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年度,集团总收入为8689.2万港元,2021年为8671.9万港元;毛利为6192.7万港元,2021年为5861.4万港元,毛利升幅约6%[8][11] - 回顾年度内,集团其他收入为1993.8万港元,2021年为3241.9万港元[8][12] - 集团假计及银行利息收入共2003.4万港元,2021年为1952.5万港元;净兑换亏损为252.6万港元,2021年为净兑换溢利962.9万港元[8][12] - 集团确认投资物业公平值减值金额合共1722.3万港元,2021年为2206.9万港元[8][12] - 公司股东本年度应占盈利为3115.2万港元,2021年为亏损1406.5万港元,升幅约321%;每股基本盈利为0.131港元,2021年为每股基本亏损0.059港元[9][13] - 本年度人民币兑港元贬值2.8%,2021年升值8.9%[9][14] - 其他全面支出合共为6088.1万港元,2021年为其他全面收入1.98816亿港元[9][14] - 公司股东本年度应占全面支出总额为2857.4万港元,2021年为总全面收入1.8105亿港元[9][14] - 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港币0.5仙(2021年:港币1仙),连同中期股息,本年度股息总额为每股港币1仙[15][18]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人民币18.25456亿元(2021年6月30日:人民币18.02869亿元),每股资产净值为人民币7.70元(2021年6月30日:人民币7.58元),换算为港币21.34562亿元(2021年6月30日:港币21.66702亿元),每股资产净值为港币8.98元(2021年6月30日:港币9.12元)[28][30] - 2022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借贷总额约为港币9183.3万元(2021年6月30日:港币9566.7万元),负债比率约为4.3%(2021年6月30日:4.4%)[28][30] - 回顾年度内,人民币兑换港币贬值产生的兑换亏损净额为港币252.6万元(2021年:兑换收益净额港币962.9万元),其他全面支出总计为港币6088.1万元(2021年:其他全面收入港币1.98816亿元)[28][30] - 2022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定期存款、银行结余及现金合共为港币2.86481亿元(2021年6月30日:港币3.11172亿元)[29][31] - 2022年6月30日,集团维持尚未动用信贷额合共港币1100万元(2021年6月30日:港币1100万元)[29][31] - 2022年6月30日,集团的流动资产净值为港币1.12553亿元(2021年6月30日:港币1.98291亿元),流动比率为1.48(2021年6月30日:2.28)[29][31] - 2022年6月30日,集团已抵押账面价值合共为港币8.23209亿元(2021年6月30日:港币8.05211亿元)的物业转让予银行该物业所得租金收入及出售款项[32] - 2022年6月30日,集团已将若干银行存款港币3662.4万元(2021年6月30日:港币2836.2万元)向银行作出抵押[32]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提供担保住房贷款总额为港币5000元(2021年6月30日:港币7.1万元)[32] - 2022年1月12日,公司向股东派发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港币1仙[136] - 本年度内,公司向股东派发中期股息每股港币0.5仙,总额为港币1,189,000元[136] - 2022年9月30日,董事建议派发现金末期股息每股港币0.5仙,总额为港币1,189,000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年度股息总额合共为每股港币1仙[136] - 于损益确认的投资物业公平值增加合共港币1,006,000元[136] - 公司于2022年6月30日可供分派予股东之储备为港币146,385,000元之保留溢利[140] - 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237,703,681股[147] - 2022年6月30日止年度,无根据公司认股期权计划授出、尚未行使、行使或失效的认股期权[14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Zedra Asia Limited持有89,321,279股普通股,权益总数占已发行股本约37.58%,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237,703,681股[162][163][165] - 2022年6月30日,集团在香港及中国大陆约有50名雇员(包括董事)[164][167] - 本年度内,集团最大客户收入占总收入5%,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少于15%[171][174] - 本年度内,集团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采购总额27%,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直接成本总额59%[171][174] - 2022年6月30日,公司给予联属公司深圳圳华港湾企业有限公司垫款235,768千港元,集团持有其权益百分比为49%[179] - 2022年6月30日,圳华非流动资产266,706千港元,集团应占130,686千港元;流动资产62,598千港元,集团应占30,673千港元;流动负债(111,031)千港元,集团应占(54,405)千港元;非流动负债(235,768)千港元,集团应占(115,526)千港元;净负债(17,495)千港元,集团应占(8,572)千港元[18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投资物业总额为20.05063亿港元,占公司资产总值约75%[198] - 年内,投资物业公平值减少1722.3万港元已在损益内确认[198]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中国大陆投资物业租赁收入毛利率改善至71%,2021年为68%[8][11] - 公司从上海及北京投资物业带来的租金收入为人民币7197.8万元(2021年:人民币7387.4万元),同比下调3%[16][20] - 上述租金收入在财务账项呈列之总金额为港币8689.2万元(2021年:港币8671.9万元),占两个年度内全部综合收益收入[16][20] - 本年度公司投资物业公平值贬值总额为人民币1426.7万元(2021年:人民币1880万元),换算为港币1722.3万元(2021年:港币2206.9万元)[17][21] - 物业租赁分类业绩共录得溢利为人民币3722.2万元(2021年:人民币3365.3万元),表现为港币4493.5万元溢利(2021年:港币3950.4万元)[17][21] - 不计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化及相关税务影响,基本分类业绩溢利为人民币5148.9万元(2021年:人民币5245.3万元),相比去年同期下调2%[17][21] - 