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亚证地产(00271) - 2025 - 中期财报
亚证地产亚证地产(HK:00271)2025-09-17 17:03

收入和利润(同比变化) - 收入为2337万港元,同比下降3.5%[1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为23,370,000港元[4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为24,213,000港元[4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23,37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843,000港元或3%[177] - 公司收入为2337万港元,同比下降84.3万港元(降幅3%)[180] - 期内亏损6326.3万港元,同比扩大271.3%[11] - 公司净亏损为63,263千港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17,037千港元亏损扩大271.3%[2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产生运营亏损63,263,000港元[34][37] - 公司股东应占期间亏损为6326.3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703.7万港元增长271.3%(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69] - 2025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64,605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5,748千港元扩大310%[12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亏损为63,263,000港元,较去年同期亏损17,037,000港元增加46,226,000港元[177] - 公司亏损6326.3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1703.7万港元[180] - 每股基本亏损5.10港仙,同比扩大272.3%[11] 成本和费用(同比变化) - 其他收入为261.2万港元,同比下降59.8%[11] - 其他收入总额为261.2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650.3万港元下降59.8%(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54] - 银行利息收入为126.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39.8万港元下降47.1%(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54] - 融资成本为1336.8万港元,同比下降24.3%[11] - 融资成本为1336.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766.8万港元下降24.3%(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59] - 融资成本为13,368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7,668千港元下降24.3%[128] - 其他开支421.3万港元,同比下降7.3%[11] - 维修及保养费用325万港元,同比增加291.6%[11] - 产生租金收入的投资物业直接营运费用为828.4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54.0万港元增长82.5%(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66] - 未产生租金收入的投资物业直接营运费用为283.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20.1万港元增长28.9%(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66] - 预期信贷亏损模型净减值拨回为27.4万港元,去年同期为净拨回21.5万港元[60] - 所得税抵扣134.2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支出128.9万港元[11] - 所得税抵扣为134.2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支出128.9万港元[63]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亏损6004.7万港元,同比扩大369.5%[11]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净减少6,005万港元确认于损益(2024年全年:减少6,786万港元)[75]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亏损60,047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2,790千港元增长369%[128]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净减少60,047,000港元,较去年同期12,790,000港元增加47,257,000港元[177]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净减少6004.7万港元,去年同期减少1279万港元[180] 现金流表现 - 经营业务净现金流出936千港元,相比2024年同期净流入2,977千港元[2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运营现金流为负936,000港元[34][37]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936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净流入2,584千港元恶化136%[128] - 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出18,702千港元,主要由于投资物业购置23,587千港元[25] - 融资活动净现金流入270千港元,来自新贷款130,000千港元及还款115,000千港元[25] - 应收账款及预付款项增加1,750千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减少2,418千港元[128] - 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减少4,485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0,201千港元降幅收窄56%[128] 资产和负债变化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末的2,297,944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2,165,059千港元,减少132,885千港元(约5.8%)[17][20] - 投资物业价值从2,266,120千港元略降至2,229,660千港元,减少36,460千港元(约1.6%)[17]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从期初22.661亿港元减少至期末22.297亿港元,净减少3.646亿港元[7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68,355千港元减少至49,047千港元,下降19,308千港元(约28.2%)[17][2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683.55百万港元降至490.47百万港元,下降28.3%[114] - 银行存款及现金从263.55百万港元降至119.38百万港元,下降54.7%[114] - 短期银行存款从420.00百万港元降至371.09百万港元,下降11.6%[114] - 现金及银行存款降至4904.7万港元,较期初6835.5万港元减少28.3%[185][187] - 银行借款从100,000千港元增加至180,000千港元,增幅80%[17] - 银行借款从2024年末的100,000,000港元增加至2025年中的180,000,000港元,增幅80%[123][124] - 