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收入46.74亿元同比增长16.52%[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降44.82%[1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41亿元同比下降49.97%[19]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92亿元同比增长190.36%[19] - 基本每股收益0.3199元同比下降49.33%[19]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2.13%至36.42亿元[98] - 财务费用同比大幅下降124.48%至-322万元[98]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46.74亿元,同比增长16.52%[137] - 2025年上半年营业利润为2.148912亿元,同比下降34.83%[137]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35906亿元,同比下降44.82%[137]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52%至46.74亿元[98] - 营业利润2.15亿元同比下降34.83%[4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降44.82%[48] 成本和费用 - 研发费用5.14亿元同比增长15.24%,占销售收入11.00%[50] - 研发费用为51393.45万元同比增长15.24%,占销售收入11.00%[85]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5.24%至5.14亿元[98]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5.139345亿元,同比增长15.24%,占销售收入11.00%[137] 各业务线表现 - 智能家电电控产品销售收入21.46亿元同比增长6.97%,占营业收入45.92%[54] - 电源产品销售收入11.57亿元同比增长5.48%,占营业收入24.77%[59] - 新能源及轨道交通部件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5.08亿元同比增长150.94%,占营业收入10.87%[66] - 工业自动化产品销售收入3.89亿元同比增长27.90%,占营业收入8.32%[70] - 智能装备产品销售收入2.38亿元同比增长23.45%,占营业收入5.09%[73] - 精密连接产品销售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12.75%,占营业收入4.37%[75] - 电力电子业务收入占比95.63%达44.69亿元[100] - 智能家电电控产品收入占比45.92%达21.46亿元[100] - 新能源及轨道交通部件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50.94%至5.08亿元[100] - 变频家电业务受国内竞争和印度异常天气影响销售下滑[55] - 智能卫浴业务实现较好增长,贡献超行业平均增速的业绩增量[56] - 医疗电源系列产品呈现较好增长趋势,即将进入规模化放量阶段[61] - 日本OA市场开拓成果初显,OA电源增势较好[60] - 工业电源实现较好增长,未来供应份额提升潜力较大[60] - 光储充新客户拓展取得重要突破,开始实现核心部件批量供应[60] - 公司网络电源业务2025年下半年部分非AI服务器定制电源项目从研发期进入交付期,客户订单增长较快[62] - 公司AI服务器电源多数客户需求及项目进度在2025年6月30日前仍处于量产前研发调试阶段,暂未有大额批量交付订单[64] - 公司已接到小批量AI服务器电源订单,但因金额较小不会对2025年度业绩产生重大影响[64] - 公司产品覆盖电源及充电、动力及底盘、整车环境控制三大新能源汽车使用场景,单车价值量不断提升[68] - 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已与北汽新能源、零跑、吉利、长安等整车厂客户建立合作[67] - 公司轨道交通部件业务受益于增量市场需求和存量设备更新换代需求[68] - 公司电源产品业务逐步从投入期走向收获期,在AI数据中心、通信5G、光伏等行业需求驱动下迎来良好增长预期[65] - 工业自动化业务在风电变桨驱动器、远程IO等产品实现良好增长[70] - 智能采油设备业务实现高速增长,但订单交付周期较长未完全在报告期体现[74] - 海外市场在光伏水泵变频器、电梯产品、电液产品等持续取得新突破[71] - 产品覆盖家用空调、商用空调、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储能风冷及液冷模块等[86] - 推出高功率服务器电源架、超级电容组架等AI数据中心供电产品[87] 地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直接海外收入15.22亿元同比增长9.21%[52] - 公司直接海外收入占销售总收入比例为32.57%,间接海外收入占比约8%,合计海外收入占比超40%[52] - 海外销售收入占比32.57%达15.22亿元[101] - 内销收入同比增长20.41%至31.52亿元[101] - 公司直接境外销售收入占比约32%[132] 研发与创新投入 - 公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连续十年保持在11%左右[50] - 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为35.14%,总规模约3000人[85] - 累计拥有有效使用专利1890余项[85] - 持续多年保持销售收入约11%的研发投入[85] - 研发人员数量达3000人,占总员工比例35.14%[137] - 累计拥有有效专利1890余项[137] - 通过内生增长和外延扩张拓展技术布局[83][8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重点布局数据中心服务器电源、新能源汽车、光储充和智能家电四大方向[51] - 公司新能源业务在手定点项目80余个,订单充裕,预计2025年度将有较好同比增速表现[66] - 公司已成为英伟达指定的数据中心部件提供商之一,参与Blackwell系列架构数据中心硬件系统合作建设[63] - 工业自动化、新能源汽车及轨道交通板块实现快速增长[81] - 泰国生产基地一期厂房即将建成投入使用,二期厂房预备扩建[78] - 公司计划通过定增项目扩张全球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建设[78] 行业与市场数据 - 2024年中国电源市场规模达3853亿元同比增长8%,预计2025年将突破5400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约11%[30] - 