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大酒店(00201) - 2022 - 年度财报
华大酒店华大酒店(HK:00201)2023-04-25 16:36

公司治理相关 - 2022年审核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薪酬委员会检讨并向董事会建议董事年度薪酬,认为低于市场可比薪酬[6][10] - 薪酬委员会成员出席率均为100%[10] - 公司于2019年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内部审核小组[4] - 提名委员会于2012年成立,由一名执行董事和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1] - 审核委员会职责包括检讨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系统,内部审核小组对集团主要营运的内部审核及监察系统进行独立评审并汇报[4] - 审核委员会审阅本集团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年报[7] 核数师相关 - 2022年本集团核数师收取费用,包括核数服务费约140万港元及税务与咨询服务费20万港元[4] - 公司将提呈决议案继续聘任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为核数师[30] 股权结构相关 - Omnico、顺豪控股及Trillion Resources (BVI)拥有股份63.60585437亿股,占比71.09%[23] - Alef United实益持有股份239.6万股,占比0.03%;Saray Value Fund实益持有股份8.82698524亿股,占比9.87%;Saray Value Fund等持有权益的股份总数为8.85094524亿股,占比9.89%[24] - 顺豪物业实益拥有股份27.09650873亿股,占比30.29%,被视为拥有股份合共63.60585437亿股,占比71.09%[25] - 一致行动人士权益为885,094,524,占比9.89%[47] - Saray Capital Limited所控制公司权益为885,094,524,占比9.89%[48] - FMR LLC所控制公司权益为469,451,000,占比5.25%[49] - 郑启文持有顺豪物业385,395,999股,约占持股量66.48%[141] - 郑启文持有顺豪控股226,454,825股,约占持股量74.40%[141] - 郑启文持有Trillion Resources Limited 2股,约占持股量100.00%[141] - 李佩玲持有6,360,585,437股,约占持股量71.09%[142] - 郑启文通过其所控制公司持有6,360,585,437股,约占持股量71.09%[15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予股东之储备包括保留溢利为18.40591亿港元,2021年为18.0788亿港元[17]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投资物业重估减值约500万港元已计入综合损益表,集团拥有约10.22亿港元位于香港及英国之投资物业[17][34]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2年度派发末期股息,2021年亦无[17] - 年内公司股本并无变动[17] - 2022年股本为841,926千港元,与2021年持平[65] - 2022年储备为3,383,435千港元,2021年为2,937,274千港元[65] - 2022年本公司持有人应占权益为4,225,361千港元,2021年为3,779,200千港元[65] - 2022年非控制性权益为7,403千港元,2021年为8,039千港元[65] - 2022年总权益为4,232,764千港元,2021年为3,787,239千港元[65] - 2022年银行贷款为219,715千港元,2021年为0[65] - 2022年递延税务负债为84,039千港元,2021年为90,096千港元[65] - 2021年1月1日归属公司拥有人权益总计3738976千港元[66] - 2021年度溢利65599千港元,其中公司拥有人溢利65522千港元,非控制性权益77千港元[66] - 2021年因换算海外经营产生汇兑差异 -3767千港元,股权投资公平值亏损 -21531千港元[66] - 2021年度全面收益40301千港元,其中公司拥有人全面收益40224千港元,非控制性权益77千港元[66] - 2021年12月31日权益总计3787239千港元,其中非控制性权益8039千港元[66] - 2022年度溢利592163千港元,其中公司拥有人溢利592799千港元,非控制性权益 -636千港元[66] - 2022年因换算海外经营产生汇兑差异 -144809千港元,股权投资公平值亏损 -1829千港元[66] - 2022年度全面收益445525千港元,其中公司拥有人全面收益446161千港元,非控制性权益 -636千港元[66] - 2022年12月31日权益总计4232764千港元,其中非控制性权益7403千港元[66] - 2022年非流动资产为4971785千港元,2021年为4175608千港元[84] - 2022年流动资产为293723千港元,2021年为275393千港元[84] - 2022年流动负债为728990千港元,2021年为572404千港元[84] - 2022年净流动负债为435267千港元,2021年为297011千港元[84] - 2022年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4536518千港元,2021年为3878597千港元[84] - 2022年经营现金流入为188974千港元,2021年为101005千港元[96]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为38891千港元,2021年为106547千港元[96] - 2022年总收入为439,482千港元,2021年为326,398千港元,同比增长约34.64%[146] - 