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盛京银行(02066) - 2025 - 中期财报
盛京银行盛京银行(HK:02066)2025-09-05 21: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432.5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1%[9] - 净利润为50.8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1%[9] - 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为49.3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4%[9] - 净利润为人民币5.08亿元,同比下降14.1%[17] - 营业收入为人民币43.26亿元,同比下降5.1%[1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432.5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1%[108] - 净利润508.47百万元,同比下降14.1%[183] - 归属于股东净利润493.537百万元,同比下降14.4%[183] - 净利润同比下降14.1%至50.85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59.17亿元)[18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费用为人民币24.86亿元,同比下降10.4%[54][55] - 职工薪酬费用为人民币14.43亿元,同比下降1.0%[56][57] - 租金及物业管理费为人民币0.42亿元,同比下降37.1%[55][59] - 资产减值损失为人民币10.85亿元,同比下降4.4%[62][63] - 资产减值损失1,085.159百万元,同比下降4.4%[183] 利息净收入及变动因素 - 利息净收入为人民币33.85亿元,同比增长4.6%[21] - 2025年上半年利息净收入变动为增加14.96亿元人民币,其中规模因素贡献11.41亿元,利率因素贡献3.55亿元[30] - 利息净收入3,385.387百万元,同比增长4.6%[183] 利息收入及构成 - 利息收入为人民币156.04亿元,同比下降5.1%[18][22] - 公司总利息收入同比下降5.1%至156.04亿元人民币,减少8.39亿元[35] - 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同比下降4.7%至116.79亿元人民币,减少5.79亿元,占利息收入总额74.9%[37] - 金融投资利息收入同比下降5.4%至33.08亿元人民币,减少1.88亿元[38]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同比大幅增长64.2%至1.24亿元人民币,增加0.48亿元[40] 利息支出及构成 - 利息支出为人民币122.18亿元,同比下降7.5%[18][22] - 总利息支出同比下降7.5%至122.18亿元人民币,减少9.89亿元[41] - 吸收存款利息支出同比下降6.5%至100.62亿元人民币,减少6.95亿元,平均付息率下降26个基点至2.55%[44][45] -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利息支出同比下降44.7%至5.88亿元人民币,减少4.75亿元[47] - 已发行债券利息支出为人民币2.97亿元,同比增长35.7%[48] 非利息收入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人民币2.1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03.3%[18]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人民币2.13亿元,同比增长1,003.3%[49][50]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13.337百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003.2%[183] - 投资净收益为人民币8.83亿元,同比下降62.3%[18] - 投资净收益为人民币8.83亿元,同比下降62.3%[52][53] - 投资净收益882.689百万元,同比下降62.3%[183] - 交易净损失为人民币2.37亿元,同比下降77.6%[51] 贷款业务表现 -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为5,148.7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2.9%[9][14] - 科技贷款较上年末增长39.6%[15] - 绿色贷款较上年末增长29.5%[15] -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5,005.92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5,148.73亿元,增长2.9%,占总资产比例从44.6%升至45.6%[66][67] - 公司贷款(含票据贴现)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3,859.60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3,938.33亿元,增长2.0%,占贷款总额比例从77.1%降至76.5%[68][69] - 个人贷款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1,146.33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210.40亿元,增长5.6%,占贷款总额比例从22.9%升至23.5%[68][70] - 保证、质押和抵押贷款余额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4,225.99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4,312.61亿元,增长2.0%,占贷款总额83.7%[71][72] - 公司贷款余额3464.0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85.22亿元,增幅2.5%[112] - 科技型企业贷款较上年末增长39.6%,绿色信贷较上年末增长29.5%[112] - 个人贷款余额达人民币1210.4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4.07亿元(增幅5.6%)[116] - 发放贷款和垫款增长3.8%至5.54万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5.34万亿元)[186] 