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营业额为3.409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4.542亿元人民币下降24.9%[12][1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股东应占净亏损为2.08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2.217亿元人民币(经重列)收窄6.2%[12][17]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4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4.54亿元下降25%[57][58] - 2025年上半年亏损2.08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亏损2.22亿元)[60][6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税后亏损为人民币208,066千元,较去年同期亏损221,735千元收窄6.2%[17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基本每股亏损为人民币0.46元,较去年同期0.49元改善6.1%[177] - 期内亏损约为人民币2.08亿元[7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208,066千元人民币[183] - 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2.08亿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2.22亿元略有收窄[19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成本为人民币162,514千元,同比增长6.9%[17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行政开支为人民币43,878千元,同比下降8.2%[17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成本为人民币343,169千元,同比下降29.7%[17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净收入及收益为人民币2,879千元,同比下降91.5%[175] - 呆账拨备从2024年同期2,000万元降至200万元[60][62] 再生铜业务表现 - 再生铜产品销量为4,877吨[22][25] - 再生铜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3.39亿元[22][25] - 再生铜产品销售额3.394亿元,同比下降24%(2024年同期:4.459亿元)[57][59] - 铜产品销量4,877公吨,同比下降30%(2024年同期:7,004公吨)[59] - 铜产品平均售价每吨69,596元人民币,同比上涨9%(2024年同期:63,658元)[59] 其他业务线表现 - 通信电缆及输配电业务因缺乏营运资金和房地产行业市况不佳而暂停运营[22][25] - 公司主营业务为铜铝及相关产品的制造销售[186] 破产重整进展 - 公司部分营运附属公司已申请并获法院批准进行破产重整[18] - 公司五家子公司(铜鑫、金循环、泰越、银联湘北、湖北融晟)正在进行破产重整以重组债务[33][34] - 子公司破产重整申请于2022年6月6日(铜鑫、金循环、泰越)及2023年5月25日(泰越单独)提交法院[36][37] - 银联湘北被债权人申请清盘涉及债务约人民币1190万元[38][40] - 保和新世纪破产重整申请于2025年2月24日提交法院[47][48] - 金鑫破产重整申请于2025年5月12日获法院受理[47][48] - 铜鑫金循环泰越第二次债权人会议于2024年6月3日举行[46][48] - 湖北融晟预重整申请于2023年9月12日获法院批准[41][43] - 铜鑫金循环实质合并破产重整于2023年12月26日获法院裁定[42][44] - 银联湘北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于2024年1月5日举行[38][40] 流动性及偿债能力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8万元人民币,较2023年末的361.3万元人民币大幅减少75.64%[12] - 应付款项周转天数为841天,较2023年末的578天显著增加[1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90万元(2024年底:360万元),不包括3,210万元质押存款[66][67] - 计息借款总额16.52亿元,较2024年底16.66亿元减少1,400万元[65][71][73] -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841天(2024年底:578天),公司正进行债务重组[70][73] - 公司净负债约为人民币43.619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和人民币41.615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79] -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为0.1(截至2025年6月30日及2024年12月31日)[78] - 债务权益比率为-38%(截至2025年6月30日)和-40%(截至2024年12月31日)[78] - 净债务权益比率为-38%(截至2025年6月30日)和-40%(截至2024年12月31日)[78] - 公司欠科发委托贷款约人民币2.99亿元(截至2020年12月31日)[76] - 公司净流动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4,711,009千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4,897,048千元人民币,增加了186,039千元人民币[181] - 公司净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4,161,503千元人民币扩大至2025年6月30日的4,361,867千元人民币,增加了200,364千元人民币[181]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12月31日的3,613千元人民币大幅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880千元人民币,降幅达75.6%[180] - 公司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从2024年12月31日的2,638,762千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2,837,525千元人民币,增长了198,763千元人民币[180] - 公司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1,642,001千元人民币略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627,777千元人民币,减少了14,224千元人民币[180]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大幅减少至88万元,较期初的361.3万元下降75.6%[184] - 公司净流动负债高达48.97亿元,净负债达43.62亿元,存在重大流动性风险[199] - 一年内到期债务达16.52亿元,但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88万元,偿债能力严重不足[199] - 公司已违约银行借款16.28亿元及应付票据2400.3万元[199] - 多个银行账户被冻结,物业厂房设备及存货被查封,涉及多项诉讼[199] 资产和抵押情况 - 公司抵押资产账面净值为人民币3.353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包括物业厂房设备1.968亿元、使用权资产7977万元、存货2658万元及银行存款3214万元[82] - 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从2024年12月31日的387,299千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374,901千元人民币,减少了12,398千元人民币[180] - 