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POLLO出行(00860) - 2025 - 中期业绩
APOLLO出行APOLLO出行(HK:00860)2025-08-29 20:47

收入和利润同比变化 - 收入同比下降32.8%至8490万港元[3] - 公司总收入为8489.8万港元,同比下降32.7%(2025年)对比1.262亿港元(2024年)[20] - 毛利润同比下降57.3%至525万港元[3] - 毛利率降至6.2%,较上一中期期间的9.8%下降3.6个百分点[57] - 期内亏损收窄69.0%至1.077亿港元[3]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105,300,000港元,较上一中期期间的343,200,000港元收窄69.3%[60] - 亏损总额为351,994千港元(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26] 成本和费用同比变化 - 行政及其他经营费用激增68.7%至9583万港元[3] - 行政及其他经营费用增加68.7%至95,800,000港元,较上一中期期间的56,800,000港元显著上升[58] - 研发成本大幅下降83.4%至259万港元[3] - 财务费用增长274.5%至776万港元[3] - 已售存货成本1.125亿港元(2025年)对比8140.3万港元(2024年)[21] - 期间雇员成本约为46.4百万港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22.7百万港元)[79] 各业务线收入表现 - 汽车及相关零部件业务收入为1122.3万港元,同比下降97.0%(2025年)对比3745.7万港元(2024年)[20] - 出行服务分部收入大幅减少至约1,100,000港元,较上一中期期间的37,500,000港元下降97.1%[56] - 珠宝产品及商品销售收入为8104.0万港元,同比下降4.6%(2025年)对比8492.3万港元(2024年)[20] - 贷款融资利息收入为273.6万港元,同比下降29.0%(2025年)对比385.5万港元(2024年)[20] 资产和负债变动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12月31日的464,844千港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666,295千港元,增幅达43.3%[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12月31日的4.648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6.663亿港元,增长43.4%[64] - 存货从2024年12月31日的42,040千港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64,825千港元,增幅为54.2%[5] - 存货从4200万港元增至6480万港元,增长54.3%;应收账款等从2.919亿港元降至1.751亿港元,下降40%[65] - 商誉从2024年12月31日的542,369千港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598,697千港元,增幅为10.4%[5] - 其他无形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195,056千港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261,625千港元,增幅达34.1%[5] - 按金从2024年12月31日的2,442千港元大幅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204,449千港元,增幅高达8,273%[5]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658,635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0千港元[5] - 流动负债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854,699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659,379千港元,降幅为22.9%[6] - 流动资产净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695,114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53,092千港元,降幅达49.2%[6] - 流动资产总额从15.498亿港元降至10.125亿港元,流动负债总额从8.547亿港元降至6.594亿港元[65]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从2024年12月31日的1,999,653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966,019千港元,降幅为1.7%[6]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从19.997亿港元略降至19.66亿港元[66] - 计息银行借款约1650万港元,可换股债券从2.983亿港元增至3.123亿港元[67] - 资产负债比率维持在0.8%[67] 投资和合营联营业绩 - 合营公司亏损148万港元[3] - 联营公司亏损1504万港元[3] - 汇兑差额产生5770万港元收益[4]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产生亏损1.898亿港元(2025年)对比收益1651.3万港元(2024年)[21]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收益净额约16,500,000港元,较上一中期期间公允价值亏损约189,800,000港元大幅改善[59] - 可换股债券公允价值收益1396.6万港元(2025年)对比亏损180.1万港元(2024年)[21] - 可换股债券的公允价值亏损约14,000,000港元,较上一中期期间公允价值收益约1,800,000港元由盈转亏[59] - 其他应收款减值损失7739.0万港元(2025年)对比减值损失800.0万港元(2024年)[21] - 其他应收款项亏损拨备净额约8,000,000港元,较上一中期期间的77,400,000港元下降89.7%[59] - 应收贷款亏损拨备净额约5,000,000港元,较上一中期期间的2,200,000港元增加127.3%[59] - 期内所得税开支67.4万港元(2025年)对比所得税抵免71.1万港元(2024年)[22] - 联营公司业绩调整产生其他财务影响2,078千港元[26] 融资和资金运用 - 公司于2024年1月24日以每股0.51港元发行96,130,985股新股,募集资金约49,027千港元[31] - 公司于2024年5月13日以每股0.46港元发行445,652,177股新股,募集资金约205,000千港元[31] - 发行3亿港元5%可换股债券,净额约2.992亿港元,初步换股价每股1.54港元[72][73] - 可换股债券悉数转换后可发行不超过1.948亿股普通股[72] - 可换股债券认购所得款项净额约299.2百万港元[74] - 所得款项净额90.01%(约269.3百万港元)拟用于超级超跑及电动车研发[74] - 所得款项净额9.99%(约29.9百万港元)拟用于一般营运资金[7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58.76%(约175.8百万港元)已用于研发[7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9.99%(约29.9百万港元)已用作一般营运资金[75] - 