全球AI服务器电源市场规模2024年为28.46亿美元,预计2031年达608.1亿美元,2025-2031年复合增长率45%[31]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增长41.4%和40.3%,渗透率达44.3%[33]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其中纯电动出口67万辆(+40.2%),插电混动出口39万辆(+210%)[35] - 2024年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3587亿元同比增长15.1%,2025年上半年达1968亿元同比增长16.2%[37] - 2025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产量31.8万台同比增长18.5%,其中光伏/储能专用机器人增速超30%[37] - 2024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3.72万亿元同比增长16.3%,2025年上半年达2.1万亿元同比增长18.5%[40] - 2025年全球通信电源市场规模预计达160亿美元,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3.8%[31] - 2025年全球公共充电桩保有量预计突破6000万台,较2023年增长50%[31] - 2025年上半年SCARA机器人国产化率62%,协作机器人国产化率58%,核心控制器国产化率首次突破40%[37] - 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从2020年627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105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3.8%[42] - 2025年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预计达1124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预计达2312亿元[42] - 2025年1-6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46.6%[42] - 2025年通信连接器市场规模预计达690.7亿元[42] - 202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产能利用率降至58%[134] -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增长超40%[134] 资产与投资活动 - 对外股权投资总金额1.1亿元,累计投资金额7.54亿元,累计收益5.95亿元[79] - 公司新增参股公司3家,累计对外投资公司达46家[79] - 报告期投资额4.2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80%[111] - 2019年可转债募集资金累计使用金额为6.185835亿元,其中补充营运资金1.513625亿元、总部基地项目1.362567亿元、收购怡和卫浴14%股权1.054559亿元、智能产业中心项目2.255084亿元[120] - 2019年可转债募集资金结余余额为0.590444亿元,其中未到期理财产品金额为0.3659亿元[120] - 2022年可转债募集资金累计使用金额为10.570936亿元,其中杭州产业中心项目3.072727亿元、株洲基地扩展项目2.272479亿元、智能化仓储项目1.68859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3.537135亿元[122] - 2022年可转债募集资金结余余额为1.887467亿元,其中未到期理财产品金额为1.76亿元[122] - 2022年可转债募集资金总体使用进度达90.01%,累计投入金额16.754亿元[118] - 2025年半年度使用2019年可转债募集资金0.183956亿元,全部用于总部基地建设项目[119] - 2025年半年度使用2022年可转债募集资金1.213265亿元,其中杭州产业中心项目0.275703亿元、株洲基地扩展项目0.76807亿元、智能化仓储项目0.169492亿元[121] - 智能化仓储项目累计投入金额达1.688595亿元[122]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累计使用2022年可转债募集资金3.537135亿元[122] - 杭州高端装备产业中心项目2024年投入金额达1.196955亿元[121] - 可转债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投资进度100%,累计投入金额15.13亿元[125] - 总部基地建设运营项目投资进度75.58%,累计投入金额13.63亿元[125] - 收购浙江怡和卫浴股权项目投资进度100%,累计投入金额10.55亿元[125] - 智能产业中心建设项目投资进度100%,累计投入金额22.55亿元[125] - 杭州高端装备产业中心建设项目投资进度100%,累计投入金额30.73亿元[125] - 株洲基地扩展项目(二期)投资进度73.31%,累计投入金额22.72亿元[125] - 智能化仓储项目投资进度67.54%,累计投入金额16.89亿元[125] - 2019年可转债募投项目“总部基地建设项目”延期至2026年9月[126] - 2019年可转债募投项目“麦格米特智能产业中心建设项目”延期至2024年1月[126] - 2022年可转债募投项目“智能化仓储项目”延期至2026年10月[126] - 承诺投资项目小计募集资金投入金额186,174.5万元[126] - 承诺投资项目小计累计投入金额167,567.71万元[126] - 承诺投资项目小计累计投入进度90.0%[126] - 承诺投资项目小计实现效益4,288.45万元[126]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投入金额35,329.74万元[126]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投入进度100.0%[126] - 报告期内项目可行性未发生重大变化[126] - 2019年可转债预先投入募投项目自筹资金置换金额为1.4097亿元[127] - 2022年可转债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发行费用自筹资金置换金额为1142.25万元[127] - 2019年可转债项目利息结余7,926.94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127] - 