北京朝阳区社区商场全年平均出租率约78%(2021年:80%),租赁收入合计人民币2667.5万元(2021年:2490.6万元),换算港币后同比上升约7%,占集团总收入37%(2021年:34%)[23] - 北京投资物业整体公平值下跌人民币4679万元(2021年:升值6620万元),计入公平值变化后分类业绩亏损港币3881.8万元(2021年:溢利9865万元)[23] - 不计北京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化及相关税项影响,基本分类业绩溢利为港币1766.7万元(2021年:2094万元)[23] - 上海“裕景国际商务广场”年内平均出租率约87%(2021年:82%),租金收入总额为人民币4530.3万元(2021年:4896.8万元),同比下跌7%,占集团总收入63%(2021年:66%)[23] - 上海投资物业公平值升值人民币3252.3万元(2021年:贬值8500万元),换算港币后分类业绩溢利为港币8375.3万元(2021年:亏损5914.6万元)[23] - 不计上海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化及相关税项影响,基本分类业绩溢利为港币4449.1万元(2021年:4063.3万元)[23] 圳华相关情况 - 公司持有49%股权权益的合营企业圳华继续进行自2016年7月启动的强制清算程序[25] - 圳华与规划管理局签订土地置换协议及补充协议,已移交现有土地,将获新土地[25] - 新土地总占地面积约10.9万平方米,可发展总建筑面积约39.5万平方米,作多用途发展[25] - 年内公司就土地置换作出多项申请及审批,并配合新土地周边城市规划[25] - 法院已接受清算组提呈,进一步延长圳华强制清算六个月之期限至2023年1月[27] 公司未来展望与应对策略 - 预计北京疫情反弹冲击零售市场,导致购物消费回落,对零售业租赁需求和集团商场租金优惠造成压力[33][36] - 预计上海疫情和封锁带来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将抑制租赁市场情绪和核心商圈办公楼净需求,对核心业务地段办公楼租金收入、整体出租率和租金增长造成下行压力[38] - 预计深圳房地产市场前景有望恢复经济增长并保持乐观,将提升深圳市南山區東角頭新土地的可持续发展价值[38] - 集团将积极调整租赁及营销策略,包括降低租金或提供补贴支持,优化品牌组合及租赁服务,吸引新租户并保留现有租户[33][36] - 集团将持续采取具竞争力及有效的租赁策略,提供装修补贴和更灵活的租赁条款,维持出租率和经常性收入[38] - 集团将积极维护在圳华及其资产的最佳利益,密切监察强制清算进展,寻求中国法律意见[38] - 集团将与有关各方合作,监察及促进土地置换进度,优化新土地城市规划[38] - 不能保证土地置换完成或执行相关土地合同无重大延迟及阻碍,强制清算可能遭遇重大延迟、反对等情况[40][42] 公司人员与组织架构 - 陈永栽博士88岁,2019年任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为北京利晖董事长及董事[44][46] - 赵少鸿先生64岁,2019年任行政总裁,2007年任执行董事,公司持有深圳圳华港湾企业有限公司49%权益,该公司2016年7月起强制清算[45][47] - TAN Carmen K.女士81岁,2019年任执行董事,负责集团业务发展等[48][52] - 黄正顺先生63岁,2006年任执行董事,为北京利晖董事[49][53] - TAN Vivienne Khao女士54岁,2019年任执行董事,负责集团业务发展等[50][54] - TAN Irene Khao女士57岁,2021年9月14日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负责集团业务发展、投资及管理[55] - 庄剑青先生71岁,1994年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董事会审核及薪酬委员会主席、提名委员会成员[55] - GO Patrick Lim先生64岁,2013年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21年获委任为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成员[55] - NGU Angel先生74岁,2019年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专注铝材产品业务[56][57] - 马超德先生67岁,2019年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21年获委任为董事会审核及提名委员会成员[56][58] - 董事会目前由6名执行董事及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61][62] - 蔡育实先生于2021年12月17日辞任执行董事[62] - 公司目前有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代表逾三分之一董事会[62][64] 公司会议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年度内,公司共举行了4次董事会会议、3次董事会委员会会议及1次股东周年大会[66] - 2022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共举行4次董事会会议、3次董事会委员会会议和1次年度股东大会[69] - 多位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委员会会议和股东大会的情况不同,如陈永栽博士董事会会议出席率4/4,股东大会出席率0/1;赵少鸿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4/4,股东大会出席率1/1等[69] 公司治理相关 - 回顾财政年度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持续检讨及提升企业管治常规[59] - 管治守则于2022年1月1日起修订,本报告参照修订前的管治守则[59] - 公司定期向全体董事提供培训相关资讯及刊物,确保其了解业务环境变动及董事职责,全体董事鼓励参加外界相关活动,费用公司承担[71] - 公司主席和行政总裁角色及职责区分,分别由陈永栽博士和赵少鸿先生担任[71]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为两年,至少每三年须在股东大会轮席告退一次,可膺选连任[73][76] - 独立非执行董事须每年确认独立性,经提名委员会审阅评估,任职超9年再委任需股东个别决议批准[73][77] - 董事会已成立薪酬、提名和审核三个委员会,各委员会有职权范围并刊于公司网站[74] - 董事会自2005年成立薪酬委员会,负责检讨、评估及建议公司董事、高管及雇员薪酬政策等[75] - 董事会设立薪酬、提名和审计三个委员会[78] - 薪酬委员会自2005年成立,截至2022年9月30日举行一次会议并通过书面决议,涉及检讨薪酬政策等事项[79][81][83] - 提名委员会自2012年成立,截至2
达力集团(00029) - 2022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