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总收入为4.1195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96312亿港元下降31%[4][6]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1.178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031万港元亏损扩大289%[4][6] - 每股基本亏损为0.19港元,去年同期为0.05港元[4] - 2025年中期收入为4.1195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5.96312亿港元下降30.9%[45] - 2025年中期净亏损1.16626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5314.6万港元扩大119.4%[45] - 归属于公司股东的每股基本亏损为0.19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0.05港元扩大280%[45] - 公司总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596,312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11,952千港元,同比下降30.9%[67][68] - 公司分部业绩总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208,429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23,351千港元,同比下降40.8%[67][68] - 总收入从5.96亿港元下降至4.12亿港元,减少30.9%[71]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从3031万港元扩大至1.18亿港元,增幅289.0%[80] - 公司本期间亏损1.1789亿港元[5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营运开支减少36%至1.9亿港元,主要因存货成本下降70%至4100万港元[21] - 财务费用减少4000万港元至1.26亿港元,因偿还部分借贷[25]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24.1%,从166,589千港元降至126,456千港元[67][68] - 直接成本及营运开支从2.96亿港元降至1.90亿港元,减少35.8%[73] - 财务费用从1.67亿港元降至1.26亿港元,减少24.1%[76] - 所得税开支从1538万港元大幅增加至5200万港元,增幅238.2%[77] - 财务费用支出1.26456亿港元[54] - 应付股东账款利息支出港币8,905千元,利率4.25%[118] - 永久债券分派支出为港币226,000元,与去年同期持平[115] - 董事酬金为港币2,550,000元,同比增长13.2%[117] 各业务线表现 - 纽约住宅项目物业销售收入为54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15亿港元下降74.9%[15][18] - 美国物业投资分部收入同比下降7.7%,从377,289千港元降至348,323千港元[67][68] - 美国物业开发分部收入大幅下降72.2%,从214,637千港元降至59,610千港元[67][68] - 香港物业投资分部收入下降9.3%,从4,175千港元降至3,786千港元[67][68] - 美国物业投资分部业绩下降23.5%,从192,694千港元降至147,455千港元[67][68] - 美国物业开发分部业绩从盈利42,710千港元转为亏损1,766千港元[67][68] - 证券及其他投资分部业绩下降35.6%,从14,962千港元降至9,639千港元[67][68] - 出售物业收入从2.15亿港元大幅下降至5385万港元,减少74.9%[71] - 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下降58.1%,从6,466千港元降至2,712千港元[67][68] 各地区表现 - 美国物业价值减少2%约1.34亿港元,香港物业价值减少9%约2800万港元[22] - 美国员工数量从2024年底69人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60人,下降13.0%[39] - 2025年中期美国员工成本为370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500万港元增长5.7%[39] 投资物业表现 - 投资物业公允值变动亏损1.62亿港元,整体物业价值减少2%[22]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亏损1.6221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67284亿港元略有改善[45]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导致净亏损1.62亿港元[83]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从年初72.35亿港元下降至期末71.79亿港元,减少0.56亿港元[86]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62亿港元[86]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62212亿港元[54] 证券及投资组合表现 - 证券投资组合为1.38亿港元,较去年底的1.22亿港元增长13.1%[17] - 基金投资组合账面值为4.53亿港元,较去年底的4.58亿港元下降1.1%[17] - 非上市基金投资公允价值从4.58亿港元降至4.53亿港元,减少0.03亿港元[88][90] - 持作出售物业从7.67亿港元减少至5.47亿港元,主要因转拨1.83亿港元至投资物业[94] - 持作买卖金融工具从1.22亿港元增至1.38亿港元,增长0.16亿港元[95] - 非上市基金投资公允价值港币452,516千元,较上年末下降1.3%[121][123] - 持作买卖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港币137,885千元,较上年末增长13.2%[121][123] - 其他及非上市基金投资公允价值为港币460,516千元,较期初减少港币5,597千元(1.2%)[124] - 持作买卖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为港币137,885千元,较年初增加港币16,073千元(13.2%)[124] - 非上市基金投资公允价值对折让率敏感度达±10%,变动可能影响约港币46,865千元[124]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金融资产总额港币913,223千元,其中第三级资产占比84.9%[121] - 第三级金融资产总额港币775,338千元,较上年末下降17.8%[121][123] 资产和债务变动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53122亿港元,较去年底的3.74035亿港元减少32.3%[4] - 美国投资物业账面价值为68.86亿港元,较去年底的69.14亿港元减少0.4%[14] - 美国物业开发项目账面总值为5.47亿港元,较去年底的7.67亿港元下降28.7%[15] - 香港投资物业账面值为2.93亿港元,较去年底的3.21亿港元下降8.7%[16] - 现金资源减少32%至2.53亿港元,主要由于偿还到期按揭贷款[27] - 贷款总额减少10%至34.11亿港元,短期债务占比从17%升至33%[29][30] - 净借贷比率从65%改善至61%[30] - 已抵押投资物业价值减少12%至45.57亿港元,担保贷款31.89亿港元[32] - 现金及银行结余从2024年底3.74035亿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2.53122亿港元,下降32.3%[48] - 