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银资本(01141) - 2025 - 中期财报
民银资本民银资本(HK:01141)2025-09-22 16:3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报告期间收入约2.454亿港元,同比上升约56.7%[6] - 报告期间净利润约1.179亿港元,同比上升约48.0%[6]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同比增长48.0%至117.9百万港元[18] - 集团收入同比增长56.7%至245.4百万港元[19]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溢利同比增长48.0%至117.93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79.673百万港元[62] - 基本每股盈利为10.73港仙,去年同期为7.16港仙,同比增长49.9%[62] - 公司期内溢利(净利润)为117,930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79,673千港元增长48.0%[66] - 公司总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156.67亿港元增长至2025年同期的245.44亿港元,增幅达56.7%[74][75] - 总收入从2024年同期的156.7百万港元增至2025年的245.4百万港元,增幅56.6%[79]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从2024年同期的79.7百万港元增至2025年的117.9百万港元,增幅48.0%[8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行政开支及融资成本总额从136.7百万港元略降至134.1百万港元,其中融资成本从58.2百万港元降至48.4百万港元[29][31] - 公司融资成本同比下降16.9%至48.368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58.174百万港元[62] - 减值亏损大幅增加272.4%至36.127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9.698百万港元[62] - 融资成本从2024年同期的58.2百万港元降至2025年的48.4百万港元,降幅16.8%[83] - 减值亏损从2024年同期的9.7百万港元大幅增至2025年的36.1百万港元,增幅272%[82] 债券承销业务表现 - 完成162笔债券承销发行,比去年同期增长37%[7] - 总承销规模超过17.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7] - 承销规模位居行业第一梯队[7] - 境外债券承销业务客群以金融机构和投资级地方国企为主[7] - 中资离岸债券发行的数量和规模较上一期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7] 资产管理业务表现 - 民银融汇大中华精选债券基金净值上涨3.09%[10] - 民银融汇大中华策略基金净值上涨7.40%[10] - 公司成功获准发行证监会授权美元货币市场基金[11] - 民银融汇大中华精选债券基金蝉联三年期大中华债券型基金业绩榜第一名[11] - 民银融汇大中华策略基金荣获一年期混合型基金业绩榜第四名[11] - 民银丰收二号基金首次斩获大中华固定收益对冲基金三年期投资表现大奖[11] - 资产管理分类收入增长至93.3百万港元,业绩增长至82.9百万港元[19] - 资产管理分类收入从51.5百万港元大幅增长至93.3百万港元,分类溢利从39.6百万港元增至82.9百万港元[27] - 资产管理部门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5.15亿港元大幅增长至2025年同期的9.33亿港元,增幅81.2%[74][75] - 资产管理费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5.15亿港元增长至2025年同期的9.33亿港元,增幅81.2%[74] - 资产管理费收入从2024年同期的51.5百万港元增至2025年的93.3百万港元,增幅81.2%[79] - 资产管理及投资顾问服务费收入增至9015.7万港元(去年同期4879.8万港元),增幅84.8%[111][113] - 表现费收入9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0)[111][113] 企业融资及证券业务表现 - 证券承销保荐服务及资产管理费类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加[6] - 公司完成14个IPO承销项目较2024年同期新增3单[12] - 公司协助4个IPO项目于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12] - 证券分类收入增长至59.0百万港元,业绩扭亏为盈至溢利28.1百万港元[20] - 企业融资及咨询分类收入增长至42.9百万港元,业绩增长至25.8百万港元[19] - 企业融资及咨询分类收入从25.8百万港元增至42.9百万港元,分类溢利从13.6百万港元增至25.8百万港元[28] - 企业融资及咨询部门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2.58亿港元增长至2025年同期的4.29亿港元,增幅66.5%[75] - 证券部门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1468.2万港元激增至2025年同期的5901.5万港元,增幅达302%[75] - 包销佣金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1044.2万港元大幅增长至2025年同期的4938万港元,增幅372.7%[74] - 财务顾问及保荐服务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2.37亿港元增长至2025年同期的3.61亿港元,增幅52.7%[74] - 证券部门业绩从2024年上半年亏损562万港元转为2025年同期盈利2812.8万港元[76][77] - 包销及配售佣金收入从2024年同期的10.4百万港元大幅增至2025年的49.4百万港元,增幅373%[79] 投资业务表现 - 公司增加对部分高收益债券投资的预期信贷亏损拨备[8] - 公司调整若干股本投资的公允价值[8] - 固定收益直接投资分类收入增长至52.9百万港元,亏损收窄至15.8百万港元[21] - 其他投资及融资分类收入下降至25.0百万港元,溢利下降至16.0百万港元[22] - 自营投资资产规模从25亿港元增长至27亿港元,其中债券投资从17亿港元增至19亿港元[24] - 投资组合总收入从62.4百万港元下降至50.2百万港元,降幅约19.6%[24] - 债务证券利息收入从22.8百万港元降至16.6百万港元,股息及其他投资收入从34.0百万港元降至26.5百万港元[24] - 固定收益直接投资部门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6.21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同期的4.98亿港元,降幅19.8%[75] - 其他投资及融资部门业绩从2024年上半年盈利9299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同期的1596.9万港元,降幅82.8%[76][77] 资产和负债状况 - 公司总债项为2434.7百万港元,较2024年末1951.0百万港元增长24.8%[36] - 来自民银国际贷款本金1353.2百万港元,年利率4.5%(2024年:4%)[36] - 