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绩:收入和利润 - 公司2025财年收益为3430万澳元,同比增长18%[13] - 公司2025财年毛利为1550万澳元,同比增长21.7%[13] - 公司2025财年毛利率提升至45.3%[13] - 公司收益从2024年的29.0百万澳元增长18.0%至2025年的34.3百万澳元[46] - 课时费收入增长19.0%,从2024年的26.967百万澳元增至2025年的32.094百万澳元[46] - 年度净溢利增长74.3%,从2024年的1.9百万澳元增至2025年的3.3百万澳元[55] - 利息收入增长37.0%,从2024年的2.0百万澳元增至2025年的2.7百万澳元[50] - 学费收入占公司总收益的93.7%以上[47] 财务业绩:成本和费用 - 收益成本增长15.0%,从2024年的16.3百万澳元增至2025年的18.7百万澳元[48] - 行政开支增长12.2%,从2024年的8.3百万澳元增至2025年的9.4百万澳元[52] - 广告及营销开支增长8.8%,从2024年的3.1百万澳元增至2025年的3.4百万澳元[53] - 融资成本略微减少1.2%,从2024年的0.73百万澳元降至2025年的0.72百万澳元[54] - 资本开支约为0.7百万澳元[56] 学生入学情况 - 公司2025财年学生入学人数增长28.7%[13] - 2025年第一学期学生总人数为1,558名,较2024年同期增长17%[3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财年,全日制学生总负担(EFTSL)较上一财年增加约28.7%[37] - 研究生课程EFTSL从811.4增至1,286.6[38] - 本科生课程EFTSL从215.9降至129.4[38] - 非学历单位学习EFTSL从172.9降至129.0[38] - 总EFTSL从1,200.1增至1,545.0[38] - 研究生占总入学人数的93%,其中珀斯校区占研究生群体的58%[34] 校区和课程表现 - 公司珀斯校区成为最大校区,研究生人数占比超过一半[13] - 珀斯校区是最大校区,占2025年第一学期总入学人数的54%[34] - 公司法律学士学位课程获五年无条件重新认证[15] - 公司会计课程获重新认证至2029年[15] 业务拓展和战略举措 - 公司在新加坡设立首个海外合作伙伴,开设工商管理硕士课程[18] - 公司计划于2026年推出人工智能支持的ESG微证书课程[18] 财务状况:现金和债务 - 公司拥有充足现金储备且无债务[13] - 手头现金约为49.1百万澳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44.1百万澳元增长约11.3%[57] - 资产负债比率为0%,无银行借款[57][5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无任何借款[183] - 公司资产未抵押[60] 公司治理和董事信息 - 蒋福诚自2020年9月1日起担任非执行董事[73] - 王天也自2018年4月18日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逾20年管理及金融服务经验[75] - Steven Schwartz教授自2018年4月18日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在高等教育行业拥有逾20年经验[76][77] - Jonathan Richard O'Dea自2023年2月15日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并自2024年11月18日起担任风险与合规委员会主席[79] - Dominic Robert Beresford Verity教授自2024年12月2日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80] - Verity教授在投资银行行业任职,曾担任德意志银行澳洲分行的股权衍生品、证券估值及对冲业务量化分析师[80] - Verity教授亦曾担任澳洲汇丰证券的股权衍生品交易主管[80] - 王天也于1996年4月获得澳洲麦考瑞大学应用金融学硕士学位[76] - 蒋福诚于2005年10月毕业于澳洲悉尼的麦考瑞大学,获文学士学位[73][74] - O'Dea先生于1989年取得悉尼大学文学兼法律双学士学位,并于1994年取得法律硕士学位[79] 股东信息和股权结构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2,436,394,000股[104][110] - 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持股中,杨清泉先生权益最高,持股365,764,000股,占比15.01%[104] - 黄星石女士作为遗产管理人,被视为拥有权益的股份数为348,826,000股,占比14.31%[104] - 李桂平博士实益拥有150,302,000股,占比6.16%[104] - 主要股东中国力民生持有351,180,000股,占比14.41%[110] - 主要股东中澳洲普华永道被视为拥有权益的股份数为264,708,000股,占比10.86%[110] - 主要股东中兆隆实益拥有211,902,000股,占比8.69%[110] - 主要股东中民生教育集团被视为拥有权益的股份数为209,000,000股,占比8.57%[110] - 主要股东中Tristar United实益拥有150,002,000股,占比6.15%[110] - 徐榕宁博士可通过购股权及股份奖励计划获得最多7,294,274股股份[104] 股息政策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为17.9百万澳元[97] - 建议派付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6港仙,较2024年的0.2港仙增长200%[91] - 末期股息将于2025年12月16日支付予2025年12月8日名列股东名册的股东[91] - 为厘定股息资格,股份过户登记将于2025年12月4日至12月8日暂停[93] 股份计划和激励措施 - 公司于2017年6月8日采纳首次公开发售前表现权利计划以建立长期激励框架[114] - 表现权利可授予合资格人士收购公司股份或获得等值现金付款的权利[115] - 表现权利行使时可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金额为权利数目乘以行使日股份市值[115] - 表现权利参与者包括公司董事会选定的雇员、董事及附属公司成员[115] - 表现权利计划由公司董事会全权管理和制定额外条文[117] - 表现权利要约的条款及条件由董事会全权决定[118] - 表现权利须达成董事会设定的归属条件后方可归属[123] - 未归属表现权利在特定触发事件发生后将立即失效[124] - 若参与者为不良离职人士,其未归属权利将在触发事件后失效[125] - 董事会可全权酌情决定豁免任何表现权利的归属条件[123] - 祝敏申博士持有首次公開發售前表現權利對應120,320,000股股份,年內無變動[132] - Stephen Nicholas教授持有首次公開發售前表現權利對應2,066,000股股份,年內無變動[132] - John