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圣诺医药(02257) - 2025 - 中期财报
圣诺医药圣诺医药(HK:02257)2025-09-05 12:33

研发管线进展 - 主要候选药物STP705正推进鳞状细胞原位癌(isSCC)及基底细胞癌(BCC)的临床开发,并优先推进isSCC适应症进入IIb/III期关键性试验[12] - STP707静脉注射siRNA疗法处于美国FDA监管的I期临床试验,用于治疗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及转移性黑色素瘤,试验预计2025年底前完成[13] - STP122G基于GalAhead™ mxRNA的候选疗法正在进行I期临床试验,用于抗凝及血栓性疾病,2025年3月完成第三队列给药,试验预计2026年完成[15] - STP705在医学美容领域扩展至I期临床研究,显示极佳安全性及早期疗效信号,支持推进至II期开发阶段[13] - GalAhead™平台研究应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STP125G)和补体介导相关疾病(STP144G)等多个治疗领域[15] - 公司凭借PNP及GalAhead双递送系统推进覆盖肿瘤、纤维化疾病、医学美容等多元化管线[12] - Sirnaomics研发管线包括14款产品和15个项目[17] - STP705用于鳞状细胞原位癌(isSCC)的IIb/III期关键试验正在准备中[18][20] - STP705用于基底细胞癌(BCC)的II期研究已完成[18][20] - STP707用于实体瘤的I期研究已完成,涉及50名晚期癌症患者[18][21] - STP122G抗凝治疗I期研究第三队列于2025年3月给药,预计2026年完成[22] - STP125G靶向ApoC3计划2025年提交IND申请[18][24] - STP144G靶向补体因子B计划2026年提交IND申请[18][24] - STP705用于局部减脂的I期研究显示极佳安全性,正推进至II期开发[20] - STP707 I期篮式临床试验最终报告预计2025年底前完成[21] - 公司拥有经过临床验证的PNP多肽纳米颗粒递送平台[26] - 公司计划在2025年底前提交STP125G的IND申请[3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亏损340万美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4350万美元亏损大幅减少4010万美元或92.2%[42][43] - 期内亏损从4350万美元减少至340万美元[57] - 公司报告期内亏损338.8万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349.3万美元亏损大幅收窄92.2%[149] - 期内亏损从2024年同期的4106.5万美元大幅收窄至369.8万美元,降幅91.0%[171][17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338.8万美元[157]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04美元,较去年同期的0.54美元改善92.6%[149]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从2024年同期的每股0.54美元改善至2025年的每股0.039美元[173] - 公司期内无任何收益产生[162] - 公司无任何产品销售收入产生[43][45] - 非控股权益应占期内亏损为31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亏损242.8万美元大幅改善[149] - 公司累计亏损增至5276.57万美元[15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研发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1425.1万美元减少至2025年同期的304.5万美元,下降1120.6万美元或78.6%[42] - 行政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1016万美元减少至2025年同期的255.3万美元,下降760.7万美元或74.9%[42] - 公司行政开支从1020万美元减少至260万美元,降幅75%[51][52] - 研发开支从1430万美元减少至300万美元,降幅79%[53][54] - 研发开支为304.5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425.1万美元下降78.6%[149] - 行政开支为255.3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016万美元下降74.9%[149] - 研发开支中外包服务费从356.5万美元大幅减少至27万美元,降幅92.4%[171]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从317.3万美元减少至82.5万美元,降幅74.0%[171] - 员工成本从845.9万美元下降至271万美元,降幅68.0%[171] - 薪酬成本总额从2024年同期的8.5百万美元降至2.7百万美元,降幅68.2%[75] - 财务成本从2024年同期的53.9万美元下降至40.2万美元,降幅25.4%[168] 其他财务数据 - 其他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98.4万美元减少至2025年同期的12.4万美元,下降86万美元或87.4%[42][46]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公平值变动收益172.4万美元,相比2024年同期亏损138.9万美元改善311.3万美元[42]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从2024年同期亏损1810.8万美元改善至2025年同期无变动[42] - 咨询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70万美元大幅减少至2025年同期的3000美元[46] - 政府补助从2024年上半年的20万美元减少至2025年同期的6.4万美元[46]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公平值变动从亏损140万美元变为收益170万美元[50] - 其他收益及亏损从亏损2.3万美元变为收益80万美元[48]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公平值变动产生收益172.4万美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38.9万美元[149] - 