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阳光药(06887) - 2025 - 中期财报
东阳光药东阳光药(HK:06887)2025-09-29 21:04

收入和利润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额为19.3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5.0%[3] - 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14.6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1%,毛利率为75.74%[3]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2.1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1.5%,经营溢利率为10.83%[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为4637万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为盈利1.42亿元人民币[3] - 2025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0.11元[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19.3767亿元,核心产品可威收入为人民币13.0118亿元[178][17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权益持有人的亏损及全面收益总额为人民币5427万元[178][17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人民币14.676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8.12%[181][183] - 除税前溢利为人民币9565万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6.077亿元下降人民币5.1207亿元,主要由于核心产品可威销量减少[194][196] - 期间净利润为人民币1465万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4.7343亿元下降人民币4.5878亿元,主要由于核心产品可威销量减少[198] - 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及全面收益总额为人民币5427万元,较去年同期的盈利人民币1.3863亿元减少人民币1.929亿元,主要由于奥司他韦产品销量减少[199] 成本和费用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销售成本为人民币4.7006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人民币7007万元[180][182] - 总费用为人民币14.06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5.125亿元下降6.99%[187][188] - 分銷成本增加4.66%至人民币7.156亿元,主要由于广告推广投入增加[188][189] - 行政管理开支增加11.19%至人民币3.091亿元,主要由于无形资产摊销增加[188][191] - 研发成本为人民币3.482亿元,同比下降13.46%[188][192] - 融资成本下降11.95%至人民币1.143亿元,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利息[188][193] - 所得税费用为人民币810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343亿元下降人民币5329万元,主要由于除税前溢利下降[197][200] 其他财务数据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净额为人民币3483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人民币4361万元[185][186]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值损失拨回人民币8035万元,同比变化-531.27%[188] 核心产品表现 - 磷酸奥司他韦产品实现收入13.0118亿元人民币[156] - 磷酸奥司他韦产品实现营业额人民币13.0118亿元[159] - 胰岛素系列产品上半年收入人民币1.22亿元,同比增长148.0%[161][164] - 依米他韦磷酸盐胶囊实现收入人民币4230万元[162][164] 研发管线与进展 - 公司研发管线包含100款在研药物,其中49款为1类创新药[37] - 公司有1款1类创新药已提交新药上市申请[37] - 公司有10款1类创新药处于II期或III期临床试验阶段[37] - 公司2款创新药于2025年2月及3月在中国首次获批上市[44][45] - 公司2款生物类似药已申请上市[44] - 公司2款仿制药产品在欧美国家获得药品注册批件[44] - 公司于2025年1月及6月在中国分别提交2款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上市申请[45] - 公司共2款仿制药产品获得药品注册批准,分别为利伐沙班片美国注册批件和奥司他韦干混悬剂德国注册批件[47][48] - 公司治疗泛基因型慢性丙肝的两款1类新药奈塔纳韦磷酸胶囊和恩考福布韦片分别于2025年2月及3月获批上市[80] 临床试验进展 - 公司GLP-1/GIP/GCG三靶创新药HEC-007于2025年4月首次获得临床试验批准[49] - 公司GDF15激动剂创新药HEC-301于2025年7月首次获得治疗肥胖的临床试验批准[49] - 公司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新药盐酸伊非尼酮片于2025年5月获批开展III期临床试验,成为该适应症首个进入III期临床的国产创新药[50][54] - 公司治疗复发或难治FLT3-ITD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苯磺酸克立福替尼片III期临床于2025年6月处于快速入组阶段[51][55] - 公司HECB1502201注射液(富马酸伏诺拉生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III期临床试验于2025年3月启动,目前处于入组阶段[52][55] - 公司HEC53856片治疗化疗引起的贫血的II期临床于2025年6月完成入组,目前处于受试者随访阶段[53][56] - HEC88473注射液于2024年11月与Apollo Therapeutics订立独家海外许可及商业化协议,目前处于临床II期[96][97] - HEC-007注射液于2025年1月提交IND申请,2025年4月获临床批文,计划近期启动I期临床[99][100] - HEC169584胶囊于2024年12月获得临床试验许可,计划近期启动I期临床[101][102] - HEC-301注射液于2025年7月获得NMPA颁发的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104] - HEC151注射液于2025年6月在中国提交了IND申请[105] - HEC-301注射液于2025年7月获得NMPA临床试验许可通知书[106] - HEC151注射液于2025年6月在中国递交IND申请[107] - HECB1502201(富马酸伏诺拉生注射液)于2025年3月开始III期临床试验入组[108][109] - 苯磺酸克立福替尼片有望在2024年完成III期临床中期分析所需样本量的入组[113][114] - HEC53856片已完成针对化疗相关贫血的II期临床试验入组[116] - HEC53856片已完成II期入组,用于治疗化疗相关性贫血的I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117] 