Hearn教授持有首次公開發售前表現權利對應2,066,000股股份,年內無變動[132] - Le Ma博士持有首次公開發售前表現權利對應462,000股股份,年內無變動[132] - 首次公開發售前表現權利將於3年期內歸屬,每年歸屬權利總額的33%[133] - 首次公開發售前表現權利可於發行日起計15年內行使[133] - 购股权计划下可发行的股份总数上限为公司已发行股本的30%[139] - 截至2018年6月30日,一般授权限额为251,342,800股股份,占上市时已发行股份的10%[13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根据购股权计划可能发行的股份总数不超过251,342,800股[142] - 任何12个月期间向各参与者发行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的1%[142] - 向主要股东等关联人士授股导致12个月内发行股份超过0.1%或价值超过5百万港元需股东批准[142] - 股份认购价不得低于授出前五个营业日平均收市价、授出日收市价及面值中的最高者[144] - 接纳购股权要约需支付1.00澳元代价[144] - 参与者可自授出购股权要约日期起28日内接纳购股权[146] - 董事可设定购股权的最短持有期间、表现目标及其他行使条件[143] - 购股权属承授人个人所有,不可转让[145] - 购股权计划自2018年4月18日起有效期为10年[151] - 因身故、疾病或合约退休而终止雇佣的承授人可在停止雇佣后12个月内行使购股权[147] - 公司清盘时承授人可在清盘股东大会前两个营业日内行使购股权[149] - 全面收购时公司应促使收购建议按相同条款向所有承授人提出[148] - 资本结构变动时公司可调整未行使购股权的股份数目或认购价[154] - 购股权计划须待联交所批准相关股份上市及买卖等条件达成后方可作实[156] - 董事会有权在其认为合适的情况下按协定条款注销已授出但未行使的购股权[155] - 购股权计划任何方面的变更需经董事会决议但重大变更须经股东大会批准[152] - 行使购股权后发行的股份在登记入册前不附带投票权[150] - 因非退休等原因终止雇佣的购股权通常于停止雇佣当日失效除非董事另有决定[147] - 公司于2018年7月18日授出购股权以认购合共25,781,938股股份[159] - 授予前执行董事徐榕宁博士的购股权为1,294,274股,已于2021年12月10日失效[159] - 购股权行使价为0.560港元,有效期10年至2028年7月17日[159] - 购股权分三批归属,比例分别为33.33%、33.33%和33.34%[16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行使购股权结余总计15,091,233股[161] - 公司于2021年11月11日授出代理购股权以认购合共48,600,000股股份[161] - 代理购股权行使价为0.200港元,较授出日期收市价0.162港元溢价约23.5%[16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代理购股权结余为3,840,000股,期内失效/注销11,560,000股[165] - 股份奖励计划上限为采纳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5%,即38,828,220股股份[170] - 任何获选雇员根据股份奖励计划可获授股份上限为采纳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0.5%,即12,942,740股股份[17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未在市场上购买任何股份用于股份奖励计划[180] - 2025年6月30日,已授出的奖励股份结余总计25,000,000股,与2024年7月1日持平[181] 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用途 - 公司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717亿港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动用约1.223亿港元[199] - 公司已动用资金总额为1.227亿港元,未动用资金为4940万港元,总所得款项净额为1.717亿港元[200] - 收购或投资中澳教育集团为资金首要用途,占比41.0%,涉及资金7040万港元,其中已动用2100万港元,未动用4940万港元预计于2025年末前使用[200] - 发展“智慧教育”为第二大资金用途,占比27.8%,涉及资金4780万港元已全部动用[200] - 升级TOP校园为第三大资金用途,占比9.4%,涉及资金1610万港元已全部动用[200] - 扩大TOP校区涉及资金950万港元,占比5.5%,已全部动用[200] - 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的资金为1400万港元,占比8.2%,已全部动用[200] - 扩展TOP市场推广活动涉及资金760万港元,占比4.4%,已全部动用[200] - 扩展TOP研究及学术活动涉及资金530万港元,占比3.1%,已全部动用[200] - 建立学生体验虚拟中心涉及资金100万港元,占比0.6%,已全部动用[200] 公司基本信息和运营 - 公司股份于2018年5月11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87] - 公司于2001年10月2日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注册成立[87] - 公司业务为在澳大利亚提供私立高等教育服务及英语课程[88] - 应届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11月27日举行[92] - 公司功能货币为澳元,未使用金融工具对冲外汇风险[59] - 银行担保为1,812,000澳元,较2024年的1,914,000澳元下降约5.3%[6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员工总数为135名,对比2024年为128名[193] - 公司无单一客户贡献收益的5%以上,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采购总额的30%以下[188] - 公司确认其公众持股量至少为已发行股份总数的25%[19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慈善捐款为0澳元,对比2024年为53,000澳元[192] - 197名学生在2024年第三学期完成澳洲学位课程并合资格毕业[34] - 96%的非教学职员表示从其上司获得积极反馈及支持[24] 风险因素 - 公司业务高度依赖品牌市场知名度及声誉,构成主要风险[90] - 公司业务及业绩极大程度取决于招生人数,受监管批准限额及澳洲国际教育市场状况限制[90]
澳洲成峰高教(01752) - 2025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