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交银国际(03329) - 2025 - 中期财报
交银国际交银国际(HK:03329)2025-09-11 16:3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股东应占亏损为2.826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3.553亿港元减少20.5%[4][13] - 2025年上半年每股基本/摊薄亏损为0.13港元,较2024年同期0.32港元改善59.4%[4] - 公司期内亏损为2.82569亿港元,较上年同期的3.55288亿港元亏损收窄20.5%[69] - 公司税后亏损为2.8487亿港元,较上年同期的3.5852亿港元改善20.6%[7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益为276.272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85.148百万港元下降3.1%[91][93] - 总收益及其他收入为2.76272亿港元,同比下降3.1%,上年同期为2.85148亿港元[69] - 公司总收益及其他收入为217.232百万港元,较上年同期的176.095百万港元增长23.4%[94][96] - 每股基本亏损0.10港元,较上年同期0.13港元亏损收窄23.1%[10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支出及融资成本590.3百万港元,其中融资成本225.6百万港元占比38.2%[30] - 融资成本2.2558亿港元,较上年同期2.9826亿港元减少24.4%[77] - 融资成本2025年上半年为225.583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98.259百万港元下降24.4%[91][93] - 利息支出1.9720亿港元,较上年同期2.5818亿港元减少23.6%[78] - 员工总数520名,六个月总员工成本达1.411亿港元[49] - 减值拨备净额58.593百万港元,同比增长8.5%[98] - 减值拨备变动6001万港元,与上年同期5980万港元基本持平[77] 各业务线表现 - 证券经纪业务佣金及手续费收入为713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2900万港元,增幅达68.3%[14] - 保证金融资业务收入为340万港元,投资及贷款业务收入为1020万港元[4] - 资产管理及顾问业务收入为260万港元,企业融资及承销业务收入为490万港元[4] - 其他业务收入为110万港元,经纪业务收入为2.85亿港元[4] - 证券经纪业务佣金收入增至7130万港元,其中港股佣金收入增长128%至5810万港元,占比81.5%[15] - 保证金贷款利息收入减少24.1%至2560万港元,平均每月贷款结余降至9.833亿港元[16][17] - 企业融资及承销收入暴跌67.5%至109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280万港元[19] - 资产管理规模增长13.5%至206.074亿港元,管理费收入增长9.7%至2190万港元[22] - 交银龙腾核心增长基金收益率达15.41%,6月单月收益率9.27%超越恒指4.1%的表现[21] - 贷款利息收入为129.8百万港元,同比增长0.7%[26] - 自营交易亏损42.3百万港元,同比减少50.3百万港元[26] - 投资及贷款分部2025年上半年税前亏损264.895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337.975百万港元改善21.6%[91][93] - 保证金融资分部2025年上半年税前利润14.361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28.779百万港元显著改善[91][93] - 经纪分部2025年上半年税前利润574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29.653百万港元扭亏为盈[91][93] - 利息收入总额2025年上半年为155.449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62.669百万港元下降4.4%[91][93] - 佣金及手续费收入2025年上半年为104.118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96.019百万港元增长8.4%[91][93] - 自营交易收入2025年上半年亏损42.335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82.593百万港元收窄48.7%[91][93] - 经纪佣金收入71.261百万港元,同比增长68.3%[94] - 企业融资及承销费收入10.944百万港元,同比下降67.5%[94] - 资产管理及顾问费收入21.913百万港元,同比增长9.7%[94] - 利息收入155.449百万港元,同比下降4.4%[94] - 自营交易收入净亏损42.335百万港元,较上年同期82.593百万港元亏损收窄48.8%[94] - 其他收入59.040百万港元,同比下降45.9%[96] - 同集团附属公司佣金收入从2024年中的228.2万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2151.6万港元,大幅增长843%[135] 各地区表现 - 香港地区收益2025年上半年为279.645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61.375百万港元增长7.0%[93] - 中国内地收益2025年上半年亏损3.373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收益23.773百万港元大幅下滑[93] 