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联系统(00046) - 2022 - 年度财报
科联系统科联系统(HK:00046)2023-04-25 10:03

公司治理与会议安排 - 董事会每季召开一次会议或必要时更频繁,以审阅公司经营及财务表现[1] - 管理层每月至少开会一次,检讨公司业务发展并讨论识别到的问题[1] - 董事至少举行四次定期会议,约每季一次[140][141] - 审核委员会每年至少举行2次会议,丁良辉、陈婉珊、李国安出席次数/可出席次数为2/2,夏树棠为1/1[150] - 薪酬委员会每年至少举行1次会议,吴长胜、梁景新、陈婉珊、李国安、丁良辉出席次数/可出席次数为2/2,夏树棠为0/0[155] - 提名委员会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会议,执行董事吴长胜和梁景新出席会议次数为2/2,陈婉珊为2/2,夏树棠为0/0,李国安为2/2,丁良辉为2/2[165] - 风险管理委员会每年须举行最少两次会议,梁景新、张伟霖、吴国强、陈婉珊出席会议次数/可出席次数为2/2,夏树棠为1/1[171][172] - 2022年11月30日公司为全体董事提供培训以更新知识和技能[137] - 2022年11月30日主席在其他董事不在场下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会面[142] - 2022年股东周年大会于6月1日举行,所有董事及外聘核数师出席[191] 公司业务策略与发展 - 公司业务策略通过内部增长、业务合并、策略投资和收购发展业务,可能因市况变动等延缓、修改或放弃部分增长策略[1] - 公司一直寻求不同业务及投资机遇,以扩阔收入来源、管理风险和为股东创造价值[1] - 公司将继续监察并发展新目标,提升董事会多元化水平[127][130] - 为解决香港IT人才短缺,公司加快深圳发展中心扩建并取得初步成效[30][33] - 深圳团队将填补香港资源短缺,未来加快大湾区业务拓展[30][33] - 2022年1月公司完成认购CISC Limited发行的10,000股新股份,总代价为145万港元,股权从40%增至80%[61] 公司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 公司持续面临判断行业市场转变并即时应变的挑战,未能准确解读市场趋势并应变或有重大不利影响[1] - 公司管理营运风险的责任由各职能的分部及部门共同肩负[4] - 公司主要功能由标准营运程序、权限及汇报框架指引,持续辨识及评估主要营运风险并汇报[4] - 公司营运依赖创新能力和对科技的成功部署,不确定科技能否及时配合市况等[4] - 公司成功及发展能力主要依赖吸纳、培训、挽留和激励各类专业人员,流失要员或无法找到合适人员或有重大不利影响[4] 股息分配情况 - 公司董事会宣派2022年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7.5港仙(2021年:11港仙)[16] - 为庆祝上市25周年,董事会宣派特别股息5港仙(2021年:无)[16] - 2022年已付中期股息6.5港仙(2021年:6港仙),全年股息合共19港仙(2021年:17港仙)[16] - 董事会建议就2022年度派付每股普通股末期股息7.5港仙(2021年为11港仙)及特别股息5港仙(2021年无)[61][63][64] - 末期及特别股息将于2023年6月26日或前后向2023年6月12日名列公司股东名册的股东派付[63][64] - 公司股息政策允许股东分享溢利并保留储备用于未来增长,每年考虑派付中期和末期股息,董事会可宣派特别股息[184] ESG相关情况 - 公司董事会全面负责ESG战略及表现进展,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婉珊担任ESG工作小组主席[8] - 公司ESG表现每年检讨及评估,并于年度ESG报告中披露[8] - 公司将ESG合规视为基本营运,培育人才、环境保育、社区贡献和供应链管理是四大支柱[8] - 环境保育目标包括提高员工环保意识、推广5R概念、应对气候变化等[51] - 社区贡献目标包括关爱社区、提高员工关爱社区及弱势群体意识[51] 各业务线表现 - 应用软件开发业务受疫情、市场情绪和人才短缺影响,整体运营环境具挑战性[16] - 公司香港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业务因客户需求和经常性收入保持稳定[16] - 公司中国内地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业务受疫情封控和感染激增影响,收入和溢利贡献下降[16] - 尽管环境不利,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业务仍从各行业签订新订单[16] - 公司企业软件业务在不同产品线表现各异,对集团收入及溢利贡献下降,但经常性维护及SaaS收入维持双位数增长[18] - 企业零售管理软件业务表现平稳,维护收入及新销售有所提高[18] - 报告期内,CISC Limited业绩及贡献保持稳定[18] - 