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公司期间营收88.3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1%[48] - 公司营业额为人民币883.15亿元,同比增长15.1%[50] - 公司毛利为人民币6.54亿元,同比增长63.5%[27][53][54] - 公司毛利率为7.4%,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53][54] - 公司溢利同比增长167.6%至3.08亿元人民币[28] - 期间溢利约人民币3.08亿元,同比增长167.6%[69][71] - 应占联营公司收益约人民币4804.1万元,去年同期亏损约人民币1413.7万元[66] - 联营公司新炬科技经营业绩由亏转盈[2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公司销售成本为人民币817.75亿元,同比增长12.4%[49][51] - 公司其他收入为人民币8931.6万元,同比下降55.5%[55][58] - 公司研发费用为人民币2.79亿元,同比下降2.5%[61][64] - 公司融资成本为人民币5560万元,同比下降31.2%[62][65] - 所得税开支约人民币5416.8万元,同比增长418.3%[68][70] - 员工薪酬总额约人民币581,548,000元,较同期约人民币508,881,000元增长14.3%[102][103] 业务表现:摄像头模组 - 公司产品覆盖200万像素至2亿像素超薄摄像头模组及多种指纹识别模组[10] - 公司采用COB、COF、MOB及MOC技术制造摄像头模组[10] - 公司产品包括光学防抖、潜望式、车载摄像头及激光雷达等模组[10] - 3200万像素及以上智能手机摄像头模组销量占比达53.4%,同比提升5.5个百分点[22] - 非手机领域(车载及IoT)摄像头模组销量同比增长47.9%,占总销量比例从2.5%升至4.2%[22] - 摄像头模组平均售价从32.59元人民币提升至41.45元人民币,涨幅27.2%[22] - 非手机领域摄像头模块销量同比增长47.9%[48] - 32MP及以上手机摄像头模块占比提升推动产品综合均价上涨27.2%[48] - 车载和IoT摄像头模组销售数量同比增长47.9%[50][54] 业务表现:指纹识别模组 - 指纹识别模组总销量达9435.7万颗,同比增长59.7%[25] - 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销量达1363.8万颗,同比激增33.62倍[25] - 指纹识别模组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9.3%[25] - 屏下光学及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合计占比达66.9%[27] - 指纹识别模块销量同比增长59.7%[48] - 指纹识别模组销售数量同比增长59.7%[50][54] 业务表现:其他产品与技术 - 公司还研发销售以自动光学检验(AOI)为核心的全线自动化设备[10] - 公司致力于加强智能视觉产品的光学设计、计算成像及系统集成能力[10] 市场与行业趋势:全球经济 - 公司2025年上半年GDP增长率为5.3%,较2024年同期的5.0%增长0.3个百分点[12] - 联合国预计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从2024年的2.9%放缓至2.4%,较2025年1月预测下调0.4个百分点[12] - 美国2025年第二季度GDP增长率约为3%,而第一季度实际GDP增长下降0.5%[12] - 预计2025年美国和中国经济分别增长1.6%和4.6%[12] - 联合国预计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2.4%,较1月预测下调0.4个百分点[13] - 美国2025年第二季度GDP增长率约3%,第一季度实际下降0.5%[13] - IMF预计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3%较4月预测上调0.2个百分点[34] - IMF将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上调0.8个百分点至4.8%[34] - 中国2025年期间GDP增长约5.3%超5%目标[34] 市场与行业趋势:智能手机市场 - 全球智能手机2025年第二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1.0%至2.952亿台[15][16] -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连续八个季度增长,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显示第二季度同比增长2%[15][16] - 全球智能手机2025年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0.6%至12.4亿部[37] - 2024-2029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复合年增长率预计1.4%[37] - 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0.6%至12.4亿台(IDC)[38] - 全球高端智能手机(600美元以上)2025年第一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12%[37] 市场与行业趋势:中国市场 - 中国2025年上半年GDP增长率为5.3%,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13] - 中国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20][21] - 新能源车占新车总销量比例达44.3%[20][21] - 2025年1-4月新能源乘用车L2+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77.8%[20][21] - 中国600美元以上智能手机市场份额预计达30.9%同比增2.1个百分点[37] - 