临床数据结果 - 盐酸伊非尼酮片II期临床结果显示,200mg组较基线FVC仅下降3.3mL,相较安慰剂组改善超过80mL,具有统计学意义(P<0.1),延缓下降比例达96%[61] - 盐酸伊非尼酮片200mg组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组及吡非尼酮组相近,药物相关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吡非尼酮组[61] - 银非尼酮关键临床II期结果显示,200mg组患者24周时用力肺活量较基线仅下降3.3毫升,而安慰剂组改善超过80毫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2] - 在相同试验中,银非尼酮200mg组相对于安慰剂组的用力肺活量下降延迟比例达到96%,显著优于吡非尼酮组的47%[62] - 公司的丙肝治疗方案实现了高达95.0%的SVR12率,且药物相互作用风险低于同类已上市疗法[80] - 公司丙肝产品组合对泛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SVR12高达95.0%[81] - 奥洛格列净临床数据显示,24周给药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峰值改善幅度在同靶点药物中处于领先水平[94][95] - 盐酸伊非尼酮200mg组24周FVC较基线数据较安慰剂组延缓下降比例达96%[89] 研发能力与资源 - 公司研发团队由超过1100名研发人员组成[5] - 公司在包括中国、美国和欧洲在内的国家和地区拥有150款获批药物,其中包含49款1类在研创新药物[15][17] - 公司研发团队规模超过1,100名研发人员[36] - 公司拥有超过150款获批药物和3款已上市创新药[37] - 公司于2024年成功实现1款在研创新药HEC88473的海外授权[37] - 公司自主研发的siRNA药物HECN30227已于2025年8月提交临床试验申请[72][74] - 公司是仅有的两家针对美国市场开发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并成功递交BLA的中国制药企业之一[92] 知识产权与专利 - 公司于2025年上半年共申请发明专利申请95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9件[65][6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申请发明专利总量2,513件,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合计1,446件[65][67] - 公司荣获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金奖(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149][153] - 公司荣获第二届湖北专利金奖(作为丙型肝炎抑制剂的桥环化合物)[151][153] 销售与市场网络 - 公司销售网络覆盖中国超过2500家三级医院、9600家二级医院及89000家一级医院[1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1888名专业销售员工[10] - 公司拥有1,888名专业销售人员,销售网络覆盖超过2,500家3级医院、9,600多家2级医院及89,000多家1级医院[12] - 销售团队拥有1,888名专业销售人员[155] - 销售网络覆盖中国超过2,500家三级医院、9,600家二级医院及89,000家一级医院[155] 产品准入与医保 - 公司核心产品磷酸奥司他韦(可威)被列入2024年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11] - 公司核心产品磷酸奥司他韦(可威)于2024年入选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13] - 公司丙肝产品组合是中国国内唯一同时覆盖基因特异性和泛基因型治疗方案的药物[80] 生产与产能 - 公司松山湖生产基地化学药年产能达18亿片/粒[170] - 宜都生产基地胰岛素注射液年产能超1500万支[171] - 宜都生产基地化学固体制剂年理论产能超35亿片/粒[171] - 宜都生产基地颗粒剂年理论产能达16亿袋[171] - 宜都生产基地冻干粉针剂年理论产能达450万瓶[171] - 松山湖生产基地化学药年产能达18亿片/粒,并获得美国、欧盟和中国GMP认证[172] - 宜都生产基地为国内最大磷酸奥司他韦制剂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超1500万支注射剂[173] - 宜都生产基地固体制剂理论年产能超35亿片/粒、16亿包颗粒及450万支冻干粉针剂[173] - 公司预期将于2026年建成符合国际GMP标准的规模化生物药设施[172] 临床前研究数据 - 在研产品盐酸伊非尼酮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活化的IC50优于吡非尼酮200-500倍[86] - 盐酸伊非尼酮在临床前研究中可显著降低肺血管及支气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降低率达70%[90] - HEC-007口服剂型同剂量下最大血药浓度达已上市产品的2倍以上,生物利用度更优[99][100] - HEC-301注射液临床前研究显示其半衰期在动物模型中为同类药物的近4倍[104] - HEC-301注射液临床前研究显示其半衰期接近同类药物的4倍[106] - HEC201625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示出与PD-L1抗体相当或更强的抗肿瘤活性[121][122] 合作与商业化 - 苯磺酸克立福替尼片于2024年11月25日签署独家商业化合作协议[113][114] - 公司预期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将于2026年上半年获得FDA的BLA批准[92] - 奥洛格列净(Olorigliflozin)上市申请已提交NMPA并于2025年5月递交补充资料,目前处于审评阶段[94][95] 技术平台与AI应用 - 公司AI药物智能发现平台将PCC筛选时间从2-3年减少至1.5年[128][129] - 公司联合发布了全球首个基于预训练与神经常微分方程耦合的药代动力学预测模型[130] - 公司构建了从剂型设计到质量预测的全流程制剂大模型,实现三大核心功能[130] - HEC-GEN模型已应用於甲状腺激素受体靶向药物研发项目HEC169584[131] - 垂直大模型整合超过210,000条制剂记录[144] - 垂直大模型整合超过12,000篇药剂学出版物[144] - 垂直大模型整合超过2,000项核心工艺专利[144] - 垂直大模型整合中美欧日药典数据[144] - 垂直大模型基於本地部署的DeepSeek-R1模型构建[144] - HEC-PK模型基於公司近十年自主研发的小分子化合物数据构建[136] - HEC-CYPs模型采用预训练与微调策略进行风险评估[139] - HEC-Transporters模型采用创新多任务学习策略联合建模[141] - 药物制剂垂直大模型知识库涵盖超过21万条制剂配方、1.2万余篇药剂学文献、2,000余篇核心工艺专利[145] - HEC169584已获得临床试验许可,是公司AIDD实验室开发的首款在研小分子新药[123][125] 学术交流与认可 - HEC921注射液临床前研究结果在2025年AACR年会上以壁报形式发表[118][119] - 公司入选“2025中国药品研发实力排行榜TOP100”[150][153] - 公司入选“2025中国医药工业综合竞争力百强榜”[152][153] - 公司入选“2025中国创新药企TOP101”榜单[154][157] 资产与负债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120.63亿元人民币,总负债为74.60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为46.04亿元人民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