2022年毛利额为172,868千港元,2021年为49,104千港元,同比增长约252.05%[146] - 2022年除税前溢利为616,309千港元,2021年为73,868千港元,同比增长约734.34%[146] - 2022年本年度溢利为592,163千港元,2021年为65,599千港元,同比增长约802.73%[146] - 2022年基本每股盈利为6.63港仙,2021年为0.73港仙,同比增长约808.22%[146] - 2022年客户合约收入为403,159千港元,2021年为284,082千港元,同比增长约41.92%[146] - 2022年租赁收入为36,281千港元,2021年为42,316千港元,同比下降约14.26%[146] - 2022年股息收入为42千港元,2021年无此项收入[146]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5.93亿港元,较2021年的6600万港元增加5.27亿港元,增幅805%[172][184] - 2022年集团总收入较去年增加42%,由2.84亿港元增至4.03亿港元[174] - 2022年经营酒店收入增加42%至4.03亿港元,投资物业收入减少14%至3628.1万港元,股息收入为4.2万港元,总收入增加35%至4.39482亿港元[188] - 2022年行政费用(不包括折旧)为3600万港元,较2021年的3100万港元增加,主要因出售及收购附属公司产生法律及专业费用[177] - 2022年销售成本为2570万港元,较2021年的3640万港元减少,因指定隔离酒店政策于2022年9月终止[191] - 2022年经营酒店净溢利为1.18828亿港元,较2021年的585.3万港元增加1930%[171] - 2022年物业投资净溢利为2590万港元,较2021年的9904.3万港元减少74%[171] - 2022年除税后溢利为5.92163亿港元,较2021年的6559.9万港元增加803%[171]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整体债务为8.57亿港元,较2021年的5.04亿港元增加3.53亿港元,主要因以14.20695亿港元收购汀兰居酒店所致[193] - 2022年总利息开支为2310万港元,较2021年的650万港元增加,其中银行贷款利息开支为820万港元(2021年:310万港元),股东贷款利息开支为1490万港元(2021年:340万港元)[194]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共334名,较2021年的424名减少[195] - 2022年公司未使用之银行融资总额为912,000,000港元,2021年为910,500,000港元[164] 业务相关 - 集团拥有八间酒店,六间位于香港,一间位于伦敦及一间位于中国,市场边际利润为酒店总收入的35%至40%[29] - 2022年华美达海景酒店等六间酒店平均房间入住率在71%-97%之间[175] - 公司将收购汀兰居酒店,售价14.20695亿港元,预计需5000万港元翻新,整体债务金额为8.57亿港元,来年需支付利息约2500万港元[171] - 年内,集团以每平方英尺约6570港元的价格收购汀兰居酒店,该酒店有435间客房、餐厅、180个有盖停车位及216314平方英尺总面积(不包括停车位)[196] - 集团于2020年1月29日以4000万英镑收购位于伦敦市中心的木街警察局总部,占地20000平方呎,内部总面积为117472平方呎[199] 财务报表编制及会计政策相关 - 本年度应用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集团财务状况和业绩无重大影响[90] - 公司董事编制综合财务报表时采用持续经营基础[95] - 集团成员公司间交易产生的集团间资产及负债等在合并时全额抵销[102] - 收购业务采用收购法入账,转让代价按公平值计量,收购相关成本一般于产生时在损益表确认[106] - 2022年1月1日或之后的业务合并,所收购可识别资产及承担负债须符合2018年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中的定义[106] - 公司于履行履约责任时,即与特定履约责任相关的货品或服务的“控制权”转移予客户时确认收入[108] - 若符合特定标准,控制权在一段时间内转移,收益确认按已完成相关履约责任的进度进行[109] - 合约负债指公司向客户转让已收取代价的货品或服务的责任,预期退还部分或全部代价时确认退款负债[109] - 公司作为承租人,使用权资产包含产生的初始直接成本[113] - 第一级别输入数据为活跃市场的标价,用于识别资产或负债[114] - 损益及其他全面收益的每个项目归属公司拥有人及非控制性权益[115] - 公司于附属公司权益变动未导致失去控制权,按权益交易入账;失去控制权则终止确认附属公司资产及负债[117] - 收购日期,所收购可识别资产及承担负债按公平值确认,但部分情况除外[121] - 公司对租期12个月或以下且无购买选择权的办公室物业短期租赁确认豁免,对低价值资产租赁应用确认豁免[126] - 公司作为出租人的租赁分类为经营租赁,租金收入呈列在收入中[129][130] - 经营租赁的租金收入在相关租赁期限内按直线法于损益表确认,初始直接成本计入租赁资产账面价值并于租赁期内按直线法确认为开支[136] - 公司收益按完成相关履约责任的进度在一段时间内确认,完全达成履约责任的进度按输出法计量[133] 股息政策相关 - 股息派付政策以提供稳定及可持续回报予股东为目标,决定股息时考虑集团营运及流动资金状况、股息分配连续性和稳定性等因素[16] 认股期权计划相关 - 因行使认股期权计划授出的全部认股权而发行的最高股份数目不得超过2014年6月18日已发行股份数目的5%(即447,352,566股)[141] - 截至授出认股权日期止任何十二个月期间内,根据认股期权计划及公司其他认股期权计划授出的认股权获行使而向每位参与人发行及须予发行的股份总数,不得超逾授出认股权当日已发行股份的1%[141] 公司核心价值及机制相关 - 公司以“以客为尊”为核心价值,已就客户服务、支持及投诉建立机制[28] 管理层经营预测相关 - 管理层为直至2024年3月31日持续经营期间预制现金流量预测和契诺计算,不利情况假设房价下降10%[77]