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总收益为4.494亿港元,同比下降28.0%,毛利率为21.0%,较2021年的17.4%有所提升[23][25] - 制造及销售业务收入为4.118亿港元,同比下降29.0%,占总收益的91.6%[25][36] - 放贷业务收入为378万港元,同比增长97.1%,占总收益的0.8%[25][30] - 制造及销售印刷产品收益大幅减少28.8%至411,800,000港元,主要由于国内外客户订单减少[40] - 制造及销售业务分类亏损为6,600,000港元,较2021年的10,600,000港元有所减少[42] - 毛利率增加2.9个百分点至19.3%,主要由于产品结构变化和材料价格下降[43] - 外汇收益为12,800,000港元,主要由于人民币兑港元贬值4.1%[43] - 音乐及娱乐业务收益减少13.2%至3,800,000港元,主要由于特许收入减少[47] - 音乐及娱乐业务亏损减少至3,400,000港元,主要由于运营开支减少[47] - 外科口罩制造业务已于2021年停止,2021年收益和亏损分别为1,300,000港元和5,900,000港元[45] - 贸易业务收益减少至27,800,000港元,分类亏损为4,900,000港元,毛利率上升4.6%[82][85] - 外科口罩销售收益为560,000港元,较2021年的1,300,000港元下降[83][85] - 证券买卖业务公平值亏损为7,800,000港元,已变现收益为442,000港元,股息收入为1,115,000港元[87][90] - 公司2022年其他收益及亏损总计68,716,756港元,较2021年的35,225,838港元显著增加[98] - 公司2022年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亏损约7,800,000港元,较2021年的2,700,000港元增加[99] - 公司2022年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14,498,870港元,而2021年为收益46,763,317港元[98] - 公司2022年出售一家附属公司收益76,441,616港元[98] 业务发展与战略 - 公司计划在东南亚和南美洲探索业务发展机会,以分散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风险[14] - 公司将继续加大工业大厦的销售和市场推广力度,并考虑启动中星·广清智谷二期发展计划[17] - 公司计划通过招募更多海外销售人员或代理商,进一步扩大在美国、欧洲和中国的客户基础[14] - 公司计划在香港和中国寻找潜在的物业发展项目[17] - 公司计划通过举办或投资各类表演及演唱会,拓宽音乐及娱乐业务的收益来源[17] - 公司计划在2023年优化销售策略并提升各业务分类的运营效率,以应对市场挑战[21] - 公司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将加速复苏,并预期中国政府将推出更多政策刺激本地消费及经济活动,为制造及销售业务和物业发展业务带来更多国内销售机会[113][116] - 公司将审慎修订所有业务分类的策略,并审慎地多元化发展及扩展其业务[113][116] - 放贷业务将继续与其他放贷公司合作,并运用网上放贷平台吸引更多新客户,扩大贷款组合以扩展业务规模[114][117] - 制造及销售业务将面临出口销售的挑战,但国内销售有望因中国政府刺激经济活动的政策而增加[115][118] - 公司将积极参与新产品开发,提升产品设计及降低生产成本,并购置新印刷机及配套设备以提升生产效率[120][123] - 公司将继续扩展利润较高的豪华包装及纸类产品业务,并多元化发展至目标市场领域[121][123] - 公司将加强生产流程的精简、人才招聘、技术基础设施升级、采购替代材料及市场扩展,以提升盈利能力[122][124] - 音乐及娱乐业务将于2023年在香港推出首个才艺表演,并继续探索更多表演投资及扩展音乐授权业务[127] - 公司将继续扩展音乐特许业务,并计划于2023年在香港推出首个选秀节目[132] 物业发展与管理 - 公司位于中国清远市的物业发展项目中星·广清智谷的第一期发展总建筑面积约32%已售出[13] - 物业发展业务涉及两个项目,分别由中清和中大清远负责[48] - 中清因未偿还股东贷款23,479,330人民币及相关利息,导致其资产被冻结[56] - 中星工业园第一期开发包括19幢工业大厦,总建筑面积约133,000平方米,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已完成约65%的建筑工程[65] - 中大清远已签署一份买卖协议及四份临时买卖协议,涉及中星工业园第一期总建筑面积的约15%(即19,948.60平方米)[66] - 中大清远与多家中国银行签署合作协议,为购买中星工业园工业大厦的买家提供过渡性担保[6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未向任何买家发放按揭贷款,也未发现与提供过渡性担保相关的或有负债[71] - 公司物业投资业务包括香港和中国的多个商业单位租赁,其中香港元朗物业占总收入的约82.2%[73] - 北京物业在2022年的年租金收入约为39万港元[74] - 元朗物业和北京物业在2022年录得约1,450万港元的公允价值损失,主要由于周边市场价值和租金价值下降[75] - 2021年,公司在香港粉岭的自有工业大厦经营迷你仓业务,2021年收入约为160万港元,占物业投资业务收入的约35.4%[76] - 