中国AI手机2025年出货量预计1.18亿部同比增59.8%占整体市场40.7%[37] - 中国折叠屏手机2025年出货量预计约1000万部同比增8.3%[37] - 2025年中国600美元以上智能手机市场份额预计达30.9%(同比+2.1个百分点)[38] - 2025年中国AI手机出货量预计1.18亿台(同比+59.8%),占整体市场40.7%[38] - 2025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预计1000万台(同比+8.3%),2024-2028年CAGR为10.6%[38] - 中国折叠屏手机2024-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10.6%[37] 市场与行业趋势:消费电子与影像设备 - 运动相机2025年6月成交额同比增长112%[17][18] - 数码相机品类累计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超80%[17][18] 市场与行业趋势:AR/VR与智能穿戴 - 全球AR/VR投资规模2024年达152.2亿美元,预计2029年增至397亿美元(5年CAGR 21.1%)[39][40] - 中国AR/VR市场2024-2029年预计CAGR达41.1%(全球最高)[39][40] - 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预计1451.8万台(同比+42.5%),中国市场290.7万台(同比+121.1%)[39][40] 市场与行业趋势:汽车与自动驾驶 - 2025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预计1330万台(同比+20%),渗透率达57%[42] - 2025年中国L2+功能渗透率预计达62%,城市NOA渗透率9.9%[42] - 2025年全球激光雷达交付量预计超300万台(Yole Group)[42] - 2025年中国乘用车零售量预计2340万辆,同比增长2%[43] - 2025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预计1330万辆,同比增长20%,渗透率达57%[43] - 2025年中国L2+自动驾驶渗透率预计达62%,其中高速NOA和城市NOA分别达10.8%和9.9%[43] - 2025年全球激光雷达交付量预计突破300万台[43] - 2031年全球超声波指纹识别模块销售额预计达318.4亿元人民币,2025-2031年CAGR为14.9%[44][45] 公司战略与投资 - 修订业务目标:非手机摄像头模块销量增速从40%上调至60%,指纹识别模块从20%上调至30%[46][47] - 公司认购新鉅科技20,000,000股普通股,每股价格新台币22.16元,总代价新台币443,200,000元(约人民币96,413,000元)[91][94] - 完成新鉅科技私募配售后持股比例达41.8%[91][94] - 公司认购poLight 63,743,112股普通股,每股价格2.69挪威克朗,总代价171,469,000挪威克朗(约人民币120,852,000元)[92][95] - 完成poLight私募配售后持股比例达32.97%[92][9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董事会未批准任何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收购计划[97][100] 财务健康状况与现金流 - 公司银行借款余额为人民币290.72亿元,同比下降29.8%[62][65] - 银行借款约人民币29.07亿元,较2024年6月30日减少29.8%[72][7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人民币17.13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增加约人民币2.66亿元[76][8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入约人民币11.47亿元,同比增长约65.9%[75][77][81]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约人民币14.6亿元,主要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等金融资产约人民币11.53亿元[75][78][82] - 融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入约人民币5.77亿元,去年同期为净流出约人民币2.86亿元[75][79][83] - 资本负债比率54.7%,较2024年12月31日上升6.7个百分点[84][88] - 资产负债率65.1%,较2024年12月31日上升0.3个百分点[85] - 资产负债比率于2025年6月30日为65.1%,较2024年12月31日的64.8%上升0.3个百分点[89] - 抵押资产总额约人民币382,655,000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约人民币800,893,000元减少人民币418,238,000元[98][101] 人力资源 - 员工总数10,297人,较2024年同期9,396人增加901人[102][103] 汇率与风险管理 - 公司录得汇兑净亏损约人民币489.6万元,而去年同期为汇兑净收益约人民币3940.5万元[104][105] - 美元指数从2024年底的约108.48下降至期末的约96.81,跌幅高达约10.8%[104][105] -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从2024年底的7.1884调整至期末的7.1586,升值幅度仅为0.4%[104][105] - 以美元和印度卢比结算的销售收入稳定上升[104][105] - 公司采用外汇期权和远期合约等金融工具管理汇率风险[104][105] - 公司业务模式使其未来损益可能继续受汇率波动影响[104][105] - 理财政策经风险管理委员会多次修订,最近一次修订于2024年4月12日[90] 股权激励计划:购股权计划 (2024年) - 公司于2024年6月5日向506名合资格参与者授出共计1028万份购股权[107][109] - 