资产和债务 - 公司总资产为145.15亿港元,股东应占权益为27.6亿港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4] - 保证金贷款总额结余大幅下降33.6%至6.603亿港元,抵押品市值达30.299亿港元[17][18] - 有担保抵押品中证券占比92.1%,实物资产占比7.9%[26] - 固定收益证券投资余额7327.5百万港元,占总投资的70.9%[28] - 公司总资产为168.08855亿港元,较期初的145.15167亿港元增长15.8%[72][74] - 公司总权益为8.01494亿港元,较期初的8.82748亿港元下降9.2%[72]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为321.3452亿港元,较期初的311.9392亿港元增长3.0%[72]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7.48908亿港元,较期初的15.77935亿港元增长10.8%[72] - 借款为54.43728亿港元,较期初的33.74566亿港元大幅增长61.3%[74]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合计51.96亿港元,其中债券投资占51.95亿港元[109]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从364.47亿港元增至422.36亿港元,增长15.9%[110][111] - 第三层级金融资产(非上市投资)从299.80亿港元增至294.69亿港元,减少1.7%[110][111] - 金融负债从61.08亿港元减至45.35亿港元,减少25.8%[114] - 对基金投资者的合并金融负债从38.61亿港元减至38.56亿港元[114] - 应付票据从22.46亿港元减至6.78亿港元,减少69.8%[114] - 贷款及垫款净额从6.75亿港元减至1.77亿港元,减少73.7%[118] - 贷款减值拨备从5.36亿港元增至5.71亿港元[118] - 应收账款从9.12亿港元增至167.98亿港元,增长84.2%[119] - 联营公司权益从16.51亿港元增至16.96亿港元[116] - 保证金客户贷款总额从2024年底的99.52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66.03亿港元,降幅达33.7%[125] - 减值拨备从2024年底的1.62亿港元大幅减少至2025年中的1562.9万港元,降幅达90.4%[125] - 现金及银行结余从2024年底的15.78亿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17.49亿港元,增长10.8%[126] - 借款总额从2024年底的77.80亿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95.54亿港元,增长22.8%[127] - 银行借款流动部分从2024年底的33.75亿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54.44亿港元,增长61.3%[127] - 已发行债务证券为39.12亿港元,年利率1.75%,将于2026年6月28日到期[130] - 应付账款从2024年底的8.59亿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14.93亿港元,增长73.9%[131] - 最终控股公司借款从2024年底的0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6.97亿港元[134] - 无资金承担从2024年底的3.67亿港元减少至2025年中的3.42亿港元,下降6.8%[139] - 一年以下贷款承担从2024年底的6713.2万港元减少至2025年中的5741.2万港元,下降14.5%[140] - 保证金客户贷款总账面值从2024年底的9.952亿港元降至2025年中的6.603亿港元,减少33.7%[147] - 其他应收款项及关联方款项总账面值从2024年底455.77亿港元增至2025年中935.51亿港元,增幅105%[149] - 债券投资总账面值从2024年底519.53亿港元增至2025年中612.05亿港元,增长17.8%[150] - 贷款及垫款总账面值从2024年底121.08亿港元降至2025年中74.8亿港元,减少38.2%[152] - 应收账款总账面值从2024年底91.27亿港元大幅增至2025年中168.09亿港元,增长84.2%[153] - 保证金客户贷款信用损失拨备从2024年底1.62亿港元锐减至2025年中1562.9万港元,下降90.4%[155] - 其他应收款项及关联方款项信用损失拨备从2024年底6372.3万港元微增至2025年中6488.6万港元[156]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期初余额为29.98亿港元,期末余额为29.47亿港元[172]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期初余额为3.54亿港元,期末余额为2.96亿港元[172] - 衍生金融负债期初余额为436.5万港元,期末余额为414.7万港元[174] 现金流 - 经营现金流净流出7.6838亿港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入6.4548亿港元,恶化219%[77] -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7.1799亿港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入10.7872亿港元,恶化166.5%[78] - 