公司使用权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95,846千元人民币略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93,631千元人民币[180] 现金流状况 -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由正转负,2025年上半年为-217.8万元,而2024年同期为781.3万元[18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4.7万元,主要由于物业厂房设备支出27.4万元[184] - 融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42.1万元,主要用于偿还关联方款项[184] 股东结构及股权变动 - 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448,155,726股[109] - 董事俞建秋实益拥有620,400股好仓,占股0.14%[104] - 俞建秋通过时建有限公司持有32,768,240股好仓和20,000,000股淡仓,分别占股7.31%和4.46%[104][106] - 董事鄺伟信实益拥有327,260股好仓及400,000股非上市实物结算衍生工具,总权益占股0.16%[104][107] - 董事朱玉芬通过非上市实物结算衍生工具持有300,000股好仓,占股0.07%[104][107] - 主要股东绵阳国资办通过受控法团持有71,799,456股好仓,占股16.02%[115] - 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持有9,048,529股好仓,占股2.02%[115] - 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对70,000,000股股份拥有抵押权益,占股15.62%[115] - 股东Kwek Steven Poh Song通过受控法团持有28,031,290股好仓,占股6.25%[115] - 时建有限公司曾质押27,800,000股予华融国际,其中7,800,000股已于2022年3月31日解除质押[107] - 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448,155,726股[117] - Leung Lisa通过Prosper Rich Investments Limited持有55,762,726股好仓,占总股本12.44%[117][122] - Huang Weiping通过三家全资公司合计持有31,031,700股淡仓,占总股本6.92%[117][129] - 绵阳园城融合持有50,000,000股淡仓,占总股本11.16%[117] - 绵阳科技城发展投资持有31,031,700股抵押权益,占总股本6.92%[117][130] - 陈文海与何骏宇作为共同接管人持有87,672,800股,占总股本19.56%[117][126] - 绵阳国资办通过富乐投资和赞泰实业间接持有71,799,456股[122] - 华融国际直接持有9,048,529股,并持有70,000,000股抵押权益[122] - Kwek Steven Poh Song通过Quaestus Capital间接持有28,031,290股[118] - 中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子公司间接持有华融国际88.1%股权[12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无任何人士持有5%或以上的股份权益或淡仓[133] - 主要股东时建有限公司于2025年3月被强制出售5,112,000股股份[158] - 2025年3月6日至11日期间,控股股东Epoch Keen因融资安排被强制出售公司股份5,112,000股[155] 购股权计划 - 已屆滿購股權計劃於2024年1月28日到期,自2014年2月21日生效[134][136] - 截至2025年1月1日及2025年6月30日,可供授予購股權數目均為0,佔已發行股份總數0%[135][136] - 董事鄺偉信持有400,000份購股權,行使價每股4.65港元[138] - 董事朱玉芬持有300,000份購股權,行使價每股4.65港元[138] - 僱員(不包括董事)持有10,580,000份購股權,行使價每股4.65港元[138] - 服務提供者類別購股權於期間註銷2,700,000份,期末餘額為0[138] - 所有類別購股權總數從13,980,000份減少至11,280,000份,變動原因為註銷[13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內,無任何購股權被授予、行使、註銷或失效(除已披露註銷外)[139][140] - 購股權公平值評估採用二項式模型,具體輸入參數未披露[141] - 2021年12月14日授予董事的购股权公平值为每股0.1003港元,行使价为0.465港元[143] - 2021年12月14日授予其他雇员的购股权公平值为每股0.08111港元,预期波幅达84.7%[143] - 2016年5月31日授予合资格参与者的购股权公平值为每股1.45港元,预期年期6.3年[143] - 2015年7月23日授予合资格参与者的购股权公平值为每股0.22港元,预期年期仅1.5年[143] - 购股权估值采用二项式模型,主观输入假设变动会重大影响公平值估计[145][149] 管理层及公司治理 - 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俞建秋先生同时担任两个职位,董事会认为符合集团最佳利益[148][151] - 除俞建秋先生外,所有董事确认在2025年上半年遵守了证券交易行为准则[154] - 公司未就董事法律行动安排保险,因服务费报价超出预算[147][151] 股息政策 - 公司2025年中期不派发股息[50]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2024年同期:无)[52] 市场环境与行业趋势 - 上海期货交易所铜价在2025年5月达到峰值约每吨8.26万元人民币[16] - 亚太地区铜市场预计从2025年1,361.6亿美元增长至2034年2,13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5.3%[28][31] - 铜进口增长因全球关税调整前的预期性购买而激增,但后续因住房竣工量放缓等因素减速[23][26] - 美国需求收缩导致过剩供应转向亚洲,对下半年铜价构成下行压力[24][26] - 房地产市场需求疲软导致产品销售受阻[22][25] - 长期需求驱动因素包括城市化、智能技术普及及低碳能源转型[28][31] 外汇影响 - 公司持有港元计值借款本金总额约3.762亿港元[86] - 外汇兑换差额损失约人民币770万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8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汇兑收益为人民币7,702千元,去年同期为汇兑损失5,603千元[175] 其他财务数据 - 总负债为54.294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末的52.446亿元人民币增加3.52%[12] - 总权益为负43.619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末的负41.615亿元人民币恶化4.81%[12] - 净亏损率为61.0%,较2024年同期的48.8%有所扩大[14] - 公司总权益从2024年12月31日的-4,161,503千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4,361,867千元人民币[181] - 公司累计亏损从2025年1月1日的6,973,573千元人民币扩大至2025年6月30日的7,173,349千元人民币,增加了199,776千元人民币[183] - 资本承担为人民币2580万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及2024年12月31日)[92] 员工成本 - 公司员工总数截至2025年6月30日为248人较2024年底250人减少2人[49][5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1140万元[49][51] 证券交易与禁售期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46][150] - 公司2024年度业绩禁售期为2025年1月30日至2025年4月1日[161][165]
中国金属利用(01636) - 2025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