总资产从2024年底101.18632亿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95.74819亿港元,下降5.4%[48] - 公司期末总权益为51.62976亿港元[51]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末101.19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95.75亿港元,减少5.4%[69] - 美国物业投资分部资产从81.29亿港元降至78.05亿港元,减少4.0%[69] - 公司总负债从48.57亿港元降至44.12亿港元,减少9.2%[69] - 投资物业抵押价值为45.57亿港元,作为银行贷款29.69亿港元的抵押品[84] - 持作出售物业从7.67亿港元减少至5.47亿港元,主要因转拨1.83亿港元至投资物业[94] - 应付股东盛美管理有限公司账款4.18亿港元,年利率4.25%[96] - 银行贷款及循环贷款从34.40亿港元降至29.69亿港元,减少4.71亿港元[97] - 总贷款从38.36亿港元降至34.44亿港元,减少3.92亿港元[97] - 一年内到期贷款从6.53亿港元增至11.42亿港元,增长4.89亿港元[97] - 租赁负债现值从2024年末38.806亿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33.44亿港元,减少13.8%[98] - 有抵押银行贷款从2024年末343.952亿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296.92亿港元,减少13.7%[99] - 投资物业抵押价值从518.048亿港元降至455.706亿港元,减少12%[99] - 按揭贷款直接偿还20.692亿港元[99] - 769.563百万港元按揭贷款需在未来12个月内偿还或重续[100] - 债务偿还比率2025年各季度末介于0.64至0.69,低于契约要求的1.15[100] - 永久债券本金总额为港币2,259,500,000元,年分派率为0.01%[114] 现金流变动 - 经营所得现金净额1.03223亿港元[54] - 经营活动现金收入净额9421.2万港元[54] - 投资活动现金使用净额5574.3万港元[56] - 融资活动现金使用净额1.7045亿港元[5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1.31981亿港元[56]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53122亿港元[56] 有限合伙人权益表现 - 分属有限合伙人的亏损7700万港元,主要因美国投资物业公允值减少[26] - 有限合夥人权益非流动资产从4.765亿港元降至3.148亿港元,减少34%[101] - 分配予有限合夥人的亏损为7.691亿港元[103] - 有限合伙人权益期末公允价值为港币302,308千元,较期初减少港币156,972千元(34.2%)[126] - 分属于有限合伙人的亏损为港币76,908千元[126] - 有限合伙权益资产公允价值港币314,822千元,较上年末下降33.9%[121][123] 员工成本变动 - 公司员工总数从2024年底85人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74人,下降12.9%[39] - 2025年中期整体员工成本为450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300万港元增长4.7%[39] 融资和资本结构 - 配售所得款项43%-52%用于美国房地产投资,目前46%约8300万港元尚未动用[36][37] - 公司向股东盛美发行1,300,000,000股无投票权可换股优先股,总认购价为3,900,000,000港元[106] - 可换股优先股初步兑换价为每股3港元[106] - 2018年修订条款将兑换价由3港元增加至6港元,股息调整为固定年利率3%[108] - 经调整可换股优先股公允值约77,301,000港元,与账面值约610,399,000港元差额确认为其他储备[110] - 2017年注销470,666,666股可换股优先股,产生进账额约1,411,500,000港元[111] - 2018年第二次股本削减注销43,333,334股可换股优先股(占5.23%),产生进账额约130,000,000港元[112] - 2020年第三次股本削减注销31,666,667股可换股优先股(占4.03%),产生进账额约94,948,000港元[112][113] - 已发行普通股数量维持6.3557亿股,股本总额3.712亿港元保持不变[104] - 若剩余754,333,333股可换股优先股附带的换股权获悉数行使,可能向盛美配发及发行377,166,666股相关股份[134] 股东结构和关联方 - 远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800,654,083股,占总股本125.97%[131] - 盛美管理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535,153,166股,占总股本84.20%[131] - 盛美由远洋地产(香港)全资拥有,并间接持有535,153,166股股份[136] - 杰宁、瑞喜、远洋资本、东範、Oceanland Global、耀品及置泉共同持有265,500,917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的41.77%[133] - 香港栢星企业有限公司持有45,139,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的7.10%[133] - 张立通过香港栢星间接持有45,139,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的7.10%[13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635,570,000股[133] 其他重要事项 - 厂房及机器收购成本从1455.7万港元降至173.7万港元,下降88.1%[105] - 公司确认于2025年中期期间维持上市规则规定的充足公众持股量[145] - 公司或其附属公司于2025年中期期间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股份[143] - 执行董事林依兰于2025年6月26日获委任为提名委员会成员[142] - 独立非执行董事梁伟雄于2025年7月14日辞任荣利营造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职务[142] - 公司股份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股份代号为174[150] - 公司注册办事处及主要营业地点位于香港金钟道88号太古广场一座610[150] - 公司核数师为香港立信德豪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执业会计师[148]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星展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恒生银行有限公司及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148] - 公司股份过户登记处为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位于香港夏悫道16号远东金融中心17楼[148] - 公司网址为www.geminiinvestments.com.hk[150] - 公司秘书为张善基[148] - 公司授权代表为黎国鸿及张善基[148] - 公司法律顾问包括贝克•麦坚时律师事务所及薛冯邝岑律师行[148] - 经营租赁未来应收未贴现款项总额港币1,618,580千元,较上年末增长5.2%[116] - 汇兑调整带来正向影响港币3,337千元[124] - 通过豁免应付票据及应计利息结清减少负债港币240,216千元[126] - 公允价值变动导致亏损港币7,709千元[124]
盛洋投资(00174) - 2025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