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18个月收益为875,247千港元,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471,779千港元增长85.5%[5] - 期内亏损为306,263千港元,较上年度亏损383,293千港元收窄20.1%[6] - 公司总收益为8.752亿港元,相比上一个完整财年的4.718亿港元,增长了85.5%[13] - 公司整体报告分类亏损为3.063亿港元,较上年同期的3.902亿港元亏损有所收窄[14][15][16] - 来自外部客户的收益大幅增长至875,247千港元,相比上一财年471,779千港元增长85.5%[18] - 公司期内亏损为320,734千港元,相比上年度亏损385,961千港元有所收窄[31]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18个月录得亏损约3.06263亿港元,较上一年度约3.83293亿港元减少20%[4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十八个月,集团产生亏损约306,827,000港元(2023年:亏损约383,293,000港元)[6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期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为306,263,000港元[79] 各业务线收益表现 - 数码视频产品销售收入为4.65亿港元,是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占总收益的53.1%[13] - 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充电服务及零部件加工)收入为3.825亿港元,占总收益的43.7%,其中零部件加工收入同比大幅增长435%[13][14] - 数码视频业务收益为465,032千港元,相比上一财年229,223千港元增长102.9%[19][20] - 新能源汽车业务收益为382,549千港元,相比上一财年211,277千港元增长81.1%[19][2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十八个月,数码视频业务营业额增至约465,032,000港元,较去年增加约103%[6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十八个月,新能源汽车业务营业额约382,549,000港元,较去年增加约81%[6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十八个月,云生态大数据业务营业额约4,472,000港元,较去年增加约60%[6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十八个月,物业投资业务营业额约23,194,000港元,较去年减少约1%[68] 成本和费用 - 期内毛利为60,814千港元,较上年度61,739千港元下降1.5%[5] - 期内融资成本为83,800千港元,较上年度55,090千港元增长52.1%[5] - 融资成本为83,800千港元,相比上一财年55,090千港元增长52.1%[28]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83,161千港元,较上年度66,258千港元有所增加[29] - 员工成本总额为111,838千港元,较上年度90,563千港元增长约23.5%[29] - 公司毛利率从约13.09%下降至6.95%[49] - 报告期内雇员薪酬总额约1.118亿港元,较2023年约9056.3万港元增加约23.5%[61] 其他收入及收益/亏损 - 期内其他收入为67,351千港元,较上年度39,496千港元增长70.5%[5] - 期内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亏损172,299千港元,较上年度亏损247,875千港元收窄30.5%[5] - 其他收入中来自联营公司的利息收入为35,964千港元,相比上一财年8,040千港元增长347.3%[27] - 其他收入中政府补助为24,638千港元,相比上一财年11,073千港元增长122.5%[27] - 投资物业公允值亏损大幅增至120,803千港元,上年度为25,723千港元[29] - 公司投资物业录得重大公允值亏损约1.20803亿港元(2023年:约2572.3万港元)[52] - 出售按公允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股本投资,预期录得出售收益约2283.4万港元[54] 资产、负债及现金流状况 - 于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971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4,247千港元下降30.0%[7] - 于2025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额为1,024,314千港元,非流动负债为291,339千港元[7][9] - 于2025年6月30日拖欠间接股东计息贷款还款约414,871千港元[9] - 公司权益由2023年12月31日82,936千港元转为2025年6月30日亏损236,424千港元[7] - 公司总资产为18.76亿港元,较2023年底的22.36亿港元减少了16.1%[16] - 公司总负债为21.13亿港元,较2023年底的21.53亿港元略有减少[16]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结余从2023年末的424.7万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297.1万港元[43] - 