公司购股权计划下已授出购股权总计9984.16万份[107][109]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已失效,无尚未行使购股权[106][108] - 股东于2024年6月28日通过决议终止购股权计划并采纳新股份计划[107][109] - 购股权计划下可发行股份上限为109,559,700股,占2025年9月1日已发行股份总数1,189,531,475股的9.21%[115][116] - 2024年6月5日授予10,280,000份购股权,占授予日已发行股份1,184,538,475股的0.87%[131][13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行使的2024年购股权数量为4,977,500份[131][132] - 报告期内行使4,993,000份购股权,行使价每股3.518港元,总对价约17,565,000港元[131][132] - 单名合资格参与者12个月内获授购股权上限为授予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118][121] - 购股权行使期限为授予后10年内[119][121] - 接纳购股权需支付1港元[124][127] - 购股权计划已于2024年6月28日终止[126][129] - 因离职导致143,000份购股权失效[131][132] - 因个人绩效原因取消7,500份购股权[131][132] - 2024年税前利润目标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可行使514万份购股权[135] - 2025年税前利润目标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可行使514万份购股权[135] - 董事胡三木持有未行使购股权8.75万股[139] - 董事范富强持有未行使购股权8.75万股[139] - 董事王健强持有未行使购股权9万股[139] - 员工持有未行使购股权471.25万股[139] - 总未行使购股权497.75万股占总股本0.42%[141] - 购股权行使价每股3.518港元[139] - 购股权授予前日收盘价3.40港元[139] - 2025年4月1日行使购股权加权平均收盘价7.43港元[140] - 2025年4月1日胡三木、范富强、王健强及员工分别行使购股权87,500份、87,500份、90,000份及4,728,000份[14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行使购股权总数4,977,500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0.42%[145] 股权激励计划:股份计划 (2025年) - 股份计划授权限额为118,453,847股,占2025年9月1日已发行股份1,189,531,475股的9.96%[148] - 2025年1月1日可供授予奖励股份数为118,453,847股,2025年6月30日降至103,765,847股[149][151] - 单个雇员参与者12个月内获授奖励涉及股份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1%[153] - 奖励归属期原则上不少于12个月[154] - 董事会有权在特定情况下缩短归属期[155] - 新入职者可获得替代前雇主没收股份的"补偿性"奖励[156] - 因行政合规原因可分批授予奖励[157] - 股份计划余下期限约8年零10个月[176] - 奖励行使期限不超过要约日期十周年[169][172] - 奖励股份购买价可由董事会决定为零[171][173] - 购股权行使价需不低于要约日收市价、前五日平均收市价及股份面值中最高者[173] - 要约接受期为21天[162][165] - 董事会可设定绩效目标及奖励收回机制[162][174][177] - 公司于2025年6月27日向700名合资格参与者授予14,688,000份购股权,占已发行股份总数1,189,531,475股的1.23%[181] - 2025年购股权计划授予14,688,000份购股权占已发行股份约1.23%[180] - 授予的2025年购股权中7,344,000份需达成2025年度经审计除税前溢利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方可于2026年4月1日至12月31日行使[181] - 另外7,344,000份购股权需达成2026年度经审计除税前溢利不低于人民币5亿元方可于2027年4月1日至12月31日行使[184][185] - 2025年购股权行权条件要求集团2025年度审计税前利润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180] - 符合行权条件后可行使7,344,000份购股权占授予总数50%[180] - 授予对象包含700名合资格参与者含两名执行董事[180] - 授予董事胡三木175,000份购股权,每股行使价8.23港元,授出日公平价值为人民币428千元[188] - 授予董事范富强175,000份购股权,每股行使价8.23港元,公平价值人民币428千元[188] - 授予董事王健强180,000份购股权,每股行使价8.23港元,公平价值人民币440千元[188] - 授予董事联系人何雨珈150,000份购股权,每股行使价8.23港元,公平价值人民币366千元[188] - 董事及其联系人合计获得680,000份购股权,总公平价值为人民币1,622千元[188] - 所有购股权授予日前股份收盘价均为8.22港元[18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14,688,000份购股权均未行使[181] - 公司于2025年6月27日向雇员授予14,008,000份购股权,行使价为每股8.23港元,紧接收市价为8.22港元[19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行使的购股权总数达14,688,000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约1.23%[192] - 期内授予购股权的公平价值总额为人民币35,752千元,采用二项期权定价模型确定[191][193] - 购股权可能发行的股份总数(14,688,000股)占加权平均已发行股份(1,189,263,000股
丘钛科技(01478) - 2025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