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运营与战略重组 - 公司主要业务运营公司包括天马通驰租赁、天马通驰旅游和天马通驰新能源,统称为天马通驰集团[14] - 本年度天马通驰集团进行了业务收缩,放弃利润较低或没有利润的业务[14] - 公司致力于优化管理流程、提高服务品质并降低管理及运营成本[14] - 公司进行业务收缩,放弃利润较低或没有利润的业务以降低管理及运营成本[24][26] - 公司业务策略重点在于巩固核心业务、优化运营流程及提升服务质量,而非不计成本地扩张业务量[13] - 公司认为当前的战略调整阵痛是发展期必须经历的,预期未来将带来丰厚回报[13] - 公司优化管理团队并加强司机培训,以提高业务熟练度和安全意识[24][26] 新业务发展与收购 - 公司积极准备和发展自然资源产品贸易以及大宗商品和其他货物的贸易与运输业务[19] - 公司计划利用其在客运方面的丰富经验,进一步探索旅游及相关衍生市场的商机[19] - 公司管理层认为新业务举措一旦完成,可拓宽收入来源并抵消客运板块战略重组导致的收入下降[19] - 公司预期新业务将为集团产生可观的大量营业额和利润[19] - 上一个财政年度收购的City Gear集团运营顺利,已开始为集团提供稳定收入[18] - 公司于2023年12月27日宣布收购City Gear Limited全部已发行股本,并于2024年3月28日完成交易[32] - 公司通过收购City Gear集团进入系统集成和数据分析领域,并已开始稳定贡献收益[21][32] - 公司正在积极开拓天然资源商品贸易、大宗商品及其他货物的贸易与运输业务[21] - 公司计划凭借客运领域经验,进一步开拓旅游及相关衍生市场[21] - 公司探索资源规划与控制整合领域的商机,以提升业务的风险抵御能力和盈利能力[30][31] - 公司于2024年3月28日完成对City Gear Limited的全部已发行股本及贷款的收购[34] - 公司正就国际/国内大宗商品贸易及运输业务与多个潜在交易对手方进行商谈[35][37] 资产处置与业务调整 - 公司于2023年6月5日收购设备以建立计算分析和处理中心,并于2024年初完成安装调试[29] - 公司因国际市场形势影响及服务费下降,于2025年处置了计算分析中心的设备[29] - 公司于2025年签署协议并已完成出售计算分析及处理中心设备[33] - 公司以约6480万港元的代价出售电脑设备,该设备于2025年8月交付买方[72][74][76][81] - 公司持作出售资产发生减值损失约532.4万港元,涉及信息技术业务的电脑设备[72][74] 收入与利润表现 - 公司本年度综合收益约为1.03781亿港元,较相应年度约8473.8万港元增长约22.5%[40] - 资讯科技业务收益于本年度及相应年度分别约为6217.9万港元和2216.9万港元[40] - 公司本年度毛利约为2649.6万港元,相应年度毛利约为631.1万港元[43] - 公司毛利率由相应年度约7.4%大幅提升至本年度约25.5%[43] 成本与费用表现 - 收益成本由相应年度约7842.7万港元减少约1.5%至本年度约7728.5万港元[41] - 资讯科技业务收益成本约为3209.7万港元,占相应收益比例为本年度约51.6%及相应年度约42.0%[42] - 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减少至2,766.3万港元,较相应年度的3,243.4万港元下降477.1万港元或14.7%[48][54] - 公司融资成本由约688.2万港元增加151.0%至约1727.5万港元,主要由于银行借贷利息增加[77][82] 其他收入与损失 - 公司其他收入由相应年度约3352.6万港元减少约3244.9万港元或96.8%至本年度约107.7万港元[44] - 其他收入大幅减少至107.7万港元,较相应年度的3,352.6万港元下降3,244.9万港元或96.8%[47] - 银行利息收入减少170.9万港元,本年度录得汇兑亏损净额约134.9万港元,而相应年度为收益约271.7万港元[47]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减值损失减少至526.8万港元,较相应年度的1,057.2万港元下降530.4万港元或50%[49][55] - 本年度录得应收贸易款减值亏损约424.5万港元,而相应年度则录得减值拨回约345万港元[53][58] - 商誉减值损失为641.2万港元,占可识别资产使用价值亏绌的49%[63][67]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6006万港元,而相应年度为862.9万港元,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约为13.69港仙[78][83] 资产与负债变动 - 非流动资产由约2.546亿港元减少约7619.6万港元至约1.784亿港元,主要由于电脑设备重分类、无形资产摊销及商誉减值[79][84] - 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少61.2%,由约1.311亿港元降至约5083.2万港元,主要由于出售账面值约7191.2万港元的电脑设备[80][85] - 无形资产减少47.2%,由约2793.1万港元降至约1475.5万港元,主要由于无形资产摊销[86][90] - 使用权资产约为3387.1万港元,本年度折旧约431.3万港元,新增约716万港元主要由于购置新汽车[89] - 