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佳宁娜(00126) - 2023 - 年度财报
佳宁娜佳宁娜(HK:00126)2023-07-27 16:30

财务业绩 - 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营业额为6.83482亿港元,较2022年的7.8117亿港元减少13%[2][6] - 2023年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1.7568亿港元,2022年股东应占溢利为382.2万港元[2][6] - 2019 - 2023年餐饮、食品及酒店业务收益分别为8.56亿、7.68亿、7.06亿、6.76亿、5.74亿港元[2] - 2019 - 2023年地产投资及发展业务收益分别为1.14亿、2.63亿、9000万、1.05亿、1.09亿港元[2] - 2019 - 2023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亏损)分别为2.78亿、1400万、8100万、400万、 - 1.76亿港元[2] - 2019 - 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亏损)分别为22.12港仙、1.12港仙、6.44港仙、0.25港仙、 - 11.18港仙[2] - 2019 - 2023年资产净值分别为38.3亿、35.63亿、38.31亿、40.78亿、35.85亿港元[2] - 食品及餐饮业务营业额较去年减少15%,分部溢利减少82%[20] - 食品业务营业额较去年减少23%,香港面包业务销售额增长8%[22] - 利骏食品集团溢利较去年增长38%[22] - 集团餐饮整体营业额较去年减少5%,全年整体录得轻微亏损[2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物业分部营业额为1.09021亿港元,较去年增加4%[129] - 年内公司投资物业租金收入为9604.5万港元,较去年增加2%[129] - 年内物业分部亏损为9664.2万港元,去年为溢利5699万港元[129] - 2023年餐饮、食品及酒店分部营业额5.74461亿港元,较去年减少15%,分部溢利897万港元,较去年减少82%[141] - 2023年餐饮营业额2.70267亿港元,较去年减少5%,业务录得轻微营运亏损55.9万港元[143] - 2023年食品业务营业额2.83257亿港元,较去年减少23%[146] - 香港面包业务营业额较去年增加8%至1.29776亿港元[149] - 附属利骏食品集团期内溢利844.1万港元,较去年增加38%[149] - 酒店业务营业额2093.7万港元,较去年减少6%[152] - 两间酒店经营亏损1892.9万港元,较去年减少22%[15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营业额6.83482亿港元,较去年减少13%[165] - 集团股东应占亏损1.7568亿港元,去年股东应占溢利382.2万港元[16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扣除非控股权益后综合资产净值为35.85202亿港元,每股为2.28港元,较2022年的40.78405亿港元和每股2.60港元有所下降[16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87707亿港元,自由现金及银行结余同样为2.87707亿港元,较2022年的2.79616亿港元有所增加[168]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银行借贷及可换股债券分别为16.99047亿港元和0.57988亿港元,借贷净额为17.23467亿港元,借贷净额减自由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4.3576亿港元,均较2022年有所增加[169] - 公司资本负债比率约为40.0%,较2022年的33.5%有所上升[170]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并无为物业买家按揭贷款融资向银行提供担保的或然负债,2022年为14.3万港元[175]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质押总账面价值约20.30345亿港元的资产,较2022年的26.04743亿港元有所减少[176] - 2023年公司收入为6.83482亿港元,较2022年的7.8117亿港元下降12.5%;年内亏损1.69733亿港元,2022年则为溢利2511.1万港元[188]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64.89071亿港元,总负债为29.03869亿港元[188] - 2023年3月31日,公司无可作分派用途的储备,2022年约为2867.5万港元;先前计入公司股份溢价账的约15.05959亿港元可作缴足红股方式分派[192] - 