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星集团控股(00055) - 2021 - 年度财报

公司经营策略与环境应对 - 2021年公司受COVID - 19疫情和中国市场格局重组影响,采取保守经营方法[9][10][14] - 全球供应链重整及逆全球化趋势加速,公司加紧投资贸易分类并设立海外办事处[12][14] - 放贷业务受本地物业市场和利率影响,采取更保守贷款审批态度[13][15] - 放贷业务投资新产品开发和新运营平台以减少对本地物业市场依赖[13][15] - 本地娱乐市场受COVID - 19政策影响,公司继续收紧开支[18][19] - 公司将采取审慎态度应对业务和信贷风险,积极进取扩展业务[18][21] - 2022年公司面临各种挑战和机遇,全球经济受政治经济不确定性、疫情等影响,同时多国放宽防疫措施对经济复苏有积极影响[110][113] - 放贷业务将承担预计风险扩大贷款组合,运用网上放贷平台吸引新客户并分配资源扩大业务规模[111][114] - 制造及销售业务和贸易业务受多种因素影响,可能对中国产品供需及集团财务表现产生负面影响,或影响2022年预算目标[112][115] - 2022年公司将修订销售策略,预留现金流量,委聘海外销售代理、参与贸易展销会,购置设备、翻新厂房、提升自动化[117][121] - 制造及销售业务以质量管理和应收款信贷控制为首要任务,预留资源扩展豪华包装及纸类产品业务[118][121] - 为应对印刷行业挑战和提高盈利能力,公司将在多方面加强工作,巩固未来竞争力[119][122] - 贸易业务将分配资源扩大销售团队,利用网上交易平台扩大客户基础和优化产品组合[120][122] - 音乐及娱乐业务预计2023年在大湾区恢复节目制作和开展促销活动,继续投入资源制作发行专辑等[124] - 物业业务拟申请对清远商业地块强制执行拍卖,子公司拟参与竞拍,若成功计划开发住宅及配套设施,同时申请延长冻结令期限[125][126]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制造及销售印刷产品业务是最大收益来源,分类收益增长约21%[11][14] - 放贷业务本年度收入192.0242万港元,占总收益0.3%,2020年为675.6759万港元,占1.3%[27] - 制造及销售业务本年度收入5.79682944亿港元,占总收益93.0%,2020年为4.86079273亿港元,占91.2%[27] - 音乐及娱乐业务本年度收入438.7349万港元,占总收益0.7%,2020年为407.1062万港元,占0.8%[27] - 物业业务本年度收入447.7272万港元,占总收益0.7%,2020年为488.0323万港元,占0.9%[27] - 贸易业务本年度收入3310.8915万港元,占总收益5.3%,2020年为3088.7078万港元,占5.8%[27] - 本年度授出新贷款总额约为430万港元,贷款组合平均贷款利率介乎13% - 37%[31][3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贷款组合减少至约910万港元,2020年12月31日为2960万港元[34][37] - 本年度贷款利息收入减少约71.6%至约190万港元,2020年为680万港元[34][37] - 放贷业务分类收益约为4.7万港元,2020年分类亏损2690万港元[34][37] - 制造及销售业务分类收益增加约19.3%至5.797亿港元,2020年约为4.861亿港元,分类亏损约为1650万港元,2020年约为1020万港元[45][48] - 制造及销售印刷产品业务分类收益增加约20.6%至5.784亿港元,2020年约为4.798亿港元[47][49] - 本年度制造及销售业务分类亏损约1060万港元,2020年约为1320万港元[51] - 本年度毛利率减少7.2个百分点至约16.4%,2020年约为23.6%[51] - 制造及销售外科口罩业务收入约为130万港元,2020年约为630万港元,本年度亏损约为590万港元,2020年约为300万港元[52] - 音乐及娱乐业务收入增加约7.8%至440万港元,2020年约为410万港元,本年度亏损约为450万港元,2020年约为850万港元[54] - 音乐及娱乐业务超60%的收入来自在线音乐平台授权收入[54] - 制造及销售外科口罩业务本年度收益约为130万港元,2020年约为630万港元;本年度亏损约为590万港元,2020年约为300万港元,公司已停止该业务[56] - 音乐及娱乐业务分类收益增加约7.8%至440万港元,2020年约为410万港元;本年度分类亏损约为450万港元,2020年约为850万港元,超60%分类收益来自网上音乐平台特许收入[5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有两个物业发展项目,与2020年数量相同[59][62] - 2021年贸易业务收益增至约3310万港元(2020年约3090万港元),分类亏损约310万港元(2020年溢利约170万港元),毛利率降1.8%[85][8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本年度总收益约为6.236亿港元,2020年约为5.327亿港元,毛利率约为17.4%,2020年为25.0%[24][26]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账面总值27760367港元的应收贷款合约方拖欠还款,确认减值亏损26549287港元[40][42]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账面总值3958939港元的合约方拖欠还款,确认减值亏损3828939港元[41][4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就余下应收贷款确认减值拨备拨回净额183063港元,2020年为减值拨备净额176015港元[41][43] - 2021年投资物业公平值收益约4680万港元(2020年亏损990万港元),粉岭、元朗、北京物业分别为3970万、590万、120万港元[84][86] - 2021年底公司FVTOCI和FVTPL约4730万港元(2020年底约4090万港元)[89] - 2021年公司港股投资公平值亏损约270万港元(2020年约3250万港元),实现亏损约2.7万港元(2020年约570万港元),股息收入约97万港元(2020年约52.9万港元)[89] - 2021年底公司最大投资为中维资本,公允价值约1750万港元,占审计总资产约1.5%,前五大投资约4010万港元,占约3.5%[90]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透过其他全面收入按公平值列账及透过损益按公平值列账的金融资产约为4730万港元,2020年为4090万港元[92] - 2021年集团香港上市证券投资公平值亏损约270万港元,2020年约3250万港元;已变现亏损约2.7万港元,2020年约570万港元;股息收入约97万港元,2020年约52.9万港元[92]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最大投资为离岸投资基金Zhong