公司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总额从2023年末的12.21696亿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6.5222亿港元[41]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从2023年末的3.94453亿港元减至2025年6月30日的3.18071亿港元[51] - 公司债项净额约为20.56955亿港元(2023年:约21.07091亿港元)[51] - 于2025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约为1,024,314,000港元,负债净额约为236,424,000港元[79] - 于2025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值物约为2,971,000港元[79] - 于2025年6月30日公司须于一年内或应要求偿还之债务约为627,197,000港元[79] - 于2025年6月30日公司拖欠偿还来自一名间接股东的计息贷款约为414,871,000港元[79] 客户及地区市场表现 - 来自客户A(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收益为147,750千港元,相比上一财年129,717千港元增长13.9%[18] - 来自客户B(数码视频业务)的收益为104,083千港元,相比上一财年74,193千港元增长40.3%[18] - 中国地区市场收益为852,053千港元,占总收益的99.9%,香港地区市场收益为零[19] 资产明细及投资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添置总额为3804万港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业务占99.3%[14] - 公司已质押资产作为抵押,包括投资物业约6.0309亿港元(2023年:约6.54071亿港元)[53] - 报告期内资本承担约1738.5万港元,较2023年约1.504亿港元大幅减少[60] - 于2025年6月30日古巴贸易业务的可收回贸易应收款项约为5,159,000美元及14,740,000欧元(相当于约176,182,000港元)[83] - 于2023年12月31日古巴贸易业务的可收回贸易应收款项约为5,196,000美元及15,389,000欧元(相当于约173,229,000港元)[83] - 于2025年6月30日应收一名前董事款项为预付款项8,304,000港元[85] 贸易应收款项状况 - 贸易应收款项确认的预期信贷亏损为98,193千港元,相比上一财年10,031千港元大幅增加879.3%[28]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425,945千港元,计提亏损拨备107,874千港元,拨备率为25.3%[36][39] - 账龄超过一年的贸易应收款项占比极高,达296,065千港元,占总额的69.5%[37] - 期内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增加10,031千港元[38] - 公司贸易应付款项中账龄超过两年的部分从6140.4万港元大幅增至3.28973亿港元[42] 业务运营详情 - 物业投资业务亏损为8422万港元,主要受投资物业公允值变动亏损1.208亿港元影响[14] - 投资物业公允值变动导致亏损1.208亿港元,是物业投资业务亏损的主要原因[14] - 新能源汽车业务获得政府补助2336万港元,占公司总补助的94.8%[1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在杭州运营100个电动车充电站,拥有2,536支交流电充电枪和2,755支直流电充电枪[67] - 集团在南京运营13个电动车充电站,拥有202支充电枪;在苏州运营1个充电站,拥有7支充电枪[67] - 于公开市场出售757万股宋都服务集团股份,价格介于每股0.162港元至0.230港元[5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雇员总数为248名,较2023年395名减少约37.2%[61] 管理层讨论、风险及未来计划 - 公司正推进出售厂房、机器相关资产及投资物业,预期所得款项将按时间表收回[89][90] - 公司正与债权人沟通,寻求逾期借款的展期及替代再融资方案[89][92] - 公司正与银行及贷款机构磋商,争取续期贷款或新融资安排[89][92] - 公司持续推动股份配售,作为补充营运资金的融资渠道[89][92] - 管理层基于内部预测,认为公司有足够营运资金支持未来至少12个月的运营及偿债[91] - 若相关计划失败,公司资产账面值及负债需重新分类,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87] - 公司已开始与一家中国新能源技术公司协调出售部分资产的计划[92] - 审核委员会同意管理层关于采用持续经营基准编制财务报表的立场[91] - 核数师对公司能否成功实施相关计划及措施仍存在不确定性表示关注[91] 税务及其他财务数据 - 递延所得税项产生抵免14,035千港元[31] - 公司拥有未动用税项亏损约462,462千港元,较上年度末的371,213千港元增加[31] - 每股基本亏损为306,263千港元,基于加权平均股数5,472,000千股计算[33] 报告期后事项 - 报告期后以人民币3648.78万元出售杭州东部软件园约5.22%股权[63] - 报告期后转让江苏久融100%股权及13个充电站,代价为人民币687万元[63] - 报告期后完成索偿置换协议,涉及还款责任转移金额为人民币1.486亿元[64] - 报告期后完成债务协议,代偿还债务金额为人民币9911.1万元[64] 公司治理 - 集团主席与行政总裁职位在期内及公告日期一直悬空[73] - 集团尚未设立内部审核部门,但已指派一组员工执行内部审核职能[73]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74]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18个月全年业绩已发布[93]
久融控股(02358) - 2025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