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年报为2022年年报[1] - 资料统计日期截至2023年3月30日[3] - 公司股份代號为118[4] - 公司网址为http://www.cosmel.com[4] - 公司投资者关系联络邮箱为ir@cosmel.com,电话为(852) 2376 6188,传真为(852) 2375 9626[4]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香港九龍長沙灣長裕街10號億京廣場2期10樓[4] - 公司核数师为丁何關陳會計師行[4]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法國巴黎銀行香港分行、南洋商業銀行有限公司、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4] - 公司股份过户登记处为卓佳秘書商務有限公司,位于香港夏愨道16號遠東金融中心17樓[4]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本年度主要业务性质无重大改变[129]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在中國東莞的東華機械有限公司进行注塑機製造業務[5] - 公司主要股东为大同控股及其受控法团、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及少数股东[179] 公司经营环境与挑战 - 2022年公司业务受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疫情封控等影响[8][9] - 地缘政治紧张、乌克兰危机加深,全球经济或面临滞胀甚至衰退[16] - 中美抗衡复杂,公司须审慎应对新考验与挑战[16][17] - 2022年上半年疫情影响政府政策和客户行为,拖累中国经济增长和制造业需求[136] - 公司业务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俄乌冲突、市场竞争、大宗商品价格等风险影响[135][138][141] - 公司面临经营风险,包括物流瓶颈、供应链中断等[144] - 公司面临环境、社会和管治风险,采取积极策略管理相关风险[146] - 公司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环境风险,采取控制措施减少排放[147][148] - 全球经济复苏可能依然疲弱,西方发达经济体可能面临衰退或滞胀,中美博弈升级、俄乌冲突升级等不利因素影响集团与西方国家商业合作[93]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收入约为23.399亿港元,较2021年的30.753亿港元下降23.9%,主要因制造业需求萎靡、供应链中断和俄乌冲突[21] - 2022年公司毛利约为3.723亿港元,毛利率为15.9%;2021年毛利约为5.445亿港元,毛利率为17.7%,2022年毛利和毛利率下降因原材料价格高和产能利用率不足[22] - 2022年公司年度溢利约为1883.7万港元,较2021年的8420.5万港元大幅下跌77.6%,主要因毛利减少[23] - 2022年公司行政费用约为1.952亿港元,较2021年的2.134亿港元下降8.5%,因成本监控有效[25] - 2022年公司分销费用约为1.705亿港元,较2021年的1.974亿港元下跌13.7%,因销售佣金下跌[26] - 2022年公司财务费用约为1341.5万港元,较2021年的1774.1万港元下降24.4%,因逐步偿还银行借款[27] - 2022年公司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约为2316.1万港元,较2021年的664.6万港元显著上升,因租金收入、政府补贴和汇兑收益增加[29]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未偿还银行借款总额约为2.27595亿港元,较2021年的3.01167亿港元有所减少[77] - 2022年12月31日,一年内到期及二至五年到期偿还的银行借款分别约为2.25127亿港元和246.8万港元,2021年分别约为2.89469亿港元和1169.8万港元[77] - 2022年12月31日,连同租赁负债并扣除现金等后,集团现金净额约为2.92614亿港元,2021年约为5342.1万港元[78]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权益总额约为13.22122亿港元,2021年约为14.10809亿港元[7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总数为861,930,692股,全年无变化[83]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在香港及中国内地共有2,381名雇员,2021年12月31日为2,523名,员工中女性与男性比例为33:67[8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无重大收购与出售[82] - 