2023年公司慈善捐款约159.5万港元,2022年为84.1万港元[193] 业绩变动原因 - 营业额减少主要因年内餐饮及食品业务营业额减少所致[6] - 股东应占营运亏损主因疫情影响餐饮及食品业务、人民币兑港元贬值致投资物业估值汇兑亏损、银行借贷利率上升致财务成本增加[6] - 公司业务受香港经济复苏慢及国内疫情影响,但随疫情防控放宽和内地重新通关,餐饮业务自2023年初急剧反弹[8] - 物业分部亏损主因人民币兑港元贬值致投资物业估值净亏损增加约6013.8万港元[129] - 物业分部亏损还因去年分占联营公司物业重估收益约8776.1万港元[129] 业务发展 - 物业分部贡献稳定,租金收入增长2%[11] - 东莞家汇广场项目已完全投入运作,商场使用率和价值提升[13] - 广州南站商业物业办公室大楼出租率达100%[14] - 集团对来年经济前景保持审慎乐观态度,将聚焦大湾区业务发展[26] - 物业发展方面,内地投资物业组合提供稳定收入,香港住宅物业市场有支持[29] - 集团将继续扩展内地食品业务,食品业务有望成未来盈利和增长主要动力[31] - 集团将继续扩展内地食品业务,海南食品厂面包生产线已运作,还计划生产其他食品[161] - 集团将聚焦大湾区业务发展,凭借品牌美誉扩展餐饮业务,年内昆明开1家新店,深圳开3家新店[156] - 东莞家汇广场项目已完全投入运作,东座家具及建材中心面积109,000平方米,西座及北座家居生活商场面积164,000平方米[131] - 广州南站物业办公室大楼出租率达100%,总楼面积9,203平方米,有75个停车位[135] - 海坛街重建项目预计2023年底完成,占地4,729平方呎,已卖出超40个单位[136][137] - 青山道重建项目预计2026年中完成,占地4,709平方呎,联营公司已收购一期100%业权[138][139] - 餐饮业务自2023年开始急剧反弹,整体保持稳健并重拾收入及利润升轨[143][144] - 海南食品厂房占地29,968平方米,总楼面积58,114平方米,月饼和面包生产线已运作[146] - 东莞家汇广场项目业务运营和物业管理分包给佳兆业后,签订新租约,提升了租用率和价值[132][133] 公司策略 - 公司将继续实施有效成本控制措施并调整业务策略以提升竞争力和实现业务增长[33] - 集团将实施成本控制措施,调整业务策略以提升竞争力和实现业务增长[163] 公司管理层 - 马介璋自2014年1月1日起任名誉主席及非执行董事,2020年12月10日调任执行董事[36] - 马介钦从1984年起出任公司执行董事,2014年1月1日起出任公司主席[38] - 马鸿铭自2009年5月起出任公司执行董事,2019年6月28日被委任为副主席[41] - 梁锐自2021年1月2日起出任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44] - 陈炳权现任公司执行董事、首席财务主管及公司秘书,2019年6月加入公司为集团财务总监,11月获委任为公司秘书[46] - 陈先生于2020年3月1日获委任为集团执行董事及首席财务主管,拥有逾30年审计、会计及财务管理经验[47] - 马鸿文先生47岁,自2022年9月8日起出任集团执行董事,负责集团食品业务发展[49] - 劳明智先生73岁,1991年加入集团,在财务及投资服务方面有超30年专业及商业经验[52] - 黄思競先生61岁,2007年8月加入集团,在企业融资等业务有超20年工作经验[53][54] - 张华峰先生71岁,2021年7月加入集团,拥有逾40年金融市场及证券行业经验[56][57] - 李楚炯先生56岁,现任集团中国食品部等公司董事总经理,1986年加入集团旗下香港佳宁娜潮州菜酒楼[59] - 截至2023年3月31日,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包括6名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68] - 本年度及截至报告日期,公司执行董事包括马介璋、马介钦等,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劳明智、黄思竞等[200] 企业管治 - 公司依据2005年1月1日起生效的《企业管治守则》维持高水平企业管治,整个财政年度遵守该守则[63][64]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的《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守则,董事确认全年遵守规定标准[67] - 董事会架构定期检讨,确保专业知识、技术、多元化观点及经验平衡,符合公司业务需要[70] - 公司董事任期按公司细则在股东周年大会轮值告退及膺选连任,获委任填补临时空缺的董事任期至下届股东周年大会[71] - 董事会负责确保领导延续性、发展业务策略、落实策略的资金和资源、财务和内部监控系统完备,业务符合法规[73] - 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层按授权级别负责公司策略、政策及合约承诺,管理层负责日常运作,部门主管负责不同业务[75][76] - 