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表现 - 收益为人民币1,004,336千元,较去年同期3,334,253千元下降约69.9%[5] - 客户合约总收益为9.9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下降70.1%[25]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益约为人民币10.043亿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约69.9%[62] - 毛损为人民币130,305千元,去年同期为毛利187,125千元[5] - 公司录得毛损约人民币1.303亿元,毛损率为13.0%,而2023年同期毛利率为约5.6%[64] - 期内亏损为人民币4,051,717千元,较去年同期亏损1,128,008千元扩大约259.2%[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产生亏损人民币40.517亿元[14] - 税前亏损为人民币3,869,601千元,较去年同期986,418千元扩大约292.3%[5] - 税前亏损扩大至约人民币38.696亿元,去年同期为约人民币9.864亿元[69] - 期内亏损扩大至约人民币40.517亿元,去年同期为约人民币11.280亿元[69]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人民币135.7分,去年同期为35.9分[7] 成本和费用 - 销售成本为人民币1,134,641千元[5] - 公司销售成本约为人民币11.346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63.9%[63] - 其他收入、销售及营销开支为人民币2,459,555千元[5] - 行政开支为人民币82,903千元[5] - 融资成本为人民币1,126,609千元,较去年同期237,684千元大幅增加[5] - 融资成本为11.3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加374.1%[26] - 融资成本大幅增加至约人民币11.266亿元,同比增长374.0%[68] - 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为人民币0.393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72.0%[66] - 土地增值税开支为1382.3万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减少91.2%[27] - 所得税开支为人民币182,116千元[5] - 所得税总开支为1.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28.6%[28] 各业务线表现 - 公司经营分部包括物业销售、物业投资、酒店经营、房地产代理服务及其他相关服务[24] - 物业销售收益大幅下降至9.6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70.8%[2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物业销售收益约为人民币9.604亿元,较2023年同期大幅减少约70.8%[55] - 2024年上半年物业销售收益减少主要由于交付的建筑面积减少[55] - 公司物业投资收益约为人民币0.145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30.0%[56] - 公司酒店收益约为人民币0.245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1.0%[57] - 公司房地产代理服务收益约为人民币0.007亿元,较2023年同期下跌约72.6%[56] - 公司收益主要来自物业销售、物业投资、酒店经营及房地产代理服务[54] 资产和流动性状况 - 总资产从2023年12月31日的424.15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387.65亿元人民币,减少36.5亿元人民币(约8.6%)[8][9] - 流动资产从356.06亿元人民币减少至321.72亿元人民币,下降34.34亿元人民币(约9.6%)[8] - 发展中待售物业从165.15亿元人民币减少至144.69亿元人民币,下降20.46亿元人民币(约12.4%)[8] - 持作销售竣工物业从70.53亿元人民币减少至68.96亿元人民币,下降1.57亿元人民币(约2.2%)[8] - 银行及现金结余从29.19亿元人民币减少至20.66亿元人民币,下降8.53亿元人民币(约29.2%)[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至约人民币4.615亿元,较2023年底下降约32.4%[70] - 流动负债从446.73亿元人民币减少至444.39亿元人民币,下降2.34亿元人民币(约0.5%)[9] - 流动负债净额从-90.67亿元人民币恶化至-122.67亿元人民币,恶化32亿元人民币(约35.3%)[9] - 于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人民币122.668亿元[14] - 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从-22.58亿元人民币恶化至-56.74亿元人民币,恶化34.16亿元人民币(约151.3%)[9][10] - 权益总额从-151.59亿元人民币恶化至-192.13亿元人民币,恶化40.54亿元人民币(约26.7%)[9] - 公司净负债约为人民币230.249亿元,权益总额为负值约人民币192.125亿元[72] 债务和违约风险 - 优先票据(一年内及一年后到期总额)从119.69亿元人民币略增至126.93亿元人民币,增加7.24亿元人民币(约6%)[9] - 公司流动负债包括即期银行及其他借款人民币74.395亿元[14] - 公司流动负债包括公司债券人民币8.446亿元及优先票据人民币21.070亿元[14] - 公司违反了银行及其他借款的若干契约,导致金额为人民币1.615亿元的借款须按要求偿还[15] - 于2024年6月30日,金额为人民币52.791亿元的银行及其他借款已经违约[15] - 公司未能履行2023年新发行票据和2024年票据的结算义务,且未支付2025年、2026年及2027年票据的利息[16] - 公司债券人民币8.446亿元已到期,后将其到期日延长至2026年1月31日[17] - 公司债券账面价值为人民币8.446亿元,到期日已延长至2026年1月31日,若获批准可进一步延至2026年7月30日[20] - 公司正与优先票据持有人就重组和/或延长优先票据进行密切磋商[20] - 总借款账面余额约为人民币234.865亿元,较2023年底增加约2.3%[71] - 公司违反借款承诺,涉及金额约为人民币1.6146亿元,需按要求偿还[71] - 