Wei Capital L.P.,公平值约1750万港元,占集团经审核总资产约1.5%;最大五项投资约4010万港元,占约3.5%[93] - 2021年其他收益及亏损总计3522.5838万港元,2020年亏损5027.5668万港元[96] - 2021年透过损益按公平值列账之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亏损272.2561万港元,2020年亏损3252.9639万港元;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收益4676.3317万港元,2020年亏损991.7231万港元[96]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为2.3,2020年为2.6;速动比率为1.5,2020年为1.9;资产负债比率为17.1%,2020年为18.1%[100]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短期银行存款以及现金及现金等值约为1.49亿港元,2020年约2.289亿港元;借款总额约为1.422亿港元,2020年约1.502亿港元[101]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由18.1%降至17.1%,主要因借款总额减少,借款减少主因偿还银行定期贷款[105][107] - 2021年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资本开支约为2470万港元,2020年约为4830万港元;待售发展中物业资本开支约为6850万港元,2020年为460万港元[133][13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订约但未在财务报表拨备的资本承担约为2.691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约为250万港元[134][13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质押租赁楼宇及投资物业账面总值约为2.521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约为2.054亿港元[141][146] - 2021年公司员工总成本约为1.764亿港元,2020年约为1.552亿港元[143][14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有全职雇员约1320名,2020年12月31日约为1400名[143][148] 物业业务相关项目进展 - 物业业务达到转折点,加快中国清远市发展步伐[18][20] - 2022年1月完成出售香港生产设施[18][20] - 未来将在香港、中国等地寻找更多投资及发展机会[18][20] - 中清结欠中星国盛股东贷款人民币23,479,330元,还款限期为2014年10月30日,但中清未偿还[60][63][64][70] - 中星国盛申请延长冻结令有效期,进一步延长的有效期从2019年5月13日开始,至2022年5月12日结束[67][70] - 董事会认为是对中清展开强制执行程序的合适时机[68][70] - 中大清远拥有约208,000平方米地块,计划建产业园,该计划2020年3月获批并获政府支持[69][71] - 第一幢工业大厦2020年7月动工,建筑面积约22,000平方米,占地块规划建筑面积约5%,2021年底完成约89.5%,预计2022年完工[73][75] - 2021年7月提交二期发展计划,预期建筑面积约118,000平方米,占地块规划建筑面积约28%,含19幢工业大厦及附属建筑[73][75] - 2021年10月21日公司以2.31亿港元出售粉岭大厦控股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年底迷你仓业务租约终止,物业业务约35.4%收益来自该业务[78][81] - 2021年因疫情公司为元朗物业租户提供210万港元租金优惠,物业业务约55.1%收益来自该物业[79][82] - 北京物业2021年出租,年度租金收入约42.7万港元[80][82] - 中大清远产业园一期建筑工程预计2022年完成,二期按计划进行,2022年物业业务首要任务是产业园销售及营销,展销中心3月成立[127][129] - 公司拟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通过土地拍卖出售中清在清远持有的商业地块,中国附属公司拟参与拍卖,交易需经股东批准[129] - 公司拟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拍卖清远地块,拍卖将以司法拍卖方式通过网上平台公开进行,公司可能参与拍卖,相关详情见2022年3月11日公告[161][166] 公司交易事项 - 2021年10月21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中大印刷与买方及担保人订立临时协议,有条件出售中大全部已发行股份,初步购买价为2.31亿港元[151][156] - 2021年12月31日,出售事项尚未完成,有待先决条件达成[152][156] - 2022年1月7日,公司股东特别大会批准出售事项,1月28日出售事项完成,公司不再拥有中大权益[153][156] - 2021年10月27日,中大清远与广东伟恒订立新施工协议,合同价格约为1.919亿元人民币,构成非常重大收购事项,需股东批准[159][164] - 2022年1月7日,公司股东特别大会批准新施工协议[160][165] 公司企业管治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企业管治守则作为自身企业管治守则[169][173] - 董事会认为,除企业管治报告披露的偏离外,公司2021年度应用并遵守了企业管治守则原则和条文[170][173] - 董事会负责公司整体业务管理,全体董事基于公司利益客观决策,各董事按法规准则履职[171][174] - 公司董事会在2021年度及企业管治报告日期共8名成员,包括2名执行董事、3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72][175] - 董事会由2名执行董事、3名非执行董事、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1名替任董事组成,替任董事刘锦昌于2022年1月31日辞任[176][177] - 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成员均为李国云(主席)、黄新发、赖世和;提名委员会于2021年12月30日成立,成员为薛嘉麟(主席)、李国云、朱瑾沛[178][181] - 行政总裁薛济匡是主席薛嘉麟的叔父,二者能独立考虑事宜并做决策[179][19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