企业采购管理软件业务继续获得现有客户增购订单,还获得商业及公共部门新客户,但溢利贡献受新产品开发成本增加和项目短期延误影响[18] - 企业信息管理软件业务受市场需求疲弱影响,收入减少[18] - 公司解决方案及集成服务业务收入在报告年度实现双位数增长[18] - 解决方案及集成服务各业务分部下半年保持增长,管理服务交付项目后开始摊销递延开发成本,报告年度损益表扣除410万港元[27] - 开发服务下半年表现稳健,报告期从香港金融及交通机构获主要合约[27] - 集成服务业务2022年收入及溢利贡献温和增长[27] - e - Service及相关业务GETS全年受外贸疲弱阻碍,收入及溢利贡献负增长[2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总收入增加320万港元,或1.2%,至2.687亿港元(2021年:2.655亿港元)[36] - 销售及服务成本上升1060万港元,或9.4%,至1.237亿港元(2021年:1.131亿港元)[36] - 毛利下跌740万港元,或4.9%,至1.450亿港元(2021年:1.524亿港元),毛利率下降至54.0%(2021年:57.4%)[36] - 其他收入及收益大幅增加830万港元,或154.2%,至1360万港元(2021年:540万港元)[36] - 公司财务资产及投资物业录得240万港元亏损(2021年:收益70万港元)[36] - 整体开支增加520万港元,或5.2%,至1.057亿港元(2021年:1.004亿港元)[36]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下降12.7%,至4700万港元(2021年:5380万港元),纯利率下降至17.5%(2021年:20.3%)[38] - 非流动资产减少1820万港元,或6.4%,至2.658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2.841亿港元)[38] - 流动资产增加1540万港元,或3.9%,至4.127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3.972亿港元)[38] - 流动及非流动负债下降230万港元,或1.4%,至1.554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1.577亿港元)[38]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等同现金资产为3.098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2.984亿港元[58]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已抵押公平值为6350万港元的投资物业、420万港元的上市股本证券及100万港元的银行结余,作为1.119亿港元一般银行融资的担保,其中2130万港元已被动用;2021年12月31日,抵押公平值为6350万港元的投资物业、750万港元的上市股本证券及120万港元的银行结余,作为1.121亿港元一般银行融资的担保,其中2180万港元已被动用[5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无银行借贷,2021年12月31日也无;集团流动比率为3.0,2021年12月31日为3.0;资产负债比率为22.9%,2021年12月31日为23.1%[58] - 投资分部2022年录得亏损10万港元,2021年为溢利310万港元[29][32] 员工与人力资源管理 - 公司将继续提供具竞争力薪酬组合,定期检讨并因应市场标准调整[4] - 公司制定正式申诉程序解决员工不满,所有申诉保密处理[24] - 公司招聘和员工晋升过程中给予所有人公平机会,每年为员工提供表现评估[24] - 公司严格遵守经营所在地劳工规例,禁止聘用童工及强迫劳工,推动透明公正招聘程序[24]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雇用361名全职雇员及12名兼职雇员,2021年12月31日为367名全职雇员及13名兼职雇员[58] - 报告年度公司提供超153,000港元财政津贴用于员工培训[75] 股东相关事项 - 为确定出席2023年6月5日股东大会并投票的股东身份,公司于2023年5月31日至6月5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过户文件需在2023年5月30日下午4:30前送达[63][64] - 为确定享有拟派末期及特别股息的股东身份,公司于2023年6月9日至6月12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过户文件需在2023年6月8日下午4:30前送达[63][64] - 持有公司实缴股本合共不少于10%的股东有权要求董事会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大会须于递交要求后两个月内举行[191] - 于提出要求日期,占公司总投票权不少于5%或不少于100名股东有权在股东大会上提建议,需遵守公司法第79条规定及程序[191] - 