31.02亿股,面值总额1.55亿港元[53] - 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0.20港元,总额6.15亿港元[30] - 公司股份面值为每股0.05港元[98] 经营和市场信息 - 公司拥有3,061名独立独家一级经销商,覆盖全国分销网络[56] - 独立独家一级经销商数目增至3,061名(2024年上半年:2,891名)[62] - 基础设施投资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4.6%,高于固定资产投资2.8%的增速[58] - 公司员工总数约20,800名,员工成本总额为12.77亿元人民币[81] - 公司业务涉及聚氯乙烯(PVC)材料[97] - 公司运营地域涵盖中国(不包括港澳台)、香港及美国[97][98] - 公司财报货币单位包括港元、人民币及美元[97][98] - 公司重量单位使用吨,等于1000公斤[98] 金融工具和公允价值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收益9386.1万元人民币[25] - 非对冲远期商品合约公允价值变动亏损593.4万元人民币(对比上年同期收益6.2万元)[35] - 公司金融资产计量采用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和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两种模式[97]
中国联塑(02128)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