董事会负责编制财务报表,采用香港普遍接纳会计准则,贯彻应用会计政策,作出合理审慎判断及评估,及时发布报表[77][78] - 董事会审核集团财政估算,未发现对集团持续经营能力有重大质疑的重大不确定因素,继续采用持续经营基准编制报表[79] - 公司外部核数师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责任载于年报第67至75页的“独立核数师报告”内[80] - 2023财年董事会举行四次例会,多位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出席率为4/4,马鸿文先生出席率为2/4[81] - 董事会例会预定一年举行四次,约每季一次,会议通告提前至少14天发出[82] - 董事可出席培训讲座/研讨会和阅读材料进行培训[89]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主席和行政总裁角色分开,分别由马介钦先生和梁锐先生担任[89] - 独立非执行董事有三人,占董事会人数三分之一,一名以上具备专业资格或财务专长[94] - 董事会确认收到每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的年度独立性确认书,认为其均为独立人士[94] - 董事会成立审核、薪酬和提名三个委员会处理特定事务[96] - 公司所有董事委员会有明确书面职权范围,已上传至联交所和公司网站[96] - 董事委员会获提供足够资源履行职责,可合理咨询独立专业意见[96] - 新获委任董事将获指导资料,必要时更新资料确保其了解业务环境变化[87] - 审核委员会于1999年4月1日成立,年内召开2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98][102] - 2023年安永核数服务酬金为2850千港元,非核数服务酬金为80千港元,总计2930千港元[103] - 薪酬委员会于2005年4月1日成立,年内召开2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104][108] - 截至2023年3月31日,不多于100万港元薪酬的高级管理人员有3人,100.0001 - 200万港元的有4人,200.0001 - 500万港元的有2人[110] - 提名委员会于2012年3月26日成立,由一名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12] - 审核委员会书面职权范围于2004年9月1日采纳,2012年3月26日修改及重述[99] - 薪酬委员会书面职权范围于2005年4月1日采纳,分别于2012年3月26日及2023年1月13日修改及重述[105] - 提名委员会书面职权范围于2012年3月26日获董事会采纳[113] - 审核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审核并监察集团财务报告程序、内部监控及审核集团财务报表[100] - 薪酬委员会目的是制定及维持合适并具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吸引、挽留和推动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106] - 提名委员会年内召开一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116] - 公司秘书陈炳权身兼首席财务主管及执行董事,年内接受不少于15小时专业培训[117][118] - 董事会对集团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系统每半年进行一次检讨[122] 股东权益与沟通 - 股东可通过多种渠道与公司沟通,如股东大会、公司网站等[123] - 持有公司已缴足股本不少于十分之一且有投票权的股东可要求召开特别股东大会[125] 其他事项 - 公司员工包括约500名香港雇员和约1100名香港以外地区(中国内地)雇员[179]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年内主要业务性质无重大变动[181] - 公司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亏损及财务状况载于财务报表第76至246页[185]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派付末期股息[186] - 公司将于2023年8月23日至28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股东为符合出席股东大会并投票资格,需在8月22日下午4:30前办理过户[187] - 公司或其附属公司在截至2023年3月31日年度内无购买、赎回或出售公司上市证券[190] - 公司细则及百慕达法律无优先购股权规定[191] - 回顾年度,集团五大客户及五大供应商分别占集团本年度收入及采购额少于30%[19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