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GBA集团(00261) - 2025 - 中期业绩
GBA集团GBA集团(HK:00261)2025-08-29 22:4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约312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2940万港元增长6.3%[6] - 公司总收入从去年同期的2940万港元增长6.3%至本期的3120万港元[17] - 2025年上半年收入3122.6万港元,同比增长6.3%[48] - 集团总收入同比增长6.4%至3837.4万港元(2024年:3063.4万港元)[61][62] - 中国内地及香港市场收入增长6.3%至3122.6万港元(2024年:2936.3万港元)[64] - 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约432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2380万港元增加81.9%[6]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从去年同期2380万港元扩大至4320万港元[27] - 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4100.6万港元,同比扩大53.6%[48] - 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4324.8万港元,同比扩大81.9%[48] - 集团净亏损扩大54.2%至4117万港元(2024年:2670.7万港元)[61][62] - 公司普通股股权拥有人应占亏损从2024年亏损2377.8万港元转为2025年亏损4324.8万港元[8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收入成本从去年同期2530万港元激增134.0%至5920万港元[21] - 毛损率为89.5%,去年同期为毛利率13.9%,毛损达2790万港元[22] - 2025年上半年毛损2793.7万港元,同比转亏(2024年毛利408.1万港元)[48] - 收入成本从2024年的2528.2万港元增至2025年的5916.3万港元,增长134%[76] - 折旧费用从2024年的541.8万港元大幅降至2025年的5.3万港元,降幅达99%[76] - 融资成本从2024年的81.9万港元降至2025年的60.3万港元,下降26%[79] - 中国内地土地增值税从2024年的109.3万港元转为2025年退税16.4万港元[78] - 亏损增加主要由于减值亏损及餐饮直接成本增加所致[6] - 减值亏损拨回442.5万港元,同时确认减值损失3099.5万港元[5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物业业务收入约760万港元,主要来自销售置地新城及中建•俊公馆余下单位[8] - 金融业务利息收入约420万港元[9] - 餐饮业务收入约1930万港元[11] - 企业顾问业务收入约7.2万港元[12] - 物业业务收入为760万港元,占总收入24.3%,较去年同期1210万港元下降[17] - 金融业务收入从去年同期290万港元增至420万港元,增长44.8%[18] - 餐饮业务收入从去年同期1430万港元增至1930万港元,增长34.9%[19] - 物业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7.4%至758万港元(2024年:1211.4万港元)[69] - 餐饮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8%至1932.7万港元(2024年:1433.7万港元)[69] - 金融业务利息收入同比增长45.8%至424.7万港元(2024年:291.2万港元)[69] - 物业业务经营亏损扩大58.6%至4333.9万港元(2024年:2732.7万港元)[61][62] - 金融业务实现经营利润322.2万港元(2024年:亏损115万港元)[61][62] 现金流和融资活动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820万港元,较期初1480万港元增长23.0%[28] - 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740.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15.8万港元流出扩大[53][54]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501.8万港元,主要因购入1339.7万港元金融资产及收购附属公司140.6万港元[53][54] - 融资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入2348.8万港元,主要来自发行股份收入2217.3万港元及新增贷款310.2万港元[54]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值物余额为884.9万港元,较期初1492万港元减少40.7%[5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816万港元,较2024年底增长22.5%[5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底的1491.9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884.9万港元,降幅40.7%[93] - 以人民币计值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底的105.4万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219.2万港元,增幅108.0%[93] - 银行透支从2024年底的991.1万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1931.1万港元,增幅94.8%[93] - 供股所得款项净额约4830万港元,用于一般营运资金、餐饮食品业务投资、直播业务及金融业务扩大[42] - 供股资金实际使用情况:一般营运资金966万港元(100%)、餐饮食品投资1449万港元(100%)、直播业务40.9万港元(2.8%)、金融业务966万港元(100%)[44] - 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约1565万港元,用于一般营运资金及金融业务扩大[45] - 配售资金实际使用情况:一般营运资金335.8万港元(53.7%)、金融业务587.5万港元(62.6%)[47] - 公司通过配售发行股份获得净资金2122.2万港元,其中股本增加884.1万港元,股份溢价账增加1416.9万港元[52] - 汇兑差额产生收益1274.1万港元,显著改善去年同期1216.8万港元损失[52] - 租赁修订收益217.3万港元,对经营现金流产生正向影响[53] - 应收贷款及利息增加1016.6万港元,反映金融业务放贷规模扩张[53] 资产和负债状况 - 流动比率为367.25%,较期初436.32%下降[28] - 总资产增长3.6%至6.84亿港元(2024年末:6.60亿港元)[63] - 存货从2024年底的4819.5万港元微降至2025年中的4814.4万港元[87] - 应收贷款及利息从2024年底的9814.6万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1.08亿港元,增长10%[88] - 90日以上应收账款从2024年底的0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132.0万港元,占比56%[92]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值从2024年底的12.9万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61.6万港元,增长377%[86] - 应付账款总额从2024年底的3385.1万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4239.9万港元,增长25.2%[96] - 90天以上应付账款占比从2024年底的75.6%略降至2025年中的74.0%,金额从2559.5万港元增至3137.1万港元[96]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负债总额从2024年底的7954.3万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9889.7万港元,增长24.3%[97] - 合约负债从2024年底的2536.7万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4879.2万港元,增幅92.3%[97] - 已抵押定期存款保持1000万港元不变[93] - 可动用银行融资保持1000万港元不变,已动用金额从991.1万港元增至995.8万港元[9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中建•俊公馆第2.2期于2025年7月竣工[6][8] - 预期利率下降及消费者需求略有增长将促进业务稳定或改善[13] - 不派发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7] 其他重要内容 - 雇员总数从70名增至89名,股份期权从4500万股降至360万股[35] - 已发行普通股数量从2024年底的9.70亿股减少至2025年中的2.38亿股,降幅75.4%[95] - 用于计算每股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从2024年的9.70亿股降至2025年的2.95亿股,减少70%[84] - 每股基本亏损14.64港仙,同比扩大497.6%[48] - 公司期内亏损为4324.8万港元,非控股权益分担亏损后净亏损为4100.6万港元[52] - 其他收入大幅增长462.3%至714.8万港元(2024年:127.1万港元)[74] - 主要股东申水平实益拥有9,712,000股股份,占总已发行股份238,234,732股的4.08%[110]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238,234,732股[110] - 股份期权计划中授予执行董事林珈莉和黃思語各1,800,000份期权,行使价为每股0.76港元[112] - 股份期权计划期内授予雇员5,400,000份期权,但期内已全部行使[11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行使的股份期权总数为3,600,000份[112][113] - 根据2021计划,可授予的期权及奖励数目为192,305份[113] - 已授出期权可发行股份数占相关类别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的约0.08%[113] - 报告期内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期末未持有任何库存股份[115] - 董事会由三名执行董事(包括主席)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17] - 行政总裁职位自2023年8月31日起悬空,职责由董事会成员分担[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