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城环亚控股(00583) - 2025 - 中期业绩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总收益为5821.5万港元,较去年同期6094.8万港元下降4.5%[14][15] - 公司录得期内亏损2.8005亿港元,而去年同期为盈利451.8万港元[6][7] - 物业投资分部净亏损8942.2万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8631万港元[14][15] - 金融服务业分部净盈利4.3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617.7万港元[14][15] - 公司总净亏损8937.9万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8013.3万港元[14][15] - 期内总亏损2.8005亿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451.8万港元[16] - 期内亏损2.801亿港元,去年同期盈利450万港元[44] - 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280.1百万港元,同比盈转亏(去年同期盈利4.5百万港元)[46] - 剔除投资物业重估亏损后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191.3百万港元,同比扩大157.5%[46] - 总收益58.2百万港元同比下降4.4%(去年同期60.9百万港元)[49][5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财务成本净额1.4210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73113亿港元有所减少[6] - 为联营公司投资融资产生的财务成本为1.229亿港元,同比下降16.4%[16] - 财务成本净额从1.731亿港元降至1.421亿港元,降幅17.9%[36] - 来自中间控股公司贷款利息支出从1.708亿港元降至1.258亿港元[36] - 财务成本净额21.1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6.7%[55] - 香港利得税支出从250.5万港元增至282.2万港元,增幅12%[3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物业投资分部收益为5821.5万港元,金融服务业分部无收益[14] - 物业投资分部经调整EBITDA为35.0百万港元同比增长9.4%[55] 投资物业表现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8883.9万港元,而去年同期为收益7878.9万港元[6] - 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导致亏损8883.9万港元,较上年同期收益13164.8万港元恶化[18]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8880万港元,去年同期收益7880万港元[44]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88.8百万港元(去年同期收益78.8百万港元)[50][56] - 投资物业资本化率2.00%-5.00%(与去年末持平)[50] - 租金范围每平方呎16.0-70.0港元(去年末为16.0-71.0港元)[50] - 零售物业租金率降至每平方呎62港元,办公大楼租金区间收窄至44-70港元[18] - 资本化比率维持在2.00%-5.00%区间,估值压力持续[19] - 公司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导致资产总额占比下降至56.27%(2024年同期:56.70%)[60] - 抵押投资物业公允价值2,108.0百万港元(2024年末:2,145.0百万港元)[64] - 公司投资物业持续提供稳定收入来源并通过资产增值创造价值[71] 联营公司表现 - 应占联营公司亏损7076.6万港元,而去年同期为盈利6486.6万港元[6] - 联营公司应占亏损7076.6万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6486.6万港元[16] - 联营公司应占亏损7076.6万港元,同比由盈利5635.1万港元转为亏损[20] - 核心联营公司Everwell City半年亏损2.37亿港元,同比由盈利2.16亿港元转为亏损[23] - 应占联营公司亏损70.8百万港元(去年同期盈利64.8百万港元)[46][50] - 联营公司合营集团分占亏损70.8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盈利:64.8百万港元)[60] 现金流表现 - 经营现金流净额增至38.1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34.7百万港元)[65] - 投资现金流净额18.8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3.5百万港元)[66] - 融资现金流净流出减至18.3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79.5百万港元)[67] 流动性及债务 - 公司流动负债净额达55.50428亿港元,存在重大流动性风险[9] - 来自中间控股公司的贷款从47.6亿港元大幅增加至56.1亿港元,增长8.5亿港元(增幅17.9%)[4][9] - 银行借贷流动性改善,流动贷款从8.49亿港元降至零[29] - 投资物业抵押规模达21.08亿港元,支撑8.5亿港元银行融资额度[29] - 新定期贷款本金为47.6亿港元,年利率为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加2%,期限一年[30] - 新一年期贷款融资本金为9亿港元,年利率为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加1.4%,提取8.5亿港元偿还到期银行借款[30] - 应付利息从4223.2万港元增至1.659亿港元,增幅293%[32]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负债从8604.4万港元增至2.0916亿港元,增幅143%[32] - 资产负债比率上升至59.6%(2024年末:58.0%)[61][62] - 无抵押股东贷款未偿还本金增至5,610.0百万港元(2024年末:4,760.0百万港元)[62] - 可用未提取银行融资850.0百万港元(2024年末:无)[62] 资产和权益变动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末的963.5754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948.3707亿港元,减少15.2047亿港元(降幅1.6%)[3][4][5] - 总权益从39.17408亿港元降至36.37358亿港元,减少2.8005亿港元(降幅7.1%)[5]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从2.09268亿港元增至2.47859亿港元,增长3859.1万港元(增幅18.4%)[4] - 物业、机器及设备账面净值为4.9226亿港元,较年初5.0365亿港元下降2.3%[17] - 投资物业转拨至楼宇2.394亿港元,楼宇转拨至投资物业2.479亿港元[17] - 现金及银行结余增长18.4%至247.9百万港元(2024年末:209.3百万港元)[61][62] 应收账款状况 - 应收账款逾期比例显著上升,逾期超30天账款占比从18.9%升至25.5%[26] - 应收中间控股公司款项激增至513.3万港元,较上年1.62万港元大幅增长[25] - 水电与管理费按金保持稳定在387.2万港元,免租金应收款降至323.9万港元[27] 每股数据 - 每股基本亏损17.86港仙,而去年同期为盈利0.29港仙[7] - 每股亏损17.9港仙,去年同期盈利0.3港仙[44] - 每股亏损17.9港仙(去年同期每股盈利0.3港仙)[46] 公司治理 - 公司未宣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69] - 审核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非执行董事组成[73] - 薪酬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执行董事组成[74] - 提名委员会由一名执行董事和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75] - 公司确认全体董事在报告期内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76]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在报告期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77] - 公司中期财务资料已由外聘核数师香港立信德豪会计师事务所审阅[73] 其他运营数据 - 公司雇员人数从2024年6月30日的11名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10名[68] - 香港2025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约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