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表现 - 收益增长22.5%至103,781千港元,相比上年的84,738千港元[4] - 公司总收益从2024财年的84,738千港元增长至2025财年的103,781千港元,增幅为22.5%[16][17][19] - 综合收益约为103,781,000港元,同比增长22.5%[58] - 毛利大幅增长319.8%至26,496千港元,相比上年的6,311千港元[4] - 毛利约为26,496,000港元,毛利率大幅提升至约25.5%,上年度为7.4%[60] - 年内亏损扩大490.3%至60,362千港元,相比上年的10,223千港元[4]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除税前亏损为58,530千港元,而上一财年为8,045千港元[27]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产生亏损约为60,362,000港元[115]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同比大幅增加约5149.1万港元,从约863万港元增至约6006万港元,每股基本亏损为13.69港仙[75] - 每股基本亏损为13.69港仙,相比上年的2.11港仙[4]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每股基本亏损基于拥有人应占亏损60,060千港元及加权平均股数438,762,841股计算[29] 成本和费用 - 收益成本约为77,285,000港元,同比减少1.5%[58] - 信息科技业务成本占收益比例约为51.6%,上年度为42.0%[58] - 折旧及摊销从2024财年的18,509千港元增加至2025财年的31,271千港元,增幅为68.9%[16][17]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员工成本总额为36,786千港元,较上一财年的46,611千港元有所下降[28] - 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约为27,663,000港元,同比减少14.7%[62]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融资成本为17,275千港元,较上一财年的6,882千港元大幅增加,主要由于银行借贷利息增至10,114千港元[25] - 融资成本同比增加约151.0%,从约688万港元增至约1728万港元,主要由于银行借贷利息增加[74]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所得税开支为1,832千港元,其中中国企业所得税拨备为3,374千港元[26] 各业务线表现 - 信息科技业务收益从2024财年的22,169千港元大幅增长至2025财年的62,179千港元,增幅为180.4%[16] - 信息科技分部收益约为62,179,000港元,上年度为22,169,000港元[58] - 汽车租赁及通勤巴士业务收益从2024财年的62,569千港元下降至2025财年的41,602千港元,降幅为33.5%[16] - 公司整体从2024财年分部亏损7,671千港元转为2025财年分部溢利15,114千港元[16][17] - 信息科技业务分部溢利从2024财年的6,828千港元增长至2025财年的24,509千港元,增幅为258.8%[16] - 汽车租赁及通勤巴士业务分部亏损从2024财年的14,499千港元收窄至2025财年的9,395千港元[16] - 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服务收入从2024财年的10,757千港元增长至2025财年的38,588千港元,增幅为258.7%[19] 资产、负债及现金流 - 现金及银行结存增长147.5%至113,262千港元,相比上年的45,758千港元[6] - 现金及银行结余增加约147.5%,从约4576万港元增至约1.133亿港元[85] - 借贷大幅增长178.6%至192,099千港元,相比上年的68,934千港元[6] - 银行及其他贷款总额为1.92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6893.4万港元增长178.7%[42]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总借贷约为192,099,000港元,其中银行借贷104,804,000港元以账面值17,816,000港元的资产抵押[100]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总借贷约为68,934,000港元,其中银行借贷30,384,000港元,年利率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0.65%至+0.53%[101] - 流动负债净额为128,304千港元,表明存在重大流动性压力[6][9]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额约为128,304,000港元[115] - 资产净值下降56.5%至44,931千港元,相比上年的103,249千港元[7] - 公司总资产从2024财年的472,083千港元增长至2025财年的564,554千港元,增幅为19.6%[17] - 非流动资产减少约7619.6万港元,从约2.546亿港元降至约1.784亿港元,主要由于出售电脑设备及资产减值和摊销[76] - 应收贸易款增加约5195万港元,从约7811万港元增至约1.301亿港元,主要由于信息科技业务增长[82]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出净额约为7,995,000港元[115] - 流动比率为0.75倍(上年同期:0.60倍),资产负债比率为61.7%(上年同期:45.8%)[85] 资产减值和特定项目 - 多项资产减值亏损达21,249千港元,相比上年的7,838千港元[4]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合计约为5,268,000港元,同比减少50%[63] - 应收贸易款减值亏损约为4,245,000港元,上年度为减值拨回约3,450,000港元[65] - 商誉减值亏损为6,412,000港元,占可识别资产使用价值的49%[69] - 商誉减少约622万港元,从约2649万港元降至约2027万港元,主要由于对汽车租赁服务业务计提减值[81] - 其他收入约为1,077,000港元,同比减少96.8%[61]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其他收入为1,077千港元,较上一财年的33,526千港元显著减少,主要因坏账拨回收益从26,772千港元降至零[25] 融资与资本活动 - 公司通过发行新股筹资约49,800千港元以改善流动性[9] - 