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收入与利润 - 公司收入自约3.529亿港元下降至约3.145亿港元,减少约3840万港元或约10.9%[11] - 公司业绩由纯利约3580万港元转为净亏损约50万港元[11] - 集团收益由上年度的约3.529亿港元减少至本年度的约3.145亿港元,同比下降10.9%[37][41] - 公司总收益从2024年的3.527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的3.144亿港元,降幅约为10.9%[44] - 公司从2024年除税前溢利转为2025年除税前亏损约10万港元[57] - 年內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从2024年的约3580万港元转为2025年亏损约50万港元[59] - 公司纯利率从上年度的约10.2%下降至本年度的约-0.2%[76][82] 财务表现:成本与费用 - 业绩转亏主要由于毛利减少、减值亏损增加及行政开支增加[11] - 服务成本从2024年的约2.893亿港元微降至2025年的约2.883亿港元,降幅为0.3%[46] - 行政开支从2024年的约2080万港元增加至2025年的约2230万港元,增幅为7.2%[55] - 减值亏损及撇销净额从2024年的约210万港元增至2025年的约550万港元,主要因贸易应收款项账龄延长及撇销约200万港元应收款[56] - 本年度员工成本总额约为2160万港元,上年度约为2170万港元[99] 财务表现:毛利率与毛利 - 毛利率从2024年的约18.0%大幅下降至2025年的约8.3%[48] - 毛利从2024年的约6360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的约2610万港元,降幅达59.0%[47] 财务表现:回报率 - 总资产回报率从2024年的11.2%下降至2025年的-0.2%[66] - 股本回报率从2024年的12.2%下降至2025年的-0.2%[66] - 总资产回报率从上年度的约11.2%下降至本年度的约-0.2%[73] - 股本回报率从上年度的约12.2%下降至本年度的约-0.2%[74] 财务表现:资产与负债 - 公司财务稳健,于2025年6月30日并无未偿还债务[13] - 资产负债比率(杠杆率)从2024年6月30日的约1.0%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约0.6%[79][83] - 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从2024年6月30日的约1.58亿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约5940万港元[78][83] - 公司已发行普通股为4.08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已发行股本为408万港元[77][83] 业务表现:项目与合约 - 公司手头未完成合约总价值约为6.87亿港元,较2024财年的6.707亿港元有所增加[30][34] - 收益下降主要因多个大型公营项目完工或接近完工,包括香港机场客运大楼及启德体育园项目[38][41] - 来自私营项目的收益由上年度约5470万港元增加至本年度约6140万港元,同比增长12.1%[42][43] - 私营项目收益增长主要源于香港机场附近的商业展览馆项目及铜锣湾的商业重建项目[42][43] 业务表现:行业与市场 - 建造业议会预期平均每年基本工程开支将由900亿港元增至约1200亿港元[12] - 香港建筑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利润率正逐步下降,价格竞争增加[31][34] - 公司预期未来几年政府发起的项目仍将是香港建造业的驱动力,因私营部门项目数量显著放缓[31][34][35] - 公司面临分包商费用、建筑材料及运输成本波动的挑战[35][39] 业务表现:战略与运营 - 公司专注于被动消防工程,拥有超过20年行业经验,通过主要运营附属公司提供服务[29][32] - 公司正积极寻求新业务元素以拓宽收入来源,并推动创新业务领域发展[36][4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全职员工总数为62人,较2024年同期的57人增加5人(约8.8%)[99] 公司治理:董事会组成与会议 - 董事会由五名董事组成,包括三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12] - 董事会由6名董事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17][121][122] - 所有董事(吴荣焕、吴荣盛、庞锦强、郑承欣、罗智弘)在2024财年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0%(4/4)[120] - 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于11月11日举行,所有董事均出席(1/1)[120] - 董事会每年定期举行至少四次会议,必要时可安排额外会议[118] - 根据公司管治守则,董事会应定期召开会议,每年至少四次[116] - 王军先生于2025年8月4日获委任为董事,任期至公司应届股东周年大会[117][124] - 于2025年8月4日,王军先生被任命为公司执行董事[102] 公司治理:董事会委员会 - 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在2024财年各举行了2次会议[120] - 董事会已成立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三个董事会委员会[126] - 审计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61][163] - 本年度审计委员会已召开两次会议[161][164] - 薪酬委员会于2023年4月12日成立,由三名成员组成,本年度已召开两次会议[166][168] - 提名委员会于2023年4月12日成立,其职权范围于2025年6月30日修订,本年度已召开两次会议[172][174] 公司治理:董事会多元化与政策 - 公司董事及员工性别多元化数据:16.7%的董事为女性,员工总数中约33.3%为女性[143][146] - 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于2023年4月12日采纳[136][140] - 提名政策于2023年4月12日采纳[145][147] - 董事会中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半数以上[135][139] - 公司创始人自2001年6月起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135][139] - 董事会将考虑制定可衡量的目标以实施多元化政策[141][146] - 提名委员会将每年审阅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144][146] - 提名委员会将至少每年定期审阅董事会结构、规模及组成[150] - 在物色董事候选人时将考虑女性在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中的当前代表性[137][140] - 董事会确认在董事会层面实现性别多元化的重要性并至少有1名女性代表[142][146] - 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比例50%,高于上市规则要求的三分之一[122] - 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具备适当专业资格或会计/财务管理专长[121] 公司治理:股息与分配 - 董事会建议派付本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05港元,较上年度的0.172港元大幅减少(约下降70.9%)[101] - 公司未宣派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01] - 股息政策于2023年4月12日制定[152][154] - 董事会决定股息时考虑集团盈利能力、债权比率及股本回报率水平[155] - 董事会决定股息时考虑集团预期营运资金需求及资本开支需求[155] - 董事会决定股息时考虑集团流动性状况[155] 公司治理:审计与风险管理 - 审计委员会审阅了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年度的经审核全年综合财务报表[165] - 审计委员会审阅了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的中期未经审核财务报表[165] - 公司支付给外聘审计师信永中和的审计服务费约为88万港元,非审计服务费为15万港元[181] - 公司目前没有内部审计职能,认为聘请外部独立顾问更具成本效益[188][19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聘请了BT Corporate Governance Limited作为顾问审查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188][191] - 顾问根据COSO 2013框架进行独立审查,未识别出可能影响公司财务、运营、合规控制及风险管理的重大关注领域[188][191] - 董事会得出结论,认为公司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已有效落实[189][191] - 审计委员会于2023年4月12日成立[160] 公司治理:培训与合规 - 所有董事确认已参与足够的持续专业培训[158][159] - 公司秘书梁海祺先生在本年度接受了不少于15小时的相关专业培训[193][197] - 公司已采纳内幕消息政策,规定常规禁制买卖期和对董事及员工的证券交易限制[194][198] - 公司已采纳股东通讯政策,旨在确保股东能方便、平等及适时地获取公司信息[195][199] - 公司通过网站www.easysmart.com.hk及港交所网站发布最新信息,包括年报、中期报告及公告[200] 公司治理:其他事项 - 公司的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将与本年报同时发布[192][196] - 管理层(包括执行董事及其他高级行政人员)负责实施董事会策略及集团日常管理[12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后,除董事任命外无其他重大事项[102] - 公司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约为8910万港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动用8220万港元,未动用金额为690万港元[88][95] - 上市所得款项用途中,"增加人手"项目已动用540万港元,未动用330万港元,预计于2026年3月前悉数使用[95] - 上市所得款项用途中,"升级资讯科技系统"项目已动用300万港元,未动用360万港元,预计于2026年12月前悉数使用[95]
怡俊集团控股(02442) - 2025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