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入16.1116亿港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出12.1258亿港元,改善232.8%[78] - 现金及等价物期末余额12.4925亿港元,较期初11.5841亿港元增长7.8%[78] - 应收款项增加7.6820亿港元,较上年同期3.4635亿港元增长121.8%[77] - 应付款项增加6.3439亿港元,较上年同期3.7539亿港元增长69.0%[77] - 现金及银行结余增加1.709亿港元至17.489亿港元(2024年12月31日:15.779亿港元)[35] - 流动净资产减少42.74亿港元至净流动负债5.796亿港元(2024年12月31日:流动净资产36.944亿港元)[35] - 流动比率降至1.0倍(2024年12月31日:1.6倍)[35] - 借款总额增加至134.658亿港元(2024年12月31日:116.49亿港元)[35] - 杠杆比率大幅上升至1,680.1%(2024年12月31日:1,319.6%)[36] - 金融资产年内出售额为4840.4万港元,年内添置额为3837.2万港元[172] 信用风险与减值 - 房地产行业贷款余额为6.97亿港元,占企业贷款总额的93.4%,较期初基本持平[24][25] - 前五大客户贷款集中度达97.2%,单一最大客户贷款占比44.2%达3.3亿港元[24] - 累计减值拨备864.3百万港元,较2024年末减少263.1百万港元[31] - 第三阶段借款人未偿还本金697.4百万港元,占贷款总额93.2%[32] - 第二及第三阶段债务公允价值分别为37.8百万港元和10.3百万港元[32] - 第三阶段信用减值贷款从2024年底的1.641亿港元大幅减少至2025年中的1554.3万港元,下降90.5%[147] - 第一阶段十二个月预期信用损失贷款从2024年底的8.310亿港元降至2025年中的6.447亿港元,减少22.4%[147] - 2025年上半年贷款撇销总额达1.455亿港元[147] - 第三阶段信用减值贷款及垫款维持在69.74亿港元高位,占该类资产总额的93.2%[152] - 债券投资中第一阶段资产占比从2024年底93.8%提升至2025年中99.2%[150] - 应收账款全部采用简化法处理,未进行三阶段分类[153] - 保证金客户贷款第三阶段信用减值拨备减少1.46亿港元,主要因撇销[155] - 债券投资预期信用损失总额从2025年初的365,212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12,164千港元,降幅达41.9%[158] - 第三阶段(信用减值)债券投资损失从2025年初的350,550千港元大幅减少至203,372千港元,减少147,178千港元[158] - 贷款及垫款预期信用损失总额从2025年初的535,775千港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570,572千港元,增长6.5%[159] - 第三阶段贷款及垫款信用损失从535,547千港元增至570,553千港元,增加35,006千港元[159] - 应收账款预期信用损失从2025年初的709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059千港元,增长49.4%[161] - 悲观场景权重增加10%导致2025年6月30日债务投资减值准备减少3,925千港元[163] - 乐观场景权重增加10%使2025年6月30日债务投资减值准备增加394千港元[163] 市场环境与风险管理 - 香港股市2025年上半年恒生指数涨幅达20%,IPO募资额1070.6亿港元,同比增长701.3%[12] - 2025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3%,位居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12] - 新股上市数量同比增长40%至42宗,首次公开发售集资总额激增701.32%至1070.6亿港元[19] - QFLP基金布局扩展至18只,并在海南及青岛设立首只同类基金产品[21] - 公司金融工具面临信贷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多重财务风险[141] - 风险管理部与运营单位合作识别评估风险,董事会确定整体风险管理原则[142] - 公司通过尽职调查、内部审查和多层审批流程管理信贷风险[143][145] - 对客户进行持续监控,获取管理层变动、行业趋势和财务状况更新信息[145] - 发生违约事件时及时汇报并协商还款方案,必要时采取法律行动[145] 金融工具估值 - 俱乐部债券估值使用25%流动折现率作为不可观察输入值[168] - 非上市权益估值采用3倍至16.4倍销售倍数范围[168] - 优先股估值使用1.5倍至22.2倍销售倍数范围[168] - 非上市权益采用市场法估值,销售倍数范围为2.4倍至14.9倍[170] - 优先股采用市场法估值,销售倍数范围为1.5倍至18.7倍[170] - 俱乐部债券采用近期交易价估值,流动性折现率为25%[170] - 非上市基金采用市场法估值,销售倍数为1.5倍[170] - 金融资产于损益确认的亏损净额为7694.7万港元[172] - 金融负债于损益确认的收益净额为5807.1万港元[172] 股权结构 - 公司已发行股份数目为2,734,392,000股[4] - 董事谭岳衡持有2,000,000股公司股份,约占已发行股份总数0.07%[52] - 交通银行持有公司股份2,000,000,000股,占总已发行股份73.14%[55] - 交银代理人作为信托人持有1,999,500,000股股份[56] - 预展投资(交通银行间接附属公司)实益拥有500,000股股份[56] - 董事肖霆持有A股183,400股,占比0.00%[53] - 董事朱忱持有A股190,000股,占比0.00%[53] - 董事谢洁持有A股120,000股,占比0.00%[53] - 董事王贤家持有A股80,000股,占比0.00%[53] - 董事谭岳衡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