股份合併以每10股合併為1股基準生效,認購價每股0.40港元配發及發行125,000,000股新合併股份,佔擴大後已發行股份約22.17%[51] - 公司于2025年8月完成股份合并,并配发及发行125,000,000股新合并股份予五名认购人,认购价每股0.40港元,占扩大后已发行股份约22.17%[105] - 第一项认购事项以每股0.11港元发行1,588,000,000股新股,总所得款项174,680,000港元,较理论收市价折让约92.3%[88] - 第一项认购事项扣除开支后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70,573,000港元,相当于每股净价约0.107港元[88] - 公开发售以每股0.11港元发行641,177,050股,总所得款项70,529,475.5港元[89] - 公开发售扣除开支后所得款项净额约为65,212,000港元,相当于每股净价约0.102港元,将用于偿付债务[89] - 公开发售仅获16.88%(108,260,129股)有效申请,剩余83.12%(532,916,921股)由包销商等承购[90] - 第二项认购事项以每股0.115港元发行610,000,000股,总所得款项70,150,000港元[92][93] - 第二项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70,030,000港元,约70%或以上用于提升现有业务及扩张[93] - 第三项认购事项以每股0.115港元发行700,000,000股,总所得款项80,500,000港元[94] - 第三项认购事项总金额为80,500,000港元,每股认购价0.115港元,较基准日收市价溢价40.24%,所得款项净额约80,400,000港元,其中74.63%用于投资活动,25.37%用于一般营运资金[9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第一项认购事项及公开发售所得款项中,有41,906,000港元尚未动用,原计划用于结付债务重组项下债务[95] - 资本重组将每10股现有股份合并为1股合并股份,每手买卖单位由10,000股更改为20,000股合并股份[87] 管理层讨论与业务策略 - 天馬通馳集團於本年度進行業務收縮,放棄利潤較低或無利潤業務,優化管理流程並降低成本[53] - 資訊科技業務於2024年初完成計算分析及處理中心設備安裝調試並開始提供數據流量服務,但於2025年因市場服務費用降低而出售該批設備[54] - 公司於2024年3月28日完成收購City Gear Limited,該公司已穩定為集團貢獻收入[55] - 集團管理層認為國際/國內大宗商品貿易及運輸商機無限,已與數個潛在交易對手方接洽以拓展該業務板塊[56] - 集團希望憑藉客運領域經驗開拓旅遊及相關衍生市場,包括旅遊、娛樂、餐飲等行業,以擴展營收範圍[57] - 公司预计将于2025年确认为收入的未完成履约义务交易价格为44,602千港元,其中25,634千港元分配自2024年[24]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本年度末期股息[109] 其他重要财务数据及状况 - 非流动资产分部增加从2024财年的108,019千港元大幅减少至2025财年的13,945千港元[16] - 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少约61.2%,从约1.311亿港元降至约5083万港元,主要由于出售账面值为7191万港元的电脑设备[77] - 无形资产减少约47.2%,从约2793万港元降至约1476万港元,主要由于无形资产摊销[78] - 于2025年6月30日,公司应收贸易款总额为130,055千港元,其中超过90天但于一年内的款项为115,585千港元[33] - 公司应收贸易款减值拨备于2025年6月30日为15,089千港元,年内增加了4,245千港元[34]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将账面值85,219千港元的应收贸易款持作银行借款抵押[33]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总额为1.40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161亿港元增长20.9%[37] - 应付贸易款项从0港元增至1554.2万港元,其中超过90天但于一年内的账龄金额为727.3万港元[37][38] - 合约负债-行业资讯解决方案服务为1718.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23.6万港元激增431.1%[39]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负债中的或然代价从2010.8万港元降至0港元,因收购的附属公司达成1400万港元的保证溢利[40][41] - 逾期未付的其他贷款约为2650万港元,与去年同期持平[42] - 已发行普通股数量为43.876亿股,股本为3587.8万港元,与去年一致[43][44] - 或然负债为658.1万港元,涉及一项约610万元人民币的潜在税务索偿[47] - 资本承担中,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已签约未拨备开支从1360.5万港元降至0港元[48] - 对联营公司注资的未付资本开支为377.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104.8万港元下降65.8%[48][49] - 汽車租賃及通勤巴士業務擁有約600輛電動巴士、燃油巴士及其他車輛,每輛配備5至59個座位[52] - 出售电脑设备代价为6480万港元,设备已于2025年8月交付[72]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雇员总数为206名,较2024年6月30日的335名减少129名[99]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持有无抵押银行贷款44,239,000港元,年利率为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0.95%至+0.53%[100] - 公司于报告期内并无重大收购、出售或持有任何重大投资[97] - 公司管理层认为集团面临的外汇风险不重大,且未使用任何金融工具进行对冲[98] - 公司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11月27日举行[110] - 公司或其附属公司于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111] - 公司审核委员会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及一名非执行董事[112] - 公司经审核全年业绩公告及年报将于2025年10月31日或之前刊发[114][115]
国家联合资源(00254) - 2025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