物业投资业务收益主要来自元朗物业,占82.2%,年度租金优惠为2,100,000港元[78] - 北京物业年度租金收入约为390,000港元[78] - 物业投资业务公平值亏损为14,500,000港元,其中元朗物业亏损14,400,000港元,北京物业亏损116,000港元[78] - 粉岭物业于2022年1月售出,2021年收益为1,600,000港元,占物业投资业务收益的35.4%[79] - 中星工业园第一期已售出总建筑面积约42,000平方米,占总楼面面积的32%[129][133] - 2023年资本支出中,中星工业园的施工工程支出约1.469亿港元[138][142] - 截至2022年底,公司资本承诺约1.772亿港元,主要用于中星工业园的施工工程[144][149] - 2023年公司计划继续投入资源于中星工业园的销售及营销活动,并可能启动第二期开发[130][133] 财务与资本管理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的流动比率为3.0倍,速动比率为1.6倍,资产负债比率为24.9%[102]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的短期银行存款、已质押银行存款及现金等价物约200,900,000港元,借款总额约195,900,000港元[102]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的借款总额包括应付非控股股东款项约17,000,000港元,有抵押银行借款约111,200,000港元,租赁负债约67,700,000港元[106]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的加权平均承租人增量借款利率为4.59%[107] - 公司主要通过内部现金流和香港及中国大陆的银行融资来支持运营[109] - 有抵押銀行借款包括(i)七年內支付、年利率為香港銀行同業拆息加1.85%的18,100,000港元(2021年:19,100,000港元);(ii)一年內償還、年利率為香港銀行同業拆息加1.25%至2.25%的50,100,000港元(2021年:43,500,000港元);(iii)三年內償還、年利率為5.98%的43,000,000港元(2021年:無)[111] - 租賃負債的加權平均承租人增量借款利率為4.59%[111] - 公司质押资产总账面价值约4.423亿港元,用于中星工业园的建造贷款及其他融资担保[146][151] - 公司2022年资本支出中,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约1,560万港元,较2021年的2,470万港元有所减少[138][142]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董事会由8名成员组成,包括2名执行董事、3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76] - 董事会成员包括主席苏嘉伦先生和首席执行官苏志康先生[181] - 审计委员会由李国云先生(主席)、黄新发先生和黎世和先生组成[181] - 公司董事会由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确保公司治理的独立性和专业性[182][183][186] - 公司已采纳独立意见政策,要求独立非执行董事参与公司绩效审查、策略决策及潜在利益冲突的处理[188][192] - 独立非执行董事需确保投入足够时间履行职责,并每年至少与董事会主席举行一次无其他董事出席的会议[189][192] - 公司董事会主席和行政总裁分别由不同人士担任,以确保决策的独立性和平衡性[195][199] - 董事会主席鼓励所有董事积极参与董事会事务,确保决策符合公司最佳利益,并促进公开讨论的文化[196][198] - 公司已收到所有在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的书面独立性确认,符合上市规则的独立性要求[190][193] - 非执行董事为公司董事会带来广泛的业务和财务专业知识,通过参与董事会会议和委员会工作,对公司领导层做出贡献[191][193] - 董事会主席确保与股东保持有效沟通,并将股东意见传达至整个董事会[197][198] - 公司行政总裁负责公司业务的运作,制定并执行集团的战略计划和业务目标[198][199] - 尽管行政总裁与董事会主席为叔侄关系,但他们在决策时保持独立性[199] 风险管理与投资策略 - 公司存在信贷集中风险,61%的应收贷款来自三名独立第三方,总额为2991.7万港元[31] - 公司对部分应收贷款确认了93万港元的减值拨备[35] - 集团最大投资为离岸投资基金Zhong Wei Capital L.P.,公平值为17,500,000港元,占集团总资产的1.5%[89][91] - 集团前五大投资总额为36,000,000港元,占集团总资产的3.1%[88][90] - 集团将谨慎研究市场信息,并在必要时调整投资策略以最小化市场波动的影响[94] - 公司预计香港上市股本证券的公平价值将继续波动,并将谨慎调整投资策略[136][140] - 公司未使用任何金融工具进行外汇对冲,但将考虑在必要时采用合适的对冲方案[137][141] 员工与运营管理 - 公司员工总数从2021年的1,320人减少至2022年的1,190人,员工总成本约为1.768亿港元[148][153] - 公司通过控制运营成本和提升运营效率,制造及销售业务的整体成本在2022年有所下降[12]
中星集团控股(00055) - 2022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