一年内到期的银行及其他借款约为人民币74.395亿元[72] - 以美元计值的借款约为人民币137.043亿元,面临外汇风险[72] - 集团于2019年发行总面值人民币880,000,000元的公司债券,固定年利率为7.8%[79] - 公司债券到期日经协议延长至2025年1月31日,并可在持有人批准下进一步延长至2025年7月30日[80] - 公司债券到期日进一步经协议延长至2026年1月31日,并可在持有人批准下进一步延长至2026年7月30日[80] 应收应付款项及金融负债 - 贸易应收款项扣除拨备后为543,566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90,210千元增加39.3%[37] - 其他应收款项扣除拨备后为4,578,285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405,263千元减少15.3%[37] - 货款及应收款项总额为6,893,610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703,209千元减少10.5%[37] - 贸易应收款项中1年以下账龄为154,458千元,较2023年末的109,976千元增加40.5%[38] - 贸易应收款项中1至2年账龄为108,875千元,较2023年末的21,836千元大幅增加398.6%[38] - 贸易应付款项为3,662,965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553,148千元减少19.5%[39] - 贸易应付款项中1年以下账龄为826,865千元,较2023年末的2,955,861千元大幅减少72.0%[39] - 贸易应付款项中1至2年账龄为1,835,915千元,较2023年末的142,289千元大幅增加1190.0%[39] - 应计利息为2,464,740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97,397千元增加105.8%[39] - 按摊销成本计量之金融负债为15,630,054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5,275,137千元增加2.3%[39] 其他收入、亏损及拨备 - 其他收入项下净亏损24.6亿元人民币,主要因出售附属公司亏损14.1亿元[26] - 公司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录得净亏损约人民币24.596亿元,主要由于若干附属公司破产而失去控制权所致[65] - 汇兑亏损净额大幅收窄至6938.1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4.28亿元[26] - 开发中物业及持作出售竣工物业撇减7.8亿元人民币[30] - 公司已就索偿及诉讼计提拨备人民币7.524亿元[18] - 公司流动负债包括索偿及诉讼拨备人民币7.524亿元[14] - 集团为未决诉讼及仲裁案件计提拨备人民币752,401,000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765,028,000元)[76] - 向合营企业作出贷款总额为44.5亿元人民币,减值拨备27.2亿元[35] 合约销售与土地储备 - 公司合约销售额约为人民币18.992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42.9%[58]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为6,671,842平方米[60][61] 持续经营能力与应对措施 - 公司现金流预测覆盖自2024年6月30日起至少18个月期间,若计划成功实施将有足够营运资金[21] - 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取决于能否成功将公司债券到期日进一步延长至2026年7月30日或之后[22] - 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取决于能否成功与现有贷款人协商将若干借款续期及维持融资关系[22] - 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取决于能否加快开发中及竣工物业的预售及销售并加快收回未收款项[22] - 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取决于能否成功获得更多新的融资来源或出售项目开发公司股权[22] - 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取决于能否成功实施业务战略计划及成本控制措施以改善现金流[22] - 公司物业主要位于一二线城市,对潜在买家吸引力较大且在当前市况下保持较高价值[20] 未来战略与指引 - 公司2024年核心工作聚焦于稳经营、化负债和创新生三大方面[45] - 公司2025年首要目标为确保项目在约定时间以过硬品质完成“稳交付”[48] - 公司2025年发展战略锁定绿色低碳、科技赋能和产业生态三大核心[49] - 公司未来将向绿色建筑的前端咨询、设计和后端代建、运营延伸价值链[50] - 公司将持续投入资金或联合研发以建筑物理科技为核心的节能降耗产品[51] - 公司将通过轻资产代建、资产管理、既有建筑改造等模式打造产业生态[52] 担保及或有负债 - 为买家提供的按揭融资担保约为人民币156.870亿元[74] - 集团对合营企业银行融资的联合担保最大负债金额为人民币1,025,028,000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1,046,388,000元)[75] 公司治理与股份情况 - 无中期股息派付[31]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83] - 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82] - 公司未能按时公布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87] - 公司未能按时刊发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报告[87] - 公司股份自2024年4月2日上午九时正起于联交所暂停买卖[88] - 公司股份将继续暂停买卖直至另行通知[88] - 中期业绩公告已刊登于公司网站及联交所网站[90] - 2024年中期报告将于适当时候刊载于网站并寄发股东[90] - 公告发布日期为2025年9月30日[92] - 公司董事会由八名董事组成包括三名执行董事[9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雇员总数为512名(2023年12月31日:661名),雇员减少149名,降幅约为22.5%[77]
当代置业(01107)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