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从2024年6月30日的125,116,000港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131,558,000港元,增长约6,442,000港元[91] - 商誉余额从2024年6月30日的26,488,000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20,268,000港元,下降6,220,000港元,主要因TMTC Travel业务减值6,412,000港元[95] - 贸易应收款余额从2024年6月30日的78,107,000港元大幅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130,055,000港元,增长51,948,000港元[98] - 贸易应收款减值拨备从上年度的10,822,000港元增加至本年度末的15,089,000港元,增长4,267,000港元[99] - 合约负债从2024年6月30日的3,236,000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7,186,000港元,增长约13,950,000港元[102] - 现金及银行结余从2024年6月30日的45,758,000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13,262,000港元,增长约67,504,000港元[105] - 流动资产从2024年6月30日的217,442,000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86,109,000港元,而流动负债从364,789,000港元增至514,413,000港元[105] - 公司流动比率从2024年6月30日的0.60倍改善至2025年6月30日的0.75倍[105] - 资产负债比率从2024年6月30日的45.8%上升至2025年6月30日的61.7%[105] - 公司总借贷从2024年6月30日的约6893.4万港元大幅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约1.92099亿港元[144][14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有1.92099亿港元借贷,其中银行有抵押贷款为1.04804亿港元,无抵押银行贷款为4423.9万港元[144] 融资活动与资本运作 - 第一项认购事项总发行1,588,000,000股新股,其中千逸有限公司认购972,500,000股,瀚天海洋资源有限公司认购615,500,000股,认购价为每股0.11港元[113][115] - 第一项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总额为1.7468亿港元,扣除开支后净额约为1.70573亿港元,相当于每股净价约0.107港元[113][115] - 第一项认购的认购价每股0.11港元较经调整的理论收市价每股1.42港元折让约92.3%[113][115] - 公开发售由包销商悉数包销641,177,050股合并股份,发售价为每股0.11港元,所得款项总额约为70,529,475.5港元[116][118] - 公开发售扣除相关开支后所得款项净额约为65,212,000港元,相当于每股发售股份净价约0.102港元,拟全部用于债务重组[116][118] - 截至2022年2月23日下午4时,公开发售接获7份有效申请,认购108,260,129股发售股份,约占可供认购股份总数的16.88%[117][119] - 公开发售中532,916,921股未获认购股份(占总数约83.12%)须遵守未获认购股份安排,最终由包销商等相关方承购[117][119] - 债务重组项下公司向11名债权人配发及发行合共207,274,309股债权人股份[121] - 第一项认购事项、公开发售及债务重组于2022年3月9日完成,公司已满足所有复牌条件,股份于2022年3月10日恢复买卖[122] - 第二项认购事项总融资额为7015万港元,每股认购价0.115港元,与协议日收市价相同[128][133] - 第二项认购事项净融资额约7003万港元,相当于每股净价约0.1148港元[128][133] - 第二项认购事项净融资额约70%或以上用于提升现有业务和业务扩张,余下部分用作一般营运资金[128][133] - 第三项认购事项总融资额为8050万港元,每股认购价0.115港元,较协议日收市价每股0.087港元溢价40.24%[131][136] - 第三项认购事项净融资额约8040万港元,相当于每股净价约0.1149港元[131][136] - 第三项认购事项净融资额约74.63%用于投资活动,约25.37%用于一般营运资金[131][136] - 第二项认购事项于2022年11月8日完成,发行合共6.1亿股认购股份[124][127] - 第三项认购事项于2023年12月8日完成,发行合共7亿股认购股份[130][135] - 第一项认购事项于2022年3月9日完成,向千逸及瀚天分别配发及发行9.725亿股及6.155亿股认购股份[125] - 债务重组于2022年3月9日完成,向11名债权人配发及发行合共2.07274309亿股债权人股份[125] - 公司于2025年8月19日按每股0.40港元的价格向认购人配发及发行合共1.25亿股新股,筹资5000万港元[156] - 