所得款项净额余款31.25%(约93.5百万港元)预期于2026年3月31日前动用[75] 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状况 - 应收账款总额从6,368千港元(2024年12月31日)增加至10,117千港元(2025年6月30日)[29] - 应收账款账面净值从3,233千港元(2024年12月31日)增至8,596千港元(2025年6月30日)[29] - 应收账款亏损拨备从3,135千港元(2024年12月31日)减少至1,521千港元(2025年6月30日)[29] - 90日以上逾期应收账款占比从72.7%(6,249千港元/8,596千港元)降至93.8%(3,031千港元/3,233千港元)[30] - 61至90日应收账款从2,025千港元(2024年12月31日)降至0千港元(2025年6月30日)[30] - 30日内应收账款从322千港元(2024年12月31日)减少至202千港元(2025年6月30日)[30] - 应付账款总额从2024年10月31日的83,244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8,270千港元,降幅达54%[31] - 账龄超过90天的应付账款从2024年10月31日的83,122千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38,126千港元,降幅为54%[31] - 存货周转期123天,应收账款周转期13天,应付账款周转期140天[66] 业务运营和产品进展 - Apollo IE的10款独家车型已全部完工交付[39] - Apollo EVO原型车预计2025年底完成[40] - Apollo EVO原型车处于提升阶段,聚焦材料、空气动力学及设计优化[51] - 公司通过虚拟赛车平台授权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覆盖年轻数字化消费者[42] - Divergent出售事项于2025年5月21日完成,构成公司非常重大出售事项[63] - 投资EV Power持有超过7,200个充电站及超过38,000个充电桩,覆盖中国70多个城市[61] - GLM专注三大核心业务领域:工程服务、轻型电动车及后备电池系统[43] - GLM工程服务为汽车OEM及零部件供应商提供定制化开发服务,包括底盘开发及测试[44] - GLM轻型电动车项目(Kei-EV)符合日本能源管理及道路标准,针对城市微型交通解决方案[45] - GLM开发模块化后备电池系统,专为卡车及专用车辆怠速电源支援设计[47] - GLM后备电池系统获日本物流运营商及OEM青睐,已建立全国经销商网络[48] - GLM正与领先卡车OEM商谈将后备电池系统整合至停车恒温系统等辅助设施[48] 市场趋势和行业前景 - 2025年全球顶级超跑市场规模预计达156.2亿美元[32] - 顶级超跑市场预计2025年至203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2.2%[32] - 顶级超跑市场预计2025-2034年复合年增长率约31%,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约335亿美元增长至2034年3,849亿美元[50] - 北美地区预计占全球顶级超跑市场收入的40%以上[33] - 亚太地区顶级超跑市场同期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34.2%[33] - 2024年全球豪华车市场规模估计约为7,005.9亿美元[34] - 豪华车市场预计到2034年将达1.37万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91%[34] - 中国豪华车市场2024年估值1950亿美元,预计2025至2033年复合年增长率6.7%,2033年达3510亿美元[35]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910万辆,6月同比增长24%[36] - 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额预计达2200万辆,年增幅25%[36] - 中国2025年1-6月新能源汽车产量约645万辆,同比增长38.7%[37] - 中国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注册量创新高达562.2万辆,同比增长27.86%,占新车注册总量45%[37] - 日本电动汽车市场2024年估值约432.2亿美元,预计2033年达约1,793.5亿美元,2025-2033年复合年增长率约17.2%[46] - 日本电动车市场增长受政府补贴、赋税减免及充电基础设施投资驱动[46] - 2024-2025年新能源汽车免购置税,2026-2027年免税额度降至最高1.5万元人民币[38] - 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最高2万元人民币[38] 公司治理和财务报告基础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设计、开发、制造及销售高性能超级跑车、提供出行技术解决方案以及珠宝产品、钟表及其他商品的零售与批发[12] - 中期财务资料以港元呈列,所有金额四舍五入至最接近的千位数(千港元)[11] - 公司投资物业、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及可换股债券按公允价值计量[11] - 公司采纳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缺乏可兑换性),要求采用一致方法评估货币可兑换性及确定汇率[15] - 采纳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对集团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5] - 集团正评估未来新订/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当前或未来报告期间的影响[18] - 中期财务资料涵盖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7] - 财务资料依据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及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规则编制[9] - 财务资料需与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经审核财务报表一并阅读[10] - 编制财务资料涉及管理层重大判断、估计及假设,实际结果可能与该等估计存在差异[9] - 每股基本亏损10.30港仙[3] - 每股基本亏损基于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及加权平均股数1,022,438,090股计算(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24] - 加权平均股数从684,620,769股(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增至1,022,438,090股(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24][28] - 公司不宣派中期股息(2025年及2024年同期均无)[23] - 董事会并无宣派任何中期股息[85] - 公司雇员人数为47名(2024年12月31日:43名)[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