2022年可转债项目利息结余247.43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12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2019年可转债募集资金余额5904.44万元其中2245.44万元存专户3659万元购理财[12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2022年可转债募集资金余额1.8875亿元其中1274.67万元存专户1.76亿元购理财[127] - 公司使用募集资金进行委托理财发生额为人民币2.44亿元[197] - 公司使用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发生额为人民币6.16亿元[197] - 报告期末未到期委托理财余额为人民币5.19亿元[197] 股权激励计划 - 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覆盖600余人,其中首次授予553人、预留授予74人[90] - 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覆盖核心人员240人[90] - 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授予总量2000万份,占公司总股本4.02%[143] - 首次授予股票期权1814.2万份,行权价格调整为17.71元/份[144][145] - 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行权期行权价格由17.71元/份调整为17.66元/份[148] - 因28名激励对象离职注销557,000份股票期权[148] - 因3名激励对象绩效考核合格按80%比例行权注销3,000份股票期权[148] - 因2名激励对象绩效考核不合格按0%比例行权注销5,250份股票期权[148] - 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行权期575名激励对象可行权438.80万份股票期权[148][149] - 2024年注销43.025万份股票期权包括首次授予已到期未行权0.750万份[151] - 首次授予部分第二个行权期553名激励对象可行权429.90万份股票期权[151] - 预留授予部分第一个行权期74名激励对象可行权51.81万份股票期权[151] - 2024年行权价格由17.66元/份调整为17.44元/份[154][155] - 2024年激励对象自主行权5,531,874份导致总股本增加5,531,874股[155] - 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注销163,701份股票期权,其中首次授予部分注销152,501份,预留授予部分注销11,200份[156] - 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从17.44元/份调整为17.39元/份,调整幅度为0.05元/份[156] - 首次授予部分第三个行权期可行权数量为4,222,750份,占获授股票期权数量比例25%[156] - 预留授予部分第二个行权期可行权数量为513,300份,占获授股票期权数量比例30%[15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激励对象自主行权11,130,002份股票期权,导致总股本增加11,130,002股[157] - 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向240名激励对象授予308.90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22.97元/股[162] - 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实施导致股票期权行权价格调整[156] - 首次授予部分第三个行权期涉及540名激励对象[156] - 预留授予部分第二个行权期涉及72名激励对象[156] -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原授予对象244人,因4人放弃调整为240人,但授予总量保持308.90万股不变[162] 利润分配与股东回报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不进行现金分红、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4] - 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元(含税)[138] - 以总股本5.47693154亿股为基数,派发现金红利总额2738.46577万元[138] - 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2713万元[198] - 利润分配以总股本5.46亿股扣除回购股份309万股后的5.43亿股为基数[198] - 公司股权登记日确定为2025年7月10日[199] - 除权除息日确定为2025年7月11日[199] 公司治理与承诺 - 公司全体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承诺不损害公司利益并约束职务消费行为,承诺期限为长期,目前正常履行中[171] -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童永胜承诺不干预经营且不侵占公司利益,承诺期限为长期,目前正常履行中[171] - 公司承诺不存在向投资者提供保底收益或财务资助的情形,承诺期限为长期,目前正常履行中[171] - 公司董事及相关人员承诺在可转债发行中遵守减持与认购间隔规定,承诺期限为长期,目前正常履行中[171] - 公司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不无偿或以不公平条件向其他单位或个人输送利益[172] - 公司承诺对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职务消费行为进行约束[172] - 公司承诺不动用资产从事与履行职责无关的投资、消费活动[172] - 公司承诺薪酬制度与填补回报措施执行情况相挂钩[172] - 公司承诺股权激励行权条件与填补回报措施执行情况相挂钩[172] - 童永胜等承诺离职后6个月内不转让所持股份[172] - 童永胜等承诺离职6个月后12个月内通过交易所出售股份不超过所持股份总数的25%[172] - 持有公司股份的董监高承诺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所持股份总数的25%[172] - 童永胜、王萍等承诺避免同业竞争详见招股说明书[172] - 相关承诺自2017年至2022年期间正常履行中[172] - 公司全体董事承诺在2024年8月30日开始的回购股份事项中维护公司及债权人利益[174] - 公司2017年首次公开发行时承诺长期履行利润分配安排[173] - 公司及控股股东、董事等承诺招股说明书无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173] - 中介机构承诺
麦格米特(002851)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