银行借款增至1.8亿港元,较期初1亿港元增加80%[184][186] - 其他借款从415,000千港元减少至350,000千港元,下降65,000千港元(约15.7%)[20] - 其他借款从2024年末的415,000,000港元减少至2025年中的350,000,000港元,降幅15.7%[123][125] - 总权益从1,742,069千港元下降至1,676,076千港元,减少65,993千港元(约3.8%)[20][23] - 净资产下降至16.76亿港元,较期初17.42亿港元减少3.8%[184][186] - 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从321.52百万港元降至263.05百万港元,下降18.2%[117] - 总资产下降至23.73亿港元,较期初24.31亿港元减少2.4%[184][186] - 总负债与总资产比率升至29%,较期初28%增加1个百分点[185][187] - 资本负债比率升至29%,较期初26%增加3个百分点[185][187] 金融资产和投资表现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172.8万港元,去年同期减少60.3万港元[11] - 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允价值处理之股本工具账面价值从2.596亿港元降至2.323亿港元[94][99] - 交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从126.94百万港元增至163.30百万港元,增长28.7%[101] - 交易应收款项从37.77百万港元增至49.46百万港元,增长30.9%[101] - 其他应收款项从65.57百万港元增至91.30百万港元,增长39.2%[101] - 账龄61-90天的交易应收款项从0增至10.66百万港元[102] - 应收贷款票据全额减值98.14百万港元[104][106] - 非上市投资基金公允价值从529.71百万港元降至496.84百万港元,下降6.2%[111]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包含第三级估值,采用非可观察参数及管理层审阅的估值技术[130][134] - 分类为透过损益按公允价值处理之金融资产的非上市基金投资公允价值为18,419千港元(2025年6月30日)和17,577千港元(2024年12月31日),属于第二级[137] - 分类为透过损益按公允价值处理之金融资产的另一非上市基金投资公允价值为31,265千港元(2025年6月30日)和35,394千港元(2024年12月31日),属于第三级[137] - 分类为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允价值处理之股本工具的非上市股本证券公允价值为23,230千港元(2025年6月30日)和25,960千港元(2024年12月31日),属于第三级[140] - 非上市股本证券估值使用租期收益率参数,范围为2.75%至3.25%(2024年12月31日:2.75%至3.25%)[140] - 非上市股本证券估值使用复归收益率参数,范围为3.25%至3.75%(2024年12月31日:3.25%至3.75%)[140] - 非上市股本证券估值使用市场单位租金参数,范围为每平方尺每月25港元至175港元(2024年12月31日:每平方尺每月25港元至175港元)[142] - 非上市股本证券估值使用缺乏控制和市场折扣率参数,为36.2%(2024年12月31日:32.2%)[145] - 租期收益率增加会导致非上市股本证券公允价值下降[140] - 复归收益率增加会导致非上市股本证券公允价值下降[140] - 市场单位租金增加会导致非上市股本证券公允价值增加[142] - 缺乏控制及缺乏市场性折扣率增加0.5%将导致按公允价值通过其他综合收益计量的非上市股本证券公允价值减少18.2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增加0.5%导致减少19.1万港元)[146] - 按公允价值通过其他综合收益计量的股本工具期末公允价值为2323万港元,较期初2596万港元下降10.5%[150] - 按公允价值通过损益计量的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为3126.5万港元,较期初3539.4万港元下降11.7%[150] - 三级金融资产中按FVTPL计量的金融资产期间实现公允价值收益151.2万港元[150] 业务线收入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固定租金收入为19,932,000港元[4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物业管理费收入为2,613,000港元[4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股息收入为825,000港元[47] 地区表现 - 香港非流动资产总额为22.336亿港元,中国大陆非流动资产总额为61.1万港元(2025年6月30日)[50][52] - 所有收入均来自香港(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50][52] 租赁和物业市场数据 - 香港商用物业租期收益率范围为2.75%-4.25%(2024年:2.75%-3.75%)[86] - 香港商用物业复归收益率范围为3.25%-4.75%(与2024年持平)[86] - 香港商用物业平均市场单位租金为每平方尺每月10.4-102港元(2024年:15-105港元)[86] - 香港车位平均市场单位租金为每平方尺每月3,400港元(2024年:3,500港元)[86] - 港晶中心商用物业平均租用率约90%[178][181] - 未折现经营租赁应收款项总额9065.1万港元,其中一年内到期2790.6万港元(占比30.8%)[152] - 期内新增投资物业购置金额2,359万港元(2024年全年:6,482万港元)[75] 关联方交易 - 关联方交易管理费收入121千港元,较去年同期210千港元下降42.4%[157] - 向最终控股公司支付租金及物业管理费515千港元,与去年同期524千港元基本持平[157] - 从中级控股公司天安中国获得管理费收入48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610千港元下降21.3%[157] - 支付给天安中国的利息费用84千港元,较去年同期1837千港元大幅下降95.4%[157] - 关联方其他应收款项从最终控股公司增加至60,000港元,从中间控股公司增加至50,000港元[160] - 关联方应付贷款从中间控股公司增加至50,000,000港元,年利率为2.35%,需于2027年4月偿还[160][167] - 关联方财务担保为银行信贷提供担保,已使用部分为180,000,000港元,未使用部分为0港元[160] - 关联方贷款融通未使用部分为250,000,000港元[160] 资本和承诺 - 资本承诺中投资物业改善工程合约金额1348.4万港元,较2024年末2006.3万港元下降32.8%[155] - 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数量为1,240,668,945股,对应股本金额为681,899千港元[120] - 投资物业抵押贷款账面值为1,269,000,000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减少25,000,000港元[163][165] 流动性和融资能力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92,407,000港元[34][3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有180,000,000港元的银行借款被分类为流动负债[34][3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总额为250,000,000港元的未使用资金融通[35][38] - 公司持有北京敬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5%股权已全数计提减值并处于清算过程中[92][9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董事会决议不宣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24年同期:无)[73][79] - 公司未宣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76] - 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已根据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编制,未发现重大不符事项[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