存款业务表现 - 吸收存款总额为7,914.6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1.4%[9][14] - 吸收存款总额达7914.6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108.8亿元(增幅1.4%),占总负债比重75.5%[84] - 个人存款较上年末增加210.45亿元(增幅3.8%),公司存款减少121.79亿元,其他存款增加20.14亿元[84] - 活期公司存款从1123.15亿元降至876.15亿元,定期公司存款从965.08亿元增至1090.28亿元[85] - 个人定期存款从5190.6亿元增至5419.03亿元,占存款总额比例从66.5%升至68.5%[85] - 个人存款余额5760.9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210.45亿元,增幅3.8%[115] - 吸收存款增长1.7%至8.19万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8.06万亿元)[189] 资产质量与风险指标 - 不良贷款率为2.69%,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11] - 不良贷款率为2.69%,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16] - 拨备覆盖率为157.00%,与上年末持平[16] - 贷款减值准备余额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210.86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16.99亿元,增长2.9%[73] - 拨备覆盖率保持在157.00%与上年末持平[73] - 2025年上半年贷款减值准备净计提人民币90.13亿元[74] - 2025年上半年贷款核销人民币30.70亿元[74] - 不良贷款余额138.29亿元,不良贷款率2.69%[92][93] - 可疑类贷款从17.14亿元增至20.16亿元,损失类贷款从11.46亿元增至12.85亿元[93] - 正常类贷款占比93.4%,关注类贷款占比3.9%[93] - 公司不良贷款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2.62%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51%[99][100] - 个人贷款不良贷款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2.90%升至2025年6月30日的3.26%[99][100] - 批发和零售业贷款占比28.9%,不良贷款金额60.69亿元,不良率4.09%[95] - 制造业贷款占比7.2%,不良贷款金额12.75亿元,不良率3.46%[95] - 建筑业贷款不良率从6.48%降至5.41%[95] - 前十大单一借款人贷款占比合计11.15%,均属正常类贷款[98] - 五大行业贷款占比从59.7%降至59.1%,总额3042.43亿元[97] 资本充足率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85%,较上年末下降0.41个百分点[11]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10.26%降至9.85%[101][104] - 资本充足率从14.69%降至14.08%[101][104] 业务分部收入 - 公司银行业务营业收入277.70亿元人民币,占比64.2%,同比提升8.6个百分点[107][108] - 零售银行业务营业收入77.79亿元人民币,占比18.0%,同比下降6.7个百分点[107][108] - 资金业务营业收入69.36亿元人民币,占比16.0%,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107][108] 金融投资表现 - 金融投资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4,624.68亿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4,343.47亿元,下降6.1%,占总资产比例从41.2%降至38.5%[66] - 金融投资总额为4310.0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减少259.68亿元,降幅5.7%,占总资产比重38.2%,下降2.5个百分点[75]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投资为931.42亿元,占比21.6%,较上年末的1048.69亿元下降[77]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投资为676.05亿元,占比15.7%,较上年末的899.61亿元下降[77]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投资为2702.57亿元,占比62.7%,较上年末的2621.42亿元增加[78] - 企业实体债券在以摊余成本计量的投资中占比最大,为1700.37亿元,占比39.5%[78] - 金融投资总额下降2.8%至4.34万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4.62万亿元)[186] 负债结构 - 负债总额为10477.3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1.54亿元,增幅0.5%[82] - 吸收存款为8192.26亿元,占总负债78.2%,较上年末的8058.91亿元增加[83] -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为948.93亿元,占比9.1%,较上年末的912.70亿元增加[83] -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为651.22亿元,占比6.2%,较上年末的946.88亿元下降[83]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为215.17亿元,占比2.1%,较上年末的135.70亿元增加[83] - 已发行债券增长24.8%至2339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1874亿元)[189] 股东权益 - 股东权益余额804.4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51亿元(增幅0.3%)[89] - 未分配利润从240.73亿元增至244.83亿元,占股东权益比例从30.0%升至30.4%[90] - 归属于本行股东权益增长0.5%至8004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7961亿元)[191] 