公司于2025年8月15日生效进行股份合并,基准为每10股已发行现有股份合并为1股合并股份[155] - 公司于2025年8月15日生效股份合并,基准为每10股现有股份合并为1股合并股份[159] - 公司于2025年7月16日与五名认购人订立认购协议,以每股0.40港元配发及发行共125,000,000股新合并股份[159] - 股份认购总额为50,000,000港元(125,000,000股 × 0.40港元)[159] - 新发行股份占股份合并及认购完成后经扩大已发行股份总数约22.17%[159] - 125,000,000股新合并股份已于2025年8月19日配发及发行予认购人[159] 资金使用情况 - 来自首次认购及公开发售的所得款项净额中,用于债务重组的1.6亿港元计划金额,截至2025年6月30日仍有4190.6万港元未动用[139] - 公司所有计划用于业务扩张、业务提升、投资活动及一般营运资金的所得款项净额,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开始动用[139] 业务分部与运营 - 公司业务包括汽车租赁和班车服务、云计算及数字化转型服务、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以及计算机硬件中介销售[182] - 信息技术业务(含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和计算机硬件销售)在2025财年下半年产生收入并被划分为新的可报告运营分部[182] - 公司于2024年3月28日完成对City Gear的收购,以此开展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182]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汽车租赁及通勤巴士服务、云计算及数字化转型服务、行业资讯解决方案以及电脑硬件销售[184] - 资讯科技业务(行业资讯解决方案及电脑硬件销售)于2025财年下半年产生收益[184] - 公司业务活动全部在中国境内进行[184] - 公司拥有约600辆电动巴士、燃油巴士及其他车辆,每辆配备5至59个座位[23][25] - 公司员工总数从2024年6月30日的335人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206人,减幅约为38.5%[143] 管理层与董事会 - 执行董事纪开平先生,62岁,自2017年8月29日起担任执行董事,并自2018年11月29日起担任董事会主席[161][166] - 执行董事郭培远先生,54岁,自2018年4月4日起担任执行董事,于客运管理拥有超过20年经验[164][167] - 执行董事毛娜女士,45岁,自2022年4月8日起担任执行董事,于传媒行业拥有超过20年经验[168][172] - 执行董事田鑫先生,47岁,自2024年10月24日起担任执行董事,曾于北京汉邦高科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及银行机构任职[169] - 非执行董事安靖文先生,70岁,自2018年12月3日起担任非执行董事,亦为审计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成员[170] 财务假设与估值 - 用于商誉减值评估的可识别资产价值为人民币5,635.6万元[63][67] - 计算现金产生单位使用价值时,收入的关键输入假设为第一年下降10%,第二至第五年无增长[69] - 计算使用价值时,除折旧外的毛利率关键输入假设为从本年度后首年增长17%,随后2至5年每年增长19%至25%[70] - 汽车公平值计量中,可比较车辆二手价格的关键输入范围为人民币8,000元至361,000元[50][55] - 现金产生单位估值假设首年收入下降10%,其后第二至五年无增长[73] - 现金产生单位估值假设毛利率在本年度后财政年度增长17%,此后2至5年每年增长介于19%至25%[73] 风险与合规 - 公司认为其面临的外汇风险不重大,且在本年度未使用任何金融工具进行对冲[142] - 公司须遵守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的披露要求、企业治理规定及“遵守或解释”条款[197] - 公司须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维持重大股东权益登记册及董事权益登记册[197] - 公司遵守香港《公司条例》、《商业登记条例》、《税务条例》及《雇佣条例》等法规[198] - 公司确认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及年报发布当日遵守所有中国及香港相关法律法规[199] - 公司已安排自2022年3月24日起为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购买责任保险[200] 环境、社会及管治 - 公司将于发布年报时同步以电子形式发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的ESG报告[192] - 公司致力于通过节电、鼓励办公用品回收及提倡无纸化办公以减少环境影响[190][196]
国家联合资源(00254) - 2025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