其他收入从2024年同期的98.4万美元大幅下降至12.4万美元,降幅87.4%[166] - 其他收益净额从2024年同期的亏损2.3万美元转为收益76.8万美元,主要得益于租赁修改产生的74.6万美元收益[167] - 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确认收益28万美元[154] - 期内汇兑差额产生亏损2万美元[154] 现金流和资本结构 - 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从1540万美元减少至490万美元,降幅68%[58][6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1177万美元减少至687万美元[58] - 银行借款为70万美元[61] - 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从20万美元减少至4000美元,降幅98%[58][60] - 融资活动从使用现金70万美元变为获得现金2万美元[58][6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12月31日的11.8百万美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6.9百万美元,降幅41.5%[6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现金净流出489.3万美元[15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87.2万美元[155] - 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入4000美元[155] - 融资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入2万美元[15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87.2万美元,较期初的1176.9万美元减少41.6%[151] - 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2005.3万美元,较期初的1776.7万美元增加12.9%[151] - 公司负债净额为1909.9万美元,较期初的1600.4万美元增加19.3%[15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净负债为1909.9万美元[15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净流动负债为2005.3万美元[157] - 负债净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6.0百万美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9.1百万美元,增幅19.4%[62] - 流动比率为40.9%,较2024年12月31日的52.3%下降11.4个百分点[63] - 资产负债比率为-3.4%,较2024年12月31日的-2.5%恶化0.9个百分点[63] - 流动负债33.9百万美元,其中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占比最高达22.0百万美元[62] 资产和投资 - 非流动资产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835.1万美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688.7万美元,降幅17.5%[165]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从2024年6月30日的1028.4万美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607.5万美元,降幅达40.9%[174]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在2024年录得公平值亏损1817.8万美元,导致该资产从年初的2004.3万美元减至年末为零[179][180] - 公司对TradArt基金的投资仅收回186.5万美元,相比总投入2000万美元,回收率仅为9.3%[177][179] - 使用权资产(租赁物业)账面值从2025年1月1日的72.8万美元大幅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12.2万美元,降幅83.2%[176] - 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820.9万美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754.5万美元,减少8.1%[18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0.001%至3.8%的市场利率计息,与2024年末利率范围保持一致[183] - 2025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添置仅2.4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13.2万美元大幅减少81.8%[174] - 租赁负债抵押的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值为75.6万美元(2024年12月31日:零)[175] - 2024年上半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未变现公平值变动为亏损1810.8万美元[181] - 外包服务供应商预付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667.6万美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607.2万美元,下降9.0%[182] - 物业、厂房及设备中账面值756,000美元的资产已抵押作为租赁负债担保[69] 应付账款和负债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从2024年底的1106万美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639.5万美元,降幅为42.2%[184] - 账龄超过90天的贸易应付款项占总额的97.7%(369万美元/377.9万美元)[184] - 合约负债项下预收费用为69.8万美元,与2024年底的69.6万美元基本持平[185] - 研发活动采购的信贷期维持在90天内[184] - 