其他财务数据 - 净利差为1.16%,同比下降4个基点[25] - 个人定期存款平均余额增至5416.0亿元人民币,但平均付息率下降26个基点至3.02%[45] - 税前利润754.15百万元,同比增长15.8%[183] - 综合收益总额同比增长165.3%至45.78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17.26亿元)[185] - 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下降14.5%至6600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7722亿元)[186]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扩大至11.23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5.63亿元)[185] - 投资重估储备变动实现收益6.28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亏损39.47亿元)[185] 资产负债总额 - 资产总额达11,281.8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0.5%[9][14] - 资产总额为人民币11,281.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5%[65]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11,227.76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1,281.81亿元,增长0.5%[66] 数字化与科技应用 - 企业网上银行客户累计达10.50万户,交易笔数322.66万笔,同比增长21.3%[124] - 企业网上银行累计交易金额达人民币28,852.23亿元,同比增长47.7%[124] - 手机银行用户累计达482.80万户,较上年末增长6.1%[125] - 手机银行月活用户达107.95万户,同比增长8.7%[125] - 银企直连成功对接15家重点企业[126] - 收单业务新增旅游、民生、教育等8个重点场景及千户合作商户[126] - 公司制定《盛京银行2025–2027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规划方案》,建立完善运行、开发、数据等13项安全制度[133] - 公司建设数据安全一体化平台、软件开发安全管理平台及安全配置核查加固系统等多个科技风控平台[133] - 运用大数据技术简化审批流程,实现贷款快速受理与发放[120] 风险管理措施 -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体系,采用重定价缺口分析、净利息收入和經濟价值敏感性分析及压力测试等方法计量风险[131] - 公司流动性风险偏好遵循资本、收益、风险相匹配原则,总体定位审慎稳健[132] - 公司流动性风险指标均控制在限额范围内,风险水平整体可控[132] - 公司市场风险在报告期内平稳可控,相关指标保持在可接受范围内[130] - 公司实施"三级常规储备+应急储备"流动性长效管理机制,灵活运用衍生工具完成本外币一体化管理[132] - 公司持续优化信贷资产结构,重点支持"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业务发展[128] - 公司组建专业化审查审批队伍,强化行业风险研判专业能力[128] - 公司严格执行客户风险分类标准,对存在风险隐患客户制定压退计划或增信措施[128] - 公司持续优化反洗钱监测指标模型并强化技术支撑体系[136] - 公司将国别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实施动态评级机制[137] - 公司通过双周培训加强反洗钱人才储备及专业梯队建设[136] 产品与服务创新 - 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建立融资需求清单制度[120] - 普惠金融应用涉农专属产品"辽农贷""盛产贷"支持乡村振兴[120] - 针对科技型企业创新研发数字化普惠产品"盛科贷"[120] - 交易银行表内外资产余额399.58亿元人民币,中间业务收入0.86亿元人民币[113] - 资金业务构建多资产主动交易体系,涵盖债券、外汇和黄金交易[119] - 自营理财产品规模人民币387.46亿元[118] - 资产管理业务实现中间业务收入人民币1亿元[118] 渠道与客户 - 公司共有机构网点213家,包括1家总行、3家分行级专营机构、18家分行及191家传统支行[123] - 借记卡发卡总量2143.42万张,较上年末增长33.78万张[117] - 借记卡总消费交易额达人民币44.47亿元[117] - 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达269.55万张,较上年末增加7.15万张,增幅2.7%[121] 资产负债表外项目 - 资产负债表外信贷承诺总额4993.3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下降16.1%[109] 股东与股权结构 - 公司股份总数截至2025年6月30日为8,796,680,200股,其中内资股占73.39%(6,455,937,700股),H股占26.61%(2,340,742,500股)[140][141] - 内资股中国有法人持股占比40.93%(3,600,756,425股),民营法人持股占比30.86%(2,714,979,091股)[141] - 内资自然人持股占比1.59%(140,202,184股)[141] - 内资股股东总数3,460户,其中国有法人股东41户,民营法人股东109户,自然人股东3,310户[141] - H股股东总数119户[141] - 公司股权结构在报告期内未发生变动[140][141] - 内资股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4,409,158,341股,占总股本50.12%[142] - 最大股东盛京金控持股1,829,225,327股,占总股本20.79%[142][143] - 辽宁汇宝国际投资持股400,000,000股全部质押,占内资股4.55%[142] - 沈阳恒信持股479,933,014股,占总股本5.46%[142][143] - 沈阳产业投资发展集团通过沈阳恒信间接持股479,933,014股,占内资股7.43%[143] - H股主要股东孙粗洪通过正博控股及个人持股合计420,898,500股,占H股17.98%[144][147] - Future Capital Group持有H股400,000,000股,占H股17.09%[144][146] - 张松桥通过多层架构持股324,651,500股,占H股13.87%[144][148] - Oshidori International Holdings持有H股314,234,000股,占H股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