2022年公司收入2339898千港元,较2021年的3075305千港元下降23.9%[159] - 2022年公司经营溢利29758千港元,较2021年的119813千港元下降75.2%[159] - 2022年公司除税前溢利33071千港元,较2021年的113119千港元下降70.8%[159] - 2022年公司年度溢利18837千港元,较2021年的84205千港元下降77.6%[159] - 2022年公司每股基本盈利2.83港仙,较2021年的10.41港仙下降72.8%[159] - 2022年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560913千港元,较2021年的406057千港元增长38.1%[159] - 2022年公司资产总值2625450千港元,较2021年的2967885千港元下降11.5%[159] - 2022年公司负债总值1087054千港元,较2021年的1327361千港元下降18.1%[159] - 2022年公司毛利率15.9%,较2021年的17.7%下降1.8个百分点[15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3.88349亿港元[18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机械制造业务因高端专业产品受市场欢迎销售增长[11] - 注塑机制造业务2022年处于困难市场环境,订单量未达预期致销售显著下跌,录得经营亏损[30][31] - 基建、电子及通讯等行业客户订单明显下滑,医疗用品和日用品市场定制化解决方案需求较强,薄壁食品包装和PET瓶坯应用增长,汽车及家电行业订单从去年低位回升[32] - 出口业务虽面临运费高、装运延迟和货币贬值挑战,但保持稳定,在拉丁美洲和东亚地区获可观订单和增长[32][33] - 产量下降,金属铸件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给利润带来压力,生产团队采取灵活措施应对供应链中断和人员短缺[35] - 成功推出更大锁模力的D系列全电动注塑机,PET行业专用机等系列订单相对稳健[38] - 挤出机等制造业务经营业绩较去年仅轻微下跌,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供应链中断影响,交付延迟,客户下单推迟[39] - 下半年专业机型如接角橡胶注射成型机等销售回升,汽车刹车系统专用自动化油压机实现可观增长[41] - 为利基市场客户开发定制自动化和技术应用,开展创新网络营销等活动,人才招聘增加[42] - 珠海食品包装塑料加工工厂销售额仅略有下降,中国乳制品行业客户业务量增加,出口业务受运费和运输影响[45] - 塑料树脂价格波动上升和折旧成本增加导致利润轻微下降[46] - 合肥家电塑料配套件加工厂4月中封控15天,10 - 11月人员管控影响出勤和交付,12月产能短暂下降[51] - 深圳印刷线路板加工厂经营亏损,欧洲汽车行业客户订单较正常水平下降超50%[60] - 东莞吹塑人体模型制造工厂取得较预期良好业绩,需求正从传统玻璃纤维转向可回收塑料[54][55] - 印刷线路板贸易业务业绩相对稳定,参与日本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新项目招标取得初步成果,未来定价压力仍存[65][66] - 工业消耗品贸易业务销售较去年高峰明显回落,受原材料价格、市场需求等宏观因素影响[68] - 锂电池行业业务销量强劲,医疗行业客户订单稳定,业务取得合理经营溢利[72] 公司发展策略与规划 - 公司按计划更新生产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增添环保节能设施[13] - 公司对雇员增加培训[13] - 公司将持续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并争取更好银行授信条件以降低整体财务费用[27][28] - 公司要积极投资、提升竞争力,优化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增添光伏电能设施,提升数字化运营管理和重视员工培训[18][19] - 公司来年将加强针对中国目标客户的销售拓展工作,但预计难快速扭转业务不利局势[64] - 对业务来年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相关行业客户预计稳定增长,焊接机器人项目将带来新合作增益[73][74] - 集团预计2023年经营状况将因中国取消疫情限制而改善,人员和货物流通恢复正常,有望吸引海外商业伙伴、资本和消费[91] - 机械制造业务将为相关行业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注塑制品加工及制造业务争夺食品包装等行业需求,工业消耗品贸易业务为锂电池等行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96][97] - 公司将持续投资核心能力,为机械制造业务置换机械和设备投入额外资本开支[98] - 公司会持续投资研发新技术差异化,增强行业专用定制化和节能解决方案[98] - 