应计外包研发费用从2024年底的301万美元略降至2025年中的295.8万美元,降幅为1.7%[184] - 无未动用银行融资及无重大或然负债[62][72] 股权激励计划 - 首次公开发售前股权激励计划保留股份总数为12,770,000股[84] - 授予10%所有权人雇员的激励性购股权行权价至少为授出日期股份公平市值的110%[86] - 购股权届满或终止日期一般为授出日期第五周年[86] - 股份增值权须不迟于授出日期第五周年终止[88] - 购股权授出后第一周年归属25%,剩余分36个月按月归属[86] - 控制权变更时购股权可由薪酬委员会决定全额归属[86] - 激励计划参与者包含董事、高级职员、雇员及咨询服务提供者[78] - 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拥有计划管理全权及最终决定权[79][81] - 奖励类型包含购股权、股份增值权及受限制股份[82] - 失效奖励所涉股份可重新用于新奖励发行[8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尚未行使的购股权总数达10,823,345份[89] - 董事陆阳博士持有三批购股权,行使价分别为2.35美元(675,000份)、3.50美元(1,100,000份)和3.55美元(150,000份)[89] - 五名最高薪酬人士(非董事)持有八批购股权,行使价范围1.356-3.50美元,总数量2,135,000份[89] - 其他承授人持有二十批购股权,最早批次为2016年授予(行使价1.356美元),最新批次为2021年授予(行使价3.55美元)[89] - 2021年第5批购股权授予数量最高达1,484,700份(行使价3.50美元)[89] - 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剩余有效期为6.7年(自2022年4月22日起10年有效期)[96] - 购股权归属机制包含按月分期归属(12/48、12/36、12/24模式)及研发里程碑触发归属条款[93] - 陆阳博士于2025年2月5日起辞任非执行董事[93] - 公司不得在未修订条款情况下继续根据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授出奖励[91] - 所有为上市而授出的购股权均采用全额归属机制[93] - 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可授予的股份总数上限为采纳日期已发行股份的10%[102] - 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设有年度授予限额为采纳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3%[102] - 单个合资格参与者可获得最高奖励限额为采纳日期已发行股份的1%[105] - 奖励归属需达成董事会或最高行政人员设定的表现里程碑或目标条件[106] - 股份偿付方式包括实物股份转让或等值现金支付[106] - 合资格参与者包含集团雇员、管理人员、董事及贡献者[103] - 2023年1月1日后需修订计划以符合上市规则第17章才能继续授予奖励[104] - 未归属股份被没收或回购后可重新用于未来授予[104] - 董事会拥有高级承授人奖励条款的绝对解释权[97] - 最高行政人员负责初级承授人的奖励授予决策[9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行使的受限制股份单位总数为38,866股,较期初56,070股减少17,204股(约30.7%)[108] - 陆阳博士持有的8,700股受限制股份单位在期内全部失效[108] - 其他初级承授人持有的26,994股受限制股份单位中,4,654股失效(约17.2%),剩余22,340股[108] - 五名最高薪酬人士(非董事)持有的16,526股受限制股份单位在期内无变动[108] - 2022年第2批受限制股份单位分四年归属,每年归属25%[108] - 购股权计划剩余有效期为6.7年,将于2032年6月28日到期[111] - 购股权计划限额为已发行股份的10%[117] - 根据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可发行的股份总数为零股,占已发行股份的0%[108] - 2022年第2批受限制股份单位授予日的公平值为每股6.82美元至7.50美元[108] - 受限制股份单位授予日前收市价为每股57.8港元[108] - 根据购股权计划,行使所有未行使购股权可发行的最高股份数目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的30%[11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行使的购股权数量为788,999份,较期初879,553份减少90,554份(约10.3%)[124] - 购股权计划限额下可供授出的购股权可认购股份数:2025年1月1日为8,024,470股,2025年6月30日为8,115,024股[127] - 截至报告日期,已授出未行使购股权若全部行使可发行766,473股,占已发行股份约0.73%[127] - 购股权计划限额下可进一步授出的购股权可发行8,137,550股,占已发行股份约7.74%[127] - 2022年第2批购股权中,董事陆阳博士持有部分失效58,800份(占该批次50%)[124] - 单个合格参与者12个月内获授购股权对应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1%[120] - 2022年第一批购股权授予日收市价为57.8港元,行使价为58.9港元[127] - 购股权计划总额度可认购股份总数为8,904,023股[127]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未授出任何新购股权或奖励[126] 公司治理和高管薪酬 - 潘洪辉博士年度现金报酬调整为200,000美元[4] - 章建康先生年度现金报酬调整为360,000港元[4] - 王宇山先生获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年度现金报酬为360,000港元[5] - 员工总数52人,其中一般及行政人员占比最高达40.4%[74] 股东结构和融资活动 - 潘洪辉博士持有公司17,527,696股股份,占公司总权益的16.67%[132][133] - 陆阳博士及其关联信托共持有10,586,582股股份,占公司总权益的10.07%[134][136] - 公司于2024年10月以每股3.36港元认购17,527,696股新股,所得款项净额约7.5百万美元[140] - 认购价较协议日收市价4.20港元折让约19.99999990%[14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认购所得款项净额已动用0.7百万美元,未动用金额为6.8百万美元[140]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