回购协议项下金融资产账面金额1346.3百万港元,较2024年末957.7百万港元增长40.5%[36] - 资本负债比率61.0%,较2024年末58.4%上升2.6个百分点[36] - 股东应占权益总额从13.9亿港元增长至15.6亿港元[33] - 流动资产从37.7亿港元增至48.9亿港元,速动资产从19.5亿港元增至24.7亿港元[35] - 流动比率从1.6降至1.4[35] - 债券投资总额从17.1亿港元增至19.0亿港元,其中FVTPL债券从1.9亿港元大幅增至4.3亿港元[23]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大幅增加140.7%至598.287百万港元,去年底为248.55百万港元[64] - 代客户持有之现金激增227.6%至692.271百万港元,去年底为211.321百万港元[64] - 透过损益按公允价值列账之金融资产增长32.2%至1,217.835百万港元[64] - 公司总资产净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388,770千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1,556,154千港元,增幅为12.1%[65] - 公司流动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2,429,502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375,228千港元,增幅为38.9%[65] - 来自中间控股公司的贷款从1,234,965千港元增至1,402,441千港元,增长13.6%[65] - 根据回购协议出售之金融资产从734,923千港元增至1,081,491千港元,增长47.2%[65]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3,844.5百万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4,947.3百万港元,增幅28.7%[78] - 公司总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2,455.7百万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391.1百万港元,增幅38.1%[78] - 贷款及垫款账面总值从2024年底的256.5百万港元微增至2025年6月的258.5百万港元[91] - 应收账款总额从883.87亿港元下降至873.15亿港元,减少10.72亿港元(降幅1.2%)[92] - 孖展客户应收账款从476.22亿港元增至515.06亿港元,增加38.84亿港元(增幅8.2%)[92] - 现金客户应收账款从42.36亿港元降至21.96亿港元,减少20.40亿港元(降幅48.2%)[92] - 最大客户应收账款占现金及孖展客户总额的53%(2024年末:55%)[94] - 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允价值列账的金融资产从153.99亿港元降至145.11亿港元,减少8.88亿港元(降幅5.8%)[96] - 透过损益按公允价值列账的金融资产从92.10亿港元增至121.78亿港元,增加29.68亿港元(增幅32.2%)[97] - 应付账款总额从27.05亿港元增至73.87亿港元,增加46.82亿港元(增幅173.1%)[98] - 来自中间控股公司贷款从123.50亿港元增至140.24亿港元,增加16.74亿港元(增幅13.6%)[100] - 已抵押证券公允价值从27.90亿港元增至28.72亿港元,增加0.82亿港元(增幅2.9%)[93] - 回购协议出售金融资产账面值从9.58亿港元增至13.46亿港元,增加3.88亿港元(增幅40.5%)[101] - 来自中间控股公司贷款余额增至14.02亿港元(去年末12.35亿港元),年利率4.5%[112][113] - 应收中间控股公司账款增至7226.6万港元(去年末5815.9万港元)[112] - 非上市投资基金账面价值增至7.43亿港元(去年末6.91亿港元),涉及7只基金[118][121] - 最终控股公司分行银行结余总额1.65亿港元(公司账户6856万+独立账户9607万)[112] - 应付中间控股公司款项从去年末10.32亿港元降至0港元[112] - 应付利息增至4922.2万港元(去年末1890.4万港元)[113] 现金流状况 - 经营业务所得的现金净额为244,851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871,248千港元下降71.9%[69]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值物从期初的248,550千港元增至期末的598,287千港元,增长140.7%[69] - 公司通过新借贷筹集资金448,654千港元,同时偿还借贷款项313,625千港元[69] 投资组合及公允价值变动 - 其他全面收益总额为50,106千港元,其中可转回公允价值储备增加18,669千港元,不可转回增加31,437千港元[66] - 公司累计亏损从2,386,296千港元减少至2,268,688千港元,改善117,608千港元[6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第三级金融资产中非上市股本投资公允价值为43,111千港元,较期初40,552千港元增长6.3%[106][107] - 非上市投资基金公允价值为743,353千港元,较期初691,032千港元增长7.6%[106][107] - 透过其他全面收益列账的债务投资公允价值下降46.1%,从23,405千港元降至12,620千港元[108] - 上市股本投资(第二级)公允价值大幅下降65.8%,从117,678千港元降至40,200千港元[106] - 债务投资(第二级)公允价值增长451.2%,从70,889千港元增至390,729千港元[106] - 透过其他全面收益列账的股本投资(第二级)增长12.8%,从808,355千港元增至912,211千港元[106] 公司治理和股东信息 - 公司于报告期间在联交所回购2,287,000股股份,总代价为0.652百万港元[59][60] - 中国民生银行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公司760,588,477股股份,占总股本69.19%[54] - 公司于2025年上半年以每股0.235至0.330港元价格回购2,287,000股普通股,总代价约652,000港元[104] - 公司于2024年以每股0.16至0.56港元价格回购10,643,000股普通股,总代价约2,651,000港元[104] - 主要管理层成员薪酬保持稳定,2025年上半年短期雇员福利支出为450千港元[110] - 公司法定股本为2,500,000千股普通股,每股面值0.4港元,总面值1,000,000千港元[103] - 未派发中期股息[48],股份奖励计划可授出114,446,894股[50] 其他运营数据 - 员工总数100人,较去年同期88人增长13.6%[45] - 员工总成本45.8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40.6百万港元增长12.8%[45] - 无重大或然负债[39]、无资产抵押[38]、无重大资本承担[42] - 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计划[41],无重大附属公司收购出售[43] - 未使用衍生金融工具对冲外汇风险,主要风险来自美元资产负债换算[44]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增长至10.73港仙[18] - 每股基本盈利基于1,099.3百万股加权平均普通股计算[87] - 支付予中间控股公司利息开支增至3026.5万港元(去年同期2160.4万港元),增幅40.1%[111] - 办公室共享费用收入维持444万港元[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