2022年成功投入太阳能电池板后,公司将继续进行相关额外投资[99] - 公司来年人才招聘与发展重点为工程技术人员和前线业务开拓人才[99] - 公司大部分附属公司将按需求投入不同程度数字化系统,计划来年推出和升级多个系统[99] - 公司通过内部发展、业务模式调整、供应链管理等方式应对风险[138][144] - 公司严格遵守中国和香港政府政策,避免业务中断[136][137] - 公司通过数字化生产流程和精细化技术提高生产力和效率[141][142] - 公司致力于遵守中国及香港环保法律,实施节能减排措施[162] - 公司预计2023年经营状况将改善,但因全球经济不确定,会继续投资核心能力并灵活应对[161] 公司人员与组织架构 - 邓焘74岁,1988年7月14日任执行董事,1997年9月18日任董事会主席,有近50年制造及贸易业务经验[100] - 邓愚45岁,2006年加入集团,2011年3月18日任执行董事,2013年7月1日任行政总裁,毕业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104] - 简卫华65岁,1998年5月22日任非执行董事,有逾40年企业策划及管理经验[108] - 瞿金平65岁,2006年9月8日任非执行董事,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事科研教学超30年[109] - 杨淑芬57岁,2004年6月18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逾30年财务范畴经验[111] - 林国明先生59岁,2022年11月24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逾30年财务、经营及管理经验[117] - 李伟业先生44岁,2022年11月24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逾20年资讯科技行业经验[119] - 万志辉先生61岁,2013年加入集团,有逾20年塑料注射成型等领域经验[122] - 叶月然先生49岁,2002年加入集团,有逾10年机械制造经验[124] - 叶嘉信先生75岁,1994年加入集团,有逾40年电子生产及管理经验[126] - 本年度内及截至年报日期的执行董事为邓焘先生(主席)、邓愚先生(行政总裁)[191] - 本年度内及截至年报日期的非执行董事为简卫华先生、瞿金平先生[191] - 本年度内及截至年报日期的独立非执行董事有杨淑芬女士等,郑达贤先生于2022年11月24日辞任,林国明先生、李伟业先生于2022年11月24日获委任[191] - 邓焘先生、简卫华先生及杨淑芬女士将在公司即将举行的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告退及合资格且愿意膺选连任[191] - 本年度内及截至报告日期,公司附属公司董事包括曹小伟等多位人士[198] - 注有*的人士于报告日期已不再为公司附属公司董事[199] - 拟在公司即将举行的股东周年大会上重选之董事,概无与集团成员公司订立不可由集团于一年内终止而毋须支付赔偿(法定赔偿除外)的服务合约[200] - 郑达贤先生因健康理由于2022年11月24日起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务[194] - 非执行董事简卫华先生于2022年11月24日起获委任为审核委员会成员,董事袍金自2023年1月1日起调整至每年10万港元[194] - 独立非执行董事杨淑芬女士于2022年11月24日起由薪酬委员会成员调任为薪酬委员会主席[194] 其他信息 - 报告结算日后无重大事项[76] - 集团长期银行贷款主要以港元计值,按浮动利率计息,信贷风险主要通过信用保险对冲[80][81] - 集团财务报表以港元呈列,主要以港元、人民币、美元及日元进行业务交易,持续监控日元及人民币外汇风险,必要时订立远期合约调控[80] - 集团制定了雇员薪酬政策,根据资历、能力、表现及市场趋势确定薪酬,每年检讨整体薪酬待遇,包括酌情发放的花红[85][86] - 集团2022年业绩及财务状况载于第137至288页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130]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2年度末期股息(2021年:无)[131] - 集团2022年录得净溢利约1883.7万港元(2021年:约8420.5万港元)[132] - 集团业务运营复杂且竞争环境带来重大风险,需有效管理[133] - 2023年1月香港与内地恢复正常出入境安排[136] - 2022年8月无锡工厂调整工作时间以应对电力供应限制[143] - 回顾年度内公司无重大违反或不遵守适用法律法规情况[165] - 公司为员工提供具竞争力薪酬福利和培训课程[171] - 2022年因疫情公司暂停大部分活动,但仍与员工庆祝节日并赠送礼物[173] - 机械制造等业务主要客户为塑料管道制造商等,多数合作超三年[174] - 机械
大同机械(00118) - 2022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