股东可通过邮箱InvestorRelation@ctil.com或邮寄至香港数码港道100号数码港2座10楼与公司秘书或企业发展及传讯部高级副总裁联络[194][199] 董事会组成与成员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董事会由4名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超三分之一[105][107] - 按照公司细则及企业管治守则,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三分之一董事须退任,所有董事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106][107] - 提名委员会认为董事会成员至少须具备丰富从业经验、最高职业及个人道德、充足履职时间、与其他成员建立良好关系等资格[111] - 公司设计董事会组成时从多方面考虑多元化组合,包括性别、年龄等,成员委任以用人唯才为原则[111] - 董事会已审查集团经营范围及管理结构,认为目前组织结构有效,暂无迫切需要任命行政总裁[102] - 公司认为已采取足够措施,确保企业管治实务与企业管治守则订明者相若[102] - 企业管治守则之守则条文第C.2.1条规定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应区分,不应一人兼任,但董事会认为权力及权限未集中[102] - 公司收到各独立非执行董事根据上市规则第3.13条作出的独立性确认函,认为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均独立,其中一位为专业会计师[105][107] - 即将退任董事符合资格可于退任之股东周年大会上重选,获委任填补临时空缺之董事须于下届股东周年大会上重选[106][107] - 公司就选举各董事提呈独立决议案[106][10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具备多元化特征[118][119] - 提名委员会每年审查董事会组成,确保其具备适当专业知识和经验及核心能力[117][119] - 公司采用自身董事会多元化政策,认可董事会组成多元化的益处[117][119] - 董事候选人由提名委员会根据董事资格评估,评估标准包括履历、面试和背景调查[114] - 公司将定期或按需审查和重新评估提名政策及其效用[114] - 董事履历资料载于第19至22页“董事及高级管理层”一节[128][130] - 两名执行董事吴长胜先生工程师及梁景新先生为姻兄弟,除披露外各董事会成员无关系[128][130] - 董事会对集团整体策略、预算、业绩、董事任免等重大事宜有最终决定权[129][130] - 董事会将公司日常运营及行政管理交由集团管理层负责[129][130] - 主席负责集团长远战略发展及董事会运作,行政总裁负责集团业务营运[133] - 吴长胜工程师61岁,负责集团企业策略及业务发展,在IT行业有逾30年经验[81][86] - 张伟霖先生59岁,现负责海外业务发展,在IT及咨询业务有逾30年经验[83][87] - 梁景新先生61岁,负责集团财务及行政策略,在IT行业财务等方面有逾30年经验[84][87] - 吴国强先生49岁,为集团财务总裁及公司秘书,在会计等方面有逾20年经验[91][93] - 陈婉珊女士51岁,于2022年1月28日加入董事会,担任利记控股有限公司多个重要职位[92] - 陈婉珊女士51岁,于2022年1月28日加入董事会,现任利记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94] - 李国安教授62岁,于1998年加入董事会,为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发展及对外关系)以及资讯系统及电子商务讲座教授[97] - 潘少海先生65岁,于2023年3月20日加入董事会,在资讯科技拥有逾30年经验[97] - 丁良辉先生69岁,于2004年加入董事会,担任执业会计师丁何关陈会计师行之合伙人,同时为七家上市公司非执行董事或独立非执行董事[97] - 杨世昌先生57岁,为集团高级副总裁,于1998年加入集团,在科技方面拥有逾30年经验[100] - 吴嘉恩女士46岁,为集团企业软件部总经理,于2019年加入集团,在国际软件及解决方案公司拥有逾20年业务经验[100] - 潘志成先生50岁,为集团副总裁,于2003年加入集团,在资讯科技行业具备逾20年经验[100] - 钟实博士47岁,为集团产品研究及开发总监,于2022年加入集团,在资讯科技行业拥有逾20年经验,包括12年软件发展生命周期管理经验及6年自然语言处理及Python机器学习技术研究经验[100] 委员会相关情况 - 董事会下设审核、投资、提名、薪酬及风险管理委员会[142] - 审核委员会于1999年4月24日成立,报告期由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45] - 审核委员会职责包括向董事会建议外聘核数师相关事宜、审核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